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美国梦:美国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何实现美国梦:美国那些事儿-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外来者进入这个阶层只是凤毛麟角,或者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第21节:美国人活得自在吗?(2)
第21节:美国人活得自在吗?(2) 
A0生活在中国社会发展相对平稳期,政治和法律开始进入制度化并发挥作用,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自由条件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所以,他们来到美国后,会感到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自由度,就那么一回事!甚至相反,美国社会严格的循规蹈矩的要求会让他们觉得大受约束,美国式的舆论封闭和保守生活更让他们发现“美国垄断专制主义”的无所不在。他们关心中美两国的自由感。
B2是感受深并同时关心自由感的人群,他们原来就带着不同问题和研究目的来到美国,从思想深处就时刻在体会和关心美国社会与中国社会的比较,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角度不同,但其体会和见解都大有启发,对改变国内舆论的盲目和人们的崇洋媚外有相当作用,为完善中国社会发展结构提供借鉴。
B3的影响是绝对不可忽视的,移民美国的中国台湾同胞在美国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中国台湾不少学而有成的人都留在了美国,他们对台湾的政治和经济前途感到失望,对大陆的迅猛发展感到高兴,他们也乐意和大陆来的人融合在一起,和衷共济。台湾同胞和美国人打交道时间长,对“老美”知之甚深,他们的心态也很灵敏,无论面对美国人还是面对大陆人,他们都能获其益。
在对上述几类人有了分别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他的身份和年龄来判断他对美国社会自由还是中国社会自由的看法是否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事实上,对这个问题完全客观的描述是不可能的,只要经过了某一个人的大脑,写出来的东西都会带有主观性,那种自认为是完全客观的描述本身就是完全主观的偏见,甚至拍照和摄像也是如此,因为选择景物本身就是主观的记录。“新闻霸权”是什么?就是让你看他们想让你看的景物,然后再看你有什么反应,每天都看着阳光明媚和每天都看着阴天下雨,你会产生什么反应应该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学术问题,根本用不着说话,你说客观不客观?
(2)
前面的这些问题都是为下面论述“自由”做出的铺垫,因为,关于自由的话题实在是太重要了。我来美国以后和国人见面谈论最多的话题是“你在美国感觉怎么样?”很自然,接下来的首选回答就是“在美国活着感觉很自由”。这个答案显然是有针对性的。当今中国的经济奇迹有目共睹,连美国人也只能说好,于是,生活上的自由就成了来到美国的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了。
我对回答这个问题的人进行了分类:
一类是地道的中国老百姓,他们来美国大多数是为了孩子,中国的孩子学习竞争太激烈了,大学毕业以后的就业太难了,找个好工作就更难了。尽管美国的年轻人事实上也面临这个问题,但美国人不像中国人,似乎你非要把自己学成硕士博士才能光宗耀祖。在美国只要你很聪明即使不愿意学习,高中毕业也可以找一份工作,或者干脆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没有人嘲笑你,更没有人看不起你。有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干得很好,比如修房子、种菜、养宠物。美国是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社会,五花八门的服务行业都有可能挣到大钱,不比硕士博士挣钱差。所以,在美国做个普通人没有来自其他社会舆论或者亲人们的压力,特别是当把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的时候,那种平衡感是可想而知的。
                  第22节:美国人活得自在吗?(3)
第22节:美国人活得自在吗?(3) 
一类是真正的“怀才不遇”者,他们智商高,学历高,有理想,但在国内找到好工作难,挣到大钱难。来美国留学后,他们发现在这里通过个人奋斗是可以实现找到好工作并挣到大钱的目标,而且不用勾心斗角,国内的亲戚朋友也都羡慕钦佩,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实现了光宗耀祖的目的。他们对自己通过个人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十分自豪,同时也就充分肯定了美国社会公平竞争的自由环境。所以,他们说在美国感觉很自由,主要是指为个人提供的公平竞争的自由环境,至于他们的孩子发展和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还在其次,因为,他们依然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并相信因此会获得美好的未来。他们的下一代就有可能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并参预政治活动,但一般华人对政治的兴趣不大,多在经济、科技和教育领域发展。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满足了工作和经济目的以后,实现理想就会成为他们思考的下一个目标,他们会通过智力支持帮助家乡或者回国加入国内高校教师行列。也有一些人在终于明白了获得美国式自由的代价以后,义无反顾地回到国内工作生活,他们一般都成为坚定的中国文化的捍卫者和爱国主义者,并且事业有成。
