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月草的远房亲戚,缺心眼,只因他总偷吃苹果月草才让他跟着自己,说到地方后就给他一个苹果吃。
李铁林当时并不知内情,一直误以为他就是月草的男人,结果他也闹出了一串笑话。原想问问月草以前的事被这个男人一把鼻涕甩得他直想吐,不得不提前与月草告辞了。于是,李铁林与月草的感情就像两条文雅的小溪,不知不觉间碰撞着流淌着,默默地对望着,静静地流淌着,是那么的清纯那么的真洁,然而,命中注定这样的两条小溪是到不了一起的。李铁林发现月草对他很留恋,走了很远很远还站在那里回头张望,然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李铁林有些后悔,当初他没有继续追月草,如果继续追下去也许月草早已是他的人了。可是那时李铁林确实没有爱月草的心思,连一点点爱意都没有,直到现在看见月草美丽的身影,这才产生一丝淡淡的爱意。也许这就是一个男人的活思想,他走南闯北这些年见过不少女人,但都没有一个让他心动。可是男人也有普通的心病,李铁林也不例外,他对月草独有情钟。然而,事态变革时过境迁,当初没有机会表白现在有这种想法为时已晚,一切似乎都是不可能的了。
人在中年,对爱情似乎已不像以往那么向往了,李铁林也是如此对女人自然冷淡。但看见月草后他对异性的渴望突然强烈起来,不怕见笑,他被人整来整去都不愿离开这个单位,其目的就是为了月草。月草在,李铁林在,月草走,李铁林也走。月草是太阳,李铁林就跟着月亮走,不是有一首歌吗:“月亮走,我也走,我跟阿哥到村口……”
不同的是李铁林是阿哥,他跟着月亮走。当然这只是李铁林内心想法,现实生活中他是有家室的人,他不能作对不起妻子的事,也不想见异思迁。可是他还是见异思迁了,也许这就是男人的共同通病,更是当代男人的爱情观,不过爱归爱,恨归恨,李铁林内心还是喜欢月草。哪怕看她一眼,跟她说一句话,也不枉他喜欢她一回。这次意外相逢让李铁林心中温暧了好几天,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又碰到月草好多次,但她都羞愧地绕过他也不说话,再也没有对李铁林流露出一丝笑容。他断定,月草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从经理那里回来后,连续好几天,李铁林也没有心思采访任何人,也许他是看到经理影响了他的写作情绪,毕竟当过几天自己的领导,事已至此写不写都已失去意义。回顾自己写书出书的经历,李铁林更是心有余悸,《人生有丑》给李铁林带来了空前绝后的麻烦,也带来了灾难,这场官司背后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也不会给任何人好处。至于李铁林的小说怎么写,人物形象如何刻画那是以后的事,目前的任务就是放松精神,放松思想,放松生活,放松改造。
李铁林不再为写这部小说感到烦恼,感到沉重,也不再为他采访谁不采访谁伤脑筋,或绞尽脑汁,他认为一切都应该顺其自然。现在,李铁林不安的是关于他的未来生活和前程,他不知他将怎样度过中年度过老年,他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也没有人为他发任何低保,凭着中年的特殊体力他可以打工可以做任何重体力活。然而,他又不甘心这样委屈生存,毕竟他追求文学这些年好歹也有学历,他应该找一个相当自己的工作单位。可是命运不济,他无数次希望着,等待着,无数次地碰钉子,无数次地将希望化为泡影。可怜这些年过去他也没能找到一个机会,不能找到施展他才能的岗位,也不能放弃文学去蹬倒骑驴。
其实李铁林完全可以打工生活,如果不是为写作他是什么苦都能吃的,他没必要非在写作这棵树上吊死。问题是他喜欢写作,他的愿望就是写作,他的理想就是写作,他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步。其实,不论多成熟的男人也有矛盾心态,此刻,李铁林的矛盾心态与社会有些格格不入。有时,李铁林怀疑自己选错了行业,甚至怀疑自己没有文学天才,每当看见有很多专业作者写不出东西而痛苦时,他的心情就非常沉重。文学毕竟是个人事业,若想在此寻求发展必须依靠个人的不断努力才能达到效果,否则一切都徒劳。
当李铁林送别月草离开的时候,不知为什么他忽然产生了这种矛盾心理,在此前他是那么渴望那么迫切地写出这场官司背后的内幕,揭发那些人在执法的同时干非法的勾当。然而,经过这样短暂的人生休整后,他又产生了不采访任何人的念头,不为写作而打搅别人,尤其是那些是真是假争执不休的时候,他对文学界和个别作者更是看不起。当初他为写这部小说时就有这样信念,如果有人让他为钱财而写他一定要拒绝,以后他也多次为了这种信念而努力。
