《做人做事做领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做人做事做领导-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差1%,但就是这点细微的区别使他们在事业上很难取得突破和成功。 

一位管理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从手中溜走1%的不合格,到用户手中就是100%的不合格。为此,员工要自觉地由被动管理到主动工作,让规章制度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为,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国内某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曾回忆到:“1987年,一个与我们公司合作的外资公司的工程师,为了拍项目的全景,本来在楼上就可以拍到,但他硬是徒步走了两公里爬到一座山上,连周围的景观都拍得很到位。当时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只回答了一句:‘回去董事会成员会向我提问,我要把这整个项目的情况告诉他们才算完成任务,不然就是工作没做到位。’” 

这位工程师的个人信条就是:“我要做的事情,不会让任何人操心。任何事情,只有做到100%才是合格,99分都是不合格。60分就是次品、半次品。” 

因此,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领导者心目中必须有一个很高的标准,不能是一般的标准。在决定事情之前,要进行周密的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尽量把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进去,以尽可能避免出现1%的漏洞,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生命中的大事皆由小事累积而成,没有小事的累积,也就成就不了大事。人们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会开始关注那些以往认为无关紧要的小事,开始培养自己做事一丝不苟的美德,力争成为深具影响力的人。 

做事一丝不苟,意味着对待小事和对待大事一样谨慎。生命中的许多小事都蕴涵着令人不容忽视的道理,那种认为小事可以被忽略、置之不理的想法,正是我们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源,它不仅使工作不完美,生活也不会快乐。 

每一位老板都知道一丝不苟的美德是多么难得,不良的工作作风总是会在公司四处蔓延,要想找到愿意为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的员工,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无论大事、小事都尽心尽力、善始善终的员工十分少见。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父亲告诫每个孩子: 

“无论未来从事何种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一丝不苟。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操心。世界上到处都是散漫粗心的人,只有那善始善终者是供不应求的。” 

我认识许多老板,他们多年来费尽心机地在寻找能够胜任工作的人。这些老板所从事的业务并不需要出众的技巧,而是需要谨慎、尽职尽责地工作。他们聘请了一个又一个员工,却因为粗心、懒惰、能力不足,没有做好分内这事而频繁将这些员工解雇。与此同时,社会上众多失业者却在抱怨现行的法律、社会福利和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许多人无法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原因在于贪图享受,好逸恶劳,背弃了对待工作应尽职尽责的原则。 

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他是不是做什么都力求做到最好。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绝对不会轻率疏忽。因此,在工作中你应该以最高的规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须做到最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绝不只做百分之九十九。只要你把工作做得比他人更完美、更快、更准确、更专注,动用你的全部智能,就能引起他人的关注,实现你心中的愿望。 

做事要有条理有秩序 

一位商界名家将“做事没有条理”列为许多公司失败的一大重要原因。 

工作没有条理,同时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总会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够。他们认为,只要人多,事情就可以办好了。其实,你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使工作更有条理、更有效率。由于你办事不得当、工作没有计划、缺乏条理,因而浪费了大量员工的精力,但吃力不讨好,最后还是无所成就。 

没有条理、做事没有秩序的人,无论做哪一种事业都没有功效可言。而有条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业也往往有相当的成就。 

大自然中,未成熟的柿子都具有涩味。除去柿子涩味的方式有许多种,但是,无论你采用哪一种方式,都需要花一段时间来熬熟。如果你不等一定的时间就打开,就没法使柿子成熟而除去涩味。这么说来,叫猴子去等柿子成熟,似乎不可能。因为猴子会经常打开来瞧瞧,甚至咬一口看看,于是它就没有希望尝到甜柿的滋味了。 

任何一件事,从计划到实现的阶段,总有一段所谓时机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时间让它自然成熟的意思。无论计划是如何的正确无误,总要不慌不忙、沉静地等待其他更合适的机会到来。 

假如过于急躁而不甘等待的话,经常会遭到破坏性的阻碍。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耐心,压抑那股焦急不安的情绪,才不愧是真正的智者。假若连最起码的等待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和猴子也没有两样。 

一位企业家曾谈起了他遇到的两种人。 

有个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么时候遇见他,他都表现得风风火火的样子。如果要同他谈话,他只能拿出数秒钟的时间,时间长一点,他会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着他的时间很紧张。他公司的业务做得虽然很大,但是开销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颠八倒,毫无秩序。他做起事来,也常为杂乱的东西所阻碍。结果,他的事务是一团糟,他的办公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他经常很忙碌,从来没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东西,即便有时间,他也不知道怎样去整理、安放。 