还有一类是盲目的“跟风者”,他们对自己的人生目的并不明确,也没有考虑那么多为什么,只是随着潮流,认为美国好,或者干脆认为出国就好,不是有报道中国美女嫁到非洲某国的某个部落,才发现这里实行一夫多妻制,而且居住在茅草屋里,这时,家乡拥挤的高楼大厦和吵闹的自由市场可能就变成天上人间了。所以,一些人是被动地在各种各样原因的驱使下来到美国。在此之前,他们只闻美国是自由社会,所以,到美国前“自由感”已经产生,来到美国后把美国的一切都看成是自由的,包括那些在国内他们根本不遵守的规则和习惯,在美国自然就是天经地义的必须遵守。一个很好的证明,就是当这些人回到国内不自觉地按照美国的习惯遵守一些社会规定时,他们的朋友或亲人都会大吃一惊,会说:几年不见,洋规矩学了不少。或说:怎么这么谨小慎微,这是中国!那种消失了的“中国式”自由感已经被“美国式”的自由感所取代,甚至他们会产生中国不安全的感觉,因为,他们看到人们如此不遵守法规和别人的隐私,真有点心惊肉跳。其实,他们已经被美国人之间的“距离感”取代了中国人之间的“自由感”。
(3)
上述几类人“在美国生活感觉很自在”的原因有些很有道理,不少人都和我谈起亚洲人普遍具有的奋斗拼搏以光宗耀祖的精神传统。所以,那里的孩子们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条件下,有些家长会选择让孩子来美国,让他们过一种相安无事的生活。在美国,好工作既不代表你比别人优越,也不意味着你的生活比别人好;同样,好父母不代表你比别人有优势,也不代表你能比一个家境差的人混得更好。这的确在展现一种社会公平。正如你开一辆夏利或开一辆宝马在美国没有人会惊诧车主身份的落差,反而不少美国人喜欢开客货两用车,家用时方便,如果搁在中国,这车主十之八九就是个司机了。在中国人眼里等级“遍布”生活的所有方面,你穿什么牌子衣服,提什么牌子包,抽什么牌子烟,梳什么样子发型,甚至说话什么口音,都在标明你的身份。我想这大概是由于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长期存在,日益发达并最终演变为中国人的精神需求的缘故。
                  第23节:美国人活得自在吗?(4)
第23节:美国人活得自在吗?(4)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为什么这种深入中国人血液的等级意识长兴而不衰?为什么美国人就没有这种意识生存的土壤?我仔细考察了等级意识存在的种族机制和社会作用,不妨归纳为这样几点:
首先,汉族文化以一个“中心起源地”逐步向四周扩展,在融合周边其他地域民族和文化的同时,自然出现了由于距离“中国”远近而造成的级差,这种级差最初恐怕主要表现为政治和经济权利,而今天表现为使用汉语人群语音的巨大差别,人们在使用文字时没有问题,但不同地域的方言说出来和听起来就大不一样了。英语文化圈虽然也是以一个起源地为中心,但它是移出文化,即使用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的部分移入别的国家,至于这种移入是强迫的还是主动的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关键是这些移入的英语民族组成了一个新的国家,他们共同表现为西方古典文化的传播者。 
其次,中国汉文化扩展过程中形成的“级差”,在统一国家内部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封建社会时期的稳定主要是依靠社会成员之间因等级而构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中国在这方面太发达了。我想起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他老人家太明白了!如果每个人都安于自己的社会角色,怎么会有社会动乱呢。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等级制度就不是像中国一样的“大一统”,而是真正的“封建制”,即封建领主拥有比王权更为坚固和长久的政治经济权利,这是西方人骨子里相信个人力量的源泉,今天他们喜欢的居住方式就是过去城堡和庄园的缩小版,中国人“村落式”的居住习惯同样反映在城市化规模方式方面。
其三,中国的等级制度从封建时代起就是一种开放的体制。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科举制度,它是让普通人也有加入统治阶级的阶梯,这是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释放社会叛逆能量的一个巨大出口。从中国农民家庭出来的孩子也有可能“入仕”并高官厚禄来说,中国普通人的机会大于美国。西方文化中人的身价等级表现为对固定资产的占有,拥有不变资产的数量的多少,也决定了你拥有的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多少。所以,抢先开发和占有还没有人占有的固定资产就成了他们一代又一代人冒险的最大理由。当国内资源被全部占有之后,那些想更多占有资源的人就不得不走向海洋。当然,他们认可强权,就像你没有看好门的本事,这不是我的错一样。但这种强盗逻辑在他们自己国家却完全被禁止。西方法律对物权的规定是最严格的,就算是一顶破帽子,只要我没说“FREE”,一旦你以为没有人要拿了,对不起,法庭上见。中国人历来就有“官不过三代,富不过五代”之说,改朝换代,重新洗牌,一切都可能在变化中。对固定资产的追求并不是中国人的最高理想境界,“流芳百世”才是中国人永恒的渴望。
                  第24节:美国人活得自在吗?(5)
