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攒下的经验,使他驾轻就熟,获益匪浅。
但是,两条标语的字数不一样多,一条是9个字,另一条却只有8个字。写出来挂上
去则两边应当是对称的。如何使它对称?这叫钟灵大伤脑筋。
他在实际步测中发觉,天安门的九间门楼其实宽窄不是等同的,实际上门楼的中间
部分最大,四六间稍宽,三七、二八、一九间依次递减,但在人们的视觉中,却感到左
右四间是对称的。这肯定巧妙地运用了视错觉原理。五百多年前的城楼设计者竟有这样
的智慧!
有人考证,天安门设计者是蒯祥;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设计者是蔡信。
蒯祥生于明洪武年间江苏吴县一个木匠家庭。他父亲就是逻迹闻名的大木匠。子承
父业,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蒯祥到而立之年时,木工艺术造诣就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征集全国能工巧匠云集北京,大规模兴建宫殿。
蒯祥以其精湛手艺而入眩因蒯祥具有“两手握笔画双龙,合之如一”的绝技,深得主持
工程的建筑师蔡信、杨青的赏识。
永乐十八年(1420年)宫殿盖起来了,论功行赏,蒯祥被提升为工部营缮所丞。正
统年间,蔡信、杨青等相继去世,北京许多营建工程,如重建三殿、修南池子一带、改
建诸司衙门于承天门前两侧、新作西苑殿亭轩馆、兴建裕陵,特别是景泰年间营建大福
隆寺等,均由蒯祥主持,作出了重要贡献。所谓“正统以来,凡百营造,祥无不预”之
说,确实不是言过其实。他在建筑上的超群技艺,赢得了“蒯鲁班”的赞誉。现在南京
博物馆的北京宫殿样图,还把蒯祥画在上面。
因蒯祥后来定居北京,长期担任建筑宫室的官吏,官至工部侍郎,建筑方面卓尔超
群,名声赫赫,因此都认为是他设计了天安门。
但据年近古稀的故宫博物院古建筑高级工程师于倬云先生讲,天安门的设计者应该
是蔡信。实际上永乐十五年紫禁城宫殿已进入施工高潮,当时蒯祥才随明成祖从南京来
到北京,主持宫殿施工,在此之前,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均已由蔡信完成了。
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不管是谁,其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充分表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
聪明智慧,对钟灵写好两幅超级书法作品,也是巨大的激励和鞭策。
天安门设计的智慧之光,也射进了钟灵的心灵:两条标语的字距不也可以利用视错
觉原理进行安排吗?
一个难题从理论上得到了完全解决,拿了一个高分。但因为时间太紧迫,不容钟灵
细细琢磨、再三推敲,标语写出来后,钟灵觉得尚未达到自己的理想程度,主要是字距
不够均匀,从远处细看,“政府”两字显得过于紧凑了一些。
接着,天安门城楼重檐中间,也就是后来悬挂国徽的地方,挂出了一个巨幅红布,
上面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17个大字,这也是钟灵的书法杰作。
不管钟灵的大名后来是否被录入各种各样的书法名人辞典,他曾在天安门城楼上展
出的书法杰作,使他当然地拥有不朽的声誉。
钟灵的超级书法,是共和国诞生史诗中一行美丽的诗句。
5.中日美术家联手制作大红宫灯
开国大典临近之日,天安门城楼上,突然挂出了8盏大红宫灯。
宫灯硕大无比。每一盏至少3个大人才能环抱过来。这些宫灯在随风飘荡的黄色流苏
的衬托下,显得愈加红火。
人们很难想到,这8盏宫灯是中日美术家联手制作的杰作。
1949年9月30日,北京有家大报报道说:“天安门城楼顶上金碧辉煌,栋梁也粉刷一
新,栋梁中间分悬着8个巨大的红灯。”这篇现场报道描写和叙述得过于平淡。实际上,
这8盏宫灯是颇有一番来历的。当时,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把城楼的布置装饰任务,下
达给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
宣传部长张致祥对此很重视,亲自到天安门考察了一番,又把大红宫灯的设计工作
交给了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舞美队。
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前身是晋察冀军区的抗敌剧社,建国后改名为战友文工团。
当舞美队长苏凡从张致祥部长那里受领任务时,距举行开国大典只有20天时间了。
张致祥感到时间紧迫,问苏凡对完成任务有什么困难。苏凡显得不慌不忙,好像早
有准备,胸有成竹似的。
苏凡虽是搞舞美的,成天乐呵呵,但接受任务时的表态决不是盲目乐观。
他在部长面前没有和盘托出,有意打了一些埋伏。原来他手下有两个身份特殊的
“才子”:一个叫肖野,年纪40开外;另一个叫森茂,年龄30开外。他们俩人原来都是
日本美术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对城楼的布置装饰来说,称得上是科班出身。
肖野是一位左翼美术作家,30年代日本法西斯统治日益猖獗,他遭受迫害,被迫漂
