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丛林战争-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总司令,后为美国第18届总统),有约翰·潘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派往欧洲的美军总司令),有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美军总司令),有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后为34届总统)。这里还有巴顿和史迪威。……这些出自西点军校的名将使西点熠熠生辉。
按照安德森的观点,威斯特莫兰将军也属于名将之列,但是,他生不逢时,碰上了注定要倒霉的越南战争。我有同感,但谁也不能脱离自己的时代。
西点出名的另一个原因是招生非常严格:报考年龄必须在17岁至22岁之间,未婚,在参加体检和考试之前,必须有一份由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的选区以及正规军、后备军各有关方面的推荐书,保证这个学生的品学兼优。即使你通过某种渠道进去,没有坚强的体魄,没有刚毅的意志,没有聪明的头脑,也很难经受住繁重的功课和野兽营的残酷的训练,淘汰率很高。
安德森回忆起四年的学员生活,依然是一往情深。“那是人生优良品质的全面考验,”他不无自豪地说,“西点每年招收1400名学员,报名者往往达到一两万人,十中取一,不经过激烈竞争考试,就是手持总统的推荐信也无济于事,自己素质不备,即使入校也等于活受罪,这里没有音乐、没有啤酒,没有一时悠闲,44门课程,必须有32门在良好以上;凌晨三点,当你睡得像摊烂泥之时,哨子一响,你必须在两分钟内整装跑到操场;用餐必须正襟危坐,20分钟内必须吃完。这里充满着训斥、命令、严酷、森冷,没有怜悯和温情。……这里有的是纪律、处罚、强制、服从和责任,没有所谓个人自由!所有学员都必须接受严格的野营训练,在佛罗里达的丛林和沼泽中,你必须忍受人间少有的苦难,其中有追捕、拷打、饥饿,包括人身侮辱,残忍得就像实施酷刑。当你被折磨得不成人形走出丛林时,人间苦难你就视为等闲了。你就是烈火烧炼铁锤敲打的金刚了!名之为野兽营一点不假,为了提高搏杀和生存能力,你必须先变成一头凶残的猛兽,而后再蜕化成一个士兵、一个军官、一代名将或是统帅和领袖。……所以西点军校出去的学员个个货真价实,没有一个脓包。……”
“这种西点精神倒和东方的古老文化有所相通,我记得中国有个孟轲,他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泛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就是说不管东方西方,在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方面是共同的了!”
“我同意你的观点,你的问题使我增加了对东方人的敬意,而且我还可以补充你的观点,有许多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但超越民族、地域、国界,而且超越时代,当然更超越民族习性和社会制度所制约的内涵。……”
“我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
“我现在正在研究中国的《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文选》,他们的战略战术是无与伦比的!离任之后的威斯特莫兰将军写信给我说:‘安德森,要潜心研究《孙子》,如果我们的决策层早就懂得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就不会陷入越战的泥潭,如果我们研究透了‘兵贵胜,不贵久’的战略,我们就不会越陷越深了。’……”
“很好,我希望这就是我们今天交谈的主题,——一个谋略军人战后的反思!”
“那么,你原来的采写主题是什么呢?”安德森带我走过芳草如茵的空地向西点军校的北区走去。
“本来我是想请你谈一谈对越战的回忆的。……”
“我原来写过一本《战地手记》,在一次战斗中丢失了,其实,不是战斗,而是受到了越共游击队的袭击,我已经无心恢复了。至于回忆,为什么不可以作一个主题呢?”
“对于记者来说,自然是多多益善,不过,你刚才的战后反思比战时回忆更具新意。”
我们用散步的速度走到了西点公墓,在一大片墓碑丛中,有1966年班的30名在越战期间殉职的学员。……墓碑前,有许多已经枯萎的或是新鲜的花束,有一束花上飘着两条白丝带,上面写着:“战争是错误的,死者却是无罪的!”
我指着这两条缎带问安德森:“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针对社会上对死者的责难而写的,”安德森神色黯然地说,“我们1966届毕业生,正值越战升级大量增兵之时,在参战的579名学员中,有126人受过伤,有的还成了终身残废,死了30名,我们忠勇地浴血奋战过,可是,战争打输了。归国后,面对的责难、失业和轻蔑,英雄梦破灭了。牺牲得没有价值,然而战斗者却是为国捐躯,伤口虽然痊愈,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愈合,斯托里先生,我希望你能从正面和反面来全面的看待这个问题。……”
“我想,我正在向这方面努力,客观公正,这本是我们作记者的基本守则。……”
“那么,你访问过克里斯少校之后,你的正负面结论是什么呢?”
“我想在跟你谈完之后再回答你!”
“外交辞令?”
“不,的确没有想好,不过,我可以简略地回答你:正面——是经验;负面——是教训。……”
安德森耸耸肩膀笑了:
“你的结论万无一失!”
“从正负两面看,我给你介绍我的别动队的一个死里逃生的队员,他叫麦克米伦。……”
“他现在在哪里?”
