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在北京 作者:赵家梁 张晓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岗在北京 作者:赵家梁 张晓霁-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二是命国民党军队“积极推进”,“勿稍懈怠”;三是命伪军“切实维持地方治安”,抵抗人民军队受降。接着,又拾起“剿共”的屠刀,密令各战区想、重新印发1933年所编的《剿匪手册》,准备发动内战。
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指出:“蒋介石的政策是“袖手旁观,等待胜利,保存实力,准备内战”。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并号召全党提高警惕,准备打仗。
蒋介石为了争取时间准备内战,一面散布“和平”烟雾,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谈;一面在美国帮助下加紧向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运兵。
毛泽东没有料到,抗日战争中的盟友美国人会帮助蒋介石打内战。
为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要求国民党撤退包围与进攻解放区的军队,立即实现和平,避免内战。8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表达了我们队和平的诚意。在谈判期间,由刘少奇代理党中央主席职务,并增选陈云、彭真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毛泽东更没料到,苏联老大哥竟然会背着我们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注20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国民党政府与苏联于1945年8月14日在莫斯科签订的。该条约规定:苏军进入中国,与中国军队合作,消灭日军;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大连为国际自由港,苏联继续租用旅顺军港,中苏两国共同经营中长铁路;苏联政府尊重中国在东北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不干涉中国内政。实际上把对日本的受降权全部交给了国民党政府。条约于8月26日正式公布。
】中共中央认真研究了“条约”的各项条款后认为:“东北三省为条约规定的范围,行政权在国民党手里,我党是否能派军队进去活动,现在还不能断定,但是派干部去工作是没有问题的,” 17 于是,决定派千余名干部,由林枫、张秀山带队去东北;万毅部“仍须进至热河边境待命,可去则去,不可去则在热河发展,造成强大的热河根据地。” 18
其实,国民党政府早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就把东北拱手让给了日本侵略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建立抗日武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才取得今天的胜利。现在,按照朱德总司令的命令,由李运昌率领的冀热辽主力部队1。3万人和地方干部2500人,率先挺进东北与苏联红军会师。接着,山东解放区的部队也渡海踏上这片黑土地。
延安派出的干部团由张秀山带队,于1945年9月2日出发,到晋绥与林枫带队的干部团会合,共1500余人,奔赴东北。
1945年9月14日,最先进入沈阳的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司令曾克林和苏军代表一起飞抵延安。中央立即召开政治局会议听取曾克林的汇报。
东北的形势似乎正在按照中共中央的预计发展,令人鼓舞:那里没有国民党的军队;我军已解放了山海关至沈阳的各个城市;苏联红军对我们非常友好;长期受日伪统治的东北人民热烈欢迎祖国的军队——八路军。如曾克林给中央的报告所说;扩兵很容易,并有大批伪组织伪武装均待改编;武器装备也很充足,在沈阳各地堆积之各种轻重武器及资材甚多,无人看管,随便可以拿到…… 19
中央政治局会议连夜进行研究,于1945年9月14日作出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的东北局,立即乘苏军代表的飞机赴东北主持工作;指示各解放区配备一百个团架子的军、地干部尽快进入东北。同时,为缩短战线,集中兵力,调整了部署——将“向南发展,扩大解放区”的方针改变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
高岗坐不住了。会议尚未结束,就强烈要求去东北工作。
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任务和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和部署的指示》,要求全党全军迅速、坚决的争取东北,在的吧发展我党强大的力量。