洋过海,逃亡到中国避难。他踏上中国土地不久,先在北平日伪满电影公司找到了一份
美工师的工作。没多久,他与北平地下党组织接上了头,撇下那份工作,通过敌工部分
配到张家口人民剧院工作。这个剧院实际上就是抗敌剧社,“张家口人民剧院”是为工
作方便对外称用的化名。肖野在剧院干得很出色,相继为《战斗里成长》、《戎冠秀》、
《白毛女》等戏剧画了场景,还为剧本《战斗里成长》作了舞台美术设计,被行内奉为
经典之作。
森茂走出校门以后,穿上了军服,当了日本华北驻屯军宣传部的一名士兵。上司给
的任务是绘制反共宣传画,规定不准他阅读马克思、毛泽东的著作。这反而激发了他的
好奇心。结果,他心甘情愿地当了毛泽东著作和共产主义理论的“俘虏”,最后投奔了
八路军。
两位喜爱绘画艺术的日本美术家,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八路军队伍里积极从事中国
的反法西斯正义事业。他们成为八路军队伍里的一员,不论到冀西小村,还是到冀中原
大地,他们都走到哪里画到哪里。
科班出身,长期的舞台美术创作实践,再加上汲取了中国北方农村风俗的丰富营养,
使他们在进行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的美术设计,能够得心应手,灵感勃发。
他们分秒必争地分头忙碌着。张致祥和苏凡拿出大皮尺,到天安门测量各种需要的
数据;肖野和森茂则开动脑筋忙于构思。为确保设计的准确性,两位日本美术家对一些
重要的数据和尺寸,往往还要亲自前去测量。
为提高工作效率,两位日本美术家的工作室,就开在天安门里面的西厢房。乍看上
去,这里显得忙碌而凌乱,各种数据、资料和图纸都汇聚、堆积在这里。肖野和森茂不
分白天黑夜地干着,很快设计出了20幅各式各样的宫灯草图。
张致祥连夜把这些草图送到周恩来办公室。
深夜,在柔和的灯光下,周恩来审阅着一幅幅草图。看着看着,周恩来的眼睛不禁
为之一亮,露出了欣赏和赞美的神情。张致祥一直观察着周恩来的表情,现在他那颗悬
着的心总算放下了。果然,周恩来看上其中的一张图案:8盏太阳般宫灯的设计。
周恩来端详了一会儿,拿起笔,对这幅图案的局部作了一些删改。
他一边抹去金水桥栏上扎满彩球的设计,一边对张致祥说:“把城楼突出表现出来
就行了,其他地方不要搞得太花哨。大会会场的设计,一定要保持一种既喜庆欢乐又严
肃庄重的气氛。”
周恩来的一席话体现他的大智慧。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就事论事。他所把握的基调,
就是整个开国大典的基调。
末了,周恩来要求张致祥,一定要在开国大典前两天就把8盏大红宫灯挂到天安门城
楼上。
张致祥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周恩来亲自下达的任务。
开国大典前两天就要把8盏大红宫灯高高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这就是军令状。
宫灯设计已经得到周恩来首肯了,下半篇文章还很艰巨。宫灯叫谁去制作呢?
舞美队长苏凡这些天享受起了宣传部长的待遇,他坐着配给张致祥的那辆小车,在
整个城里满世界地跑。一嗅到一丝线索,他就坐车轰轰地赶过去,登门求才。然而,一
次次的希望变成了失望。人家一听说这么大的宫灯就惊惊咋咋的了,见都没见过,更甭
提制作了。
一天接一天地跑。但总是一个希望后头跟着一个失望。
按周恩来下达的军令状,最迟要在9月28日将大红宫灯挂上天安门城楼。时间飞快地
流逝,眼看离这个期限只有10天时间了。
一直沉着冷静、颇有大将风度的张致祥也有些着慌了。他上了火,甚至嘴唇上也长
了泡。
肖野见状出了一个点子:“北平城里过去不是经常制作小宫灯吗?找一个扎灯艺人
来帮忙,我们自己干。”
这是一个好主意!张致祥和苏凡当即直奔故宫而去。
故宫里的管理人员满心想为新政府出点力,因为他们都是人民政府留用的。可他们
一听说要制作这么大的宫灯,惊奇得直吐舌头,连连说: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宫灯!他
们谁也不敢贸然接下这活儿。
有人建议说,这活不妨求教城里的老艺人。
张致祥立即叫人去故宫检索清宫档案。
清宫档案史料浩如烟海,查找起来很不容易。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史料中发
现了一位扎灯老艺人,按档案记载推算,此人已经七十出头了。
张致祥和苏凡在西城区丰盛胡同的一座四合院里,果真找到了这位健在的老艺人。
他们不禁释然吐了一口气。
老艺人接过图纸一瞧,吃惊不校他干这一行几十个年头,从来没见过如此大胆的设
计图。可他没有回绝,亲自赶到天安门城楼转了三圈。他对陪同他的苏凡队长说:“这
么大的官灯,我这辈子甭说做过,就见也没见过。让我做可以,不过你们可要答应我一
个条件。”
苏凡见老人没有拒绝接活已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听他说要提一个条件,他当即痛
快地答应:“老师傅,你说,什么条件,我可以答应。”
老艺人略一沉吟道:“你们要的这8盏宫灯,我可以找我的徒弟一块来做。但是,这
么大的宫灯就是做成了也抬不上去。所以,宫灯只能到天安门城楼上做。”
原来是这么一个条件!苏凡当场满口答应下来。
中日艺人和美术家开始联手制作大红宫灯。
老艺人找来徒弟,叫苏凡买来绿竹、红布等材料,他自己亲自找木匠定做宫灯圆托。
几天几夜连轴转,老艺人、他的两个徒弟、苏凡和两位日本美术家,拼命抢进度,吃住
