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他不反你反谁?现在法官又在胡判,不分青红皂白治李铁林的罪,他当然有理由抗诉,有理由申诉,更有理由在今后的写作中将这场官司揭穿,让人看看背后的阴谋,看看还有哪些见不得人的内幕?人在愤怒时是没有理智的,李铁林也是这样,他从法庭出来后深呼一口气,这室外和室内的空气就是不一样。他发誓今后再也不到法庭来了,再也不见法官了,曹法官算他妈什么东西?
那些日子里,李铁林心神不安,总担心有人找他麻烦,怀疑有人找他算账。然而,报应总是会来的。不知是李铁林的话起到了作用,还是法官与那个女人心虚,总之法官不再找李铁林,也没人找李铁林赔理道歉,这事就不了了之。其实,李铁林坚信理在他这一方他道什么歉?他写文章没有错他赔什么理?那些日子李铁林肚皮气得鼓鼓的,他一心一意想找个地方发泄一下,让人知道他也不是软棉花捏的。不过话又说回来,李铁林应该给那些真正帮助他的朋友们赔个理,是他浪费了他们的宝贵时光一次次为他的事奔波,跑前跑后为他伸张正义。对此,李铁林不仅要赔理道歉,也要三鞠躬:谢谢你们,我的父老乡亲;谢谢你们,我的朋友们,在这里我要向你们跪拜,递上一万句祝福,说上一万句对不起!
李铁林哪里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出书,都是出书引起的祸害。在当时,别说老百姓不清楚,就是法官,就是各部门也不清楚。他们只知道李铁林出书赚钱,却不知道出书有时也是需要自己花钱的。李铁林实际上就是中国自费出书的第一人,他的出书成为法官的牺牲品,也是政治牺牲品,如果没有这些人的无恶不作,也受不了这些苦难。现在官司打完了,李铁林并没有因此而完成,他需要再接再厉寻找官司背后的阴谋诡计。他不相信人都是如此清白,法官如此,作家如此,人世间就是如此,谁敢说自己是天下最清白的人呢?出书赚钱没有错,出书销售也没有错,如果说错只有这女人对号入座错了,法官错了,人们的认识错了,委屈的只有李铁林。
风停了,雨住了,鲜艳的太阳把这座城市辉映得更加灿烂。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终于结束了,可李铁林的处境越来越不如意,他的头顶仿佛有块巨大的石板沉重地压在他身上,使他无法自由舒展。李铁林原本是利用自己的才华在社会上谋取一个工作岗位,不管怎么样也是需要生存的,可是他得到的却是人世间最大的污辱,这个社会最不好的一面被人利用职权压制了他,使他不得施展。然而李铁林毕竟是李铁林,他的性格就是不向任何势力屈服,尽管他受了委屈受到压制,可是他的心里依然沸腾着,依然在前进着。他相信他是对的,出书没有错,即使再过十年二十年他也没有错。
其实李铁林的预见是对的,二十年后,自费出书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当年批评他出书的曹水也自费出书印刷,成为李铁林第三者,直到这时候他们才知道李铁林是对的。可是在当时李铁林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这场官司背后还有哪些内幕他没有发现,还有哪些见不得人的丑恶勾当他还没有看见?他觉得他应该有这样的权力,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是一个作家,他应该把这种经历告诉世上所有的人,让人们知道这场官司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人在清醒时总是对往事有正确的评判,李铁林也是如此,对他个人经历也有一个清晰的评判。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若想真正走完人生大概需用几十年时间,而一个人如果是回忆自己的人生往事也就需用几分钟或几秒钟就把暂短的人生回忆完毕,可见人生是多么暂短。当李铁林安下心来沉浸在过去的岁月中不能自拔的时候,不知为什么留在他脑子里印象最深的还是这场官司,事不大,但打起来很漫长,也许这长才使李铁林难以忘怀。
这场官司不仅为他带来耻辱,带来怨恨,也带来他对人对事对社会的一种敌对情绪。他开始不相信社会,不相信任何人,甚至怀疑这个社会的真实性,怀疑人们口是心非不负责任,更怀疑这些人的心不是肉长的,兴许是驴是猪是狗是什么阴险动物也说不定。总而言之,因为这场官司李铁林恨这个地方,痛恨每一个人。尽管他生在这地方,长在这地方,可是这地方的人没给他一点好印象,也没给他一点好处。他生活困难,日子拮据,可是没有人关心他,也没有人同情他,相反,都在以最大力量打击他,摧残他。还有那些险象环生的人际关节多像森林里的自然灾害,他就在这如此艰难如此险恶如此密不透风的环境污染里生存,过着一天不如一天的苦难日子。
其实,李铁林不这样想,面对现实他图什么?同样生存在一个地方,同样欣赏山高水长美景无限,看一眼想看第二眼的美景胜地,为什么要受这些闲气?是李铁林无能吗?不是。因为他的忍让才使人猖狂,这也是人的素质不高造成的,与他接触的人高瞻远瞩的不多,有水平的也是廖若晨星。所以一件小小的官司竟敢制造成这样多的冤屈和不平,这是什么现象?说明什么?李铁林在这里生存这些年从未想离开这里,为什么有人千方百计不容他呢?而且连敌人都做不到的事在这些人身上都有表现,这不是丧心病狂是什么?既然不让李铁林过好日子,他能不恨他们吗?还能与他们为伍吗?
