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六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六部书-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嘲感叹人生,常能收到深切动人的语言效果。
与孙中山、陈少白同被清政府视为〃四大寇〃之一的杨鹤龄,民国成立后隐居澳门,
自号〃四冠堂老主人〃。他曾在送给七妹的像片上题字自嘲:〃半百留影,鳏寡孤独之
相。七妹惠存,四兄持赠。〃寥寥数语,凄切沉沉。
在一些场合,运用自嘲可以增添情趣,融洽气氛。
一位丈夫要出国深造,妻子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到那个花花世界,说不定会看
上别的女人呢1
丈夫笑了,调皮地说:〃你瞧瞧我这副尊容,瓦刀脸,罗圈腿,大眼泡,招风耳,
站在路上怕是人家都不看呢。〃说得妻子扑哧一笑。丈夫的自嘲,隐含让妻子放心的意
思。这比一本正经地发誓,更富有诗意和情趣。
自嘲运用得好,可以使交谈平添许多风采。如果用不好,会使对方反感,造成交谈
障碍。自嘲要审时度势,相机而用,不宜到处乱用。比如,对话答辩、座谈讨论、调查
访问等,就不宜使用自嘲。此外,自嘲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具有积极的自嘲,
包含着自嘲者强烈的自尊、自爱。自嘲不过是当事者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
促使交谈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而已。
妻子、朋友、亲戚有时会开玩笑似地揭你的〃短〃,弄得你有点下不来台。你想默
认会觉得窝囊,想还口又觉得口吃。
这时,怎样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不妨运用幽默的语言、滑稽的表情和笑料冲淡这尴
尬的处境,活跃气氛。这也是语言机智应变的技巧之一。
显然,设法改变处境比保持沉默要主动,但有一点应当明确,那些〃揭短〃的人通
常是你的配偶、亲友,你不能采用气愤的话予以还击,而幽默的解嘲是最好的办法。
在对付〃揭短〃时,尤其要注意:
第一,尽量不认为他人别有用心。如果我们神经过敏,对别人的每一句话都琢磨一
番潜台词、话外音,那就会自寻烦恼。因为在许多场合,对方往往是脱口而出或即兴联
想的玩笑话,根本没想到会伤害你。
第二,不可反唇相讥。有人听不得半句〃重话〃,动辄连珠炮似的反讥,常因此挑
起唇枪舌剑,使良好的关系破裂。一般说来,开玩笑的人若是得到严肃的回报,脸上常
挂不祝所以,我们不能为笑话失去一个朋友,甚至给人留下心胸狭窄的印象。
第三,遇到人〃揭短〃,如果羞怯万状,既不能正常地保持沉默,又不能机智地改
变处境,以至失态,那就显得有些〃小器〃了。而保持泰然自若的风度,暂时把〃揭短〃
抛置一边,寻找别的话题,或点起一支烟,端起一杯茶,转移别人的视线等,才是上策。
当然,最佳方案是急中生智和具幽默感。一位作家刚发表一篇小说,获得了赞誉之
声。另一位作家却不以为然,跑去问他:〃这本书还不赖,是谁替你写的?〃他答道:
〃哦,谢谢你的称赞,不过,是谁替你把它读完了?〃幽默的回敬,对〃揭短〃者也是
一种应付之道。
卡耐基总结在谈话中,有意说错话也是语言应变的技巧之一。人们说话交谈,总是
尽量避免出现差错。可是,在某些情况下,有意地念错字,用错词语,却有神奇的功效,
能丰富语言的表现力,使人的谈吐生辉。
故意把话说错,有时是为了蓄势布阵,待对方批评指正时,再借题发挥,给予回击。
过去有个药铺老板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点上香向菩萨祷告:〃大慈大悲的菩萨,
愿您保佑男女老少都多病多灾,我好发一笔大财1这话被一个下人听到了。不久,老
板的母亲得到了痨病,躺在闲上哼哼叽叽的,下人对老板说:〃这下老太太病得不轻,
