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书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书商-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版社他们都劝告你别写了,有这事吗?”
“有,我正为此事苦恼呢。”李铁林如实地叙说省城见闻。
“他们说的有道理,你好自为之,我得走了有空再来看你!”责任编辑就这样匆忙而来又匆忙而去。
送走责任编辑,李铁林又想了许多往事,他感到现阶段出书太难了。一点也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为有钱了就可以随便出书了,其实这是自欺欺人愚蠢之见。他感到那些名家名著随便在哪个出版社都有出书机会,惟有像他这样的人东扑西扑饥不择食,想出书,不靠自费靠什么?可是没有书号,李铁林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整天坐立不安。没有书号,李铁林的书出不来,他写的作品就无人承认。在这充满竞争的年代,李铁林即使有天大才能也不被人赏识,甚至仅凭他的为人处事就没有人赏识,更没有人肯相信他有多大才能,所以他的工作始终没有着落。这一段时间,李铁林提醒自己要抓紧时间写出作品,抢占一切可能利用的制高点。为事业,为前途,他必须尽快搞到书号。那些日子,李铁林像打仗一样,每天都在等待出版信息。可是没有人告诉他,没有人认为他会出得起书,他们以为李铁林被官司砸趴下了。有一天李铁林忽然接到外地人来的一封信,说他们那里正在筹备出版丛书,问李铁林有没有志向。正愁得发疯的李铁林马上回了一封便函,说他同意出丛书,并很快把他的书稿随同一万元现金寄到南方。
在那部书稿前,李铁林为自己的书作了序,明确表示官司背后的阴谋诡计,揭发了损人利己的丑恶勾当。在序里李铁林还是给当事人留一些面子,没有点出他们的真实姓名,他想有朝一日他再出书时他一定要写出他的所有愤怒和委屈,让天下人看看这场官司背后的丑恶内幕,让人知道李铁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其实李铁林忽视了他自己的能力,多年来他一直处于逆境中,他曾努力过,奋斗过,挣扎过,拼搏过,也自卑过。别看他现在叫得冤屈,好像世界上只有他是屈死鬼,真让他写出委屈未必写出来。人都有站这山望那山高的毛病,等到他爬上了这山才知道那山也挺高,李铁林就是属于这种人,吃着碗里的,望着盆里的,放着好好的国营单位不想干,甚至连提拔的机会都放弃也要死心塌地搞文学。而且搞了这么久,遭了这些罪,这才知道文学不是好玩的,更不是他这样的人搞的。如果现在让他与搞文学的人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他肯定会劝告说:别把文学看得那样崇高,那样神圣,因为看得越高跌得越重。这是李铁林的至理名言,他搞了这些年文学,经验和体会足可以成车舟载了。当然失败的教训绝不会少,眼下李铁林对文学的渴望不亚于青年人对恋爱的渴望,他几乎把全部心血和汗水都投在创作上认真写出每一篇作品,从字里行间流淌着他的浓浓深情。可是李铁林有一个致命弱点他不爱讲话,不论干什么他都以沉静来表达他对事物的认识,以沉静来表示他对人的感激,就这样一个弱点几乎坑了他一生。
在所有认识李铁林的人中都说他不会说话,有什么好处都把他拒绝门外,这也是他的工作始终调不成的主要原因。他腼腆,有些话可说可不说别人都说了,有些事可做可不做别人也做了,他觉得没必要重复。他忍耐性极好,不论什么时候他信奉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他长期生活在逆境里养成少说话多干活,为此保存下他的纯真。别看李铁林不爱说话,但他的心灵是敏感的,目光是锐气的,他能一眼就看出这人是好是坏。
