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和解脱,他不能不为之一动。
可是陈晓颖已经关照不了这么多了。他确实感到了人生的苦短,自己也很苦短,
你能比现在立刻就结束生命的人长多少呢?长不了多少啊!可是精神的追求和享受
是无限的。
李真听进去了。虽然至此李真还没有主动跟陈晓颖说什么,但看得出来他有一
种听的渴望。路是弯的,理是直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同样,真理面前谁也不是
铜墙铁壁。陈晓颖觉出了李真的变化,因为他在投入的过程中,有时也免不了跳出
来一下。他伸手去够摆在桌子上的中华烟,见李真也站了起来,就停下了手。李真
果然走了过来,抽出一支烟,递给了陈组长,并打着火给他点上了。
这是一个不小的变化。
不过不管李真怎样,陈晓颖都要说下去,他止不住自己了。他说起了《红楼梦
》。他问李真你读过吗?李真说当然读过。那好,我给你背一段,他说。李真不相
信他能背,一撇嘴,准备看他的笑话。
但是他背出来了,就是凤姐出场的那一段:“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说:”我来迟了……‘“一直背到”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李真的兴趣来了,女人在什么时候都是特别提神的东西,何况如王熙凤这样才
智过人的大美人。但紧接着贾宝玉就出家去了,只剩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只
剩下“好了歌”。好了,也就了了。李真对这一点体会颇深,说道,世人都说金钱
好,金钱到手,人进来了。最后是《红楼梦》结尾的那首诗:“说到心酸处,荒唐
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李真真的震动了。人生不过黄粱一梦罢了。从对红粉佳人的欣赏,到对人生悲
欢的思考,这个反差太大了!“好了歌”太好了!
又侃《水浒》。又说司马迁。外国名著也上来了,斯汤达的《红与黑》,莎士
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李真惊奇陈组长竟然这样学富五车,
博闻强记,过目成诵。一百单八将的姓名绰号张口就来,白虎节堂林冲献刀,被高
俅陷害那一节讲得有声有色。对太史令司马迁的《史记》,先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来
赞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然后“本纪”、“世家”、“列传”一
一道来。
李真也很爱读书,但不求甚解,在陈晓颖讲着的时候,他也偶尔插上几句。
他对高俅很有看法。
谈到《红与黑》的男主角于连·索莱尔,他振奋起来。这个做家庭教师的锯木
工的儿子,从大胆地抓住女主人德·莱纳夫人的手开始,一步步走进上流社会,最
后又被上流社会所不容,而走上绞架。陈晓颖讲述着这一故事,李真唏嘘不已。最
后是莎翁的悲剧(他不讲喜剧),奥赛罗、苔丝狄蒙娜、哈姆雷特、麦克白、罗密
欧与朱丽叶……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死亡。然后他用哈姆雷特的一句台词结束了“阅
读欣赏”:“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
这是可着头做的帽子,太对李真的号了。他现在思考的几乎没有别的,生,还
是死,这对他的确是个天大的问题。随着讲述的戛然而止,审讯室里变得出奇地寂
静。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严肃的问题逼得人喘不过气来。
李真又站起来,给陈晓颖点上一棵烟后,自己也随手抽了一支,点上了。
生死的确是人生的一大课题,人人需要面对。一个漫长,一个永久,但过渡只
有一刹那。人们所惧怕的就是这个过渡。紧张的李真见陈晓颖面对这个问题也不轻
松,便有了一种亲近感。他说,陈组长,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陈晓颖从思考中挣扎出来,说道,灵与肉终归是要分离的。
你也相信灵魂不灭吗?
不,我不相信,我是无神论者。陈晓颖说,范缜的《神灭论》写道:“神即形
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这就是说,灵与肉是一个统一体,肉体一旦消亡,灵魂也即飞升。
飞升是有还是无呢?李真问。
那就要看自己的想像力了。陈晓颖说着爽朗地笑起来。
这又是一个很有内容的空白。此刻陈晓颖又从自我投入的状态中跳了出来,他
知道李真现在最关心的是生死问题,他的事有多大他自己最清楚,虽然有侥幸心理,
但那只是侥幸,概率是很低的。法无可贷。一种不可抗拒的必然正在向他一步步迫
近。他这聪明人能不知道这一点吗?面对着肉体的消亡,只有向灵魂乞求安慰。
作为检察官的陈晓颖他只能加速李真的认罪进程,而不能相反。他所能做到的,
也只能使当事人的灵魂得到升华,精神得到享受和充实,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肉体对于任何人最终都是要死掉的,但灵魂却是另一回事了,给人留下无尽想
像的空间。为什么要说破呢?说破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所以灵魂告别肉体之前,最
好能有个可以自圆其说的结论,不要稀哩糊涂和不清不白,更不能带有罪孽感。李
真正是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他不安。
陈晓颖要帮他解脱。但现场出现了沉默。由何处入手,从哪里开头?
