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6小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国大典6小时-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老秀才杀了。”
    说到此,毛泽东的脸色沉了下来。
    “阎锡山这么顽固,看来太原不打不行了。”
    王稼祥的声调也有些沉重。
    在中国大势已定的情况下,和平、兵不血刃地保留大城市确实至关重要,中国需要
建设、需要发展,大城市打烂了,建设发展就没了依托。因此,毛泽东此时十分关注和
平问题。
    毛泽东说:“我想如果全国有一半,或者一半以上的城市和地区能够和平解放,那
就会大大减少牺牲,就会为建国后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就会……好了,今天我们
先不谈这个问题。刚才我说了,正有一件大事要向你讨教呢。”
    说完,毛泽东又点燃一支烟。
    毛泽东的谦虚,使王稼祥有些不自然,他笑着连说“不敢当”。
    毛泽东弹一下烟灰,很郑重地说:“我们很快要取得全国的胜利了,我想听听你的
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何处?”
    不等王稼祥回答,毛泽东又说:“历史上,历朝把京城不是定在西安,就是开封,
要不就是南京、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合适呢?中央虽有个考虑,但还没有最后定
案。”
    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王稼祥的神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
    王稼祥曾经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还是试探地说:“是不是定在北平?”
    毛泽东大感兴趣说:“噢,谈谈你的理由。”
    王稼祥颇似学者,侃侃而谈:“依我看,现在国民党的首都南京,虽然自古称虎踞
龙盘,地理险要,但是只要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包括国民党都是短
命的。这样讲,带有历史宿命论的色彩,我们是共产党人,当然不相信这一套。但是,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这是它的很大缺陷,
我们定都,当然不能选在南京。”
    毛泽东默默地点头。
    王稼祥又接着说:“再看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中国的疆域不是秦汉隋唐
时代了,那时长城就是边境线,现在长城横卧于中国的腹地,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
心的特点。特别从经济的角度看,东部沿海和江南具有明显的优势,是经济中心,这样
一来,选西安为都也不适合。”
    毛泽东表示赞许。
    王稼祥由于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谈起来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他接着说:“黄河
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中原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能够改观的,加
之交通以及黄河的水患等问题,也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
    毛泽东一笑相应。
    那么,哪里可以定都呢?
    王稼祥沉稳地说:“我认为首都最理想的地点是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
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中国
的命脉之所在。同时,它靠近苏蒙,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
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师震动。
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五百年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意接受。考虑到这些有
利条件,我的意见,我们政府的首都,应选在北平。”
    毛泽东听完,甚感欣慰,笑着说:“稼祥,你的分析,正合我意。看来,我们的首
都,就定在北平了。蒋介石的政权基础是官僚资本,因此定都南京。我们的政权基础是
人民群众,因此,我们定都北平。”
    不过,在毛泽东与王稼祥谈话之时,北平尚在傅作义手中,没有和平解放。但他们
十分清楚,北平的解放只是个时间问题。
    王稼祥兴奋地说:“我们的胜利,比预想的要快,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进北平的。”
    是的,很快,毛泽东就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进驻了北平。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进京出发这一天,仍坚持工作到凌晨3时多才睡下。为此,
周恩来嘱咐警卫战士让毛泽东多睡一会儿。
    快10时了,卫士才轻轻唤醒毛泽东。
    临上车前,周恩来笑着问毛泽东:“主席,没有休息好吧?”
    毛泽东笑着回答:“休息好了,睡四五个小时,精神就很好了。”
    毛泽东看一下周围的战友和警卫人员,又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
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毛泽东显得格外兴奋。
    周恩来接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
成绩。”
    这个思想,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专门作过阐述,毛泽东此时是非常清醒的。
    3月23日上午,春风拂面,阳光明媚。一个由11辆小汽车和10辆卡车组成的车队,浩
浩荡荡而又井然有序地离开了西柏坡,沿着山间公路,向东北面、向北平方向开去。
    车队的阵容是这样的:
    第一辆是带路的小吉普;第二辆是毛泽东坐的中吉普;第三辆是家属坐的吉普;第
四辆是刘少奇的小卧车;第五辆是家属坐的中吉普;第六辆是周恩来一家坐的中吉普;
第七辆是朱德一家坐的中吉普;第八辆是任粥时一家坐的中吉普;第九辆是陆定一一家
坐的小吉普;第十辆是胡乔木一家坐的小吉普;第十一辆是叶子龙一家坐的小吉普。另
外,后边有5辆卡车载着少数机关工作人员和行李,还有5辆卡车拉中央警卫团的手枪连
和一个步兵排。有些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沿途准备工作,已先行出发了。
    尽管山间土路弯弯曲曲、坎坷不平,且车轮过处,尘土飞扬。但毛泽东似乎全然没
有觉察到这些,他的心情很好,与随行人员有说有笑。
    突然,他若有所思地问身边随行人员说:“今天又是3月份,为什么老在3月份咱们
有行动呢?你们记得这几次行动的时间吗?你们说说。”
    “1947年3月18号撤离延安。”卫士长阎长林回答说。
    “去年3月份呢?”
    “去年3月22号,我们由陕北米脂县的杨家沟出发,向华北前进。”又有人回答。
    “今天是3月23号,与去年3月22号只差一天,我们又出发向北平前进了。3年3次大
行动都是在3月份。明年3月份应该解放全国了。等全中国解放了,我们再也不搬家了。”
毛泽东这么一说,大家都笑了,心情激动不已。
    “我们再也不搬家了。”
    显然,毛泽东定都北平的决心更坚定了。

