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轻骑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反恐轻骑兵-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行动,定于下半夜时出发,行动计划要保密,不能池露给除在座外的其他人。
而且,我们要在这儿住几天,也就是说直住到大选开始,然后再回到赫拉特的信丹德机场大营区。
什么行动如此神秘?我们心中狐疑,又不便细问。
晚上,早早上床睡觉。
但是,非常时期,情况瞬息万变,这个神秘任务临时取消。第二天,却是执行护送任务。
护送的是一位美军上将。
这位四星将军个头并不大,行动敏捷,要不是迷彩服的领子上缀有四颗五角星,那外表也就像是个军械师了,只有细细一看,才能发现他眉宇间流露出威严。
我忽想起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就不是一个好士兵。我想,这话可不一定正确。想当元帅的会是一名好士兵,但不想当元帅的就未必不是一个好士兵,因为也有好士兵清楚地知道,并非每一个好士兵都必然成为元帅的。
现实一点,先当成一名好士兵。人生的道路还很长,我们可以有很多很多的选择。军旅生活是我的起点,而不一定是我的人生履历的唯一。
转眼已是10月9日。一早起来,就有选民来到投票站前排队等候投票。队伍中,我们居然看到一位失去一条腿、拄着拐杖的残疾人。
上午七时正,投票站正式开启,身穿蓝马褂的工作人员指导选民按次序入场,并且给投了票的选民涂上蓝色的墨水,涂在手指上,在这一整天时间内都抹不掉,防止他们再次投票。
现场还有国际社会派出的监督员、观察员在走动。
投票站附近的大街上,有阿富汗军警荷枪实弹,防止恐怖分子的武装袭击。
13。3
我们希望圆满完成任务,我们更希望尽快完成任务,安全回到夏威夷
对于阿富汗历史来说,这是庄严的一刻;对于我们来说,这是紧张的一刻;而对于选民们来说,这又是兴奋的一刻。有人说这是一次刺刀下的选举,但我们看不出选民们有被胁迫的样子,相反,绝大多数人显得兴高采烈。
尽管大选后阿富汗和平重建的道路还很长,也布满荆棘,但绝大多数受尽磨难的阿富汗民众还是欢迎并珍惜每一次帮助他们摆脱苦难走向民主的机会的。
选民一个一个走向投票箱,又一个一个投了票离去,而站外的队伍依然那样长。不少人将选举看作一件新鲜事,不少人为自己投了票而感到骄傲。
到下午4时正,投票站关门。在国际观察员的监督下,工作人员将塞满了选票的白色票箱封上胶带,贴了标记,集中起来,由阿富汗军警护送,运到指定地点,登记封存,等待统计。
至此,投票工作已告结束,我们这地区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任何流血事件。
大家暂时松了一口气。
想不到令人绷紧神经的10月9日大选竟会这样的平静!
在这一次大选中,多数选民热情高、态度积极。我们看到选民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在谈到选举时,显得那样的兴致勃勃。
我还听说,与这里邻近的巴德吉斯省有个叫桑亚达瓦的山村,地处偏僻,二十年的战乱,使这里更落后也更封闭,村人们甚至不知汽车是什么东西。村里的一位老先生欧玛在一个偶然机会中发现联合国人员实地清点选民人数时,竟将他们村近百名选民忽略了。他便自掏腰包,骑了毛驴,长途跋涉4天时间,找到省政府,为同胞争取投票权。
由于选民注册期已结束,无法再加印选票,省政府表示无能为力。欧玛老人百折不挠,继续东行,前往首都喀布尔找中央政府。
其实欧玛老人并不迷信一次选举就能圆满解决阿富汗的所有问题,马上给他们的村民送来药品、房子和汽车,但他说,无论何人当选,在付出战争和家破人亡的代价以后,能以选票表达自己的心声,这具有格外重大的意义。
由于阿富汗目前尚有百万难民滞留于邻国,所以通过国际社会的帮助,在难民集中的巴基斯坦和伊朗也没立了投票站,方便难民参加选举。
10月9日这一天的上午七时正,在有七十多万阿富汗难民的巴基斯坦,一名十九岁的女学生穆卡德萨·西迪基被安排第一个投票,象征着阿富汗妇女在新的国家里也能走上社会,与男子有着一样的权利和责任。
当然,在百废待兴的阿富汗,首次大选也难免出现疵漏。还在选民登记时,就有选民名册漏列的事情发生,同时也发生有些地方重复造册的问题。投票开始时,有一些投票站发现涂在手指的蓝色墨水能够马上抹净,工作人员只好暂停投票,调来合格的墨水后再开始投票。
这时,有十几名总统候选人联名签署协议,指责选举中有舞弊行为,宣布不承认选举结果。
精心准备了这么长时间的大选难道真要流产?要知道,重新组织一次选举,那得耗费多大的精力和财力,并且继续承担多大的风险啊!
