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了。苏联给我们很大的支援,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是永存
的!”
斯大林点了点头。饯行之宴参加的人不多,是一种家宴形式,气氛格外亲切和谐。
吃着吃着,斯大林想起了一件事,便问刘少奇:“你们打算在什么时候宣布成立中央政
府?”
刘少奇按照中央原定的方针如实相告:“目前我们正集中力量解放华南各省,准备
在1950年1月,可能是1月1日正式成立中央政府。”
斯大林听了思索一会儿说:“国民党政权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了,你们已解放了绝大
多数的土地,具备了掌握政权的一切条件。解决重大问题时要注意把握时机,千万不要
错过时机,要警惕帝国主义可能会利用所谓‘无政府状态’对中国进行干涉。这是极毒
辣的一着,不能不防。”
斯大林的话引起了刘少奇的注意,这个问题大家过去没有考虑过。回到公寓后,刘
少奇立即以电报的形式,向中共中央、毛泽东作了汇报。
8月14日,刘少奇圆满结束访问,从莫斯科乘火车回国。
刘少奇这次访苏,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夕的一次重大外交活动。这次访苏,使苏
共领导人对中国革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得到了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援助,并从苏联
那里学到了不少宝贵的建设经验。
2.擒拿蠢蠢欲动的特务
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并不平静。
由于北平是国民党统治华北的大本营,社会情况十分复杂。各种人物中,有下野的
军阀,有失意的政客,有蛰伏的汉奸,有官僚,有封建把头,有恶霸惯匪,有小偷地痞
流氓……而北平又是华北最后解放的大城市,东北、西北、华北等地的国民党要员,逃
亡的县政府以及几万散兵游勇麇集于此。
几方面因素一凑,使得北平的政治垃圾大大多起来,防好防特、维护治安成了顺利
进行开国庆典首当其冲的问题。
人民解放军进城之初,北平有这么一个歌谣:“特务多,散兵游勇多,枪匪多,小
偷多,银元贩子多。”五多中有四多与治安有关,可见当时北平的社会有多混乱。各种
案件屡屡发生,仅3月份就发生103起之多。
那时候,北平虽有200多万人口,但天一擦黑,街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家家门户紧
闭。有一天晚上,聂荣臻的警卫员坐着轿车去取药。车刚刚开到北海北门桥头,不知从
哪儿窜出来一黑衣骑车人挡住了小车前行的道路,汽车不得不放慢了速度。就在这时,
突然“叭”的一声枪响,一颗子弹打在汽车后座的玻璃上。这是一枝无声手枪,声音很
小射击者击中了汽车后,迅速钻进附近的胡同,消失在黑暗中。前面那个挡道的骑车人
看见射击者跑了,也很快骑着车子溜掉了。
司机和警卫员急忙下车检查,幸亏子弹没有穿透玻璃,只留下一个乳白色的凹坑。
如果子弹射进来,将会打到坐在后座的警卫员身上。司机和警卫员没敢多停留,很快离
开了此地。这次枪击事件发生不久,又有一辆与聂荣臻的墨绿色皮尔卡轿车一模一样的
车也挨了枪击,时间也是在傍晚。那辆车是从聂荣臻住处出来后,在老地方挨了一枪的。
这次子弹是打在钢板上。北海北门桥头一带,小胡同多,地形复杂,打黑枪的特务始终
没有被抓祝聂荣臻是幸运的。
在这段时期,有的警卫员莫名其妙地失踪了,有的不明不白地挨了一颗手榴弹。特
别是一名家住南苑的市内军管会干部,他回家看望同学,却被这个同学骗到山洞里打死。
北平和平解放后,不安定的因素比比皆是。
进城后,华北军区驻在庆王府。对面是辅仁大学操场操场上是一个高射炮阵地,有
五六门高射炮。
一天,华北军区参谋长唐延杰找来作训处副处长王文治,交待他独立去完成一个任
务。叫他不要走进高炮阵地,只是在墙外步测一下,看看高射炮的位置跟外面的关系。
比如:电线杆向南的方位是不是炮位?外角是不是一个炮楼等等。
王文治悄悄去摸了一下。
因为唐延杰反复交待他一定要一个人去,不能派参谋。尽管王文治心里很奇怪,但
他没问。
侦察结果很快出来了。操场外面的方位跟操场里面的炮位一致。
唐延杰说:“果然辅仁大学里有特务,他们的报告材料叫我们截获了。”
40年后,王文治回忆起这件事。他说:“我没有跟任何人讲过,这特务案的前因后
果我不知道,我也没有问。”
安定北平的社会治安,首先要处理散兵游勇。这是一大批人,又有武器,任其流散
四方,势必造成社会的极大不安定。
北平军管会很快贴出了关于北平市流散军人处理委员会成立的通知,同时颁布了工
作方案。
紧接着平津卫戍区司令部、北平警备司令部、北平市公安局也贴出一系列布告,要
求流散军人、特务分子限期登记。
解放军人城后的前47天中,收容和处理了3万流散官兵,特务除登记自首外拘捕了近
千人。但是,据保守的估计,北平的散兵还有4万以上,起码有1万流浪街头。特务估计
也有三四千人。这些漏网之鱼对北平的治安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叶剑英市长治理北平像他指挥打仗一样,力争全歼。他对一同进城的公安局领导说:
“卫戍、纠察、治安这些机关要集中起来,打歼灭战。统一步调,密切配合。”
