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骆驼三部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野骆驼三部曲-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潜艇为主力突击航母编队—;—;当然,我们大家都知道,用驱逐舰这样的水面舰艇去突击航母编队是不行的,没有空中力量的支援,甚至是主导,海上力量只不过是移动的弹药和武器运输队而已。可是在潜艇技术上我们与日本相比并不占优势,除去核动力外,在潜艇的建造材料、工艺、电子设备上肯定是比不上的。举个例子,日本的NS110高张力钢造潜艇,可以耐受同重量其它钢材1。4倍的深度,常规潜艇比我们核潜艇的潜深还大,而采用AIP以后也能够长时间在水下活动,噪音还小于核潜艇,对于水深大的西太平洋很适应。而鱼雷技术全世界最好的就是德国和日本—;—;日本有重视和发展鱼雷技术的传统,二战时最好的鱼雷就是日本制造的。至于反潜能力,我们是不太可能超过对手的,在这方面我们欠债更多。”韩上校轻叹道:“反潜的主力,特别是远程、快速、高效的反潜作战能力仍然是依赖航空兵的,我们在这方面只有象征性的能力而已,无法与日本海军庞大的远程反潜航空兵相比。”
“在潜艇方面我们至少在数量上还有的优势吧?”董涛有点不甘心。
“全面对抗一旦开始,我们恐怕就没有这个优势了。”秦文强分析道:“不用什么绝密情报,只看公开资料就可以看出日本潜艇部队的实力。首先,在硬件上,日本虽然只保持最先进的16到20艘现役潜艇,只要新潜艇服役,老潜艇就退役封存,因此造成了世界上服役时间最短,硬件最新的潜艇部队。即使退役的潜艇大部分吨位都在2000吨以上,服役时间短,剩余寿命还长得很,而且构造都很合理,拥有很大的现代化改装潜力;从软件上看,日本拥有全世界最好的自动化技术,相对而言俄罗斯的自动化技术最差,但是同样吨位的常规潜艇,日本的‘春潮’有75名艇员,同级别俄罗斯的‘基洛’才52人,西方其它国家同时代的这个级别的潜艇编制人员都在40人左右,甚至有不到30人的。可以说,日本潜艇上每一个岗位都配备了两个人,每一艘现役潜艇背后都有一艘后备,拥有全世界最豪华的‘影子部队’。只要需要,日本潜艇部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轻松扩张一倍的实力。”
“跟空军一样,日本海军玩的也是隐藏实力的着数。”与日本空军较量过的何少校很赞同这个分析。
“潜艇如果不露出水面,那是躲在黑暗中的近视眼之间的较量,”白少校补充道:“一旦露出水面,失去隐蔽性,它唯一的优势就没有了。反潜飞机的合成孔径雷达能够发现几万平方公里海面上的一颗铁钉,而且有关技术手段目前正在测试往低轨道卫星上转移。一个高度近视眼对一个舰队进行一两次偷袭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力量对比。”
“看来你的准备比我还充分啊,连潜艇都琢磨了。”董涛冲着秦文强感慨道。
“我不象你,是个‘铝杆航空迷’,一切围绕飞机转。我为了达到目的可以考虑任何手段而已。只要能够把对手打败,可以考虑任何一种可行的方法。”
“不错。不过现在最可行的好象还是靠空中打击,还是要我这个航空迷发挥作用啊。看看你们来的‘三个代表’,全是在天上飞的吧。”
“哈哈…”会议室里响起了轻松的笑声。
“请问秦组长,既然你认为可以考虑各种手段来获得胜利,那么你认为哪种手段最关键?”韩上校最关心的当然还是这个正题。
“我认为第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他—;—;”秦文强指着一个人。
秦文强指的那个人是天军代表白伏波少校。
“愿闻其详。”白少校并不吃惊,微笑道。
“航母实际上是一个海军航空兵的基地,但是与一般的基地不同,它是浮动的,自身具备机动能力的。如果能够随时掌握航母编队的位置,我们就已经赢了一大半了。航母编队在二战时能够成为海上决战的决定性力量,并不完全因为它的强大的打击力量,其强大的侦察能力也是重要的。航母能够在很大范围内发现目标,才能够更好地运用航空兵的快速和远程打击能力。当时航母决战,就是用侦察机来互相寻找对方的位置,谁先找到就有大大的主动权。”
“那你的意思现在的侦察就靠天军了?”