当然,李铁林恨这地方的人并不是完全因为这场官司,而是因为这里的人太缺德,为了打这场官司他们在背后搞了多少阴谋诡计?如今想让李铁林说他们好,为他们写文章说他们正义,说他们公平,李铁林能说吗?换个人也不会说,更不能写。也就是李铁林太有水平了,换个人早把他们脑瓜开瓢了,犯得上与他们打官司论理吗?而李铁林的软弱性格也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要原因,都什么年代了他还是老学究似的,不说他从小到大走的是什么道路,单说这些年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足够淹死一条牛了。他的工作环境和生存环境都不如意,为什么没有人肯帮他呢?他不招谁不惹谁为什么有人非要把他赶出这座城市呢?难道若大城市没有他一席之地?难道非要把他逼上梁山举刀杀人扯旗造反才算达到目的吗?很多时候,李铁林静下心来苦苦思索这些问题,他不明白这艘官场之船为什么没有他的位置?为什么狗屁不是的能当官凭爹妈就能找到好工作,而他努力了这样久也没有调成,他跟他们有什么不同?这里有他的原因,也有旁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人际关节原因。这些复杂的关系网把人聚集在一起不做好事,这社会还有好吗?如果社会上没有一个正义的人为他们弱性群体争口袋,好人难做好人难为就可能是真成了现实。李铁林的官司就说明这个问题,发人深思,而一个小小的官司尚且如此,其他事情又会如何呢?
现阶段有钱能买官,有钱能买岗位,有钱能买工作,有钱也能买人命。这不是胡说,社会上就是有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然后还需要嫁祸与人,李铁林就是如此,李铁林的经理花了几十万为妻子和自己买了一个好工作,李铁林为什么有钱买不了官司呢?李铁林没钱买什么?没钱他只能买气受,没钱只能买罪遭,没钱与所谓有权人吃吃喝喝,只能是受气的份,这怨谁呢?如此丑恶的环境老百姓谁能服?再不反腐倡廉还等什么?也许是李铁林太清高了,他看不起这社会,看不起他的朋友们,也看不起他的工作环境,更看不起这座城区。他的清高和固执使他少交许多朋友,当然也少犯许多错误,更多的是他两袖清风和敢做敢为的生活方式。在这浑水摸鱼的世界里,清高和固执有啥不好?少犯错误有啥不好?如今的人都掉进钱眼里了,没有谁谈国家大事,也没有谁谈为人民服务了,只有李铁林还在苦苦坚持,这不是理想社会应该提倡的吗?为什么还要整他?为什么苦苦相逼呢?
有一阵子,李铁林把自己放在这个特殊性的环境里寻找机遇,渴望发展渴望报效祖国,结果是他到处碰钉子。没有谁对他这样的人感兴趣,当官也好百姓也罢,都是有钱就好的主。酒桌上谈论最多的是女人,换过几个老婆嫖过几次娼谁谁被公安局抓去过,都是他们的谈资。如此低落的人生格调决定了人的道德品质,终于使这个清纯如水的正派君子失去了生存环境,也是他对什么事都有偏激情绪,看谁都像坏东西,看谁都是污泥浊水,在这样坏环境生存确实难为李铁林了。现在官司打完了,他要尽快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梳理一下他的思绪。然后再分阶段清除他的肠胃,清理他的脑子,也清理他的人生。他实在是受不了这人间的污泥浊水,实在是讨厌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他希望人人平等的社会赶快到来。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耀,把美丽的秋天景色烤得四处放暖,李铁林的心情也在秋高气爽下更加豪放。他感到现在要注意的是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是他能不能偏离社会轨道正确前进的大问题,也是他能否适应社会环境的标志。另一个是他的思想感情还要不要净化,精神和灵魂是否都有一个全新的感受,这是调整自己的重要途径。面对如此恶劣环境,李铁林还能改变自己吗?他对自己持怀疑态度,也更怀疑这场官司背后还有更见不得人的内幕。所以他告诫自己再调整自己一次,挖出官司背后的策划者,挖出幕后策划者的全部线索,否则他有什么脸皮在世上混?有什么脸皮还要写作?有生以来,李铁林第一次静静独坐,第一次这么长久地思索人生。他的路还没有走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是他觉得再也不能这样糊涂的走,再也不能被人误毁误伤。他甚至做出了一个慎重的选择,他愿意在文学的光环下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愿意把自己的一切皈依文学,他觉得文学就是他心中的佛。
曾几何时,社会上有人利用他的名气劝他入教,他断然拒绝,他说他是搞文学的什么也不信,只信忠诚和真情,这就是他坚硬的信仰。李铁林感激这场官司,如果不是社会各式各样的人对他歧视和打击,他也不会有如此惊心动魄的选择。虽然过去他热爱文学,但那是文学爱好者发出的声音,是一个平民百姓奋发图强发出的声音,也是千千万万文学工作者共同发出的声音。如今这声音不同了,李铁林爱文学是因为他的生命里溶入了文学的信息,他不可以一日无文学,也不可以一日无生命,文学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如果谁不让他写作,如同用刀取他性命,而用刀取他性命的人,他还能放过他们吗?于是李铁林要思索的又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谁在他官司背后搞了小动作?二是谁以如此卑鄙手段阻碍他搞文学创作?这两个问题不大,但很重要,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真正的阴谋是隐藏在生活中,隐藏在李铁林周围,不知不觉地渗透着,溶化了……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地发生着……这就是李铁林想思索的重要问题。