我们希望圆满完成任务,我们更希望尽快完成任务,安全回到夏威夷。倘若这次选举不成功,最高兴的当然莫过于塔利班和基地恐怖分子,而且他们也可能因此受到鼓舞,更积极地发展势力,更频繁地发动攻击。
对十几名总统候选人的抵制声明,联合国及阿富汗选举管理委员会当即表示重视,宣布计票工作暂停,封存票箱,派出专门人员进行调查。
国际观察员和调查人员反馈的信息认为,选举没有存在大规模的舞弊行为。
过了两天,几个颇有影响力的总统候选人代表所有在协议上签名的人宣布,他们决定放弃协议中所提出的抵制大选的主张。
13。4
这种誓不两立的对抗属于生存形态的互不相容,抑或只是意识形态的对立?
难道宗教文化的冲突非得诉诸生命的对决
这里的季节转换很分明,与一个月前刚到赫拉特时相比,气温降低二三十摄氏度之多,特别是晚上,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夹起沙尘打在裸露的皮肉上,又痒又疼。
我们住在木屋子里,天一落黑,就不太想出去。因为这个原先的机场不久前曾经成为两派作战的战场,有些区域还埋有地雷,风刮走了地面上的土,我们有时还能凭肉眼看见一些埋得浅的地雷露出地面。
大选后的第一天是星期日。实际上在这里执行任务,已没有什么周末假日的概念了。吃过晚饭后,我听了一会儿收音机,当地时间八时多,忽心血来潮,想到屋外去试试看信号会不会好些。
我披了大衣,戴上面罩,抓一只小马扎,出门去。夜幕早已降临,风尘紧,星黯淡,夜光熹微。我坐在悍马战车边,很耐心地调试着。这外头的无线电信号果然比屋子里要好许多,我可以接收到阿拉伯语电台,也接收到了英文广播电台,甚至还有中文电台。
战场就是战争,连片刻的宁静也缺乏保证。我才坐下没几分钟,忽然“轰”的一声巨响传来。
当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摘下面罩。
立刻,我看见不远处冒起了几处火光,紧接两三声爆炸传入耳鼓。我意识到这驻地遭到袭击了,一下子跳起身来,一把拉开车门,将收音机往里边一撂,抓过防弹衣三下两下穿上,钻进车内。
战友们也纷纷扛了枪从木屋子里跑出来,没三分钟时间,已穿好了防弹衣,上了战车,各就各位,同时发动机器。
排长通过电台向上级汇报情况。
大约5分钟过后,上面命令我们出去搜寻袭击者。
我们立即出发。
刚到军营门口,就见驻守在这里的阿富汗政府军士兵逮着了4个可疑人物。向上级作了报告后,营部当即派人过来审问嫌疑分子,我们则不耽搁,开车向袭击者开炮的方向驶去。
在军营外的沙漠上,我们扩大搜寻范围,直升机也出动配合,一直折腾到下半夜。
几个钟头时间过去,没发现什么踪迹。确定袭击者已逃离迫击炮射程范围,暂无安全问题,这才收兵返回赫拉特机场驻地。
回去后,我们得知,被政府军士兵逮住的那四名嫌疑人并非袭击者,他们只是想趁天黑出来偷几只羊,所以营部又派人将他们送交当地政府。
第二天一早,营部通知第一排送几名爆破专家去赫拉特机场西南方向3公里处的地方。原来昨晚另一路美军士兵在那儿发现了两门迫击炮和十几枚炮弹,并且,架设好了的迫击炮炮口指向了我们的驻地。据推断,这是昨晚的袭击者留下的。
