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诡谲而不可知。
但从科利华所作的每一次战略来看,突出强调的是量子思维对软件行业
的适用性。宋朝弟在清华、北大、人大等高校的巡回演讲中认为量子事件不
仅可以用来管理企业,而且还能够对国际政治、经济事件等作出分析。1998
年5 月,在科利华和北京无线电厂共同出资组建北京量子益华公司成立的新
闻发布会上,宋朝弟在人民大会堂为该公司释名:量子思维,益我中华。宋
朝弟已经开始将量子思维这种认知工具,转变成一种指导实践的理论。它不
仅要改变人们怎么看,而且要改变人们怎么做。譬如,CA 总裁王嘉廉提出的: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断层现象,我们一旦视为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断
层将永远无法获得解决。事实果真如此吗?只要我们转变一种思维去看问
题,就会看到许多软件开发迟迟不能完成,而且看起来遥遥无期,超出预算,
并且百病丛生。于是人们就把这种现象归结为技术问题——因为假设它是技
术问题,根据逻辑推论,就必须由信息科技人员去解决。
但是断层的形成与软件本身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它其实是企业领导责无
旁贷的高级管理问题,也就是企业领导者无法分派的问题。既然无法分派,
就无法将断层的问题归咎于技术或任何的人、事、物,否则,企业领导就永
远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种问题宋朝弟从量子的角度分析说:“信息
社会是以人为核心的社会,一切只有从人的角度出发,才能达成强化竞争能
力。”这些原则都不是科利华独特所有的,而是属于每一个企业。
四、在新观念中产生腾飞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科利华要成为“中国
的微软”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一次质的变化。
科利华从初创到现在,经过八年的发展,由最初的无观念到有观念,再
到量子理论,均为企业的跳跃产生了一次飞跃。
想当初,科利华从“观念、思想、方法、行动”的八字原则,到“全面
深入、准确及时、持续客观、流畅生动”的十六字方针,再到思想观念不断
创新,逐步形成的“量子理论”,总是把物理学、数学、哲学、教育学、心
理学相关理论贯穿于企业文化之中。最后,宋朝弟用量子理论高度概括了下
个世纪日益呈现出的量子特征:非物质性、不连续性、跳跃性、不可预测性、
非线型因果关系,提醒人们应用全新的角度去审视现代社会和企业的发展。
并由“五个一流”升华为“量子理论”,建立起了一支有思想、高素质,并
能与科利华的企业文化相融合的量子人才队伍。这些量子人才的跳跃发展加
速了企业的进步。在这种背景下使科利华的每一位员工都能产生一种新的思
想与观念:
对未来世界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
个人思想与企业文化,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
对未来有美好的追求,有共同的愿望。
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思想深刻,善于人际交往,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创新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潜意识去改变企业、创造企业、改变世
界、创造未来。
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有很强的应变能力,适应于混沌社会量子型的跳跃变化。
能够充分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具有敏锐的观
察能力。
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满腔热情。
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学习。
非常的敬业。
脚踏实地,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双手去实现美好的未来。由
此看来,未来信息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都会日益呈现出量
子的特征。而软件产业是信息时代产业的主脉,带动着全国经济的发展,科
利华用有思想的量子人才去改变企业、创造企业;改变世界、创造未来。
理论从实践中来,还要到实践中去。从量子理论到量子行动,科利华首
先应该看到理论本身也是动态的,它不是一个僵化的产物。不同时间,不同
地点,不同对象,从理论上得出的推断和解释也不尽相同。解放思想、观念
转变,就是让头脑中的意识和潜意识充分动起来,这就要求人时刻处于激发
状态,这是理论运用于行动的前提。
科利华在推销《学习的革命》一书之时就作了一次质的飞跃性变化。信
息中心的总经理汪锟认为“认识自身并认知世界,改造自身并改造世界,人
终其一生都会乐此不疲,这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源所在”。通过《学习
的革命》这本书,就会发现:我们自身或这世界原本就不神秘,只是以前我
们的大脑沉睡得太久,以至于感知到的都不是人生和世界的真面目。这是一
本可以使人第一次完整认识自身潜能的书;这是一本将给教育与学习、国民
素质提高带来全新革命的书;这是一本可以推动企业进步、国家发展的经世
之书;这是一本思想与实践性极强、价值与能量蕴藏无穷的书。如果在中国