第24节:美国人活得自在吗?(5) 
其四,等级差别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存在的,美国也一样,但在美国,个人能力的差别被细致的社会分工所取代,你不行,没有关系!干你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样可以过得很好,实在不行,国家的福利制度会供养你。这就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优越性。你能干,意味着你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比如,当你拥有更多的固定资产,也就意味着你必须交更多的固定资产税,在美国发大财比在中国难多了。中国社会的权利是真正权力和利益的统一,等级差别同样在商人阶层中间存在,不断突破自己的等级是生存和发展的可行的唯一方式,进入更高一级领域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中国式”生活吸引你的地方也正在于此,它不断向你提出挑战并给你带来新的生活,正因如此,我才会对那些在美国获得成功的人士还要回到中国让他们感到不“自由”的国家表示理解,他们或许是想迎接新的挑战。
(4)
问题再回到美国,美国人似乎都安于自己安逸的生活,那么,美国的“精英”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是怎么通过个人奋斗诞生的呢?让美国人彻底安于这种普通人生活的“精英”们又是如何靠这些普通人选举出来的?在这里,我们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就是美国社会存在一个垄断的主流社会“精英”阶层,他们不是普通美国人靠奋力拼搏能够进入的,尽管法律规定出生在美国的美国公民并且年满18周岁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你必须获得选区或者政党的支持下才有可能走上那个“舞台”,而要达到这一步没有相当的财力和人力资源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是一种有条件的机会,当然高智商、名校身份、传奇经历加上基金支持都可能是条件。
因此,普通美国人“必须”满足他们安逸的现实生活,选择的自由只限于你想过一种什么层次的安逸生活:一般安逸?非常安逸?相当安逸?超级安逸?这就看你的本事了。也就是说当生活的目标变得十分清晰的情况下,自由的劳动就是唯一的选择:是少干少得还是多干多得?是依靠体力还是想依靠脑力?是想周游四方还是想足不出户?是想平平安安还是想火爆热烈?这使我想起一位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突然想回中国的理由,她说:在一个40岁就知道自己60岁过什么样生活的国家,我实在觉得生命的平淡。黑格尔曾经对自由说过一句非同凡响的话:当自由成为唯一的选择时,自由就是枷锁。换句话说,你必须这样生活,别无选择。
所以,这种自由选择的本质是要求普通人民必须劳动才能享受美国式的安逸生活,而美国政府又是通过严格的法律和管理来保证这一自由选择的实施。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如此崇尚自由的国家事实上管理十分严格且生活规范相当严谨。在这样的契约社会里,法律保证劳动成果不受他人侵犯,保证个人自由选择生活方式而不受别人干扰。也就是说,每个人必须克制自己的行为,不去损害这个制度,不去妨碍别人自由的生活,你就能够成功地自由地生活。
                  第25节:美国人活得自在吗?(6)
第25节:美国人活得自在吗?(6) 
198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佛雷顿学院一位叫玛格丽特的研究生来中国进行萨满教的田野调查,当时我还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工作,有机会和她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分手时我问她对中国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她回答我“中国太自由了!”大家想想,1988年!我当时完全认为她是在和我开玩笑,或者是暗讽中国,因为我们去的个别地方没有开放,但请当地官员吃顿饭就解决问题了。所以,当时根本不能理解她的“自由”含义。现在想起来她在中国的一些疯狂举动,对“野蛮人行为”的喜欢和极尽模仿,才明白在美国这是绝对不被允许并很可能会自毁名声,丢掉工作。我来到美国后,一位呆了20多年的中国人对我讲:美国才是一个真正保守的国家,想改变这里现行的东西,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不成文的习惯都是不可想象的。我想起每天去接送孩子上学时遇到的那些人,几乎是同样的,也就是说,只要是这个点出来,昨天你遇到遛两条狗的人,今天你一定还会遇到,美国人喜欢规矩,尤其是工作生活的时间安排。
(5)
一般美国人根本不关心美国以外的世界怎么样,所以,当你谈到清朝的统治者、或者乌兹别克、或者梅德韦杰夫,他们摇头时,你不要吃惊,除了专业学习以外,美国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从小告诉每一个美国人:美国是世界最伟大的国家,最幸福的国家,最值得你骄傲的国家。除此以外,美国的基础知识教育完全是实用型的,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至于历史、政治、哲学则留在学生树立起美国观念以后再学不迟。
这种教育的作用无疑是影响深远的,但也被“开放了的人们”所诟病,改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