当然,他自己对人是一切以文学为主,一切以真诚为主。当他神出鬼没把书稿和一万元寄走后,他有些后怕,有些提心吊胆。他怕钱收不到,怕书稿半路丢失,连他自己都纳闷什么时候变得婆婆妈妈了?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稍有空闲,李铁林就给远方那位朋友打最话,询问有关出书的情况。那时电话尚未普及,李铁林家里家外话费骤然增长,他能不急吗?一万元寄出去他连水漂都听不见,别说是钱,即使是出书的事也够他喝一壶的了。这是一本公开出版的书,它比李铁林的《人生有丑》内部刊号还要强十倍或百倍,也更有说服力。从打他打官司以来他就盼再出一本争气书,将他对文学的观感阐明出来,将他的思想感情汇报出来勉得有人说闲话。每当他听到有关出书的消息他就非常兴奋,恨不得早些把他的书出版,李铁林这种渴望心情是他多年来都难以表达和体现的。也是苍天有意成全李铁林,或者说他的真诚感动了苍天,随着市场开放搞活经济,出版市场有了松动,自费出书的形式渐渐得到出版界的认可,一些有名或有成就的作家也开始自费出书了。李铁林很高兴,毕竟有了同行者,但高兴之余,他也担心,自费出书低人一等。虽然自费出书已成历史潮流,但在评奖中依然不被人重视,李铁林为此更加愤愤然,不断给朋友打电话询问书事。
这个时候,李铁林的心态是平和的,他一心写作,连电视剧都不看。不论编辑发稿还是不发稿,李铁林都无所谓,依然静下心来默默写作,小说散文写出几百万字,这在他的地区也是首屈一指。这时候,他还真发表了几篇好作品,有了一点小名气,来他家里拜见他的文友也多了,李铁林受到了善意的关怀,他感受到因为官司给他带来的阴影开始消除。这个时候,李铁林忽然感到来的人太多了,耽搁了他的宝贵时间,耽搁了他的写作机遇。于是,再来人时,他就渐渐对人冷淡了。每天有人谈话超出三十分钟后,他主动辞别客人,望着被他赶走的客人,他在心里直说对不起。不过朋友们也理解他,如果不是这样他真的没有多少时间再写作了;如果他不从一点一滴做起,不从一分一秒积累,他的生命真的是不够用的。在此一瞬间,他突然明白一个道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难怪当年老师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每每此时,李铁林越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写作。
第三十六章、销书经历
    一个明媚的上午,李铁林正在家里写稿子,突然接到电话说他的那本书《官司背后》出版了,样书不日寄到。李铁林高兴地冲着话筒连续作了三个飞吻,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喜讯啊,李铁林盼望的事总算有了眉目。这天晚上,李铁林和妻子炒了几个菜,他对妻子说:“幸亏有你的支持,我才能顺便出书,来,我敬你一杯!”
妻子说:“你不要敬我,这书是你写出的,钱也是你赚的,出书写书都是你的。来,我敬你!”
李铁林说:“别你敬我,我敬你的了,喝了这杯吧。”夫妻兴高采烈,喝着酒,计划着以后的事。
十几天后,一张关于他的书的提货单送到他的手里,他兴奋得什么也不写了,马上租辆三轮车赶到货物处,将他日夜盼望的样书提出来。因为高兴他多给了蹬车师傅10元钱,这对他来说是一件从来没有的事情。回到这家里,他迫不及待打开包装拿出一本,望着《官司背后》,李铁林激动异常,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出版自己的书。
第一次呀,不容易,这让他难忘的第一次,李铁林真的有些发狂,有些倨傲,那些整他的人做梦也想不到李铁林又出了一本书。这场官司的硝烟尚未散尽,李铁林这样做无疑是顶烟上,是向所有人宣战。此刻李铁林已顾及不了那么多了,他兴致勃勃地把《官司背后》分发送人,上至市委市政府和宣传部及各级领导,下至文联文化部门,还有那些文学爱好者,他们纷至沓来朝李铁林要书。连一些十几年不见面的老领导也找到李铁林朝他要书,而且让他签字留作纪念。这些举动让李铁林高兴,他简单搞了一下赠送仪式,再一次打破城市的宁静。
有史以来,这座城市除了一本志书外,没有一个正经作家出过书,只有李铁林的书是城区的代表,这座城市能不沸腾吗?人们大眼瞪小眼不安地交流着,议论着,还有心怀不满的人再次往新闻出版署打电话询问李铁林出书情况。一时间,在李铁林的周围又出现了一种极其不正常的现象,似乎受到了什么人的监视。这一次,李铁林不吃惊,不来气,已经有过一次教训了,他还怕有第二次或第三次吗?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把书尽可能快刀斩乱麻地分送出去,以此报答多年来帮助他的朋友们。送上一本书的同时,也是送上李铁林的一颗真诚的心,更是一种报答吧。
记得在法庭上曹法官就问他:“你为什么把书送人,什么目的?”