第三十二章、日子还得过
自从与女院长见了面,李铁林一直在等待他们的消息,他以为他们一定会向他兴师问罪,可等到这样久也不见他们进攻。也许是大人物为李铁林说话了,他们才不敢如此放肆,这大人物是谁?李铁林不用猜也知道是郝市长,不过他没有找郝市长,他生来就不喜欢求人,他是一个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主。
记得小时候他把一个同学的手划破,那同学的哥哥让他赔理道歉,不然也划破他的手指,他始终不赔理道歉,结果是那同学的哥哥将他的手指也划破,他咬着牙硬挺着。直到血流出来,他的同学望着血淋淋的手指伤心地哭了,可他仍旧谈笑风生没当一回事。这次耻辱在他心里埋藏了几十年,至今他都铭记在心,以此激励他奋斗的目标。像这场官司,他一开始就没有求任何人,如果找谁或随便一句话就能把火熄灭,就不会遭受这样多的挫折。问题是他想看一看,通过这场官司人们是怎样表现的,而且他也想写一写这些人的丑恶。
表面看他们显示出很亲切很平和,实际上在他们内心深处还有一种更危险的心态,这就是幸灾乐祸。在李铁林看来,人生有许多事还是可以控制的,大到对一件事的驾驭程度,小到对喜怒哀乐的把握。问题是人到底有多大控制能力,有多大关系网,这一切的一切他不得而知。这也是他为什么需要文学,为什么要把这种精神化为一种力量,让文学在他的眼里成为一片迷人的风景。李铁林相信他塑造的故事是真实的,人物是美丽的,这样的人物被精神所控制,比佛教还需要纯正。而不喜欢文学的人本身就是头脑空空,他们对人生没有主张,闲情逸致就是歪风邪气旁门左道,这就是两种观念出现的两种结果。当然,重要的是他们都活着,而且活得十分精彩。
李铁林不是前一种极端的人,也不是后一种没有主见的人,通过这场官司他得到了锻炼,而且极有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对社会对人生他有自己的见解。在这场官司上,李铁林控制了自己,也控制了自己的委屈,但他没有控制别人的能力,社会上出现的各式各样的丑恶他控制不了,这就是他对这场官司失望的主要原因。
整整一个下午,李铁林都是在这种冷静的氛围中思索的,他几乎把他不大辉煌的人生细细地回顾一遍。虽然这些平凡的人生中有些事让他脸红,让他心有余悸,但有些事也让他难忘,人世间数不清的美好让他感激涕零,朋友们的帮助让他一辈子忘记不掉。这一下午的光阴给他洒脱出一个机会,让他总结出一个深刻道理:人生虽然是平凡的,但在平凡中蕴藏着美好,蕴藏着温馨,也蕴藏着一种撼天惊地的强大力量,这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令人遗憾的是,没有多少人像李铁林这样憧憬美好人生,他们都在有意或无意中将人生毁灭了。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为自己的生命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他们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实在太严重,甚至触目惊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很简单他们心中没理想,没事业,没祖国,连起码同情心都没有,所以他们不善良把好端端的人生给毁了。现在,李铁林分析这些人的心理状态,分析社会症结所在,实际上就是他的一种认识,也是他思想和精神的体现。李铁林认为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自己就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社会也是如此也是没有完美无缺的社会,比如说过去就曾说过共产主义已经到来,改革开放后又说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是遗憾是暂时的,新世界才是长久的希望。夕阳西下,黄昏降临,李铁林妻子快要下班了,于是他赶紧为妻子做饭。这似乎是李铁林的一个习惯他喜欢为妻子做饭,妻子累了一天,只有这顿饭让她心里温暖。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个男人就不做饭,相反他认为做饭是一种义务,是夫妻之间沟通的桥梁。社会越来越乱,只有家才是安全的,何况李铁林已没了工作,做顿饭有什么不可呢?假如再不表现,这样的穷日子还能过吗?李铁林来到厨房,刚要动手做饭,这才发现什么菜也没有,他便匆忙跑下楼奔向菜市场。这是离他家最近的市场,紧靠大街,虽然人不是很多,但菜市场品种不少。
李铁林来到这里时,阳光还很刺眼,他想了一个下午甚至想痛了脑袋也该活动活动筋骨了。他快步走着,心里盘算着今天吃什么,他想给妻子一个惊喜。“茧蛹!新来的大茧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