“是的,我们的天军不完全是战略导弹吧?最关键的作战能力其实是航天侦察和通讯,也就是战场的制信息权吧?”
白少校点点头。
“天军如果能够随时找到航母编队的位置,就意味着从二战的制海要制空已经转向现在的制海要制天了。也就是说,航母即将退出海上霸权的核心力量这个位置了。”
“你说的也太那个了吧…我们现在不用造航母,靠卫星就能行吗?”
“恐怕是这样。我也很喜欢航母,但是与战列舰一样,航母应该退位了。当然在海上力量存在和展示,在占据优势的前提下完成封锁、两栖进攻作战的时候,航母还是决定性的、有价值的。只不过我以为在海军争夺制海权的决战的时候,航母已经不是决定性的力量了。”秦文强盯着白少校:“我有一个问题希望你能回答我。”
“你问吧,我知道的一定说。”
“我们的天军现在发射一颗卫星最快需要多长时间准备?一年最多能够发射多少卫星?我的意思是近地轨道的就行。”
“我们现在平均每周能发射一到两次,一年可以超过70次。如果要加急的话,最快每周能密集发射四次,单次发射的准备时间最短可以达到50小时。当然,这个速度还在继续提高。”白少校用自豪的语气报出了一串惊人的数字。
秦、董听到这个数字,二人转过头,相视一笑。
两个人的反应完全是一副“不出所料”的样子,完全不在三个军方代表,特别是白少校的预料之中。他有些困惑地说:“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这个数字很准确,是属于高度机密啊。”言外之意其实是在问:“你们怎么了解这个数字?”
“我知道,你说的那么高的发射速度和密度目前只有‘开拓者’系列火箭能够达到。”秦文强点头到:“开拓者系列火箭是我国企业自酬资金在2000年5月开发的项目,是我国第一个不依靠国家拨款启动的航天项目。近年吸收了很多风险资本,我们火凤凰集团投了不少钱。这个系列的火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全部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火箭储存状态就是待发状态,发射准备时间极短,发射需要的人工极少,成本也就更好控制。更多的细节我不算了解,但是火箭的产量是多少我还是清楚的。特别是最近生产的开拓者III型,发射重量不到6吨,采用高空飞行发射的方式,载机用的是歼轰11改装的,可以在全国范围甚至公海上选择最节省燃料和最好的发射窗口,发射140公斤以下的小卫星成本特别低。这个你不说我也知道。”
董涛点点头,算经济帐早就是他的本能:“这应该是目前最便宜的发射方式了,产量大了以后成本下降得更快,卫星也是如此。卫星可以做的笨重一些,用国产的便宜材料,寿命短点也没有关系,反正是现做现用;卫星成本高很大部分体现在研制费上,批量生产反而不贵,再说有批量了,发射密度高了,卫星和火箭火箭都标准化批量制造了,发射成本也下降得很快;轨道高度低了,各种传感器的精度要求降低了,成本也大大下降了,很一般的传感器就能有不错的分辨率,相信在二百多公里高度上,摄影记者用的相机恐怕都能清楚地拍到航母;同样,高度低,距离近了,通讯需要的功率、成本、抗干扰都好解决,这也大大降低了一块成本。”
白少校补充道:“对于我们军队来说,直接的好处就是装备数量多了,反应速度快了,抗打击能力也强了。不过这你又怎么知道的?卫星和火箭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单位负责的。”
“这有什么,生产卫星平台的公司我有股份。这些卫星平台都是用各个能源、动力通讯、控制模块组合的,应用模块空着,让用户自己加,就象计算机发烧友自己组装兼容机一样,这样成本更低,更便宜。最近生产的一大批卫星连太阳能电池都不要,嫌太阳能电池既贵又娇气,控制起来还麻烦。这些短命卫星一律用的便宜的国产燃料电池,是我们生产的批量最大价格最便宜的卫星了,就是要得太急,工人们都累坏了,已经三次提高加班费了,最近一次申请特别加班费的报告还是我批的。我猜这些货就是你们订购的吧?”
