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的脸色在阅读过电文之后变得极为难看,嘴里轻轻的念着“潘杨,潘杨!”同时将电文交给了通信参谋,示意他送给正扬着头看着窗外,文明杖在手心中转动的叶ting……
十余分钟之后……与会的众人传阅了中央的电报还有中央转发而来的署名为晋察冀军区新编第五团团长潘杨的电文。(老潘的新编第五团团长的职务始终没有解除)。气氛变得十分的凝重,因为在场的两大巨头,全都没有发言,只是大家都记住了同一个名字,那就是————潘杨。
历史洪流卷 第十三章 提前到来的“清乡”
老潘可不知道自己这封电报给自己将来带来了多么大的好运,或者说在人生的道路上增加了多少的变数,只是偷偷一个人在心里琢磨着这件事情究竟会给历史带来多么大的改变?
新四军军部不再按照既定路线北移,皖南事变将不会发生,那么势必就不会有后面的重建新四军军部还有今后的新四军扩编重建……那么新四军还是会在面不和心也不和的项叶二人的领导下进行战斗,真的会比后来的局面更加的好吗?想来想去,老潘始终没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其他的老潘这样级别的是不可能知道详情了,就知道第二日,新四军军部的联络信号就已经完全消失,进入了无线电静默状态,有了提防的项ying也不是好惹的,特别是还有叶ting这个北伐的名将。因为身边不过是一个警卫连,还有一个尚未整训好的骑兵连,所以团部的战斗任务并不重,大量的部队分散在黄河还有平汉铁路之间广阔的平原之上,也用不着老潘操心。百无聊赖之际,只好在已经停留了五天的那个小村庄里和上了年纪的老房东闲扯!老潘心里直犯嘀咕:这个鬼子知道了新四军的消息子虚乌有的话,又会怎么办呢?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突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
老潘的门被砰的一声撞开,满脸风尘的钱传志急急的冲了进来,接过一边跟着进来的警卫员手中的一个大水瓢,咕隆咕隆的就灌了几口,喘了一口气,摸出一张卷好的小纸条:
“报告团长!日军近日集结的兵力开始分批移动,但是是分两批行动的,只有部分兵力,大约一半是往南边调动的,其他的兵力,已经从三个集结地点呈网状向西展开,目标直指我们的游击区域!”
老潘一边拆开卷成一卷的情报,上面赫然写着:“速转移!清乡开始。”
“清乡”一词原本出自1941年7月1日,汪氏政府清乡委员会开始推行“清乡运动”。
但是现在突然出现在了40年底的山西,这就不能让老潘不暗叹命运多桀。怎么什么好事都让自己首先碰上了!
※※※※※※※※※
在这一段时间里,老潘关心的新四军军部已经迅速集结,并且轻装按照南下的方案开始北移,行军路线仍然是从驻地向南开拔,经茂林、三溪、旌德、沿天目山脚附近的宁国、郎溪,绕道苏南的溧阳,然后待机北渡。
有人就要问了,不是说不能选择南下路线了吗?要是一定要这样做,理由又是什么?
在项ying后来给中央的电报之中是这样叙述自己的观点的:
第一、相对日军来说,顽军战斗力较弱,即便人数较多,但是火力战力均不如日军。我军对付较有把握。第二、只要行军途中,果断迅速,顽军很难对我军进行合围,只要我军大队进入山区,即可长期坚持……第三、顽军对我军进行围攻,势必会在国内造成轩然大波。
因此原定路线可以不用更改,只要各部提高警惕,加快行军速度即可!因为这一条路应该是牺牲最少的一条……
提高了警惕,抛弃了军部的辎重,将后勤以及随军的家属等全部编成一个支队武装起来,伴随军直还有二纵队行军,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部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还有部分坚持留守的人员自愿继续打着军部的旗号在云岭的新四军军部旧址坚持,以此来迷惑敌人。
在十二月二十九日这天军部一举跳过了青弋江,渡江途中十分的顺利,浮桥并没有如历史上一般折断,因此也就没有发生历史上的渡河后停留两天修整的事情,这样就为快速转移提供了时间。
正是因为这样,一月三日,蒋介石始得知新四军开始北移,这才慌忙下令第三、第五战区“采取行动”。第三战区于三日下午命令第三十二集团军“迅速部署所部开始进剿”,并强令“彻底加以肃清”。
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指挥的七个师八万余人的部队,本来是准备在茂林地区设伏对新四军军部进行猛烈袭击的,但是没想到不善山地作战的国军士兵的两条腿远远比不上抛弃了辎重和后勤,在山区移动如飞的新四军战士。到了茂林地区之后,仅仅在地上看见一大堆的新四军战士留下来的烂草鞋,气急败坏之下,上官云相命令部队加紧行军,一定要在新四军突出重围之前将其所部全数肃清。而我军现在已经占领了星谭,将身后的敌军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初步获得了战斗的主动权!