    4、中南海怀仁堂的表决

    确立国都,是开国过程中头一件需要解决的大事。
    毛泽东虽然意属北平为国都,但还必须履行正常的审批程序。任务依然由新政协筹
备会议第六小组承担。
    毛泽东刚进北平,时任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就赶到毛泽东的住处汇报北平和平解放的
情形。这位新中国第一位北平市长,特别讲到了定都问题。他告诉毛泽东,北平和平解
放后,不少民主人士来信来电给我们,表示他们坚决拥护共产党,要和共产党更好地合
作,并希望共产党在北平成立全国性政府。
    毛泽东听后,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显然,民主人士还不知道中共中央定都北平的意向,但他们分析大势,权衡时局,
纵观历史,觉得北平地理居中,“王者气盛”,诚为建都宝地。
    新政协筹备会议第六小组展开工作后,就定都问题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很快取得了
共识。
    普遍认为,北平城市雄伟壮丽,解放时的北平城保留了700多年前元大都的基本格局。
宫殿等主要建筑,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已有500年的历史。
    北平不但有众多的文物建筑,而且是文化中心。在元、明、清三代,还可以当之无
愧地成为东南亚文化的中心。解放之初,仍有北平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一批著
名的高等学府。
    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共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等首脑机关迁
至北平,参与筹备新政协的代表也绝大多数汇聚在这里。
    从以上种种条件考虑,新政协筹备会第六小组和专家顾问一致同意北平改北京,作
为新中国的首都。
    1949年9月27日,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第六天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出席会议
代表623人。会议执行主席是:张澜、李立三、贺龙、沈雁冰、薄一波、周恩来、宋庆龄、
张云逸、陈叔通、赛福鼎。会议审议讨论了第六小组关于国都的意见后,一致举手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并自当天起正式改北平为北京。
    北京重立为国都,又开始了它辉煌而崭新的历史!

七、建国大纲出台始末

    面对30万群众汇成的欢腾海洋,面对凤凰涅磐的神州大地,
    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受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

    刘少奇就新中国成立有关问题秘密访苏准备回国时,斯大林突然十分郑重地建议中
国建国要先搞一个纲领。
    建国不能没有纲领。
    苏联于1936年制定了一部宪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但斯大林不同意
中国搞宪法,也不赞成在建国纲领中写进社会主义。
    在斯大林看来,中国还不具备写进社会主义的条件,进而说不具备与他们平起平坐
的条件。
    实际上,斯大林向刘少奇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中国的建国大纲,即《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已经三易其稿,就要提交新政协第一次大会讨论。
    中国共产党人懂得一个纲领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