有1000 万人读到这本书,将会怎样——就会有1000 万人深刻认识到怎样学
习什么重要得多的道理。那么,他们就会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技
能,充分占有利用各种信息的资源,调动所有的思维与感官,进行广义的学
习。就会有1000 万人第一次意识到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灌输知识本身,而是唤
醒人们沉睡的意识,激发与生俱来的潜能。因为“头脑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容
器,而是一支点燃的火把”。就会有1000 万人发现1000 万种发展的途径或
机会。人们固有思维总是线性的,认为事物的发展需要积累、持续的过程,
正因为如此,不敢梦想、不敢创造,可供选择的途径或机会也就不会多。而
这本书告诉我们,发展的途径或机会无穷无尽,关键是形成全新的思维和学
习的方式,激发自身的能量。如果这1000 万人都向别人推荐这本书,那么就
会有更多的1000 万人能有同样的收获,共享这份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或
许那就是实现古老的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时候”。
由于科利华的每次变动总会带来新的变迁,也就产生了新的思想观念的
转变,员工也在动,但如何动?宋朝弟说:“归根结底是思想行动。可以说,
动不是目的,如何动得更快更有效,才是我们的追求。量子行动是量子思维
的必然产物,是进入量子状态的标志。如何才能产生量子行动?答案就在理
论之中。激发与行动、微调与跃迁是量子理论的两个必然层次。”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未来不可预测,但可以创造”。正是科利华看
到了这一点,后来又在社会活动中产生新的飞跃。宋朝弟说:“量子理论营
造的是宇宙流,而牛顿则偏重于实地。‘势’与‘地’先取谁?取‘地’要
一点一点积累,逐步实现扩张;而取‘势’则控制制高点,掌握了战略主动
权。量子理论注重取势,这就要求科利华人进入激发状态,影响身边周围的
每一个人。而这种“势”只有通过快速的行动反应才能够转化为实地。”
狭路相逢勇者胜,胜负也只在毫厘之间。科利华在量子理论的指导下,
公司已经在内外部形成了空前的影响力,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和广泛
支持。但科利华如何把这股“势”转化为实际的“地”将是任重而道远的。
五、一次历程的转变
宋朝弟认为,人必须主动地挖掘自己的意识,去感受社会的变化。人类
最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来自对潜意识的探索,在微妙恍惚的状态中得到了最有
价值的启示——灵感。
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光靠灵感就能产生超速成长吗?答案是否定
的。因为在当今社会里,融资才是最重要的一项手段,许多中型企业家均会
在沉思中发现资本市场的巨大魔力,从而使企业迅速深入资本运营的“魔
镜”,才产生了超速成长。这就是我们在以前经常读到关于国外风险投资如
何“一夜暴富”的故事,虽说让人很羡慕,但总有一段距离感。那么,在中
国高新技术企业界,这些企业人士又是怎样来理解风险投资的呢?
科利华由于运用了新的思维方式来指导企业成长,并随着知识经济的出
现,正在一步步地走向智力资本运营道路。这正如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说:“中
国的富翁是事实。他们的财富怎么来,是辛勤劳动所得还是倒卖赚的,这已
成为历史。面对这笔财富我们有两种选择:一是鼓励投资,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是大量的吸收外来的资金。不断地走向联合壮大的大浪潮中。”
我们隐约感到,科利华不仅在延续一种纵向的发展,而且横向的联合将
逐步成为企业经营的一种新的模式,这与工业时代的资本输出不同,21 世纪
的联合将是智力资本的输出。这与科利华所提倡的“资金不是我们的优势,
而智力资本的运用将来在科利华的发展过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代表我们未
来联合的方向”,“知识可以从一个企业转移到另一个企业,可以用极少的
额外费用重复利用新思想。这种转移可以减轻由于资金紧缺对经济增长的压
力”。
科利华的这种联合为实现资本运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科利华在走智力
资本经营道路之时,看到了未来的企业结构将是决策层、控制中心、研究中
心及多个利润中心组成的梯形结构,中间联通枢纽就是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比如1999 年4 月6 日,科利华借壳上市水到渠成。科利华受让阿城股份的公
告表明,科利华动用了1。34 亿控制阿城钢铁28%的股本,成为第一大股东。
消息一出,股价又涨了三块多。但科利华只付了3400 万现金,余下的用科利
华的“壳”和“股权”顶替阿城钢铁购买科利华持有的晓军公司的80%股权
及《CSC 电脑家庭教师》初中版著作权共作价1 亿元,阿城钢铁又拥有其持
有者阿钢集团的债权1 亿元,科利华要购买阿城钢铁28%的股权需向持有者
阿钢集团支付1。34 亿元。这样,约1 亿元的金额在阿城钢铁、阿钢集团和科
利华之间形成两两互为债权债务人的三角债务关系,如果三方都同时清偿这
笔款项,则该笔款项在三方之间同时抵消。
各方都有收获,但最大的赢家是谁呢?宋朝弟说:“谁说科利华没赚钱?
科利华这次赚大了!”