※※※※※※※※※
回过头来说说老潘即将遇到的“清乡”好了。历史上的清乡运动是日本侵略军为了巩固其在华中地区的统治,授意汪氏政权于一九四一年五月成立的清乡委员会搞出来的,由汪精卫任委员长,陈公博、周佛侮任副委员长,李士群任秘书长,负责指导“清乡运动”,该运动在军事方面由日军负责,伪军配合,在政治方面则均由汪氏政权负责。“清乡运动”以“军政并进,剿抚兼施”、“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为方针,自是日开展。首先从苏南地区开始,其次在太湖东南、上海郊区及苏淮特、别区进行,接下来又在镇江、苏北及浙江部分地区展开,最后在安徽、广东、湖北部分地区推行。
“清乡运动”的第一步是“军事清乡”:日伪军在清乡地区修筑碉堡炮楼、封锁沟、封锁墙、竹木篱笆,拉设铁丝网、电网,分割和封锁抗日根据地,然后对抗日根据地实施“扫荡”;第二步是“政治清乡”:汪氏政权在清乡地区广泛宣传“中日亲善”、“和平建国”,在对群众进行宣传的同时,实行编组保甲、连坐联保,组建警察保安武装,推行自首和策动告密的方法,以强化法西斯统治;第三步是“经济清乡”:汪伪政权在清乡地区实施严格的物资统制政策和物资封锁禁运政策,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第四步是“思想清乡”:汪氏政权在清乡地区建立机构控制学校,出版报刊,组织“青少年团”,开展反共教育。
正是由于老潘在运城地区实在是闹腾得太厉害,因此清乡运动的试点工程就从老潘的头上开刀了……
※※※※※※※※
运城,日军第三十七师团司令部。
“师团长阁下,我们的进攻任务取消了,方面军司令部来电,指示我们前去迎接华中方面军的同僚,据说还有南京那个国民政府的某位高级官员,据说我们这里即将为一项新战术进行试验。”
“国民政府?南京?哦!哦!哦!原来你说的是汪的那个政府?我看这个迎接他们的任务,就由你前去好了,对于没有气节的人,我是没有什么兴趣的,虽然帝国需要这样的人,但是作为一个武士,一个军人。我是十分的看不起的。相对来说,我更喜欢的是我的对手,他们能给我的征服行动带来成就感!”满脸不耐烦的师团长现在一边看着军事地图,一边为自己已经集结起来的士兵在军营中的行动烦躁不已,这些士兵一旦知道行动取消,必然会在军营的周边大肆的活动,进而会给驻地附近的那些“良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多的“影响”但是士兵们正常的发泄是无法全部制止的,看来新的战术如果不能给这些士兵找到新的发泄点的话,那么士兵们势必会将那些好不容易才安抚下来的良民重新推到活动日见活跃的对手那边……
“哈依!但是我听说,这次的新战术和以往的讨伐和清剿不同,汪的政府将在这次行动中起到主要的作用。皇军只不过是在军事上给予支持。帝国政府对于这次的试验抱有很大的期望,如果师团长阁下对此不闻不问的话,我恐怕军部会对阁下的做法有所微词!”认真看过命令的参谋长现在对于新战术很有期望,因此也不希望自己长官的态度过于消极,因此开始委婉的游说。
“那好吧!我将亲自迎接这些‘贵客’,只是希望他们不要再一次的让我们失望!”
※※※※※※※
“清乡”这个词就伴随着南京来客的脚步走进了第三十七师团的司令部。开始没有抱着很大的希望的安达二十三中将惊喜的发现,这样的新战术十分的适合现在的运城地区,在中将看来,运城地区进行清乡的条件十分的好,一是地域性的问题,平汉铁路和黄河将整个运城地区,有着八路军活动的区域限制在了一个封闭的三角形地带,二是当地的老百姓中良民的数量占了极大的比例(至少在日军的心目中是这样认为的)。三是经过前段时间的招募,自愿当警察,保丁的大大增加,数量极为可观。应该可以作为这次清乡的主力。还有就是政治清乡需要的宣传力量在这里也是现成的。综上所述,安达师团长十分的兴奋,认为可以在这次新战术试验中毕其功于一役!完全稳定运城地区的局势!
※※※※※※
在团部,被集结起来的干部们看了这个有关于清乡的消息十分的不屑,大家认为这不过是鬼子又一个小小的花招罢了,实际上和原来的招数没有什么两样,大不了就是坚持游击战,反正现在群众基础那么好,大量的伪事人员也多被我控制,只要情报得力,鬼子就算是一个师团上来,打不赢还是能够跑得掉的!
其中这样的思想最为严重的莫过于刚刚领会到游击战的“魅力”的姜百无了:
“同志们!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我看鬼子怎么来咱们就怎么和他干,毛主席说的好,我这些日子在游击战中深切体会了为什么当年国军被红军拖得这样惨了,现在咱们只要抱定这十六个字,不管鬼子怎么来都不怕!”