“原来这里有一个大老板啊……”几个军人感慨道。
白少校干脆地接着介绍:“我再来补充一下吧。我很赞同秦工的观点,天军将成为制海权的关键。我的理由其实很简单,目前天军已经完全有能力让连接成网络的卫星群完成对航母编队24小时跟踪。其实不要说航母编队那么大的的目标了,稍大一点的船都我们都能24小时全球跟踪。跟踪定位方法从被动的可见光拍照、红外线拍照、光谱分析、地磁分析、电磁监听到主动的对地雷达甚至是激光扫描都有。我们可以根据跟踪的需要随时调整和补射卫星,而且由于小卫星大部分采用的是开拓者系列进行空中机动发射,隐蔽性好,反应速度也足够快。在这种侦察能力下,航母的机动性与生存能力之间已经不存在什么联系了。”
“说句简单的话,就是我们可以把航母当做一个固定靶子来打,”韩上校接过话题:“当作一个有多层立体防护能力的飞机场来打。”
“这个机动能力也不完全没有用,距离还是要考虑的,”何少校话不多,但也很关键:“没有人会傻到把航母编队放在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能够轻易发起饱和打击的距离上。但是我们的空中打击力量中,中远程的突击力量很差。”
“我想说的第二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有足够的远程突击力量。”秦文强边说边想到:看来大家都知道问题的的关键在哪里。
“在我们空军用来争夺制空权的作战中,两位设计和改装的隐形战斗机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看来,作战飞机如果没有隐形能力,要突破预警机、隐形战斗机、宙斯盾系统构成的防空屏障代价太高了。”
“隐形技术其实已经不是什么特别的技术。国内航空界对自己的作战飞机都考虑过多种隐形措施,这已经有十几年技术储备了,连轰六都搞过隐形技术研究的探索。海军航空兵的主力飞豹战机就可以考虑一下吧?”
“与纯粹的空战用的战斗机不太一样,携带大型武器的战斗机轰炸机要达到隐形并不是做不到,而是代价太高,周期太长,我们目前就算完全不考虑价格问题,时间上恐怕也来不及。”
“看来我们现在的难题就是要运用现有技术,多快好省地搞出一批长航程的隐形攻击机?”秦董二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出这个命题,两个老搭档连曲着手指敲桌子、作思考状的样子都相同。
韩上校看着这二位拙劣的表演,心里一乐:“有戏!看来这两个家伙早就准备好了!”
