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书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书商-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俗龅镁筒还坏荡瘟恕!�
李铁林很气愤,对着吴路喋喋不休。然而他也是无可奈何,山里人的落后意识不是凭一时心血来潮就能解决的,这时恨也无用必须冷静地面对人事,否则梨销不出烂掉更加可惜,李铁林再次动了恻隐之心。
就在李铁林与吴路商量对策时,乡亲们已经把车装好,当他们纷纷前来询问吴路什么时候发车时那亲切劲是吴路多少年都没有遇上的,好像他们之间从来就没有发生什么事。望着如此阵势吴路还能说什么,为了山里人的利益为了乡亲们的富裕他有多少委屈也要往肚子里咽。这时李铁林表现也是积极,他掏出手机给总编打了电话告诉他自己在乡下采访,又给果品公司小郑拔通电话告诉他两车皮已经运了出来请他随时接收。
一切办妥,李铁林这才匆忙打车回到报社,尽管他马不停蹄还是在下午上班时间来晚了,总编把他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先是批评他无组织无纪律私自外出捞外快,然后骂他是太上皇不想干就他妈滚蛋。李铁林很委屈,他断定是那几包梨惹的祸,一定是同行们误以为他得了梨也得了好处。现阶段办事的哪能没有好处?否则总编就不会发这样大的火气,他猜测背后有人搞鬼,像打官司一样这背后有阴谋,可是这些人的背后是什么呢?他们不会与官司有关吧?
李铁林十分清楚报社这几个人亲戚套亲戚,姐夫小舅子,大伯子和兄弟媳妇,甚至亲兄弟都在报社。像这样的人际关系李铁林能不谨小慎微吗?记得有一次李铁林弄来一万元广告费,不等他与总编商量就被他们一伙人在私下分掉了。在这伙人看来,李铁林是搂钱的耙子,而他们则是装钱的匣子,这次依然如此。看来报社离开谁都可以,惟独离开李铁林不行,因为搞活经济李铁林是内行搞人际关系是外行,有时他不明白自己辛辛苦苦赚来钱为何让他们私分呢?
总编说了许多话也骂了许多话,李铁林只有听的份,不能还嘴,直到总编说累了骂累了才放李铁林出去。李铁林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吓得一声不吭,赶紧借口回去写他的那篇报告文学。可是他坐在桌前心里乱七八糟,总是集中不了思想情绪,满脑海里都是那两车皮能装多少包梨能卖多少钱?他初步计算:假如一车皮装200包,两车皮就是400包,如果一包是80斤,两车皮就是32000斤,整整是16吨。照此速度山里人还有赚头,想到自己的大话他有些后悔当面多了一句嘴,不然他也能得到一大笔回扣。想到此次损失的数目够他挣几十年的他的心还是有些疼痛,索性打开一本杂志看着仍旧烦闷。
这期间有人来电话李铁林也不接,好不容易捱过了下班时间他才如同被放飞的小鸟撒丫子奔下楼梯,要不是怕人笑话他早像年轻时一样从楼梯栏杆上翻过去既省时又省力,现在人到报社不同了,想干什么有些力不从心。
李铁林下了楼,骑上他的破自才车赶紧往家急奔。路上他碰上那位厂长企业家,两人顺水推舟走了一会儿李铁林便道歉说他最近很忙没有时间写报告文学希望谅解。厂长很能够通情达理极为大度地对李铁林说:“没什么没什么,不就是一篇写我的文章吗,只要把我写好要什么尽管说话。上次桑拿怎么样要不要再洗一次?”
李铁林脸马上红了,忙说:“不要不要,还是在家洗好。”
厂长知趣地走了,李铁林心情好些。不等到家,李铁林离挺远就闻到一股浓浓的梨味,他奇怪哪里来的梨香?渐渐近了时他才看清原来在他家门前堆放十几包梨,正纳闷时吴路从梨包后闪了出来,李铁林一愣:“你怎么又回来了?”