实际上部队的大多数干部也对鬼子的新名词不以为然,只是看到老潘这样重视,不好怎么多说罢了。现在看到姜百无将毛主席的十六字方针都搬了出来,顿时气氛活跃了不少,大部分干部开始说起,自己所在的地方形势是多么的好,而且群众的积极性有多么的高,反正一句话,就是认为在此事上是老潘在小题大做了……
倒是陈前进因为在会议召开之前就认真听老潘解释了清乡的要点,认为鬼子这次的清乡试点非同小可,一个不好,就会影响到全局,甚至被鬼子从这个地区挤压出去,毕竟平原地区回旋余地较小,如果像鬼子计划的那样,将老百姓和八路军彻底的区分开来,严格控制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游击战就没有办法开展下去了。所以在老潘还没有开口的时候先发言了:
“同志们,先不要讨论,这次的清乡行动,是鬼子策划已久的一项政治含义大于军事含义的行动,主要还不在于军事行动方面,以往鬼子是下来了,没有抓住我们的行踪,就要撤退,大不了我们就换上一个地方,蹲上两天野地,鬼子一撤,这天下又是我们的了。但是现在清乡,主要是要在清乡地区修筑碉堡炮楼、封锁沟、封锁墙、竹木篱笆,拉设铁丝网、电网,分割和封锁抗日根据地;实行编组保甲、连坐联保,组建警察保安武装,推行自首和策动告密的方法,以强化法西斯统治;在清乡地区实施严格的物资统制政策和物资封锁禁运政策,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这样一来,我们的回旋余地就会大大的减小,一旦敌后游击作战得不到人员、物资、情报的支持,我们就会被鬼子赶出去的!更何况现在马上青纱帐就要完全倒掉了,春耕也就要开始,老百姓不可能不种田吧!这样一来,在青纱帐起来这几个月,我们的日子将会十分的艰难!大家要做好反清乡斗争的准备,不能麻痹大意。”
历史洪流卷 第十四章 反清乡斗争!
一月八日
清乡是一个中国风味甚弄的名词,在字典上甚至都不能找到,单是当我们了解了清乡的含义之后,所有的士兵莫不欢欣鼓舞,因为中队长说的清乡,岂不是捞外快的代名词?
实际上当时的军饷十分的低下,像我等小兵根本就不知军饷为何物,官佐们尚能在军需物资上动动手脚,我等小兵就只能盼望着出去讨伐,或是清剿了,但是三十七师团自从辖地开来了一支中共军之后,治安环境大为恶化,从原来的两三名士兵就可以大摇大摆的下到附近的乡村征集“补给”。到后来的没有一个小队的士兵一起就无法出门。并且大多为徒步,并且要以散兵队形搜索前进,因为车辆是无法在满是大坑和地雷的乡村马路上行进的,甚至连排成行军队列都是一种奢望,因为好像就是无边无际的路边的作物收割后留下的高达一人的作物杆就像密集的森林一般,无时不刻都有可能从里面射出致命的子弹。
一月十日
这里的老百姓十分的可恶,大多数见到皇军之后点头哈腰,可是你可以偷偷的观察他,从他看向某一个士兵后背时不小心流露出来的眼神可以知道。这个好似良民一般的支那百姓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的驯良……
但是我们的长官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这里的百姓十分的拥护皇军,甚至将他们的子弟送到了华北地方政府组织的警察和保甲团队中,这样就能够证明他们的忠诚,但是奇怪的是这些自愿加入的家伙们总是莫名其妙的弄丢子弹,刺刀甚至发展到后来我们怀疑的弄掉一些至关重要的部队的情报!
所以我对于这些人是十分的不信任的,我甚至每次发生战斗的时候都下意识的看看自己的身后,要是后面有这些警察和保安团员是极为不保险的,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中队长是一个十分聪明的领导者。在指挥作战的时候,通常都是将这些人安排在前面冲锋!“这样至少可以保证我们的后背不受袭击!”他总是这样说道。
一月十一日
清乡一开始,我们每人就能在出发的时候就得到一个光洋,据说回来还有一个。当时的大洋在中国是比日元还要强势的货币,不但老百姓喜欢,我们也很喜欢,因为老百姓们拒绝接受我们手中的军人代金券,在愤怒的同时其实我也能理解,说实在的我也不太相信军部会为了这样的一堆废纸一样的玩意付钱,毕竟我听说大量的这样的代金券就是在我们师部印刷的,“如果你想要,我可以给你一麻袋!”我的一个同村的好友在师部当勤务兵,他就这样和我说过。
我用这块光洋购买了大量的吃食,这样在行军的途中就不会光吃一些没有口味的干粮了。但是直到出发之后到达第一个村庄,我才发现我的决定真是大错特错了。
一月十四日
这一次我们既然是奉命来到这里清乡,因此沿路每每到达一个村庄时,就享受那堡中有钱乡绅用好酒好菜的款待,但在那令人恐惧的当地人称之为青纱帐的路边的作物之中,却还是射出了无数冷枪。这样的袭击仿佛无穷无尽,一时间破坏了我刚刚吃饱喝足之后的好心情。有一次当我们从一个三岔路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