于是,中央陆续向东北派出十万部队和两万多党政干部,其中包括20名中央委员(有四名政治局委员,占政治局委员的三分之一)和候补中央委员,可见中共中央抢占东北决心之大。原来派往山东军区任司令员的林彪,刚走到河南濮阳,就被中央一份“万万火急”电报拦截,转奔东北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注21 由于中苏条约的限制,进入东北的共产党军队统一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初,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直到毛泽东回延安以后,才决定增派高岗去东北工作。1945年10月22日,高岗同张闻天、李富春等一道告别了延安,踏上新的征途。
(二)方针之争
1、“独霸东北”与“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1945年9月28日,中央军委给东北局发出《关于夺取东北的战略方针与具体部署》的指示,指出:我军进入东北的部署,应将重点首先放在靠苏联、朝鲜、外蒙、热河,有依托有重点的城市和乡村,建立持久的斗争基点,再进而争夺和控制南满沿线各大城市。 20
蒋介石也在紧张行动:任命东北行辕主任,将东北三省重新划分为九上两市【注22 1945年8月30日,国民党政府公布将原东三省划分为辽宁、辽北、安东、吉林、松江、合江、黑龙江、嫩江、与安九省和哈尔滨、大连两市。】,任命了各省市的行政长官,开始接收并行使“东北主权”。同时,借助美军军舰运送大批军队北上,抢夺已被我收复的城镇和交通要道。
于是,中共中央接连给东北局发出指示:坚决反击国民党军队进攻,霸占东北。 21
1945年10月19日,东北局接到中央《关于集中主力与国民党争夺辽东、安东的方针》的指示:我党方针是集中主力于锦州、营口、沈阳之线,次要力量在庄河、安东之线,坚决拒止蒋军登陆及歼灭其一切可能的进攻,首先保卫辽宁、安东,然后掌握全东北。
1945年10月23日,中央致电东北局: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万一不成,亦造成对抗力量,以利将来谈判。
于是就有了“独霸东北”这个口号,与这个口号相关的,是争夺大城市和交通要道。
其实,“独霸东北”只是一厢情愿,国民党不答应,美国不答应,苏联也不答应。不过在当时,无论是中共中央还是东北局主要负责人,对“独霸东北”都坚信不移。
1945年11月,国民党军队开始向东北进攻。他们装备精良,行动迅速,来势汹汹。而我们的新四军徒步行军,尚未到达东北。
1945年11月2日,中央军委指示:立即布置内线作战,先在葫芦岛至锦州、营口到海城之线,尽力阻滞登陆之蒋军,以待先到部队之组成及路上行进之部队到达,并于适当时机,坚决消灭蒋军,不使进沈阳。
但是,没想到苏联老大哥要执行“中苏条约”,竟然不顾兄弟之情,于1945年11月10日允许国民党在苏军撤退前五天空运部队接受各大城市。
东北局一面与苏方交涉,一面仍按照中央指示,于1945年11月12日作出“在苏军撤出后夺取沈阳、长春、哈尔滨”的部署,并报送中央。
1945年11月14日,毛泽东电示:“以锦州为中心地区为主力集中作战之枢纽”。
1945年11月15日,中央同意东北局 12日电:“准备坚决消灭蒋顽在沈、长、哈处着陆部队,夺取三大城市,其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是沈阳城。”
同日,毛泽东给林彪、彭真发出《关于内线作战的方针》的指示:“挨敌进至绥中地区或兴城地区,业已疲劳消耗至相当程度,我则集中最大兵力……于有利的时间、地点”……举行反攻,“最后全部歼灭三个军,即能从战略上解决问题”。
然而,毕竟来了那么多准备精良而又气势汹汹的国民党军队,又有中苏条约的限制,岂容我“独霸东北”!
后来,在1948年11月下旬召开的东北局扩大会议上,罗荣桓【注23 罗荣桓,中共中央委员,1946~1948年任东北局副书记、东北军区第一副政委。】曾说:“所谓独占东北的口号,存在侥幸心理,有种依靠(苏联)红军、和平幻想的思想”,“基本问题是对和平发生幻想,想靠红军保镖。”
1、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在“独占东北”,占领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方针指导下,东北局在1945年9月底在开的第一次会议上确定的主要任务是:立即收缴敌伪武装,加强剿匪工作,严厉镇压汉奸和敌伪分子,摧毁伪满政权,建立民主政府,安定社会秩序,迅速恢复生产。在农村要组织群众开展反奸反霸、减租减息斗争,宣传共产党的政策,肃清国民党的影响。同时,要广泛发动群众,扩大人民武装,准备与国民党打仗。
这里没有提到与国民党斗争的长期性与艰苦性,也没有提到建立巩固根据地的重要性。它忽视了日伪统治14年的东北,群众基础和党的工作都很薄弱,没有党组织,没有政权,没有根据地人民的支援等实际情况。尽管在1945年10月3日,东北局又提出,“在满洲东、西、北方面,分兵接受政权,发动群众,发展武装,创建根据地”,在后来的工作部署中也说“发动群众是各项工作的决定一环”, 22  但实际工作的重点依然是夺取大城市。因此,东北局部署的各项工作很难开展,甚至我党政军难以立足。
果然,由于苏军执行中苏条约,把大城市和交通要道都交给了国民党,形势很快就发生了变化:1945年11月16日,敌占领山海关,19日占领绥中,21日占领兴城……
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于1945年11月20日对东北工作做出新的部署:“迅速在动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基础,并加强热河、冀东的工作。应在洮南、赤峰去建立后方,作长久打算……只要我能争取广大农村及许多中小城市,紧靠着人民,我们就能争取胜利。”