然而,如果说他过去完全是一种报复心态,是对法官的不满,是对社会的不满,也是经过这一阵子的喧泄,经过这暂短的人生休整他的思想终于有了飞跃。这就是谁也不能完全否定文学的虚构性,谁也不能把生活中的事实与作品中的事实划等号,这是没必要的,也是必须的。谁知绕来绕去又绕了回来,而且是他也被绕了进去,甚至忘了虚构这一说。可见人的矛盾心态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像这场官司背后,写来写去还会有新闻发生,还会有奇奇怪怪的事发生。而且是就在李铁林稍一停顿的工夫,在他走路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很多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许这就是真实的文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才是亘古不变的。
就在李铁林这种矛盾心态左右摇摆之际,突然传来消息说这里要成立一家报社,李铁林听了高兴得跳起来,凭他的成果和为人,凭他的能力和条件,他调进报社是没问题的。如果真进了报社,当个记者或编辑不仅他的创作前程有希望,他的人生前程也有希望,而且是既解决了他的工作问题也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还有今后的养老问题。李铁林没有孩子,这是他最大的担心,如果老无所养怎么办?现在有了报社,有了工作,有了依靠,他不就是有了希望吗?然而,进报社是有条件的,李铁林打算托人找关系往报社硬挤,岂不知,他从此又走上另一条充满艰辛的坎坷之路。因为这场官司使他的名声受到影响,公务员是不需要他这种人的,他找了许多领导得到的都是肯定的回答,你够条件,但你现在正在打官司,虽然官司打完了可影响还在。为此他特别怪法庭,特别怪这场官司,于是他开始对法院的工作评头品足,他要让人们知道他也不是好欺负的。
第四十三章、斗争在上面
生活真像一片大海,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刮起阵阵涟漪。连法官都没想到这场官司过去这么久了还会引起强烈反响,还会引起人们的上下关注,许多群众打来电话斥责这官司判的不公平。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本来严肃的法庭突然变成人们议论的中心,平时神气的法官也在一夜间成为人们遗责的对象,大报小报都在报道这件事,电视台也连续报道跟踪宣传,搞得上下轰动,一片哀叹。
了解情况的领导纷纷打电话指示尽快查个水落石出还作者一个清白,郝市长闻此大怒,提出要处理法官重新审理,使得曹法官在城里呆不下去没脸见人,不得不主动提出来要求到最僻远的山乡挑重担离开这是非之地。其实曹法官做梦都想干出好成绩以此报答提拔他的领导,可他确实做梦都没想到就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案子被他搞得沸沸扬扬,省城上上下下都知道这件事,连全国各地也有人咨询。曹法官干了十几年法官头一次碰上如此热闹如此轰轰烈烈的小案子,其影响不亚于那些重大的杀人抢劫盗窃大案。外表看这是一件普通的名誉侵权案,实际上这场官司情节复杂起伏跌宕,其故事感人心怀惊天动地。
曹法官十分后悔自己一时糊涂听信那女人的谗言接下了这个案子,搞得他挺被动有苦能言。更可气的是那个作家挺顽固,说啥也不肯承认自己写的是那女人,还一次次上访告状搞得上下议论纷纭民怨沸腾。曹法官恨自己怎么这样倒霉呀刚进城就摊上这件棘手的案子,为了证实自己判案是正确的,曹法官想了好几个晚上总算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他决定找作家谈一谈,让他承认法官判的是对的,是正确的,如果还不行他就采取第二个方案,找人收拾李铁林逼他就范。可是李铁林软硬不吃死都不怕他能妥协吗?现在官司打完了法官也拿他没办法,每天看着李铁林从街上走过,听着人们对这场官司的尖刻评论,他不想听,捂着自己的耳朵,可他能捂住自己的良心吗?能捂住沸腾的民怨吗?
终于在一天下午,曹法官实在受不了这种刺激,在一条小得不能再小的胡同里截住了李铁林。两人见面都有一种仇视心理,彼此恨不得扑上去掐死对方。过了一会儿,曹法官说话了:“你的案子影响太大,你能不能不要找了?再这样折腾下去对你对我影响都不好,你说是吗?”
李铁林一听,马上找到理由,他兴奋地叫喊:“哎,你可说清楚是谁的案子?不是我的案子,也不是你的案子,是你们法官自己弄出来的案子。你说对我影响不好,其实是对你影响不好,你怕了当初就不要接这案子,你以为什么案子都是原告对呀?你以为她们对号入座就是正确的呀?告诉你这案子迟早都要翻!!”