为此,平津前线卫戍区司令部、北平市纠察总队、市公安局以及街道上群众治安员
全编在一个组织里,取名叫做北平市治安委员会。叶剑英亲自任主任,副主任是徐冰。
委员会很快贴出一张布告。
要求集中力量肃清流散官兵包括武装特务和收缴散存的武器弹药,开展以处理散兵
游勇、收缴枪支武器为中心的治安活动。
北平市公安局在1949年共破获了1200多起重大案件。其中有:张荫梧等军事阴谋暴
动案,徐宗等潜伏案92起,美国间谍案3起,木剑青等阴谋刺探人民政协情报案2起,特
务杀人案9起,破坏经济案10起,特务行抢案6起,特务冒充案5起,等等。
大量案件的破获使动荡的北平趋于稳定,为顺利举行开国大典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
境。
3.毛泽东说:“我不做皇帝”
开国事务一忙起来,毛泽东的居住地点出现了不方便。
进城之初,毛泽东住香山的双清别墅。由于工作需要,没过多久,毛泽东便开始进
城办公了。
毛泽东一般在下午进城,晚上十二点多钟返回香山住处。往返浪费的时间太多。
调整住处问题自然摆上了日程。
经过几个月的清理,中南海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北平市市长叶剑英打了一个报告,
请党中央和毛泽东迁入中南海。
中南海在紫禁城的西侧,所以清朝时称为西苑。当时的中海和北海形成的葫芦腰很
细,只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小桥架在上面,供行人及车辆通行。
中南海是一片时而开阔时而曲折却连成一片的淡蓝色水域,曾被称为太液池,后又
改名金海,是燕京八景之一,乾隆皇帝还特意题写了“太液秋风”四个大字。
过去,中南海是慈禧太后独揽国家大权的地方,也是光绪皇帝因变法维新遭囚禁的
地方。窃国大盗袁世凯也将这里作为大总统府,在此筹划复辟阴谋。解放军进入中南海
时,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萧条破败的图景。太液池尚未开化的冰地呈现一片黑紫色,各
种杂树东扭西歪,枯叶和废纸遍地都是。
第一次来到中南海的齐燕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太液池,蓄积着百多年来无人动过的淤泥。中南海被一团腥臭的空气笼罩着,污水
呈不透明的灰黑状。
刚住进中南海的小伙子们放干污水,抬来电网,捕捞鲜活的各种食用鱼。
中南海紫黑的湖底被大自然风干后,华北军区派了几百名壮实的小伙子去挖淤泥,
挖了整整3个月。
中南海怀仁堂,曾是慈禧太后的寝宫,曾被称为仪銮殿。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期间,
慈禧强制光绪皇帝随她逃往西安,寝宫成为联军统帅瓦德西的统帅部。一天,仪銮殿燃
起大火,瓦德西倒侥幸逃了性命。第二年,慈禧回京花了500万两白银重建仪銮殿,改为
西式洋楼,先起名叫佛照楼,后更名叫怀仁堂。
辛亥革命爆发后,宣统皇帝退位,袁世凯在此办公。死后,他的灵堂也设在这里。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也在这里召开,新中国定都
北京的决议同样在这里通过。
延安俱乐部主任钟灵随部队从西直门入城后,来到中南海,成为中南海俱乐部主任。
钟灵接手的第一个任务是画中南海的详图,以便组织人力物力加以修缮。
他把中南海的里里外外都跑遍了。
怀仁堂修缮成为重点中的重点。
不久,中南海布置科成立,28岁的钟灵任科长。
当时,北平城内没有合适的礼堂可以作为政协会场,只有这座怀仁堂了。不但要翻
修,还要改建扩建,他们在院子上搭起铁皮屋顶,与四周的长廊连在一起。这样,既保
存了古建筑的格局,又增加了使用面积。
钟灵刚忙完政协筹备会的布置工作,又开始进行布置怀仁堂的工作。
怀仁堂装饰设计图很快放到周恩来的办公桌上。当天,周恩来就用毛笔批复同意。
钟灵和东北来的美术家张仃按这份设计图的原理又设计了一套中南海各个大门的立
体效果图,染上实际颜色。由周恩来拍板投入施工。
怀仁堂内外都装饰起来。院里的大门、二门及垂花门都显得气派而喜气洋洋。
在政协筹备会开会期间,住在香山的毛泽东感到来回跑路很耽误时间,想换个地方
祝叶剑英建议毛泽东进中南海,他不同意。
叶剑英正式写了个报告,建议党中央进驻中南海,立即得到周恩来的赞同。
可是几天后,没有一点动静,叶剑英便专门跑到香山的双清别墅去催。
“我不搬,我不做皇帝,这个叶剑英真固执。”叶剑英走后,毛泽东严肃地对周恩
来说。
“我们还是应该听‘父母官’的。”周恩来笑着说。他同意叶剑英的意见但又不便
直说。
“我偏不听,这是原则问题。”
“剑英坚持你进中南海也是原则,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连围墙也没有。”
“不谈不谈。”
毛泽东摆摆手打断了周恩来的话。
“不谈就不谈。”周恩来当然明白毛泽东忌讳皇帝住过的地方。进城前,毛泽东特
意号召全党看了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这本书说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如何骄傲又
如何失败。