“在佛罗里达州南部的埃佛格莱兹沼泽地和丛林里。……”
“去干什么?”
“去寻找美洲狮!”
“去寻找已经绝种的‘兽中之王’,是不是神经不太正常?”
“他不相信美洲狮已经绝种!”
“可是,美国的许多报纸都刊载过美洲狮已经灭绝的消息。”
“他认为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主观判断。因为那些下此结论的人并没有深入丛林和沼泽去考查过,世上的事总是说有易,说无难——你见过,可以说有;你没有见过,却不能说无,只能说没有见过!”
“那么是你鼓励他去的了?”
“在越南丛林里锻炼了他的独立探险的技能,退役后,自然英雄无用武之地了,而且受人奚落。他宁愿再经历一场越南战争经受的苦难,以证明他自身的价值,而且对人类生态平衡作出贡献!”
“可是,他并没有找到美洲狮。
“只能说他目前还没有找到。……”
“那么,我还是等他捉回一头美洲狮来之后再来访问他吧!”
“那你也只能跟在别人身后写一则旧闻了!”安德森带我走出墓地向阵亡将士纪念塔走去,那上面有2240个金光闪耀的名字。安德森凝望这早已背熟的名字,然后转过身来,凄然地对我说,“说到越战带来的负面,那是非常严重的,看着这些名字,我忽然想到了不是属于西点军校的人,他就是黑人士兵罗伯特,他至今还埋葬在驼峰山下的一个乱石堆里。……那是一个有才华的歌手。”
我觉得有点累了,在纪念塔下的大理石台阶上坐了下来。我递给他一支雪茄烟。
“这个罗伯特是不是在失踪人员的名单之内?”
“没有,他是在死亡名单之中。我们在印支战争中共失踪2273人,其中有1656人在越南境内,这些既没有死亡也没有被俘的失踪者,成了美国的一块心病,几乎人人都想:他们在哪里?他们怎么生活?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就像一千六百五十六双手紧紧揪住了美国人的心,尤其不堪忍受的是他们的家属和亲友,死了也罢,被俘也罢,总该有个着落,有个归宿,而这些失踪的人却像无家可归的幽灵在奔走在呼号,使人们不得安宁。……”
“虽然没有见到他们的尸首,也许他们都已经死了!我是经历过越南战场的,莽莽丛林,不管受伤、生病、迷路、失散,都有可能倒毙在丛林里,不管野兽、蚂蟥、蛆虫已经把他们吃光,或许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才有可能在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他们的白骨。……”
“可是,你一定会记得不久前的一条新闻:1944年,年仅23岁的日军少尉广尾斧田,在菲律宾的卢邦岛的丛林里,独自生存了29年,他一个人手持武器与幻觉中的包围他的敌军进行周旋。……”
“是的,当时我看到这条新闻后,有点毛骨悚然,这种异怪现象也只是绝无仅有。”
“可是,它能启发人们的想象,觉得那些失踪的人还在丛林中挣扎,无疑,这种想象对亲友来说,是一种长期残酷的折磨。”
“但是,人们最终会相信他们已经死亡。不然一,绝对不可能没有一点信息,第一,这不是广尾斧田一个人,而是1656人;第二,越南丛林总可以进出,而不像广尾斧田隐藏的一个孤岛。……”
“我想,随着时局的变化,美国政府会要求越南政府帮助我们查明……”
第二十四章
(一)回到孤立主义去
——斯托里《美国巡礼》节录之四
在典雅别致的华盛顿大楼的教官宿舍里,安德森向我展示了他的东方军事学的研究成果,他起了个奇怪的题目:《永远不要跟中国人打仗!》。
“你看,”他翻开《孙子兵法》的英译本,点着一段译文说,“孙武子在2500年前说过的话,简直是对着我们拖了十年的越南战争说的;‘凡兴兵作战,出动战车千乘和辎重车千乘,军队十万,千里运粮;这样,前方后方的费用还有外交使节来往的开支、器材物资的供应、武器装备的保养补充,每天要耗费千金,然后大军才能开动。……’这一段话多么像我们远涉重洋到地球的另一面去作战;孙武子又说,‘用这样庞大的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旷日持久就使部队疲惫、锐气挫伤,攻城就会耗尽力量,长期作战,就会造成财政经济困难,所以长久用兵对国家是非常不利的。……’威斯特莫兰将军对此深有体会,但已经晚了!”
“可惜,我也没有读过这本兵书。”
“你以为搞新闻就用不到孙子兵法吗?”
“是的,我一向认为兵法是枯燥的,读一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约米尼的《战争艺术》就够了!”