我们的爆破专家前去将迫击炮和炮弹当场销毁。
10月14日,计票工作开始。全国8个计票点,设在戒备森严的维和部队和联军的营区内。
国际社会将这一次大选形容成阿富汗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里程碑。
然而里程碑毕竟不是终点站。东南部的塔利班残余和基地恐怖分子不甘心就此失败,他们仍然寻找各种机会制造恐怖事件。进入穆斯林斋月的前一天,也就是10月14日,我25步兵师第5步兵团二营的士兵在南部乌鲁兹甘省巡逻时,遭到了炸弹袭击,有二名被炸死,还有三名受伤。
这是进入10月份以来我师人员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没过十几天,阿富汗选举管理委员会的一辆汽车在东南部靠近巴基斯坦边境的帕克蒂卡省公路上被炸,有一名工作人员、三名平民和汽车司机当场身亡。
投票那天下不了手,投票过后还不肯罢手;袭击军事人员,也不放过平民百姓——塔利班及基地分子完全是一副斗争到底的姿态。
可是,这种誓不两立的对抗属于生存形态的互不相容,抑或只是意识形态的对立?难道宗教文化的冲突非得诉诸生命的对决?
恐怖的活动、极端的手段,只会引起无休止的残杀,甚至是同胞兄弟间的残杀。这种残杀暴露的是人类心胸的狭隘,还有自以为是的愚蠢!
多元文化的世界上,我们更需要宽容,一种以仁慈为本,有博大襟怀的宽容
第十四章 销毁军火
    14。1
是强势的粗暴显示了优势,整饬了混乱的秩序,
弱者才在有序中获得他想得到、也本可要到的东西,这是怎样的逻辑啊
赫拉特市发现了一座大型军火库,就在离市区不远的地方,据说是前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时留下的,里面堆满了还可以使用的武器弹药。
一条地道通往这个隐蔽的军火库,地道旁边埋上了地雷,以防外人进入。
我们接到了任务,要将军火库里的所有武器弹药转移到另一处安全地方集中处理。
据测算,需要30辆大卡车,每天花费300个强劳动力,搬运10天以上,才可望完全清理。
早饭后,我们冒着风沙,驾车来到了军火库前几百米处。
前边黑压压的一大群人。
好几百个当地群众一大早就赶到这儿来排队,等候被挑选进军火库里搬运武器弹药。他们中多是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子,但也混入了一些半老头子和孩子。
美军付给搬运工的工资每天将近10美元,对阿富汗人来说,这确是不菲的收入,所以远近一带的人听到美军招募临时搬运工时都争先恐后赶来了。
我们刚一打开门;那些人就蜂拥而入;硬挤进来。
秩序混乱无法招募,我们劝告他们排好队。但是,对于饱受战争和贫穷之苦的人来说,文质彬彬的劝说丝毫没有感召力,他们还是一个劲地往里挤。人那么多,很难挡住。正感到棘手,当地警察出现了。他们气势汹汹地赶过来;一边大声吼叫;一边大打出手。
这一手管用;没几分钟,这些人就被制住了;变得很听话。我不觉心有感慨:是强势的粗暴显示了优势,整饬了混乱的秩序,弱者才在有序中获得他想得到、也本可要到的东西,这是怎样的逻辑啊!