在天安门城楼上。
他们携手配合,合作得很和谐。老艺人和他的徒弟制作宫灯时,肖野和森茂就到一
旁美化宫灯的云头,制作金色的流苏。
宣传部长张致祥关注着宫灯的制作进度,每天都要登上天安门城楼,看看宫灯制作
情况。
周恩来要求开国大典前两天将大红宫灯挂上天安门城楼的要求,眼看没法实现了。
时间如同野马一般狂奔,飞快地向开国大典接近。
离开国大典只有一天多一点时间时,制作大红宫灯总算大功告成。
张致祥部长马上调来十几名身强力壮的战士,搬来一些梯子,把8盏大红灯笼挂到天
安门城楼的栋梁上去。
要把这么大的宫灯挂上去也不是一件易事。大家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宫灯弄到10根
廊柱之间。
宫灯又大又重,送上去了却不知如何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固定好。对于8盏大红宫灯来
说,小小的钉子怎么能将它们固定和吊挂住呢?
这些大红宫灯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每盏宫灯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
重达80公斤。
肖野东张西望琢磨了一番,突然有了主意:将宫灯拴在横梁上,两旁再砸两个铁环
受力。
他这招果真管用。
8盏大红宫灯终于挂在了设计的位置上。
宫灯挂好以后,需要有人在天安门城楼上看守,以保证绝对不出问题。苏凡自告奋
勇,晚上搬到城楼上值班,把新婚不久的妻子独自留在洞房里,自己陪伴着这些来之不
易的大红宫灯。
50年代,肖野和森茂两位日本美术家回到了祖国。他们在中国的生活,尤其是为新
中国开国大典设计制作宫灯的经历,成了一生中最自豪、最美好的一段记忆。
8盏大红宫灯诞生的意义远在宫灯之外。
天安门城楼上8盏红红艳艳的巨大宫灯,它是开国大典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一段动人
的故事,是中日艺人友谊的见证。
值得赘述一笔的是这些大红宫灯45年后的下落。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为了庆祝共和国的诞辰,天安门城楼进行装
修。城楼上的8盏大红宫灯被折叠式新灯笼所替代。
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它的些微变化,都会牵动亿万人的心,更不用说
是换掉大红宫灯了。
8盏宫灯取下来后,其中6盏分别交天安门管委会和有关博物馆收藏,原挂在东二和
西二位置上的2盏宫灯,交由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拍卖,所得款项捐献给北京贫困山区解决
饮水问题和“希望工程”。
2月19日,拍卖如期举行。它成为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具政治影响的一次拍卖。这次拍
卖限于境内机构。当时,整个拍卖大厅座无虚席。
有人对此作了详尽的记录:
9:15.拍卖开始。首报价10万元,第四次报价30万元,第5次报价50万元,紧接着
是100万、150万、160万。这时一个瘦弱的中年人,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报出了300万!
300万,这时于能否达到200万都不持乐观态度的天安门管委会来说,实属是一个惊奇!
他们再次感到,京城藏龙卧虎,拍卖现场气度不凡者大有人在。的确如此。300万之后,
330万、350万。手举18号牌的报出500万,持38号牌的喊出了680万。18号牌立即跟出80
0万,随后又追加到1000万。38号牌位不甘示弱,报出1280万。拍卖场一片寂静之后,1
8号牌位又报出了1380万的天价。场上又是一片寂静。短暂的寂静之后,拍卖师高德明开
始高声问道:“1380万。有没有再叫价者?”高德明连声追问了几遍,终于敲下了拍卖
捶。
此时,时钟是9:21。从9:15拍卖到9:21结束,前后不到6分钟,从10万元起价,
在6分钟之内升到1380万元。这在嘉德拍卖公司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手持18号牌位的瘦弱中年男人,叫宣国宜,农民出身,在拍卖场的身份是“中华百
亭鱼乐园”总经理。
45年前的开国大典上谁会想到发生这样的故事?
天安门城楼上的大红宫灯是不断生长的风景线。
6.周恩来提议中国“第一碑”建在天安门广场
开国大典前一天,即1949年9月刀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
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同时通过了纪念碑碑文。
这座为纪念1840年至1949年间为革命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高大塔碑,堪称中国
“第一碑”。
这座碑该建在什么地方呢?
当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
周恩来提议:将纪念碑建在天安门广场上。
他解释说,他所以这样提议,是因为天安门广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