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6》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1976-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田炳信:她对生活的要求高不高?

马晓先:应该说还是比较高的,但那种高不是说要花多少钱,她是要求舒适,要求健康。比如说她的内衣,她就穿棉布的,还不要新的,要旧的。再比如汗衫,以前的汗衫都是圆领的,因为她有肾功能失调,容易出汗,她就希望要宽松点、吸水性比较好的。为此我给她想了个钉小毛巾的办法,帮她在每件汗衫上都钉两个子母扣,每条小方毛巾也钉上,跟汗衫的子扣一摁,这样出汗后可以经常更换,免得着凉。那些毛巾很多都是人民大会堂里用过的,都是特别旧、起了毛的毛巾,经高温消毒后,我们就给她用,但非常软。你想她就用那些破毛巾,你能说她要求高吗?不高,这是她身体的需要。她的衣服、睡衣都是她自己裁的,她很巧。

田炳信:她会裁衣服?

马晓先:会,她自己用那种棉卡布做睡衣,裙式的,特漂亮,又朴素。我觉得她是比较心灵手巧的。

田炳信:很多书法家的毛笔字都不如她。

马晓先:其实她也关心主席,虽然生活上不一定照顾得了他,一是她的年龄,另外她跟主席又不住在一块,两人身边各有一帮人照顾。但她有时看一些内部参考资料时,觉得哪些主席用得上的,就会很认真地圈起来,然后送过去让主席看。她是从工作上来帮助主席,但主席看不看,起多大作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田炳信:你跟了她有四年一直没被换掉,是不是有点什么绝活应付?

马晓先:主要还是我做护士比较称职,她挑不出什么毛病。但一段时间后,因为她的脾气,也有过一些特别难办的事。

田炳信:她发脾气是骂人呢还是摔东西?

马晓先:有好多种方式。比如说她一天要按点吃几次药,我们的表都要跟她对时,不能跟中央电视台对,她的表快我们就得快,她的表慢我们就得慢。有时候提前了一点到,她一看表还差一分钟,“啪”就吐出来,那你就得等。但等你再拿回去的时候,时间可能又过了。

田炳信:是故意刁难?

马晓先:她情绪不好的时候是这样。有次她要接见外宾,她那肾功能失调症一紧张就出汗,穿衣服时系扣子手都有点不听使唤,她便不想去,但又不得不去,这时情绪就不太好。她很怕风,出去之前我们都要先看好风向,就是说她不能让风冲着她,当然了,从保健的角度说,风一刮,体弱的便容易着凉。但这风向可不是那么容易看的,有时风从这边刮过来,但在楼里拐个弯风向又不一样了,那次遇上她一着急又被风一吹,她就说“不去了,你们怎么看的这个风向啊?你们这是软刀子杀人!”这事可要命了,她不出席这个会,政治影响很大。那次我就被停职反省了,但我们一共就两个护士,我要是停职了,另外一个就得累死。

 

  

  

马晓先、田炳信:江青被抓的时候(3)
 
田炳信:是你看错风向了吗?

马晓先:我没看错,钓鱼台一座楼的顶上专门有面旗子。

田炳信:哦,看旗识别风向。

 
 
 
马晓先:对,但有时也不管用,后来我们就点根香来测风向。我被停职后,上头要我去当面承认错误,我不肯。几天后我们支部书记来劝我说:“你要是不去认错,那小张(另外一个护士)会累死的!”后来主席也来打圆场,我就回去了,但也没说什么,就算过了。

田炳信:江青保养得很好,她的保健有没什么特别之处?

马晓先:她口味很淡,不怎么大鱼大肉,吃的都是活鱼、淡水鱼,荤素搭配,很规律。

田炳信:她用不用化妆品?

马晓先:不用,什么化妆品都不抹。人家都说她的头发是假的,其实不是,她到67岁的时候头发还是黑黑的。

田炳信:是不是染了?

马晓先:没染,很黑很亮。她也有假发,但只是为了装饰,比如说那次马科斯夫人访华,因为马科斯夫人比她年轻些,她就弄了个像辫子盘起来的假发,增加点装饰。她没有整天描眉、涂口红、抹化妆品什么的,很普通。

田炳信:就用雪花膏?

马晓先:反正就是很普通的国产货。

田炳信:她有没什么爱好?

马晓先:很多。她喜欢摄影,钢笔字写得很好,也喜欢写毛笔字,我看她批文件写的钢笔字很漂亮,很有劲,她学主席签字写得挺好。

田炳信:摄影她也喜欢?

马晓先:很喜欢。她在摄影上舍得花好多钱,她跟摄影家杜修贤请教过。

田炳信:杜修贤是新华社的老摄影记者。

马晓先:她挺欣赏杜的摄影技术,每次出去都要带着他。服装设计、旅游她也喜欢。

田炳信:毕竟是30年代在上海滩混过的人。

江青被抓时的真实情况

田炳信:江青是1976年10月6日被抓的。

马晓先:抓她的时候我也在场,然后一直把她送走,属于软禁吧。那天我本来已经下了班,正在洗衣服,警卫局的局长来找我,让我到江青那去一趟。当时我就意识到有事发生。

田炳信:你政治敏感性很强。

马晓先:要不然局长不会亲自来叫我去干什么。当时大概是下午四点多。

田炳信:当时宣布的是逮捕还是……

马晓先:是隔离审查。

田炳信:除了你,当时还有其他人在场吗?

