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毕淑敏:破解幸福密码-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部分 第81节:适当应激,缓解焦虑(11)

    给A型开方:放慢生活节奏,学会等待

    看到这里,我想也许有的A型性格的朋友会有点儿紧张,他们说,那我如何改变自己呢?是不是A型性格就一成不变,我只有等着自己得心脏病了啊?

    别着急。性格类型的ABCD,和血型的分类是不同的,性格类型是可以转变的。假如你基本上判定自己是属于A型性格,你又不想早早地得上心脏病和其他一些病症,那么,有几个方法你可以试一试。

    首先,你一定要坚持体育锻炼。体力的付出,让你出一身汗,而流汗是非常好的排泄方式。有一位研究生物化学的博士对我说,为什么过去劳动人民没有那么多的毒素呢?就是因为他们每天都要出汗,那是非常有效的排毒措施。现代的人们,住在恒温的房间里,几乎不出汗。这就让体内的毒素有了最好的储藏室。所以,一定要运动,一定要出汗。运动而不出汗,就不是真正的运动。A型性格的人,每天都会分泌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应激荷尔蒙,以备身体在关键时刻使用。我们前面说过,从短时间来看,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但是如果每天每时似乎都处于不断的危机中时,你的荷尔蒙分泌量就蓄积得太多了,达到有毒的水平,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就是咱们前面所说的心脏疾病和癌症等等。研究表明,锻炼有利于消耗这些令人紧张的荷尔蒙,并让温和而能颐养天年的内啡肽分泌出来,还可以改善心脏和肺的健康状况,使你安康。

    不过,你千万不要走极端,不要参加太剧烈的运动。特别提醒一句,A型性格的人,一旦决定了干什么事,就雷厉风行而且很容易适得其反。这一次,你要和颜悦色循序渐进啊。锻炼其实是可以有多种方式的,和风细雨也是滋润,并非只有电闪雷鸣的那种刚烈。

    放慢你的生活节奏,学会等待。A型性格的人对于生活中屡屡发生的稍微的推迟,比如大堂里等待电梯、超市里等待结账、饭馆里等待点菜、电视节目不能按时开始等等,常常出现皱眉、跺脚、咬牙、低声咒骂等表现,这时要学习放松。不然的话,这种频繁出现的不耐烦,让你成了高压锅,自身产生的源源不绝的紧张素,使你的血压升高,又如同钝刀子割肉,虽然当时不至于立时毙命,但一刀刀戕害你的健康,终有一天,让你轰然倒地不起。

    弗雷德曼医生开出的药方,乍看起来,算不得狠,似乎不难,但要一天天地做下去,也不容易。他的药方是:你应该学会去对付每天的推迟现象。这话听起来有点拗口,其实就是训练自己对拖延安之若素。开始时不妨将自己放在一个故意等待的状态。比如,他建议做这样一个试验:你在超市交款台找一列最长的队伍,站在队伍中,然后——这是困难的——通过寻找分散注意力或者做白日梦达到某种放松,以抵挡自己产生抵触情绪或不耐烦。

第二部分 第82节:适当应激,缓解焦虑(12)

    “多想想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弗雷德曼说,“想一想这是你重振雄风的机会,你甚至可以将它作为一个认识新朋友的机会。在你每次去商店的时候试试这种方法,它能改变你的行为作风。”

    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小方法,就是绕远路回家。估计我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就会被某些人骂作神经病,说每天挤车上下班无异于一场战斗,你还让我们故意绕远,知道吗,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我说的绕远路,并不是让你故意走远路而迟到,而是提议用不那么焦急的方式,走一走我们的城市。如果你上下班的路旁风景优美,至少一周走一次。如果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你去公共汽车站或地铁站之前,给自己几分钟时间散步或浏览商店橱窗,把思绪从尽快到达目的地这个目标上挪开一会儿,欣赏街景。记得我们办过一个训练班,某天布置了一道作业,让大家在司空见惯的上班路上,发现一个从来没有注意过的角落。一个星期后,学员们兴高采烈地交流心得体会,异常兴奋地说,为了完成这个作业,需要特别慢地走路,不想发现了那么多有趣好玩的景色,一朵小花一株绿树,一个卖香烟的老人……

    有一个朋友说,以前,我们总觉得风景在远方,在欧洲,在南极,在大洋深处……其实,不必跑那么远的地方,就在我们周围,有无数好风光,被我们匆匆的脚步和空洞的目光所忽略。

    静坐也是一个改变性格的好方法。拉一张椅子坐在窗前或阳台上,无比单纯地坐在那儿,不要考虑工作问题,不要写邮件,不要接电话,不要在你周围放置开着的电视机。弗雷德曼医生说,A型性格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总有太多的事要做。这种无所事事的静坐,就是让你只做一件事,改换风格。坐着看看外面的世界,抵御想成为其中一员的欲望,接下去的几分钟内,你将仅仅是现实世界的一名观众。

    你到底是不是A型性格呢?有一张包括25个问题的问卷,你可以试着答一答。如果有一半以上你回答“是”,那么,你就很有可能是A型性格了。

    这些问题是:

    1。你说话时会刻意加重关键词的语气吗?