吴路似乎察出了李铁林对自己的不满,他咧着大嘴憨厚地笑了笑,极不自然,见李铁林盯着自己问话,这才说出原委他皮笑肉不笑地说:“果品公司限期三天内装运,可是乡亲们提前装好货运来了。”李铁林一听这不是好事吗?早点运走早点运到这样会减少烂梨的损耗啊,他高兴地催促着:“你不到果品公司找小郑到我这里做什么,我这里也不是你的中转站。”
吴路看着李铁林愤愤地说:“我们也是这样想的,可果品公司的人说放三天的烂梨算我们的,他们不负责任。”这下轮到李铁林为难了,他这才感到做生意的艰辛,而且都是人为的。可是这些话李铁林不敢直接对吴路说长道短,他怕吴路与山里人一说他们会来闹事,这些人什么事都会做出来。
李铁林思索着,片刻,他对吴路说:“你把小郑找来喝顿酒,然后如此如此……”
“兄弟听你的。”吴路心领神会出去办事了,李铁林望着十几包梨犯难,这么多梨他吃不完,卖又不好意思,只好送人。趁吴路还没回来李铁林拔手机传他的十几个同学,让他们赶紧来到他家把梨包搬走,同学问他是不是发了大财。李铁林实话实说,同学乐了,还是当编辑好不愁吃喝,还有人送礼。李铁林没有闲心与同学开玩笑,草草打发他们将梨包搬走,然后坐在台阶上等吴路。
大约过了半小时后,吴路终于气喘喘嘘嘘跑回来了,他对李铁林说:“小郑助理和果品公司的人都在酒楼等着,小郑让我打电话叫你可我没有电话号码一时找不到你就跑来了,快走吧。”
李铁林见吴路跑得满头大汗,感动得二话不说随他来到大酒楼。到了那里一看小郑助理已与果品公司的人先干上了,旁边还有几个小姐陪同,李铁林心里不高兴主人未到客人怎能先喝上了?而且还要了小姐,如此消费吴路能报销吗?山里的血汗钱也不能这样被他们挥金如土啊?
李铁林不便多说话,他拉着吴路挨着小郑坐下了。服务小姐马上为吴路和李铁林递过碗筷,又放了一曲音乐,但李铁林的心情说什么也高兴不起来。
宾主重新坐定,独特的答谢宴会正式开始,吴路举着酒杯挨个给客人斟酒,李铁林发现吴路干别的不行喝酒是天下第一。在吴路的劝说下几乎没有不喝酒的,连李铁林这个不喜欢喝酒的人也被吴路劝说着喝了两杯。吴路劝酒,嘴上也不闲着,他用尽所有好话把客人说得心花怒放,一杯接一杯地喝酒,气氛搞得难忘而凝聚。酒喝多了话也就多,吴路趁机给每个人甩了几张大票子说是打车的钱,连小姐都给了。其实他的用意众人都明白,他是希望早些发车运货早些结账算钱,当他再次挨个敬酒时,那些得了钱的便展开攻势催促酒桌上出现了高潮。
拿钱的人喝人家的酒话就自然撩人纷纷为吴路说情今夜装运,这消息喜得李铁林不住地喊上酒,上好酒,待客人喝得晕头转向迷迷糊糊时他便吩咐吴路,赶紧找乡亲装车。吴路急切地跑出去打电话,不一会儿又跑回来告诉李铁林已按计划行事。于是这连酒没喝完,那边车已装运完工。等到这伙人酒足饭饱后,那边的车皮已经发出了。乡亲们这个乐呀,放着响鞭回山里庆功去了。只有李铁林和吴路留下来陪同这些客人。
第六十四章、为良心负责
    夜,已经很深了,整座城区忽然变得异常沉静。一丝凉爽的轻风吹来大酒楼门面的幌子慢慢晃动,街上早已没有行人在走了,显然到了睡觉的时候。酒足饭饱的客人相继离去,吴路慌忙买单,十来个人花天酒地销费了2800元,加上吴路甩出的几十张大票子,少说也是5000多元。吴路一屁股坐在地上,李铁林也傻眼了,这不是坑人吗?两人大眼瞪小眼,吴路泪汪汪地瞅着李铁林叹息。
此刻,他们的心中都很气愤,可是为了两车皮山梨他们觉得花这些钱又很值。李铁林让吴路开张发货票留着报销,可吴路觉得开这玩艺没有用,村里不能报销,乡亲们也不能相信,何况这样的条子在哪个饭店都能开出来,认倒霉吧,不然说不上又会出什么意外?李铁林心想不开就不开,随便吧,事到如今他的忙也算帮完了,除了混了一顿饭外,他的来往车费全都自己掏了腰包。
细算下来他是不赔也不赚,就算是他花钱买卖了梨。可是有他这样花钱买梨送人的吗?李铁林在心里暗暗责怪自己多管闲事,要不是文人的责任心他何必要受如此艰苦呢,现在他倒是挺羡慕吴路,就这样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居然进城把事搞定,首当其冲的是自己被他打动跟随他屁颠屁颠地来到山里,然后又屁颠屁颠地跟随他进了城去了果品公司,又找熟人又采访又骗经理又骗吃喝,最后才在记者的面子下收下两节车皮这样的生意太好做了吧?