这全是托菩萨的洪福1老板听了大怒。下人说:〃老板息怒,您不是求菩萨保佑男女
老少都得病吗?这下菩萨显灵了。〃老板哑口无言。
一个小伙子向一老人问路:〃喂,离城还有多远?〃〃500拐杖。〃〃距离应该论
里呀,怎能论拐杖呢?〃老人答:〃论理你得喊我大爷1
一位教师给学生讲〃灾梨祸枣〃一词,首先用望文生义的方式曲解示错:〃看来梨
枣都有毒,吃了会生灾招祸。〃稍有生活常识的学生都会感到此说不合情理,但一时也
说不清楚它们确切含义。到了学生急欲求知的时刻,教师再揭开迷底:〃这个成语说的
是滥刻无用之书,使用来做雕板的梨树枣树都跟着遭殃。〃如此一来,学生豁然开朗。
在讲演或会话中,一个话题往往不会贯串始终,中途转换是司空见惯的事。那么,
在何种情况下需要有意转换话题呢?一般说来,有这样几种:会话出现冷场;谈话内容
枯竭,会话难以维持;有人失言或出现意外的尴尬局面;产生不同意见,不便争论、不
必争论或不想争论;原话题无积极意义,低级趣味,或可能伤及他人;交谈一方对正在
谈论的话题不感兴趣,甚至有厌恶情绪;
在讲演或会话中,如果出现了冷尝尴尬局面,或谈话触及他人隐私、隐痛的时候,
卡耐基认为不要再继续谈下去了,要立即转换话题。那么,具体在什么时候转换话题呢?
其一,在交谈中出现危急状态时,应立即转换话题。转换话题可根据当时的情景、
你身边的物什等为话题去转变,但必须得做到〃巧〃。例如,三国时,一次,曹操与刘
备饮酒。
操以手指刘备,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1
刘备闻言,立时一惊,手中所持箸,不觉落于地上。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刘备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何畏雷乎?〃刘备
曰:〃圣人迅雷风烈之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之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下疑刘
备。刘备在惊慌落箸之后,机敏地巧用天气变化,把谁是英雄的话题岔开,转移了曹操
的注意力,才化险为夷。
其二,在交谈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以以假乱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巧
妙地改换话题。
例如,明初,有一知府姓曹,自称曹操后代。一日,他去看戏,正逢演《捉放曹》。
扮演曹操的赵生把曹操的奸诈阴险表演得维妙维肖,曹知府见自己祖先被辱,不觉大怒,
当即派差役传赵生治罪。
差役欲带赵生,赵生不明其故,差役告之,赵生即随差役进府。曹知府见赵生昂然
而来,拍案喝道:〃尔等小民,见本府怎不下跪?〃赵生瞪眼回答道:〃大胆府官,既
知曹丞相前来,怎不降阶而迎?〃曹知府气得脸色铁青:〃你,你,谁认你是曹丞相?
你是唱戏假扮的1赵生冷笑一声说:〃哼,大人既知我是假扮者,又为何当真,欲将
我治罪呢?〃曹知府只好放了赵生。
其三,谈话中,提出一个更新鲜有趣的话题,利用好奇心理,就可以把对方的谈话
吸引过来,岔开原来的话题。
如孩子看到火车,常常会问:〃妈妈,火车为什么跑得那么快?〃这个问题一句半
句讲不清楚,你可以说:〃是呀,火车跑得可快了!过几天带你去姥姥家,咱们就坐这
么快的火车。〃孩子多半会高兴地拍着小手,数说起去姥姥家的事。
利用原来的话题,借助邻近内容隐蔽地转移对方的注意中心,由此及彼,以新换旧,
也能自然而又机智地转移话题目的。
比如,某人滔滔不绝地介绍某次展销会上的羊毛衫款式,而你又不感兴趣,那么,
可以抓住他说话的间隙,插上一句:
〃那次我也看了,不是还有各种名牌冰箱吗?〃这样,就能把话题引到〃冰箱〃上
去。
说话罗嗦向来为人们所讨厌,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特殊气氛中,〃罗嗦〃几