另外有一个人,与上述那个人恰恰相反。他从来不显出忙碌的样子,做事非常镇静,总是很平静祥和。别人不论有什么难事和他商谈,他总是彬彬有礼。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寂静无声地埋头苦干,各样东西安放得也有条不紊,各种事务也安排得恰到好处。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办公桌,对于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复,并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尽管他经营的规模要大过前述商人,但别人从外表上总看不出他有一丝一毫慌乱。他做起事来样样办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条理、讲求秩序的作风,影响到他的全公司。于是,他的每一个员工,做起事来也都极有秩序,一片生机盎然之象。 


第81节:整齐就是效率
你工作有秩序,处理事务有条有理,在办公室里决不会浪费时间,不会扰乱自己的神志,办事效率也极高。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时间也一定很充足,你的事业也必能依照预定的计划去进行。 

厨师用锅煎鱼不时翻动鱼身,会使鱼变得烂碎;相反地,如果尽煎一面,不加翻动,将粘住锅底或者烧焦。 

最好的办法是在适当的时候,摇动锅子,或用铲子轻轻翻动,待鱼全部煎熟,再起锅。 

不仅是烹调需要秘诀,就是做一切事都得如此。当准备工作完成,进行实际工作时,只需做适度的更正,其余的应该让它有条不紊、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 

人的能力有限,无法超越某些限度,如果能对准备工作尽量做到慎重研究、检讨的地步,至少可以将能力作更大的发挥。 

今天的世界是思想家、策划家的世界。惟有那些办事有秩序、有条理的人,才会成功。而那种头脑昏乱,做事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的人,成功永远都和他擦肩而过。 

整齐就是效率 

有一次,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从上海到广州出差,一位编辑得知他在3年前写过一个剧本,很想看一看。叶永烈出差没带剧本,便打电话告诉他爱人,剧本在书橱左边第一格的一叠手稿当中,他爱人只花了不到一分钟,就从成堆的手稿中找到了剧本,3天后剧本便空寄到那位编辑手中。 

20多年来,叶永烈写的书稿、手稿等连同书籍起码在5千册以上,他爱人如何能很快找出来他要的那本手稿呢?关键是:条理。 

美国管理学博士在其《有效的经理》一书中写道:“我赞美彻底和有条理的工作方式。一旦在某些事情上投下了心血,就可减少重复,开启了更大和更佳的工作任务之门。” 

有句谚语说得好:“喜欢条理吧,它能保护你的时间和精力。” 

工作无序,没有条理,必然浪费时间。试想,如果一个搞文字工作的手里资料乱放,本来一天就能写好的材料,找资料就找了半天,岂不费事? 

西方一些“支配时间专家”,运用电子计算机作了各种测定后,为人们支配时间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其中有一条就是“整齐就是效率”。他们比喻说:木工师傅的箱子里,各种工具排列有序,不同长度的钉子分别放好,使用起来随手可得。每次收工时把工具放回固定的位置同把工具胡乱丢进箱子里所费时间相差无几,而效果却大不一样。 

工作有条理,既是最容易的事情,也是最困难的事情。一位管理人员叹息说:“我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不能把事情组织得有条有理。”我们经常看见一些青年学生的书包里,甚至高级管理人员的公文包里,简直像一个废物箱:啃了一半的面包、掉了皮的杂志、卷了角的书、几块口香糖、一叠废纸,等等。 

对于从事学习和工作的人来说,办公桌面是否整洁,是工作是否条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位西方的老牌管理者在解释办公桌上的东西是如何堆积起来时说:“这是因为我们不想忘记所有的东西。我们把想记住的东西放到办公桌上一堆资料的顶部,这样就可以看到它们。”问题是这种方法还真管用。每当我们的注意力分散时,我们就看到了它们。我们想起了这些事情,于是不再胡思乱想。后来,东西堆得越来越高,我们不能记起下面放的是什么东西,于是就开始在资料堆里寻找。这样,时间就浪费到查找丢失的东西上。同时也浪费在注视所有我们不想忘记的东西所造成的干扰上! 

据统计,有95%以上的管理者都为办公桌上堆满东西而苦恼。成功者使办公桌整洁而不乱的办法是: 

(1)把你办公桌上所有与正在做的工作无关的东西清理干净。 

(2)在你准备好办理其他事情之前,不要把与此无关的东西放到办公桌上。 

(3)要力戒由于吸引力的干扰或因你厌烦了手头上的工作,而放下正在做的事情去干其他工作。 

(4)按规则把已经处理完毕的东西送到相应的地方去。再核对一下剩下的重点工作,然后再去开始进行第二项最重要的工作。 

从办公桌上拿开目前不需要的书籍、文件后,可以按其重要性和先后顺序,分为“应立即处理的”,如紧急信件和其他必须马上处理、做决定的事;“暂时靠后处理的”,即大致看一下文件内容,按内容分类放入档案夹中,在采取适当的行动之前,一直放在那里;“以后处理的”,即不是真正重要的工作,还有待研究、需要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努力挖掘,以及有必要在时间、注意力等方面作较充分安排的事项;“留作资料保存的”,包括上级的政策、指示、决定以及有保留价值的资料、文件等等,这样办公桌就像“管理交通”一样管得有条不紊,避免了混乱,时间就不会在找这找那的折腾中溜过去。 