陈晓颖突然说:“你儿子叫什么名字?”李真说:“叫可可。”
陈晓颖说:“可可,可可,既可爱,又可怜啊!我看过他的照片。”
李真更加专注地倾听着。陈晓颖说:“你儿子不当大队干部了。”
那是指上小学的儿子不当少先队的干部了。原因可想而知。
第十八章
18、人生的“精气神”
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李真潸然泪下。儿子聪明可爱,但从小失去母
爱,对李真依恋感很强。他经常带着孩子上班、吃饭,出差两天都不放心,都要给
儿子打电话。可是进来之后,3 个多月没见到儿子了!
陈晓颖继续告诉他,小伙伴们不再跟他儿子一起玩了,大一点的孩子还欺负他。
儿子就哭着说:“你们别打我了,是我爸爸出事了,不是我出事了。”
李真更加揪心起来。他多次梦见儿子哭着找他,要他回家,回家陪他。有一次
他梦见他的亲戚把对他的痛恨转嫁到儿子身上,他们打他,不让他吃饭,在一片迷
迷蒙蒙的雾中,他看到儿子泪流满面跪着求他:“爸爸,我不在别人家了,你带我
回咱们家吧!”他伸手想把儿子抱起来,可铐子铐着手一点动弹不得,只能望着儿
子哭,就哭醒了,再也不能入睡,就含泪给儿子写信道:“亲爱的儿子,爸爸也想
你,但是却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疼你了,你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学会忍受,做个好
孩子……”
李真说:“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可儿子对我亲,我认为世上只有父亲好。”
陈晓颖说:“你说得不错,妈妈偏重感情上的爱,父亲则是从理性上关心孩子
的成长。这样的例子古已有之。”
李真吃顺不吃戗,洗耳恭听。
陈晓颖便连说带背《触龙说赵太后》。左师触龙向太后推荐自己的小儿子当宫
中卫士,赵太后说你很爱怜少子啊!触龙说甚于妇人。赵太后说不对,我非常爱我
的儿子长安君。老臣触龙说非也,你更爱你的女儿,使她远嫁燕国,“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可是你对长安君呢?“封之以膏腴之地,
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听了老
臣的话,赵太后马上同意长安君到齐国去当人质,从而使齐国发兵救赵,共同抵御
秦国的进攻。
陈晓颖说:“作为一个父亲,必须目光远大,为孩子的锻炼成长创造一个好的
条件,而不是一时也离不开的溺爱。你咂巴咂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李真灰心丧气地说:“我现在还能做什么呢?”
陈晓颖说:“你现在要给你的儿子留下一个作人的榜样!”
李真冷笑一下说:“反面教材?”
陈晓颖说:“反面教材也不都一样,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不能一锅子面烂到底。
像你现在这样不敢袒露开自己的灵魂,不敢让世人看到一个真正的李真,不仅向众
人交不了账,向你的儿子也交不了账,在他幼小的心里,你永远是一个模模糊糊的
父亲,而不是一个敢作敢为的男子汉!”
不知是怎么搞的,过去审讯时李真的那种狡辩再也用不上了。虽然他几次想用,
什么小错无罪之类,但就是插不进来。他一直在一个高的层次上跟陈组长周旋,并
且不知不觉地习惯了这种对话,还感到很舒服,喜欢对一些问题的那种挑战性的提
法和见解,他愿意这样谈下去。这是高屋建瓴。也好像是两个高手在论剑,你突然
再使出初学者的招术来,就显得太没有必要,而且也太可笑了。
陈晓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李真那些低档次的狡辩,已经不攻自破了。开始以
为他还会老调重谈,再来狡辩,那就跟他探讨探讨,并不打断他,现在看没这必要
了。这也证明李真的水平并不低。
腐败势力不是孤立的。陈晓颖跟李真对上了阵,短兵相接了,但那只是整个斗
争的一个主战场。还有全方位、多角度、多角落的面上的斗争在悄悄进行。主战场
很重要,它可以影响面上的斗争,或使之削弱,或激起更疯狂的反扑。面上的斗争
也可以影响主战场,或使你无功而返,或使你“化干戈为玉帛”。
刘森收到的恐吓信更多了。
侯磊不仅收到恐吓信,还收到劝降书。侯磊与腐败势力的对立由来已久。这是
由他的职务所决定的,也是由他的本性所决定的。此人正直、清廉,注意身心修养。
他认为这很重要。一个人在短短的一生中,活的是什么?理解各不相同,答案千奇
百怪,但侯磊的回答很简单:精气神。要活出个精气神来!