    比如:你今天晚上6点钟以前必须回家!

    比如:这个任务,你只能完成,不能讨价还价!

    比如:爱我还是爱她,你说清楚!

    2。你吃饭和走路都很急促吗?

    3。你认为孩子自幼就应该养成与人竞争的习惯吗?

    4。当别人慢条斯理做事的时候,你会感觉不耐烦吗?

    5。别人向你解说事情的时候,你会催促他赶快说吗?

    6。在路上开车或是在餐馆排队、银行等候的时候,你会被缓慢的过程激怒吗?

第二部分 第83节:适当应激,缓解焦虑(13)

    7。聆听别人谈话时,你会一直想着自己的事情吗?

    8。你会一边吃饭一边写笔记或是看报吗?

    9。你会在休假之前,赶着完成所有的工作吗?

    10。让你停下工作休息一会儿,你会觉得是浪费时间吗?

    11。与别人闲谈时,你总是提到自己关心的事儿吗?

    12。你是否觉得,宁肯务实,而不愿从事创新和改革的事儿?

    13。你是否觉得,全心投入工作而无暇欣赏周围的美景,是一种常态?

    14。你是否尝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儿?

    15。与别人有约时,你是否绝对遵守时间?

    16。表达意见时,你是否握紧拳头以加强语气?

    17。你是否有信心再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18。你是否觉得,有些事儿等着你立刻去完成?

    19。你是否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效率一直不满意?

    20。你是否觉得与人竞争时,非赢不可?

    21。你是否经常打断别人的话?

    22。看别人生气时,你是否也会生气?

    23。用餐时,你是否一用完就匆忙离席?

    24。你是否经常有匆匆忙忙的感觉?

    25。你是否对自己近来的表现不满意?

    另有资料表明:在美国,白领阶层中的男性心脏病患者,A型性格的人是B型性格的人的3倍。在年轻女性心脏病患者当中,这个比例是2。5倍。就是说在7个年轻的女心脏病患者当中,A型性格的占了5名,B型性格的只有2名。不过,你也不必悲观,咱们已经说过了,A型性格是可以改变的。

    缓解焦虑的生活法则:必须当心,切勿担心

    好了,我们再来谈谈焦虑的家族因素。

    遗传在我们应对压力的方式上,有重要的影响。因为我们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家人如何应对压力。

    比如,如果有人回家晚了,有的父母就非常忧虑,不断地打电话,想象各种恐怖的场景,想象可能被劫持或是发生车祸,顺势思维,简直把一切最坏的可能性都想到了。别以为这种方式只是个人的选择,它是会遗传的。我们很多思维的方式,都是从我们父母那里学来的。即使父母已经过世,他们思维的方式也还会从骨灰盒里伸出一只手,牵引着我们的焦虑。最可怕的是那种以“爱”的名义进行的焦虑模式遗传。我爱你所以焦虑,我爱你所以惩罚你,我爱你所以控制你……因为它打着爱的旗号,让人误以为这就是爱的最好表达方式,让错误的思维体系一辈辈地衣钵相传,渐渐成为不可一世的铁律。如果你不幸得到了这种遗传下来的应对压力的焦躁模式,这不是你的错。但你要改变它,让这条焦虑的锁链在你这一环断裂,成为你的责任。

第二部分 第84节:适当应激,缓解焦虑(14)

    焦虑还可能派生出罪恶感和无用感,不是做错事、做坏事的犯罪,而是“罪由心生”,为自己杜撰和假想许多“罪行”,又觉得自己无用,对人对事常抱疑虑态度。我们常常以为除去了焦虑的原因,焦虑就不治而愈了。比如,到了放学的时间,孩子还没有回家,妈妈就会产生焦虑,如果过一会儿孩子回来了,焦虑就自然解除了。这个过程很容易让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母亲为什么会焦虑呢?是因为孩子没有按时到家。那么,怎么能让母亲不再焦虑呢?就是孩子要按时回家。

    如果这样的思维模式遗传下来的话,我们就会把情绪的变化,都顺水推舟地归结为外界的影响。而外界千奇百怪的变化,都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那么,焦虑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其实,造成母亲焦虑的,是她内在的推理逻辑。孩子没有按时回家,那就有可能是出了意外。到底会是什么意外呢?最大的可能就是车祸或被人拐骗……可以设想,一旦母亲的思维进入到了这个模式,焦虑就不可避免了。

    我们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要明白造成焦虑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自己的思维状态。这一点把握好了,就不会无谓地陷入焦虑的泥潭,无法自拔。正确的应对方式是“必须当心,切勿担心”。

    另一个造成焦虑的原因,是生活事件的集中发生。什么是生活事件呢?