……
“可以让我们看看你们现在搜集的方案吗?也许对我们的会有很大启发哟。”
很快一张张的战机效果图被投影在屏幕上。
“搜集到的方案太多了,比较可行的就有好几十种。我介绍几种典型的方案吧。这是在各方面性能都足够的方案。其实这是空军一直想搞的中程隐形轰炸机,” 韩上校点着屏幕上一架又大又扁的飞机图样:“冷战时期前苏联大批装备的逆火中程轰炸机发起的饱和攻击曾经是美国航母最大的威胁。”
“最大飞行速度1。8倍音速,最大航程9000公里,载弹10吨时作战半径3000公里,雷达反射面积小于0。05平方米,”何少校两眼中闪过一道光彩,接着又暗淡下去:“这本来是我们空军的进攻利器,战略和战术空军未来都依赖的铁拳,可惜只能以图纸和模型的方式存在……因为她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太贵了。”
“空军那边提供的最可行的方案是这个,”韩上校换了一张图:“这是目前空军正在开发的新式隐形战斗机。我们认为在这个基础上开发一款能够携带反舰导弹的战斗轰炸机是很可行的方案。”
“这个家伙看起来也不小啊。”
“这本来就是一款参考F22设计的重型隐形战斗机。如果投产,将是我国最昂贵的战斗机,”谈到空军的装备何少校总能补充几句:“不过空军现在发现重型隐形战斗机费效比不高,不划算。如果专门用来争夺空中优势,你们搞的高空高速型的歼8X和现在大批量生产的隐形枭龙轻型战机实际上把在一架重型隐形战机的性能要求放在两种型号上实现,效率其实更高。一架这样的重型隐形战斗机成本比两架歼8X加上两架隐形枭龙还要高,作战效能却不比一架歼8X加上一架隐形枭龙好。而且空优设计的隐形战机弹舱狭小或者干脆就无法装弹舱。比如现在歼8X和隐形枭龙上装的都是发射小形导弹的发射管,多用途能力也几乎等于没有,当然就更没有办法携带又长又大的反舰导弹。”
“所以说,要用这款原来为空军设计的空优战机来改装为海军用的攻击机改动量是很大的,”韩上校接着道:“不过这也是挽救了这个项目。”
“是的,如果不用在这个方面,空军现在已经打算放弃重型隐形战斗机项目了。这种战机不能外挂武器,而一旦强行外挂武器,还不如直接用价格连一半都不到的歼轰11,”何少校看来并不太喜欢这款飞机:“隐形战斗机要做到多用途,最后会成为庞大的怪物。要不就象F35这样,最后为了能够很好地执行攻击任务,干脆在机体上临时安装外挂点,这样又做成了鸡肋了。不是任何时候多用途战机都吃得开。美国人把F22战斗机发展成为FB22战斗轰炸机,其实等于几乎完全重新设计一款新的轻型轰炸机,飞机增大了三分之一,整个飞机从结构、发动机、电子设备都完全不同,真正相同的恐怕只有弹射座椅了!我看这款FB22战斗轰炸机从F22那里继承的只有一个类似的型号而已。即使这样,FB22弹舱空间还是很紧张,需要使用专门开发的小直径炸弹,武器携带方案缺乏灵活性。”
何少校停了一下,有些奸诈地笑了笑:“这款重型隐形战斗机空军嫌太贵,不想搞了,海军也不一定买得起。而且要改为能够在内部弹舱携带反舰导弹,其实就等于重新设计了。”
“这个困难不仅在于隐形战斗机改装为隐形攻击机。采用攻击机平台本身来改装也同样困难。受到你们和成飞连续改装出两款成功的隐形战斗机的鼓舞,我们也研究了改装现有主力作战飞机的方案,可是正如我们已经认识到的那样,担任攻击任务的作战飞机需要携带大量挂载,改装成隐形其实就等于全新设计一款飞机。比如我们立足飞豹研究的几种改进方案,基本上除了发动机以外,没有什么还和原来的飞豹有什么关系。”说着韩上校调出几张图片。果真,这几种“隐形改进型号”和原型飞豹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相似的地方了。特别是一张和原型的等比例对比图,看出几款改进型号为了把外挂的副油箱和导弹都收进飞机内部,机体增大了许多。
指着这张对比图,韩上校补充道:“大家都看到了,如果不对原机体进行大的修改,外挂武器的传统布局的战斗机轰炸机歼轰7系列是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变。修修补补造成机体增大这么多,如果不换更大更贵的发动机、更结实的更大的起落架等等主要部件,飞行性能势必要下降得很厉害—;—;最后终于又‘长大’成为一款全新的隐形飞机,比起典型的重型战斗机要大不少,而比中型轰炸机又要小一点,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