句也无防。
巧妙地运用罗嗦语言,不但能活跃谈话气氛,增强谈话的趣味,而且还可以使你随
机应变,接受一些正常语言无法胜任的舌战。
在一对新人的婚礼上,宾客们指着新娘问新郎:〃这位是谁呀,也不介绍介绍?〃
新郎略思片刻,顺口答道:〃她是我丈母娘的大女儿,也是我妈妈的大儿媳妇。〃
两句罗嗦话,说得宾客们哄堂大笑。按常理,像这样的问话,可简练地回答:〃她
是我妻子。〃而新郎却采用罗嗦语言绕了几个圈子,一下子使婚礼的气氛活跃起来。
当你处在极为窘迫的境地时,不妨罗嗦几句,它可帮你摆脱困境。
有对青年夫妇,结婚几年还没有孩子,俩人都非常苦恼。
有一天,他们在路上碰到老同学,说话间,老同学的儿子突然发问:〃阿姨,妈妈
说要把你的儿子给我作干弟弟,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干弟弟呢?〃
面对小朋友的问话,妻子十分为难,答吧,怎么答?不答吧,又下不了台。这时丈
夫灵机一动,答道:〃不在今年,就在明年,不在明年,就在后年。。。。。。。〃几句罗嗦话,
不但帮妻子解了围,而且不使小朋友失望。
对那些明知故问,以别人取乐者,罗嗦是一种有力的武器。
有位好事者,经常搜集他人隐私。当他得知邻居小李的妻子比小李大七岁时,便来
到小李家,想取乐一番。
他问小李:〃你妻子多大了?〃小李知道此人不怀好意,便没好气地答道:〃年龄
三十,籍贯山西,性别女,她比我大七岁,我比她小七岁,她的年龄减七是我的年龄,
我的年龄加七是她的年龄。。。。。。还有什么需要知道的吗?〃罗嗦话像连珠炮一样射出去,
使对方没有插话的机会,好事者最后只好悻悻离去。
要在常人,小李是不会那样回答的。但面对这位好事者,小李不采用罗嗦的回答,
对方便会喋喋不休地发问,使自己难以下台。
生活中,并不是每句话都必须直说的,有时候以暗示代直言,同样可以收到机智应
变的效果。
暗示是人际影响的一种特殊方式,指的是暗示者出于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方法,
含蓄、巧妙地向对方发出某种信息,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其不自觉地接受一定的
意见、信念,或改变其行动。
一次,某乡党委为了加强机关干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规定,决定
由曾在乡属企业担任过多年负责人,不久前到机关任传达工作的一位老同志负责考勤登
记。这位老同志认为这工作容易得罪人,不愿意干。说自己过去就是因为办事太认真,
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劝教训〃。
听了他的话,乡党委书记委婉地讲了一个故事:某电影导演,为拍一部片子四处寻
找合适的演员。一天,发现了一个合适人选,便通知他准备试镜头。这个人十分高兴,
理了发,换了新衣,对镜子左照右照,总感到自己两粒〃犬牙〃式的牙齿不好看,于是
到医院把牙齿拔掉了。后来,他兴致勃勃地去报到,导演见到他,失望地说:〃对不起,
你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被你自己当缺陷给毁了,影片已经不需要你了。〃
故事讲完后,这位老同志懂得了〃坚持原则,办事认真〃正是自己最珍贵的特点。
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这里,乡党委书使用的是一个故事暗示的语言技巧。
一次,几位老同志反映机关晚上不安静,楼上的小青年不注意,老同志在楼下睡不
好。这属于两代人的生活习惯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在会上讲,就会使老同志和青年人
之间产生隔阂。
党委书记和小青年闲谈时,讲了一则笑话进行暗示:有个老头晚上很难入睡,恰好
楼上住了一个经常上晚班的小伙子。小伙子每天下班回家,双脚一甩,鞋子〃噔噔〃两
下,重重地落在地板上,每次都将很不容易才入睡的老头惊醒。老头提了意见,当晚小