    1.勤政殿组阁起草班

    底中南海里,在勤政殿和颐年堂之间有一处宅院,前后三进,每进都是四合院的构
造。这就是后来有名的毛泽东居住的菊香书屋。
    1949年,毛泽东进北平后,先住在香山双清别墅。
    周恩来刚到北平时也下榻在香山,但他经常要与住在城中心北京饭店和六国饭店的
民主人士见面会谈。每天要往返一至两次,沿途要经过青龙桥、西苑、海淀、紫竹院,
从西直门进城。当时的北平,尘沙满地,道路劣陋不堪。周恩来每天奔波于两个地方,
显得十分疲劳,常常在汽车里就睡着了。由于来回太不方便,他就在中南海找了一个地
方住宿。开始就住在菊香书屋里。这给他的工作和休息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6月16日傍晚,太阳已经落下了西山,晚霞显得绚丽多彩。南海湖边,刮着一阵阵凉
爽的风。
    周恩来吃过晚饭,信步来到勤政殿。
    白天,他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了关于《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
条例(草案)》的解释报告和草案第八条关于表决问题的说明。
    在讲话时,周恩来明确提出了筹备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商确定参加正式会议的单
位和代表人数,决定召开正式会议的时间、地点、议程,拟定新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条例
草案,起草共同纲领,起草成立政府方案,协商政府领导人选周恩来着重对起草共同纲
领作了说明。
    他指出:“起草共同纲领是六七两月份的一项极为繁重的工作。过去我们起草过一
两次,因为当时战争正在猛烈地进行中,因此,重点放在动员全国人民的力量以支援战
争上面。现在,我们的纲领不能不转向建设方面,不能不转向和平方面,其中的重点要
摆在我们如何共同努力,来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方面。”
    当周恩来走进勤政殿时,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们大部分都已来到会场今晚,
周恩来将主持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会议推选了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同时通过了各单位代表
参加政协筹备工作各小组的办法。
    周恩来在会上当选为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和起草共同纲领小组即第三小组组长。
    第三小组名人荟萃,除由周恩来任组长外,另由北京大学教授许德珩任副组长,宦
乡任秘书。组员的阵容十分庞大,有:陈劭先、章伯钧、章乃器、李达、许广平、季方、
沈志远、许宝驹、陈此生、黄鼎臣、彭德怀(由罗瑞卿代理)、朱学范、张晔、李烛尘、
侯外庐、邓初民、廖承志、邓颖超、谢邦定、周建人、杨静仁、费振东、罗隆基共23人。
    周恩来在担任第三小组组长后的第三天,召集并主持了小组第一次会议,具体研究
起草共同纲领的有关问题。
    周恩来首先介绍了中共关于建国的基本思想,并解释了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现在的称
号。他说:“我们的政治协商会议,加上一个‘新’字,以区别于旧的政治协商会议。
一字之差,使基本的政治策略思想也要有所变化。因此,需要有体现新的政治协商共同
利益的共同纲领。制定共同纲领不仅将决定联合政府的产生,也将为各党派和各团体的
合作奠定基矗”开宗明义,言简意赅。大家随之展开了认真的讨论和协商。
    鉴于共同纲领实际上是共产党的建国大纲,而且在此之前,中共中央也专门组织人
员起草过类似文件,第三小组研究认为,共同纲领的初稿还是由中共中央组织人员起草
为妥。
    会议还决定,第三小组成员分为政治法律、财政经济、国防外交、文化教育、其他
五个小组进行专门论证,并分别写出有关条文,以供起草者参考。
    共同纲领是一份具有国家宪法地位和作用的文件。起草这份文件是筹备建国过程中
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纲举而目张,法立而政行。
    宪法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以后出现的产物,是民主的一种标志。
    西方资本主义各国都有自己的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于1936年也制定了第一部宪法。
    在中国,第一部宪法可以说是1912年孙中山为总统时的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
    这也是一部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
    建立新中国,显然需要有一部宪法,把人民群众在革命政权下所应享受的各种权利
以及新中国各个方面的大政方针、政策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下来,以便于各党派、团
体和机关、个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奇书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2.毛泽东的建国思路

    提出建国大纲,现在不少材料都追溯到抗战后期,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这个报告明确提出:为着动员和统一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并
建立独立、自主、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一切抗日的民
主党派,迫切地需要一个互相同意的共同纲领。
    这确实是毛泽东最早提出“共同纲领”的概念。但毛泽东关于建国的纲领性思想,
比这里要早的多。
    1940年初,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已经绘就了未来中国的蓝图。
    毛泽东开篇就提出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紧接着向全中国、也是向全世界郑
重庄严地宣告:“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
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