而周恩来则希望毛泽东搬入中南海,因为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中南海四周的高墙是
很好的屏障。
“毛主席住进去,我们才好高枕无忧呵。”
周恩来找朱总司令商量,俩人取得了共识。
最后由政治局讨论做出决议,少数服从多数,毛泽东只得搬进了中南海。
周恩来把丰泽园的菊香书屋让给毛泽东住,自己搬到中院居住和办公。不久,江青
要搬来,周恩来又让出房子,迁到前院的东厢房。可这里屋少人多,长住下去也不是办
法,只得另寻地方。这样,周恩来往到了中南海最西北角的西花厅。
毛泽东在菊香书屋一住就是27年。
周恩来在西花厅也一直住到去世。
毛泽东搬进中南海以后,很喜欢这里的自然景致。院中的遍地小草给了他幽静恬淡
的心境。有一次,周子建安排工作人员打扫院中杂草。忽然,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
音说:“莫拔莫拔,莫伤了无数生命。”
就这样,被毛泽东保护下来的小草日夜簇拥在菊香书屋的四周,为彻夜操劳的领袖
置换新鲜的氧气。
10月1日下午,毛泽东就是踏着这些小草,走向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庆典的。
4.“就是耶稣也不坏嘛!”
新中国一建立,无可回避地涉及到如何纪年的问题。
关于纪年,筹备会第六小组成员和专家们在讨论和座谈时意见分歧较大。
有人认为: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元。
有人主张:从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开始。
还有人提议:从几千年前黄帝即位开始。
这些纪元方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只是中国传统的道理,囿于民族历史的道理,仍然
是划地为牢的道理。中国应当走向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际上已经走向了世界。
因此,纪元问题也应适应世界潮流,不应再以“天朝上国”自立门号。
工作小组成员和专家们展开了紧张的调查研究工作,结果发现,世界上采用本国纪
年的只有少数国家,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公元纪年。
经过反复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采用公元纪年比较好。因为这是国际上通用的纪元,
既统一,用起来也方便,而且各解放区早就开始使用公元年了。
于是,形成方案上报。
9月25日晚,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协商国旗、国歌等问题会议时,专
门提到了纪元问题。大多数人表示同意用公元纪年,但有人反对,认为“我们采用公元
纪年,老百姓也可能同时采用其他纪年,传统常常是不可抗拒的”。
这时大家议论纷纷,情绪十分热烈。毛泽东同意公元纪年,也发表了意见。
毛泽东说:“老百姓要用其他纪年,我们也没有办法。我们不能制定法律去处罚他
们。过去用中华民国年,老百姓用甲子年,他们学会用了。但是,我们的政府还是要有
个决定:采用哪个年号。”
黄炎培发言说:“我同意毛主席的意见。有人说采用公元纪年是以耶稣降生之年为
纪元,是基督教国家的年号。据我们调查了解,其实许多非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也采用公
元为纪年。现在公元纪年已成为国际习惯通用的年号。少数国家采用本国纪元,但在行
文写到本国纪年时,常常还要加注公元多少年,麻烦得很。”
听了黄炎培的话,毛泽东风趣而幽默地插话说:“就是耶稣也不坏嘛!耶稣和今天
某些国家借推行基督教进行帝国主义侵略并不一样。”
经过热烈讨论,大家一致鼓掌同意采用公元为新中国纪年。
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本
年为1949年。
5.谁为开国大典留影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开国大典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庄严日子。
那伟大的瞬间,有多少颗激动的心,有多少张欢乐的脸埃特别是天安门广场上那盛
大的场面,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庄严宣布开国时的情景。
如今,当我们打开历史画卷的时候,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历历在目。是谁摄录了开国
大典的伟大瞬间?是谁拍照了开国大典的不朽辉煌?
在为时不长的记录片中,我们只看到了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字样,没有找到
为共和国诞生录像者的名字。据说参加摄录的有中国艺术家,也有苏联的同志。所以没
有属下名字,可能是当时的人们还不大习惯突出个人。
在数不清的历史照片中,我们找到了为共和国诞生摄影的记者的名字,她叫侯波。
现今所能见到的开国大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