青年下班回来,习惯性地甩出了一只鞋,刚甩出第一只鞋之后,他意识到不应当,便轻
轻地脱下了第二只鞋。第二天一早,老头埋怨小伙说:〃你一次将两只鞋甩下,我还可
以重新入睡,你留下一只没有甩,害得我等你甩第二只鞋等了一夜。〃
笑话说完,小伙子们悟出了笑话是有所指的,明白了自己的不检点。这里,党委书
记用的是笑话暗示法。模糊语言也是语言技巧的一种,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能使自己
有一定的灵活性,力避被动,争取主动。
比如,朋友邀你去做客,你自己无法确定具体时间,就可以说〃大约在中秋节前后,
我一定去一趟。〃这样很灵活,可以在中秋节前,也可以在后。
如国际交往中,一方领导人当面向另一方领导人发出访问邀请,如果这一邀请事先
未商定,被邀的一方对于是否应邀尚无把握,而出于礼貌又不便当场拒绝,则通常是说:
〃我高兴地接受您的邀请,将在方便的时候访问贵国。〃这样,如果日后无意往访,可
用各种〃不方便〃为托词。
再如,对突发事件,在尚未弄清来龙去脉,又不得不立即作出反应时,也需要这种
伸缩性很大的模糊语言。如:〃我们注意到了××事态的发展。〃〃我们注意到了贵国
领导人的讲话。〃〃注意到了〃只表示〃知道了〃,但并未点明自己的观点,使自己拥
有主动权。
对本来已经清楚的事实或想法,出于某种策略的考虑,故意使用含义广泛的模糊语
言,可以使你的话具有某种弹性,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有的单位领导为了纠正某种不良倾向,又不致于使矛盾激化,便使用模糊语言:
〃最近一个时期,我们单位的纪律状况总的来看是好的,绝大多数同志比较自觉,但也
有极个别同志表现较差。。。。。。〃这里,使用了一系列的模糊语言:〃最近〃、〃绝大多
数〃、〃极个别〃等。
模糊语言可以摆脱困境。项羽自称霸王后,想谋杀刘邦。
范增出主意说:〃等刘邦上朝,大王就问他:〃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不愿意
去?'如果他说愿意,就说明他意图养精蓄锐,有谋反之心,可以绑出去杀掉;如果他
说不愿意,你以违抗王命杀掉他。〃
刘邦上殿后,项羽一拍案桌,高声问道:〃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不愿意去?〃
刘邦答道:〃臣食君禄,命悬于君。臣如陛下坐骑,鞭之则行,收辔则止,臣唯命
是听。〃
项羽一听,无可奈何,只好说:〃刘邦,你要听我的,南郑你就不要去了。〃
刘邦的回答,就是使用了模糊语言,从而绕开了陷阱。
设置悬念又称〃吊胃口〃。它是利用听者的好奇心理,先说出一个发人深思或出人
意料的现象、结论,设一〃关卡〃又秘而不宣,让听者自我猜测思考后才加以分析,和
盘托出真情或道理的说话技巧。
有一次,桂林的一位导游带了一个旅游团到北京,在参观北海时,他指着九龙壁对
游客说:
〃我知道大家的眼力非常好,可是你们能看出哪条龙身上有块硫璃是假的吗?时间
只给两分钟。〃
游客惊奇地〃喔〃了一声,高兴地跑到九龙壁前仔细辨认。他们东瞧西看,走近跑
远,有的说这块,有的说那块,有的干脆说没有。在众说不一的争论声中,大家不约而
同地围到了这位导游身边,请他揭开迷底。
在大家的注视下,导游指着一条白龙的腹下说:〃就是这块。〃
游客们定睛细看,齐声喊道:〃原来是块木砖。〃接着便纷纷提问:〃这是怎么回
事?〃〃它是哪一年换的?〃〃皇帝为什么没有发现?〃
这时,这位抓住了游客心理的导游,才提高嗓门把九龙壁的年代、建筑艺术和〃木
砖〃的轶事详细讲了一遍。客人们听着想着,随着故事情节发展,时而眉飞色舞,时而
赞叹连声。。。。。。。
导游在这里用的就是〃吊胃口〃、〃甩包袱〃的说话技巧,它既活跃了游客的游览
情绪,又使讲解的内容生动活泼,还融洽了双方的感情,可谓一举数得。
古人说:〃文人看山喜不平。〃说话也一样,如果在交谈的叙事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