“从前我错了,现在你错了。你应当把目光投向东方:论古代战争,孙武子是无与伦比的;论现代的人民战争,毛泽东也是无与伦比的!他们都是中国人。……”
“所以你得出不能同中国人作战的结论。”
“是的,我从孙武子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不只是精明的战术家,更是伟大的战略家。他们的论述精深,内容博大,你看孙武子的这段话:‘用兵的上策是谋略胜敌,其次是用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用武力,最下策才是攻城。……’孙武子还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战略思想,它已经超出了军事思想的范围,而成为国家决策的大战略了!……这就是我们当今的‘核战略’,我们美国的战略家们提出的‘核威慑’,正是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思想的具体运用。……”
“你说得有点玄乎,孙武子在2500年前就为美国制订了核战略,你把克劳塞维茨放在哪里去了?”
“我承认克劳塞维茨也是伟大的,但他的博大精深不能和孙武子相比,更何况他比孙武子晚了两千年!在研究《孙子兵法》方面,美国是落在后面的,在西方来说,据我查阅的史料来看,最早的还是贵国的阿米奥特神父,那是1772年,在巴黎出版了他的《孙子兵法》法文译本,最早把狲子兵法》应用于战争的,恐怕是拿破仑。你在拿破仑的传记中就可以看到他挑灯夜读拍案叫绝的篇章。……”
“非常遗憾,在这方面我太孤陋寡闻了。不过,这倒引起我研读《孙子兵法》的兴趣,当然,不是用于实际,而仅仅是增加点知识。
“1860年,俄国的汉学家斯列夫斯基翻译成了俄译本。第二次大战期间苏军便把《孙子兵法》列为军事学术史教学和研究的内容。但是,许多研究还局限在教授们的教案中,总认为它只能是指导古代战争,当然,他们似乎更推崇他们的军事家苏沃洛夫和库图佐夫,其实这是一个失误。
“1910年,德国有了德文译本,可借译得不全,德皇威廉二世在第一次大战失败之后才读到它,他看了《火攻篇》的:‘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温而致战’的慎战思想后,慨叹不已,他说,‘若是我20年前看到这本书,我会避免很多错误。……’”
“1905年有了第一部英译本,但没有受到重视,但是,二次大战之后,英国曾掀起过学习《孙子兵法》的热潮,从军界传播到民间,在1961年蒙哥马利元帅在北京谒见毛泽东时,就提出《孙子兵法》应该作为世界各国军事学院的教材。
“这就是说,孙武子不但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
“完全正确,不过西方人的优越感和对东方人的那种‘东亚病夫’偏见,妨碍了对《孙子兵法》的认识。直到今天,才慢慢开始重视起来。……”
“这就是说,西方世界,花了2500年的时间,才认识了孙武子的伟大了?”
“应该这样说,”安德森不无感慨地说,“可悲的是,我们许多军界人物,思想还没有商界大亨们敏锐,我们还在纸上谈兵研究研究的时候,他们已经率先把《孙子兵法》引进企业管理遴选人材、商业竟争中去而且加以应用了。……在我们的军事学院还没有把《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时,我们的许多商业管理学院已经要求学生们必须背熟《孙子兵法》中的许多篇章了。……”
“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吧?”
“完全正常,人生就是战场,《孙子兵法》是通过军事行为展示了深奥的哲理、英明的策略、灵动的思想方法,而这些哲理、策略、方法是有普遍意义的!……”
“我赞赏你的解释,这就是东方谚语里说的:虽然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
“在日本,已经把《孙子兵法》用到人际关系学和恋爱经上去了。”
“凡事不能过,不能庸俗化。……”我摇摇头恳切地说:“我想借阅一本《孙子兵法》,三天后,我再来跟你深谈一次怎么样?”
“我欣赏斯托里先生的火热心肠,但我向你提几个建议好不好?”
“当然可以,我洗耳恭听!”
“你如果想认真研究一下《孙子兵法》,我建议你到美国国防学院、美国武装部队参谋学院或是空军学院和海军学院,他们那里有专门研究机构。至于西点军校,它不是军事研究机构,而是培养能打能拚的战场指挥官,一个少尉排长,用不到多高的战略,他们是冲锋陷阵的士兵头,而不是在帷幄中运筹的高级指挥员。他们的决胜只在几十米之内而不是在千里之外。……”
“我很想听听你的《不要同中国人打仗》的根本论点!”
“斯托里先生,你是去过越南丛林的,还对胡志明小道考察了一番,我再建议你读一读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还有《战争和战略问题》,……你就会明白,我们在越南是不可能打胜的。
“可是,如果威斯特莫兰将军指挥得当,或是美国再倾尽力量,用孤注一掷的赌徒般的狂热,不顾一切风险,也许能把越南彻底粉碎。
“仍然不能胜利!”安德森说得如此肯定倒是使我吃惊。他说,“那只会枉自拖长战争的时间而已,毛泽东一句‘兵民是胜利之本’就说到家了,你不能把越南3400万民众全部消灭掉,它们还会继续斗争下去,你就永远无法脱身,最终胜利还是他们的,你很清楚,1812年,贵国皇帝拿破仑曾经占领过莫斯科,占领并不等于征服。……”
“这么说,中国军队、越南军队是强大到不可战胜的军队?”
“不!斯大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