在我们的指挥下,这几百个当地人排成长队,从我们面前经过。我们挑选那些个头大,看起来力气也大的人,站到一边集中,体弱力小的,就让他们回去。那些被淘汰了的人都显得很沮丧,不少人在附近徘徊着,不肯离去。
我们共挑选300名,带他们进入军火库内,指挥他们将武器弹药搬到卡车上。
通往军火库的地道口及其两旁原先还埋设了许多地雷,前几天,联合国组织已派来专家彻底排除。
刚刚挖开的地面是松软的,但进出的人多,不大功夫,这地面就踩实了。一箱又一箱的武器弹药装上卡车,运走了,一天下来,军火库里剩下的东西还是多得让这些当地雇工眉开眼笑,纷纷议论着,接下去的几天里每天都要再来。
在搬运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些没被挑选上的阿富汗人很机灵,他们在半路上偷偷爬上了卡车,混进搬运队伍。虽然我们阻止了好几起,但下午收工结算工钱时,我们还是发现领取工钱的并不止300人。
阿富汗西部也还是穷,且物资匮乏,所以有些当地人在搬运途中会想法拆卸枪支零部件,偷偷携带回家,有的还将弹药也偷走。被我们逮着时,他们说是拿回去生火用。
为防止军火的流失,我们加强了搬运途中的押送。当卡车满截着军火出发时,我们就驾着悍马车一路监督随行。
每天都重复着这同样的工作,不是很紧张,也不算太累,只是略觉单调了些。
这时,布朗过完他的休假,回来了。
这一个多月来,我们没什么机会了解外界的新闻时事,休假回来的人便成了新闻播报员。
听布朗说,情报部门传出消息,由于10月9日那天没能实现大规模武装袭击以破坏大选,一些塔利班的军事指挥官对奥马尔表示了不满。
听说有这么一回事,沙利很不理解,说:“他们明明看得见老百姓热烈拥护大选的场面,为什么还要破坏?难道他们的信仰就是反对他们的老百姓?”
埃文斯说:“不会的,他们的信仰中不可能有反对或戕害老百姓的内容。”
沙利又问:“那没有制造流血事件为什么又会引起指挥宫对奥马尔的不满?”
别看沙利人老实,这一问题还真把大伙给难住了,有人想开口解答,但又说不明白。
我来自亚洲,多少了解一些东方文化,去年秋季进修大学的心理学和政治两门学科时又多了一分思考,这时便向他们解释说:“这里恐怕有一个宗教狂热问题。个别指挥官在众人面前慷慨激昂,表现越极端,就好像越能显出勇者气概,同时指责对手软弱,这样来争取支持者,因为一般人都不愿被别人看作是孬种。”
沙利点点头,其他人没有异议。
我又说:“这样一来,他自己实际上也骑虎难下,明知是错的,也只能一条路走到底。”
这话却引起了沙利的另一个问题:“既然知道错了,为什么还要坚持?”
“这是面子问题。就是当事人心中认为的个人尊严问题。”我解释说。
但沙利一时间还弄不明白。和大多数美国青年一样,他对“面子”并不敏感,他们通常更注重事实本身,认为公开承认错误是很正常的,掩饰错误或心中承认口上却诡辩倒是会损坏自身形象,而明知是错却又坚持不改甚或变本加厉,则更显得不可理喻。
思想认识不同,我也只能说到此为止了。
14。2
这是一条宽十米以上的大街,沙土路面。地上已被炸出了几个大坑,
车轮滚落道房;车后大梁炸歪了;一头高一头低搭在车架子上;
街两旁的店铺炸塌了十余间;四周一片焦黑
大型军火库的发现叫我们忙碌了十几天,还没有完全清理干净,另一处地方又发现了一个军火库,也还是前苏联军队入侵时留下来的。
我排奉命前往新发现的军火库,从赫拉特机场的驻地出发,驱车四个钟头,才来到目的地,照样是雇用当地人来将军火搬上卡车。
与上次不同的是,由于路途远,在小军火库这边将枪支弹药搬上车后,这些雇工就不随车前往,而只由我们押运,到军火销毁地后,在当地另雇人卸货。
这是一块好大好大的开阔地,各种枪、炮、地雷弹药,堆积如山,由政府军派兵看管,留待今后集中销毁。
我们猜想,要处理掉眼前这么多的武器弹药,怕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