马晓先:她认识的都不在,只有江青、我和警卫局局长三个人。来的全是警卫团的。

田炳信:你都不认识?

马晓先:一个都不认识。

田炳信:由警卫局局长宣布,江青会不买账吧?

马晓先:我想她是有思想准备的,所以一点也没惊慌,很快就镇定下来。然后觉得有点突然,她对来宣布的人说:“能不能再念一遍?”

田炳信:又念一遍?

马晓先:对,然后她觉得是真的,就考虑下一步的事情了。

田炳信:我看一些资料说,江青这时趴在办公桌上给华国锋写了一封短信,信的内容说“国锋同志:来人称,他们奉你之命,宣布对我隔离审查。不知是否为中央决定,随信将我这里文件柜上的钥匙转交于你。江青,十月六日。”接着又在一只印有红框的大信封上写上“华国锋同志亲启”几个字,下脚还注明“江青托”,是这样吗?

马晓先:她当时确实是在写东西,但写什么我不知道,写完后还在信封两端贴了密封签,又用订书机订上。

田炳信:她也没闹啥?

马晓先:没有。她有尿急尿频的毛病,就提出来要上卫生间。然后,我就给她收拾东西。

田炳信:民间说,江青被抓时骂呀反抗呀,有点像泼妇。

马晓先:没有,她很冷静。上卫生间时她可能也坐着想了想。出来后,我已经把要带的日常东西准备好了。

田炳信:给江青戴铐了吗?

马晓先:没有,她还把常穿的深灰色披风带上。当时都5点钟了,我们上了辆红旗防弹车。10月天,一上车天就黑了。

田炳信:你当时觉得恐怖吗?

马晓先:一点不觉得,我马上意识到中央做了一个很明智的决定。

田炳信:那时你多大年纪?

马晓先:32岁。

田炳信:有警车开道吗?

马晓先:有。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待了近8个月。那期间我一直没跟家里联系,他们都不知道。

田炳信:这8个月里她的态度有变化吗?

马晓先:开始时不行,但比较快地适应了,毕竟跟她的经历有关。

田炳信:没有电话,没有书报?

 

  

  

马晓先、田炳信:江青被抓的时候(4)
 
马晓先:但她可以随便地写东西,我也开始教她一些生活上的事。比如说衣服要自己洗一洗,她连洗衣粉都不会用,桌子也要自己抹一抹,这些过去都是别人做的。

田炳信:现在要重新过平凡人的生活了。其实你的角色也挺尴尬。

马晓先:很难弄,但我对这件事一点都不意外,因为我刚到江青那工作时,她就曾跟我 
 
 
说过这样一句话:“小马,你到我这工作,要有个思想准备。”我说什么准备,她说将来……那时是1975年吧,邓小平又回来主持工作了,我估计她跟邓小平之间有些观点上的矛盾,然后就说你要有思想准备,要不然的话怎样怎样。

田炳信:被赶下台?

马晓先:有这种意思啦。

田炳信:有意思,那就是说她还是有预感的。

马晓先:应该早有预感。她的权力欲比较大,比如有很多信写着“江青政治局委员收”,她就很高兴地拆看,如果写“毛泽东夫人收”,她就不太高兴,这些小事情能看出她的想法。

田炳信:这8个月里她哭过吗?

马晓先:没有。

田炳信:这人还是很坚强的。

马晓先:她很沉默,就是自己写些东西,然后慢慢地学着做点日常的事情。

田炳信:隔离点的环境如何?

马晓先:条件还是不错的。江青的房里有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一把扶手沙发椅,卫生间有坐式马桶、浴缸、立式脸盆,地上还铺了地毯。

田炳信:吃些什么?

马晓先:她喜欢吃洋葱头,也喜欢吃苹果。有时提出吃点粗粮,吃点青菜。

田炳信:她进秦城也是你去送吗?

马晓先:是,送她进去后我就出来了。

田炳信:江青后来是死在秦城吗?

马晓先:听说是,后来的事我不太清楚。

田炳信:我觉得你要是有时间,这段真应该写一下。

马晓先:等我闲下来,我会作为亲历者写一写。

田炳信:大历史谁都知道,但细节就只有当事人和目击者才知道,你恰恰是知道一些细节的人。就像现在外面写江青被抓这一段,就写得绘声绘色,说她嚎啕大哭,说她戴假头发,说她反抗等等。

马晓先:还说她吐唾沫,那些都是瞎说,她不是那种泼妇似的人。客观地说,她心里还是有主席的,虽然不会给主席织个毛衣什么的,但从家庭的角度看,她和主席的关系,她和女儿的关系,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田炳信:把江青送到秦城后你干嘛?