当时李铁林一愣,法官怎能提出这样问题呢?他反问法官:“这与官司有关吗?”
曹法官说:“有关!”
李铁林奇怪,送书怎能送出问题?既然法官问此,他口气温和地说:“送书的目的是一种报答,也是一种对领导和文友的感激之情,没有别的想法。”
其实,李铁林后来才明白,法官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一个叫丽的女人。她与李铁林是同事,他把书给她一本,她的公婆正好在这个法庭,他们怀疑李铁林与她有染,好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什么勾当。其实李铁林送书时真的什么也没想,同在一个工作岗位,有时李铁林出去还要靠她来照顾,送她一本书属于人之常情,也是很正派的事。实际上,在这场官司背后,就是她们搞的鬼,她的公婆利用职权整了李铁林一把,目的就是让丽的小姑子当秘书。可是李铁林会写作,如果让她小姑子当秘书,有李铁林在哪能有她的小姑子的秘书岗位,于是她们陷害了李铁林。更关键是她公婆,这种小心眼的事也敢往大事上靠,加上单位的人道听途说,活生生地就把李铁林的名誉给毁灭了。他们把李铁林看成什么人了?作为男子汉,他还没有做偷鸡摸狗的事。不过这次事后李铁林不再与女人交往,他就是想让所有人看一看他李铁林到底是什么样的男人。现在,李铁林出书在城区再次刮起旋风,这次他是公开出版的书,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风波。李铁林啥也不怕,本来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他怕什么呢?李铁林决定再采取第二方案,将他余下的书销出去,也好收回他的本钱。不料,正当李铁林壮志凌云地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他的书又惹事生非了。
如果说李铁林出书是为了赚钱,不如说他销书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生存意识,显示他写作的才华。然而他这种急风暴雨似的交际方式树立了敌人,当他拎着一包书来到一家工厂推销时,他遇到了从来没有碰到的难题。这次销书经历让他永远难忘,让他不安,也让他触目惊心,思索不已。他原以为书出版后他会很轻松很愉快很轻易地将几百册书销掉,因为凭着他对人的热情和交往,凭着他多年来对文学追求的名声,销这几本书还愁吗?可是当他把书真正送到人家办公桌上时,他遇到了从来没有的难堪,他发现,真让责任编辑说对了,他又天真了一次!
不知为什么,每当李铁林到企业推销书时,他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做贼似的感受。虽然他从小到大没有偷过一样东西,但那种怕见人的羞愧感受比做贼还难堪,有时李铁林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有一次,李铁林应朋友之邀来到一家大企业,年产利润都有几个亿以上。李铁林喜气洋洋,以为自己抓住了一条大鱼,谁知去了以后才知道他又碰了钉子。那天阳光灿烂,气象更新,李铁林满面春风见了朋友们,苦口婆心朝一位主管财务的负责干部推销他的书。初次相见彼此十二分的热情,当李铁林搬出他的书时,那位干部竟怀疑地问李铁林:“这书真是你写的吗?你有这样的本事吗?我怎么没听说过你会写书?”