培养良好的耐性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老板在这样工作:放在老板桌上秘书整理好的文件被他翻得一塌糊涂;老板嘴里谩骂不已,围着桌子走来走去,满脸胀得通红,而他所需找的那张写着客户电话号码的纸条正静静地躲在地上。 

如果这个时候,某个下属恰巧进来例行公事,找老板批个条子盖个章什么的,会出现什么场面呢? 

“真烦人!没看我正忙着呢!等到下午再来吧!”老板会咆哮起来。 

我们还常常听到有些老板经常对人抱怨:“真是累死人了,忙得不得了。”说话时满脸凄楚,似乎偌大个公司就只有他一个人在工作似的。 

上述两种老板,无论暴跳如雷抑或怨天尤人,都只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的老板缺乏最基本的品质——耐性。 

还有些这样的老板:他们日理万机但又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地把每件小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脸上挂着永远的微笑。当下属来例行公事时,他们还往往幽默几句活跃气氛。 

是否具有耐性,不仅是老板们事业成功的素质要求,同样是老板能否与下属愉快相处的基本保证。 


第82节:培养良好的耐性
“泰山崩于前而神色不改”才是将帅风度,有耐性的老板会使下属感到亲切、有力度,而且也有利于老板集思广益。你有耐性,下属才会、才敢提些良好的建议给你,或直言不讳地指出你的缺点。最忌讳的是当某个下属给老板提一个可行性建议时,老板不等下属把话讲完,就极其不耐烦地将其打断:“算了,算了,我知道。”如果老板这样做的话将会深深刺伤下属的心,下次再有什么好的建议也不会告诉你。没有耐性的老板往往能最直接的破坏他与下属的关系,从而使自己陷入一种被动的境地。 

1.他们会为某件不顺其心意的小事而大发脾气,或喜怒无常,只顾自身的情绪发泄而丝毫不体谅下属的感受。下属只有敬而远之。 

2.对前来例行公事的下属感到厌烦,进而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这种老板偏执地认为这种芝麻大的小事下属应完全自行解决,又何必来烦我呢?殊不知,下属之所以前来找你汇报或请你裁决某件事,正是对老板你尊重的表现。老板在呵斥下属或不耐烦之神情外露时,不仅刺伤了下属的心,同时也是对自己权威的极大忽视。 

3.没有耐性的老板往往表现得特别忙,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老板工作效率并不高。他们把自己该做好的事情搅得一塌糊涂,做事丢三落四、拆东墙补西墙。 

4.没有耐性的老板还往往遇事以抱怨、埋怨下属为主,不能正视自己在决策方面的失误,不勇于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在责怪下属时失去起码的礼貌和风度。 

一旦老板陷入这样一个怪圈,会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也会将与下属的关系搞得空前紧张。 

日本西武集团总裁堤义明每天早晚各要做半个小时的“神观想”。所谓“神观想”有点类似我国禅宗的“静坐”。 

“先生,你每天是这样忙碌,为什么不多休息,还要做‘神观想’呢?”有一次记者问堤义明。 

“难道非得睡觉才算是休息吗?我每天所做的‘神观想’就是最好的休息,况且这样做还有许多远远超过睡眠的价值呢。”堤义明笑着说。 

“那有什么价值呢?”记者不解地问。 

“它的价值在于培养一颗平常心”,堤义明说,“而许多珍贵的品质都是蕴藏在这颗平常心之中的。” 

一个跨国集团总裁不可谓不忙,就业务量来说应是大忙特忙才对。但堤义明仍不忘记时刻培养自己一颗“平常心”,耐性无疑是其中珍贵的品质之一。 

由此可见,耐性会使老板增强对下属的吸引力,这种品行会使下属们感到老板胸襟博大、气度不凡、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培养自身良好的耐性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1.老板在制定规划时应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只是把目标定的很高;同样也不能只顾眼前而不着眼于未来。当两种利益产生矛盾时,老板自然会慌了手脚,乱了方寸,耐性也无从谈起。在工作进程中,则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揠苗助长。 

2.在与下属交往中要以理性为主,感性为辅,不以自己的好恶来对待下属,做到一视同仁。这样也对培养自身耐性有帮助。 

3.加强自我修养,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