宋朝弟也担心,收购阿城钢铁后,科利华将要面临一个跳跃性并不是很
强的领域——钢铁。像大多数国有企业那样,而阿城钢铁经营的很一般,现
在工资发出来都很困难。该公司1998 年报显示,主营业务利润只有2798 万
元,同比下降了3。1%,净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短期投资收益达1503
万元,占利润总额的近31。4%,这样的利润构成显然不理想。此外,公司的
应收帐款近3。2 亿元,同比上升了近85。6%,回款情况也不佳。
这些都是次要的,宋朝弟更关心的是股票市场的魔力,科利华需要的是
公众的注意,这种注意反过来又可以使科利华在股市上可望募集到大笔大笔
的资金,这些资金又能把宋朝弟不断冒出的灵感成千倍放大,不断地增强科
利华对智力资本的利用,引发一场又一场的革命。
在这个迅速变化的社会里,由于经营者的思想素质不一样,所做出的结
论也就不一样。作为被投资人,往往不知道企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又
该如何对其进行评估,因为进行资本投资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你
不仅要明白技术、市场信息、股东之间的关系,更要明白他对未来所产生的
影响。联想到“炒书”与“炒股”之间在时间以及主角上高度的一致,有人
开始愤怒:“这真是一种全新的、中国股市从来不曾有过的炒作方法,与其
说是‘学习的革命’,不如说是‘炒股的革命’,说到底则是‘赚钱的革命’。”
对于风险投资,最有感慨的还是北京前导软件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边晓
春,在他经过了成功,又走向失败的过程之后,他深深地感受到了风险投资
的无情与残酷。
对于一个新公司,真正的风险不会出现在它的初创期,而会出现在它的
起步期,机会来得越多、越快,风险也就越大。道理在于,机会多了、能做
的事情多了,犯错误的概率必然加大、外界变化对公司的影响必然加大。而
且,公司此时尚未成熟,极可能存在若干内在的重大缺陷,这就使得公司更
难抗御大的冲击。
大家知道,前导公司是在1998 年6 月解散游戏制作队伍的。对于我来说,
如果不是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是决然不会自断臂膀的。
其实,早在1997 年12 月,在接受《IT 经理世界》记者的采访时,我就
告诉他,我没有看到前导公司在1998 年的盈利点。我当时并不糊涂。而且,
前导公司董事会在1998 年1 月也曾经有过明确意向,要求酌量裁员。如果当
时采取包括裁员在内的挽救措施,应该不会出现1998 年6 月的局面。
那么,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是什么因素使我未能采取挽救措施的呢?
又是什么因素使董事会未能果断行动呢?
原因之一:确实存在新的融资机会。从1998 年1 月起,相继有国际著名
公司与前导公司讨论融资,有的已经签署了意向书。如果在这时采取规模较
大的紧缩措施,我担心会影响投资者对我们的信心。现在看来,其实当时得
到融资的机会并不大。但是多年以来,我们的每次成功都是从一个前景并不
明朗的机会开始的。由此使我总是对那些自认为好机会的前景相对乐观,乘
上一个比较大的放大系数。后来有一次与我们的董事长谈到此事时他说,很
多风险企业家都有这个特点,这不能说是缺点,否则就不可能抓住那些风险
虽然很小,但却很有前景的机会以此获得很大的成长,但总是在于,你企业
里不能都是这种人,还要有会过日子的人,能给你泼冷水,才不致出现大的
纰漏。那么,前导公司真是没有人能给我泼冷水吗?非也。至少不是公司内
部缺乏民主气氛。大概是因为我从前若干次化险为夷,大家对我太有信心了,
或者说对自己本来正确的意见缺乏信心。总之,一个表面上是融资未果的问
题、或者一个本来应该是企业家常识的资金流问题,通过企业内部存在的决
策或领导层结构的缺陷,造成了对企业的真实影响。
原因之二:确实存在新的项目机会。从1997 年年底,我开始策划大型软
件批发公司的项目。后来陆续与同方公司、新华书店总店等单位联手策划,
得到了中央和国家有关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最近,该项目的各方股东签署了
投资合同,新公司开始启动,而我们,却因资金实力不足而未能参与。当时,
我明知道前导的资金实力根本不足以参加该项目,而且流通渠道方面的业务
方向与前导公司的业务方向也不一致,可为什么还要热心策划呢?正面的理
由是,我认为市场的发展确实需要这样的专业批发公司,促进市场的健康发
展是每个业界成员的责任。但是,我的司马昭之心在于,如果有哪位投资者
因为重视这个新项目而投资前导,希望通过前导参加该项目,我们就可以得
到投资了。而且确实出现过这样的机会。所以前导董事会并未明确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