马晓先:1979年回来以后我真的不想干了,我们领导就劝我:“小马你要认真想想,现在到处都是大字报,你从中南海出来,你跟谁人家都知道,到底是上了‘贼船’了,你一张嘴能说得清楚吗?留在这里头,好在大家都了解你。”我觉得也对,后来就回到中南海门诊部工作,生下儿子没多久,就到彭真那里工作了。

抢救刘少奇是真抢救不是假抢救

田炳信:在中南海那么多年,你还负责过哪些中央领导的保健?

马晓先:还跟过董必武、蔡畅和李富春两口子。

田炳信:听说你到江青那之前还在刘少奇的急救组待过?你们那时是真抢救还是假抢救?

马晓先:是真抢救,就在中南海里面,要是没有我们抢救,他不可能从中南海活着去河南。我们是按中央的要求不惜代价地抢救。

田炳信:他那时候能说话吧?

马晓先:能。作为医生,我们不会管他是“大叛徒”还是“卖国贼”,他首先是个病人。

田炳信:他肯定是你一生中参与抢救的唯一一个特殊病人。一,他是国家主席;二,抢救地点在中南海;三,周围都贴满了打倒这个特殊病人的大字报。

马晓先:是这样,很多事情过了多少年回忆起来还很清晰。

田炳信:这些年,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你怎么看?

马晓先:这辈子做了这工作,确实也受了很多锻炼,特别是心理锻炼。有所失,也有所得,但不后悔。我现在什么都能扛得住,就是因为经过锻炼,收获不少。

 

  

  

陈锦华:改组上海市委(1)
 
陈锦华

陈锦华,安徽青阳人。1949年2月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1960年至1971年任纺织工业部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兼党组秘书。1971年至1976年9月任轻工业部计划组负责人。1976年10月至1977年任中央赴上海工作组成员。1977年至1983年任上海市委常委、市革委会副主任、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兼市计委主任,上海金山钢铁总厂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党委书记。1983年 
 
 
至1990年任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总经理。1990年至1993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1993年至1998年任国家计委主任。1998年3月起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本文摘自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陈锦华回忆录《国事忆述》。

中央派工作组到上海

1976年10月10日,就在“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紧锣密鼓地策划武装叛乱的重要时刻,党中央通知徐景贤、王秀珍到北京开会,打乱了他们武装叛乱的部署。由于马天水迟迟不表态,中央认为马天水一人在北京不行,要徐景贤、王秀珍也来北京。留下的几个常委,如王少庸、冯国柱、张敬标等人,已从一些渠道了解到“四人帮”被隔离审查的消息,便假托等马、徐、王回来再说,将8日常委会上决定的事情拖了下来。虽然这天深夜,组织了消防、交警的紧急集合演习等,但上海的武装叛乱的准备工作,已经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也就是10月10日这一天上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找轻工业部机械局局长谢红胜和我谈话,要我们尽快去上海,了解上海的情况。我当时是轻工业部计划组副组长,过去对上海的情况有一些了解。他要我们尽可能地接触各方面的同志,了解工厂的情况,了解社会上的动向,了解“四人帮”余党有什么动作,并随时向中央报告。

谷牧要我们尽快动身。我们一共去了8个人,12日晚上8点20分到达上海虹桥机场。在机场到市区的路上,我们看见沿路的墙上用很大的黑体字写着“永远按既定方针办”的标语,还碰到两三起背着枪的民兵在巡逻。我们感觉,当时的气氛的确是有点紧张。

10月12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在玉泉山叶剑英住处召开会议,讨论向上海派工作组接管上海的问题。华国锋说:现在看来上海市委这些人已经无法工作了,他们顽固地站在“四人帮”的立场上,和中央对抗,妄图发动武装叛乱。中央应该马上派人去接管上海,不然会出大乱子。叶剑英表示赞成华国锋的意见,他说:要派一位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在地方都能压得住台的老同志去。我看苏振华堪当此重任。他资格老,林彪、“四人帮”整得他很惨,但他斗争很坚决,在粉碎“四人帮”的紧急时刻起了重要作用。

华国锋、李先念还分别建议倪志福、彭冲同志与苏振华一起去上海。中央其他同志都同意。关于工作组去上海的方针,会议明确指出:“既要解决问题,又要稳定局势。”

接着,中央政治局的全体同志又找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谈话,明确要求他们与“四人帮”划清界限,放弃叛乱的企图,把立场转变过来,把上海的工作做好。

“四人帮”党羽扬言罢工

10月12日晚上,王少庸、朱永嘉开会,筹划停产罢工,举行游行示威,控制电台,封锁中央的消息,准备发表《告全市、全国人民书》,提出“还我江青”、“还我洪文”、“还我春桥”、“还我文元”等口号。也是这天晚上10点多钟,我接到中国纺织机械厂党委书记张秀打来的电话。张秀要我们晚上睡觉警觉一点,并且说你们来的人,最好集中在一起,不要单独走开。后来我们知道,当时上海民兵指挥部已在中国纺织机械厂架设了指挥电台,这个电台是辅助的指挥电台,主要的指挥电台在江南造船厂。

第二天吃早饭,我碰到跟我们一起到上海的秦仲达,他当时是化工部计划司司长,后来任化工部部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