精,就是崇高精神;气,就是浩然正气;神,就是健康灵魂。
这样,灵与肉就组成了一首优美而和谐的乐曲,走到哪里都铿锵有声地响着,
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那种“响当当”。干了事情,不谋私利,不用担心有人指脊梁
骨,再加上文采和知识,能力和水平,那是何等的自豪与惬意啊!还额外索取什么
呢?作一个有品位的人,足矣。
李真没有弄明白,没有活出精气神来,把自己糟践了。
他丧失理想信念,精神境界谈不上了。索贿受贿,哪还有一点共产党人的正气?
于是灵魂随之肮脏,灵与肉一起腐朽,虽然走到哪里也弄出些响声来,发号施令,
豪言壮语,但那是为了掩饰灵与肉发出的衰败之声。
不想活出他所提倡的那种“精气神”,而是打起精气神大捞一把的人,并非李
真一个。腐败现象已经很严重。虽然侯磊绝对不是孤家寡人,却难免有时产生孤立
无援之感,前后左右受到夹击。
都说搞腐败的人活得很累,其实不想腐败的人不仅更累,而且更难,进而还要
惩治腐败的人,那就累上加累,难上加难了。但只有真正行动的人才有这种感觉。
空喊口号,作表面文章的人没有这种感觉。
侯磊是真正行动的人。
于是他受了许多磨难。借用“样板戏”的一句台词:“八年了,别提它了!”
但是,不管怎样,别说你还坐在检察长这个位子上,就是一个普通的正直的人,
也要为反腐败出一把力。
大案要案在不断地查下去,尽管有的受到很大干扰。老百姓告状难,他首创
“检务公开制度”,全国推广。他让检察院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建立预防职
务犯罪的机构,采取措施,减少犯罪。等等,等等,他倾其全力,千方百计,筑起
一条遏制腐败的堤坝,阻止“前腐后继”的势头。
但是,虽有成效,腐败却仍在蔓延。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决心和力度。
这次查办李真案件,还有随之查办的原河北省副省长丛福奎案件,对于河北省
来说,是一次带有决定性质的反腐败斗争。如果能从头到尾,彻查严办,那是再好
不过的了。如果虎头蛇尾,不了了之,那就不仅令人失望,而且后患无穷。
侯磊担心的就是这个。
现在陈晓颖上去了,如果还不能尽快拿下,局势的变化谁也难以预料。
即使能拿下来,也只是主战场上一次重要战役的胜利。面上的斗争如何,还将
直接影响主战场。也许会使它前功尽弃。所以侯磊才这样重视面上的斗争。
他没有把恐吓信纯粹当成恐吓信来看,以为就是为了威胁威胁自己,没那么简
单,那是面上斗争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从恐吓信的内容来看,反面的力量还很强大,
上下串通,盘根错节。他们质问侯磊,拉侯磊,恐吓侯磊。李真还没有被拿下,给
他们找到了借口。李真没有大问题嘛,为什么还不放?李真没问题,说情人就更没
问题,是秉公直言,师出有名,讨伐有名,恐吓有名。
这的确够叫劲的。陈晓颖,你可得把李真拿下来啊!
但是,即使李真被拿下了,他们仍然会找到新的借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是上了一定层次的恐吓。那些匿名信就不应该称之为“恐吓信”,而要谓之
曰“讨战书”。他们不是大势已去,别无它法,吓唬吓唬你就算完事了,而是分庭
抗礼,兴师问罪。所以侯磊想到的也就不是个人安危,而是这次查办李真案件的成
败。
成与败,还没有一锤定音。
反方的力量是不能小视的。不说背后的强大势力,光李真一案最后受到司法处
理的就达47人,其中厅级干部8 人,处级干部14人。被纪委作党纪政纪处理的人更
多。这是一股力量,而且它的背后还有力量。如果不能彻查处理,那么活动起来将
十分可怕。即使最大限度地查办了,仍然会有隐藏下来的,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针对这张看不见的网,侯磊提出了统分结合,异地办案。变了一个阵势,换了
一下地点。在中央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河北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将案件分成两
级,一级案件由专案组直接组织指挥查办,二级案件由省检察院指定有关基层检察
机关查办。无论一级案件,还是二级案件,都实行主办检察官责任制,检察长是第
一责任人,副检察长是直接责任人。这样一来,不仅阵势变了,刀把子也牢牢控制
在自己人手里了。于是,别有用心的人,便“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了。这还不够,
还要把游击战术运用进来,异地关押,异地办案,让对方鞭长莫及,两眼一抹黑。
第十九章
19、利益均沾
侯磊想得很周全。只有感到危机的人,才能想得周全。他不爱应酬,不爱喝酒,
不爱玩。除了工作,就是看书。读理论书籍,也读政治小说。读报花的时间也不少,
重要的用红笔画上,然后由秘书剪下来。他总要把本职工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研
究,还把心得体会写下来。报纸杂志就向他要文章。《检察日报》为他开了一个专
栏,每周星期三发一篇,最后结集出版,曰《周三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