1945年11月22日,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给重庆代表团的电报中将上述部署概括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注24 11月22日,刘少奇给重庆代表团电:“彭林电,戌皓友方通知他们,长春路沿线及城市全部交蒋,有红军处不准我们与顽作战,要我们退出铁路线若干里以外,以便蒋军能接收,他们能回国。彭林未答应,我们已去电要他们服从彼方决定,速从城市及铁路沿线退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这是东北战略方针的重大转变,它改变了前一阶段以抢占大城市为中心部署工作的方针,开始把工作重心转向乡村,转向根据地的建立。然而,在以后的几个月里,并没有贯彻执行这个方针,争夺大城市的部署没有改变。就在11月22日同一天,党中央指示东北部队:“顽十三军五十三军向锦州急进,望集中营口、沈阳主力到锦州方面协同黄、梁两部以全力全部或大部歼灭该顽”,“蒋军困难很多,兵力不够分配,现在顶多只能调五个军入东北,集中主力消灭锦州一线之敌,即使苏联允许蒋军控制东北各大城市,在苏军撤走后,我仍有可能夺取大城市。” 23
也是1945年11月22日这天,我军撤出锦西;东北局及我军总部被苏军赶出沈阳,撤到本溪;26日,我军撤出锦州。
这仗能打吗?林彪不同意在辽西决战的部署。
在1945年11月14日毛泽东部署了“以锦州为中心地区,为我全力集中作战之地区”之后,林彪于19日到达辽西前线,21日,即致电军委、彭、罗说明当时我军的情况,并提出不同意见:
连日我在兴城锦州一带所见所闻,我部队已参加作战者疲惫涣散、战斗力甚弱、新兵甚多缺乏训练,梁师刚到,黄师尚未到,远落敌后,各部皆疲劳,武器弹药不足而未得补充,衣鞋缺乏,吃不惯高梁,缺少用费,此外,自总部起各级缺乏地图,对地理形势常不了解,通讯联络至今混乱,未能畅通,地方群众则未发动,土匪甚多,故迂回包围时,无从知道。敌人利用我以上弱点,向我推进,并采取包围迂回。依据以上情况我有一个根本意见,即:目前我军应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应避免仓促应战,应准备放弃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应就地进行装备与训练,养精蓄神,特别加强炮兵的建设,以待以后之作战…… 24
然而,林彪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1945年11月25日,黄克诚【注25 黄克诚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西满区副政委兼所属原新四军第三师师长、政委。】率领的部队刚刚赶到辽西前线,就接到东北局的电报,命令他们切断铁路交通,阻止国民党军队进入沈阳。他们经过长途跋涉,非常疲劳,而且得不到武器装备补充,连衣服药品也没有。他当天给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发电报告了部队的困难处境:
“无党、无群众、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其实,有些部队,部队士气受到极大影响”。因此,他建议:“我军应暂不作战,进行短期休整,恢复疲劳,并以一部主力去占领中小城市,建立农村根据地,作长期斗争之准备”。27日,黄克诚再次向中央军委报告:“东北特工、土匪甚多,如不及早着手建立根据地,我主力(部队)在东北亦很难应付。” 25
1945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批准了林彪的建议,同意放弃辽西决战,并指出:“我企图独占东北已无可能,但必须力争我在东北之一定地位,长春路沿线及东北各大城市我应力求插足之外,东满、南满、北满、西满广大乡村及中小城市与次要铁路,我应力求控制。”“应 一部分主力去控制各中小城市、次要铁路及广大乡村,有重心的建立根据地,作长期打算”。
1945年11月29日,黄克诚就根据地问题再次致电东北局:“已经进入及将进入东北之主力及新组建成之部队,数目特别大。但若无党政民之支持,无粮食经费的充分供给,无兵员的源源补充,将必大大削弱强大力量,目前东北大城市为顽军占领,乡村则为土匪占踞(大都与顽联系),我们则处于既无工人又无农民之中小城市。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作战,且有陷入不利地位之危险。因此,利用冬季不能进行大规模作战之五个月时间,发动乡村群众,肃清土匪,建立各级党与政权,应成为当前之急务,求得五个月内建立根据地的初步基础,便利明春之大规模作战。”他建议:“立即划分主力师(或旅)的补充,熟悉地区,作为该师(或旅)之根据地,每师划三到五个县。由该部队立即派遣地方工作干部前往规定地区,开辟工作,建立政权和党委,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该部队要派出必需兵团负责肃清土匪,恢复社会秩序。在规定地区内,收集粮食资材、建立医院、工厂,扩大新兵源,补充部队”,如果在整个东北部队中能实施,“则请划十个县、地区给三师各旅去建立后方,开辟工作。”
他连发三封电报,提出建立根据地的建议,均无回音。
同日,东北局虽然承认“目前我党已无独占东北之可能,必须改变方针”,但仍主张“将工作重心方针放在南满、北满、东满、西满,即放在沈阳至哈尔滨一线之长春路四侧的广大地区中,以中小城市及次要铁路线为中心,背靠着苏联、朝鲜、外蒙、热河,创造强大的根据地,面向长春路及沈阳附近、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以便在苏军撤退时与国民党争夺这些大城市。”
可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