    有一种解释是:生活事件指的就是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精神重创及不幸。包括诸如亲人死亡、严重事故、工作挫折、家庭矛盾或夫妻间的感情破裂等。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觉得基本上是对的,但是不够全面。因为它所列举的都是一些负面的刺激,但其实,生活事件也包括我们俗话所说的“喜事”。喜事也同样构成了“事件”。

    下面这个说法,比较全面一些。

    生活事件,也可称做生活变化,主要是指可以造成个人的生活风格和行为方式改变,并要求个体去适应或应对的社会生活情景和事件。生活事件存在于各种社会文化因素之中,诸如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社会人际关系、家庭状况、角色适应和变换、社会制度、经济条件、风俗习惯、社会地位、职业、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种族观念、恋爱婚姻等,当这些因素发生改变时,即可能成为生活事件。

    看来,这生活事件真是个大笸箩,什么都可以包括在里面。

    那什么又叫“集中发生”呢?顾名思义,就是这些生活事件发生的频率太高了,都攒到一块儿了。比如咱中国人爱讲:

    祸不单行;

    按倒葫芦浮起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黄鼠狼偏咬病鸭子;

第二部分 第85节:适当应激,缓解焦虑(15)

    破船又遇顶头风;

    悲喜交加;

    千头万绪;

    双喜临门……

    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承受多少生活事件的刺激呢?或者说,是不是我们把生活事件发生的频率尽量降低,就万事大吉了呢?

    咱们先来说说如何降低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有句俗话,叫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借用来说生活事件的发生自有它的规律,不是你人为可以完全控制的。况且,如果人的生活中完全没有了突发的生活事件,所有的事情都被事先规划设计好了,一点意外也没有,生活就成了一潭死水,百无聊赖。我们的内啡肽也罢工了,人就委靡不振死气沉沉。

    没有意外和变故的旅程,那不叫旅程,只是在空无一人的熟悉街口溜达。

    生活事件是人生不可逃避的一部分,对此,我们不必怨天尤人,也不必逃之夭夭。还是那句老话,你不能控制世界,但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这方面,“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见附录),也许可以帮我们一个小忙。

    这张表格,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学专家T稨坊舳?匪购退?幕锇椋???芯浚??967年编制并发表,可用来研究生活事件同疾病间的关系。量表根据对五千多人的病史分析和实验室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总结而成。其中列出了43种人生过程中较常见的生活事件或变动,既有消极的事件,又有积极的事件,因为它们都可能是充满紧张性的挑战,要求人们振作精神全力以赴地适应或调整。这个表把我们常见的一些生活事件,都给打上了一定的分值,称之为“单位”,简称LCU。这个单位,可不是工作单位那种意思,而是像青霉素抗菌效力的单位,说明这个事件所拥有的刺激强度,代表各事件对人影响的程度或要求人重新调整的力度。

    人生最严重的生活变故莫过于配偶的死亡,故这一事件被列于首位,分值为100。结婚虽然属积极事件,但它也是令人充满紧张的,分值为50。这个量表发表以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关注,在各国进行了十分广泛的调查。大多数调查发现,一段时间内累积的LCU分值,的确同不健康(疾病和病感)呈正相关。

    说到这里,我猜你一定有点好奇,很想算算自己的生活事件分值累加起来是多少。那咱们就详细地说一说。不过,因为这是国外的统计资料,也不必全盘照搬,仅供参考吧。

    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能有效抗击焦虑和危机

    现在,我们谈谈社会支持的问题。

    容易被焦虑所压倒的人,通常不善于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密切和信任程度。如同事、家庭、朋友。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程度越强大,越不容易陷入持续的焦虑之中。反之,当人们发生严重的生活事件和生活在危机当中的时候,就比较危险。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值得信赖的人,能有力地抗击焦虑和危机。

第二部分 第86节:适当应激,缓解焦虑(16)

    群居动物必然会害怕孤独。比如说蚁群,比如说蜂群。你见过一只蚂蚁在旷野独自打洞过活吗?你见过蜂巢中只有一只蜜蜂,在独自酿蜜吗?哲学家认为,人们读书、娱乐、交友、恋爱、宗教等等,都是为了分散孤独之心。有人爱说“征服孤独”,这话如同说我们征服自然、征服高山、征服某个男人和女人一样,是狂妄而且根本不能实现的。你只有和它和平共处,就像我们不能脱离大自然而存在一样,我们也只能和孤独如影随形。你要学会从孤独那里感受生命的常态,获取向隅独乐的功力。你学会了和孤独相伴,你才是真正的强大,能够满怀激情地直面惨淡人生。什么叫平常心?这就是。从此风雨前行的时候,自得其乐,再不怨天尤人。

    好了,你已经知道了一个人出现自卑、哀伤、担忧、害怕、焦虑这种种情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