更让李铁林羡慕的是吴路的劝酒功夫真算是劝到了家,三言两语就让这些人听他的,喝着酒办着事,宴席不散两车皮的山梨飞出了山沟飞奔南方。如果没有良心没有责任感没有高超的人生经验和为人处世的手段,谁能经得起这么强烈的市场波动?简直就是一种艺术再现。此时,李铁林不能不羡慕吴路的各种手段,不能不敬佩他的为人,他象一个将军似的指挥千军万马奋勇厮杀,而他始终是奋勇当先。想到吴路挨打的场面多象古代名将跨下受辱的故事,如果他生存在城里会是什么形象?
“我得回去了,谢谢这几天你的帮忙。”吴路手里攥着一把单据两眼充满血丝,他几天几夜没睡觉了。
“好吧,关于报社的发稿消息有准信后我一定给你打电话,估算也就是这几天。我还是那句话让乡亲们外出推销,否则梨还是会烂的。”李铁林握住吴路的手,看着他爬上了中巴车这才放心地往回走。路上,李铁林又想起了那篇报告文学,不知为什么他总是把这样两个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两人形象分明黑白显而易见,一个高大伟岸襟怀坦白,一个贪婪腐败自私自利,两个主人公形象如此鲜明迫使李铁林产生了想写一写吴路的念头。也许这就是一个作家的良心和责任感,也是一个记者的尊重事实的真正所在。尽管李铁林事先没有和吴路打招呼,可他在文章里还是把吴路如实写出来,他知道他写出的这个人物形象在当前比较少见,不知总编会不会批评自己,现在他就等吴路的消息了。其实李铁林不知道吴路回乡后从自己家里拿出台5500元顶上了乡亲们凑的款子,他告诉乡亲们城里人说了只要有梨就往他们城里运,一切费用由他们报销。山里人高兴齐声喝彩,只有吴路心里明白山里人还有许多梨,下一步如何走吴路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现在他所希望的就是李铁林写出的那篇稿子,只要文章一见报肯定有买主,他已感受到了这是惟一的机会。如果没有人来买梨他吴路从此在山里就失去了信誉,而更严重的是这些山将不是山,也许是一座座荒山也说不定。为了搞好这次销售吴路几乎是倾尽血本,他一次次往城里跑,一次次求李铁林帮忙,现在他要组织乡亲们做好准备,一旦文章见报便会引来客货两旺。这次乡亲们很听话,吴路说什么他们做什么,一切都按计划行事。
然而,再美好的梦也有醒的时候,再长的夜也有散尽的时候,第二天当李铁林兴高采烈去报社上班时刚进门就有人告诉他总编发火了,他问别人谁招惹总编了,同事就笑着说还不是你吗。李铁林以为又是有人打了他的小报告,实在搞不清总编发火的真正原因,只好找当天的报纸想看一看他写的梨文章发出来没有,谢天谢地,他写出的《万吨秋梨上市急需买主》的文章赫然发表在头题位置。
李铁林读了一遍,不读还好,一读他大吃一惊,原来是万斤秋梨误写成万吨秋梨。这下惨了,难怪总编发火,即使总编不发火他李铁林也要发火。
一字之差失误多大,此刻,李铁林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再也不出来了。
他觉得自己是没有脸皮见人了,其实他没有写错,也许是他心急冷丁一看以为是数字出了问题。现在分析幸好是这样的数字,尤其是万吨两字更是字字千钧。李铁林找到责任编辑,问他为什么不仔细校对时,责任编辑说:“你昨天跑哪个狗洞配对去了害得我找你一天都没找到,昨晚打电话也不见你本人让我虚惊一场。”