真是活见鬼了,哪有这样问人家的?李铁林伤心至极,满腔希望顷刻化为泡影。这个时候李铁林心里万分难受,他写了这些年最后连是不是他自己写的书都有人怀疑有人不相信,再也没有比这事更悲哀了。李铁林点头哈腰,比当年推销挂历还真诚地说:“是我写的,我写了好几年总算有眉目了,买几本吧。”
“既然是你写的书为什么还让你推销呢?莫不是捣腾书的吧?”那位干部看不起地说着,怀疑不减。
这个时候李铁林脸皮发烧,仿佛被人无缘无故地打了一巴掌,满脸火辣辣地痛。这场面很难堪,无疑是在缺损的人面前说短话,当面捅了李铁林一刀,为此让他惶恐不安。没人知道自费书是怎么回事,不知情的人误以为是自己印刷的书,连书号都没办就自己印书。类似这样的事李铁林经历过,全世界都在发生着,为了销书他还需要说明,不然他就真成贼了。“我是自费出书属于自产自销,出版社只收管理费,不管销售,我销一本就收回一本的钱。你看这书印刷得多好多精致,贵厂是不是留几本?”李铁林与那位干部商量着,恳求着,两眼盯着心里着急,还要耐着性子征询,渴望着。
“你别着急,过一会儿我给出版社打个电话询问一下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不能买假冒产品,哎,你们那个出版社在哪里编辑叫什么名字?”
那个干部依然不紧不慢摆弄电话,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李铁林心里如火焚烧,那个急呀,气呀,都是什么时候了还在这里推三挡四,买不买就是一句话的事犯得上说三道四瞎胡闹吗?李铁林气急之下真想抬屁股走人,可是一见朋友的脸,再看自己的书,他还是忍气吞声地坐在那里听着问话。有时不得不委屈地告诉他们出版社在哪里,编辑是谁,连李铁林单位的电话号码也一字不漏地记个清楚,希望那位干部尽可能核对清楚,到底能买几本书给不给现钱。可是那个干部吸着烟,头也不抬,认真地拔着电话,可能拔错了他又重拔。总算拔通了,他把烟蒂一吐,粗大的嗓门一下子就把办公室震荡了:“喂,你是国光出版社吗?我们这里有个作家出了一本书,叫《官司背后》,我打听一下是在这里出版的吗?有这事?他叫李铁林,男的……我们接待不接待?好,再见。”
那位干部总算放下了电话,李铁林却急得直冒冷汗,他从来没碰上这样的人,你他妈买不买放个屁不就行了,至于如此折磨人吗?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李铁林肚子饿了,他有些头晕。被那位干部一惊一乍的实在受不了,如果不是销书赚钱谁愿意来这里受气遭受窝囊罪。他感到自己太倒霉,生不逢时,从前文学热时作家是多么吃香受人尊敬,可惜那时他水平不高,虽然现阶段他有些名气还是太小微不足道,文学热潮过去了,再没有人拿文学当回事了。为此李铁林感到自己很不幸,他这些年的努力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度过的,他吃的苦,他受的累,以及他的种种努力能说没就没吗?其实更不幸的是那位干部还在慢条斯礼打着电话,还在慢条斯礼地吸着烟,看状态他不把李铁林审理一个底吊他不会罢休。李铁林不是特务,不是间谍,耐着性子任他折腾。
整整三个半小时过去了,他还在不停地看书打电话,仿佛他这里是指挥中心似的谁都要向他汇报。大概他折腾累了,他望着李铁林严肃地说:“看在你朋友面上买一本。”
“你说什么?”李铁林怀疑自己耳朵出了毛病,他在这里急三火四等了三个多小时,闹了半天他就买一本,你他妈涮我呢?李铁林恨不得给这家伙几嘴巴,让他知道疼痛是什么滋味。当李铁林脸色一沉,就要发作时他忽然冷静了,为了这一本他必须要忍辱负重,有苦水也要咽入肚子里,心里再不高兴也要顾及朋友们的面子。
想到此,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