李铁林斥责曹法官,以前他也不给曹法官留面子,这次依然不留,依然不给他好脸色。在李铁林看来,曹法官是自讨苦吃,当初他判案前就四处调查李铁林,以为能从这里打开一个缺口挖出重大的经济问题,结果什么也没挖出来。其实他能挖出什么,李铁林单位的经理上挂下连,前任市长后任书记都与经理有牵连,抓住经理也就是抓住了书记市长,那些大人物是你一个小法官说抓就抓的吗?那些日子他们再三冷落李铁林,根本不听李铁林的申辩,他们一门心思抓大案要案,结果大案要案没抓着先把自己抓进陷阱。
李铁林知道这是有人利用官司陷害他,搞假证,搞伪证,他心里明白得很他什么问题也没有,只是一时没有说话的机会。奇怪的是曹法官他一意孤行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查出什么,现在他知道李铁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什么问题也没有的正人君子。曹法官后悔听信谗言才闹到今天这个地步,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可是他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不可,像现在他还要受李铁林的斥责。
其实说白了这件案子是曹法官贪功心切,他像《三国演义》里的庞统,为了争功不听诸葛亮相劝,结果在落凤坡落难。在曹法官的内心一直有这样一个疑问,像李铁林这样有名的作家接触的都是大人物,怎能没有经济问题呢?他的背后一定有重大案情,尤其是涉及到经济问题致少是一批嫌疑人,抓住李铁林就等于抓住了一条线索,于是他以为以名誉权为突破口朝李铁林下手,甚至是不惜代价公开调查李铁林。可是他们想错了,也打错了如意算盘,就因为李铁林知道官司背后的阴谋是经济问题才遭受这场官司的,他们不去查真正的经济问题,却在李铁林身上搞调查,正中了人家移花接木或调虎离山之计。而且装模做样采取侦查手段对付李铁林,有时对李铁林还需要进行侦察,好像李铁林是一个海外特务,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还用查吗?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李铁林是正派人,他平时极少接触钱财,即使有他也是躲避挺远,所以整个案子一点经济问题也没有,他们查了几十天一无所获。
其实这要感谢李铁林单位的经理,他们是想让他管点事,可李铁林不买他的账,所以这事放到现在成了笑话。李铁林恨经理不重视他这个人才,经理怪他不上票子,你李铁林给我几张票子算什么,我从哪里让你挣不回去呢?于是两人顶了牛,这下好,成全了李铁林,否则经理出事李铁林也脱不了干系。这也是曹法官想立功而又没立成的原因,他动员了几个所谓的哥们儿四处搜集李铁林的材料,可是李铁林除了这场官司再也找不出其他证据了,他这个导火索被曹法官拉着了光哧哧冒烟就是不响。法官们做梦也想不到,已经到嘴的一条大鱼竟然是这样的难吃,谁也没料到一件普通而且是不起眼的小小名誉侵权案,居然拖了两三年迟迟判不下来,即使现在勉强判下来,法官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斗争激烈,多数法官依然认为此案断案不公判决不妥。
李铁林是在官司打完以后好长时间才得知法庭内部情况的,所以他对法官没有好印象。尤其是曹法官这个一心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的核心人物,就是他想要取李铁林一点小小的回扣,结果他背叛法律违心判案。为此李铁林四处上访告状,他想搅一个天翻地覆,既然你法官不让我好,我就不让你消停。
果然,李铁林这样一闹战火不断升级,狼烟四起。各单位的领导受不了,再一次打电话给法官要求公正,有的直接给院长挂电话问他们法院到底想搞什么名堂?还想逼死几条人命咋地?院长受不了,再次批评曹法官,当初的审判长副审判长聚在一起再次核计,不得不找李铁林与他商量对话的条件。这下让李铁林第二次抓到了理由,第二次义正辞严地斥责曹法官:“你不懂文学瞎判案,造成今天这样的重大恶果和不利影响完全是由你们不懂业务自找的,如果你们不偏听偏信,不凭脑袋一热胡判案就不会发生这些事。且不说这场官司你们一碗水没有端平,光说这影响有多坏你们想过吗?这场官司背后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你有多少领导看着你,请问谁侵犯谁的权利?”
曹法官被李铁林斥得哑口无言,半天也没吐出一个字。他心虚又无理由,他原以为他是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正义,实际上与法律背道而驰,他帮了法律一个倒忙。现在,曹法官站在李铁林跟前像一个羞愧的孩子,他不停地抠手指,不停地瞅着自己的鞋不敢抬头。李铁林感到可笑,如此盛气凌人的法官居然混到这地步,居然混到靠求被告混日子,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悲哀。
作为法官其震摄力是极其强劲的,几乎没有不让罪犯害怕的,因为罪犯本身有罪,所以他怕法官,只有犯罪的人他才怕法官的威严,甚至怕看法官锐利的眼睛。李铁林没有犯罪他怕什么呢?他也没有怕的理由,不然他也不能第一次见面就斥责曹法官,他也知道这样做不好,容易斥出乱子。如果不是曹法官小心眼儿,伺机报复李铁林这场官司就打不起来,也没有打的必要。
现在法官们都知道错怪李铁林委屈李铁林可是当初他们干什么去了?如果法官们都不接案,一个女人再有本事她也是对号入座,即使有大领导说话那女人也神气不起来。遗憾的是法官偏偏接了案,尤其是曹法官不知好歹接就接了,可他偏偏要查什么大案要案,要查经济问题。他就没想一想经济要案有许多是你法官查得了的吗?功也有,不是你曹法官立的,别看李铁林单位小,那些头头脑脑上上下下都有关系,曹法官再有本事也会把你晾在一旁。在这一亩三分地里谁不跟他们沾亲带故?你一个小法官能查出什么?能奈何他们什么?连眼前这一个作家都说不来,还能有多大作为吗?此时此刻,曹法官的心理状态是甜酸苦辣应有具有。
第四十四章、谁上谁当
其实李铁林对曹法官的不满意不仅仅是他判案不公平,因为当时他这个平民百姓在单位受压制,可以说是一个被人整来整去的人物,可是法官对他不是帮助而是更大的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