李铁林这才恍然大悟,昨夜喝多了酒又写报告文学根本没想接电话,所以才造成责任编辑找不到他的局面。李铁林刚想道歉,忽然又有电话找他,说有人对万吨梨感兴趣询问到哪里联系。李铁林一下猜到了万吨梨的标题起了作用,吴路他们终于迎来了第一位买主,李铁林高兴,连日的辛苦没有白费,他们成功了,山梨有救了。李铁林告诉接电话的编辑如果再有人来电话买梨就让他们去山里找吴路。
然后李铁林又打电话与吴路联系,说这边有人买梨让他们做好准备,吴路高兴地说他已接到电话迎来买主,还在电话上给李铁林来一个飞吻算是感谢。李铁林没想到这个土老冒也学会了时髦,于是他警告吴路:“你别高兴太早,我正为此挨评呢。”
吴路一听,马上在电话里大喊大叫:“谁敢批评我们的救命恩人?你让总编接电话我跟他说话!”
“我的天谁敢找总编接电话。”李铁林一大早就感受到事情不好,现在一听吴路的口气大得惊人,是不是有钱人财大气粗。李铁林劝吴路赶紧放下电话别再惹事生非,吴路不听非要找总编,李铁林只好先放下电话。可是过了一会儿电话铃声又响,李铁林接过一听是找总编的,他便躲在一边不吱声。
恰巧总编进来与人接电话,他跟那人谈得挺投机。趁机李铁林想退出来,他刚一迈腿,总编就放下电话把他叫住了,李铁林不知总编这次喊他为什么。当李铁林忐忑不安走到总编跟前时,总编忽然看着他笑逐颜开,好久才说:“你小子还有一手,刚才那小子来电话要给报社50000万元,这得感谢你呀为报社挣来了利润。”
李铁林一惊这是哪跟哪呀,凭良心说这次李铁林真没有为报社挣钱的打算,肯定是吴路这小子在背后搞了名堂,他们怕李铁林挨批评就私下答应给报社钱。山里人哪能有这些钱呐?花人家钱于心不忍呐?
总编递给李铁林一支烟,说:“人家提出条件要求发一个大专题,将所有与梨有关的信息都写出来,如果效益好他们还可以多给钱,这事经你手办有没有问题?”
李铁林听后慌忙说没问题,但他心里却不得不佩服吴路这小子神通广大把事做得这样优秀。看来农民也有能人,只是以前小瞧他了。李铁林按总编的意思腾出一半版面宣传山梨,并把吴路所在山里如实报导于社会,李铁林知道成败在此一举,弄得好成功了,弄不好吴路他们就赔个底朝天。
李铁林没有把一版都给吴路,而是替他们省了一半广告费。可是事态的发展出乎李铁林的意料之外,从打那些文章见报便有各地电话打过来纷纷要求购买山梨。尤其是广告刊登后吴路所在乡里沸腾了,小山沟第一次开始了热闹,每天都有大批的车队进山拉梨,吴路忙碌,李铁林也忙碌,报社也在忙碌,他们齐心协力都在为一个事忙碌。不知不觉,李铁林总算忙完手里的事情,可是那篇报告文学还是没有写出来,那家企业厂长多次打电话来催,总编也不理。
此时,两万元和五万元论谁轻谁重总编心里明白得很,他决定用这些钱奖励一下有功人员。
一天上午,总编把李铁林喊去,问他那篇报告文学写出来没有,李铁林说写不好,与事实不符发表后影响也是不好。总编就说不好就不写了,可作者已拿了回扣这事有些不好处理,李铁林知道总编的用意就说这事交给我办吧。总编提示李铁林:“赶紧把钱退回去,两万元放在这里也不是事总得找个借口送回去,你说是吗?”
李铁林望着总编笑着说:“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