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会吧南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会吧南洋-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脑海里痕迹不深,但他的在天之灵,始终不知不觉地催促着我,去撩开他那尘封60年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2005年5月底,我到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在印度和缅甸的抗战历史。7月初,又开始到云南省档案馆,多次详细地查阅了有关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的史料。每一次触摸这一段发黄的历史档案,都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灵,这一段为民族存亡而血洒滇缅公路的南洋人的历史,难道就这样永远地尘封着吗?1939年的南洋,生活是那样的安逸和优裕,是什么力量驱使着3193名南洋华侨告别南洋回到祖国投身抗战?从父亲遗留下的自传中,我发现马来西亚的太平、怡保是他生活过的地方,因此,我决定南下追寻父亲在南洋的足迹。 
2005年9月28日午夜,一架大型波音767-300客机,从北京首都机场腾空而起,我开始了这次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寻找父亲青年时代足迹的旅程。 
飞机经过5个小时45分钟飞行后,于新加坡时间29日清早5时降落在樟宜国际机场。夜色下,新加坡是那样的宁静而迷人。南洋人衣装整洁、头发油亮,总让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时,也让我想起了云南省档案馆照片中当年的南侨机工,那些英俊小伙子们光亮的头发,不管是在南洋安逸的生活环境中,还是在战时的滇缅公路上,给国人永远留下精神焕发的华侨形象。 
9月29日傍晚,我走进了新加坡海南会馆。约见的一位长者,就是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资深记者、专栏作家韩山元先生。韩老今年63岁,出生于马来西亚,祖籍海南文昌市公坡,曾于1949年返回故乡,目睹了国共内战的场面。1951年,他开始在新加坡学习工作,是一个非常了解国情的南洋人。韩老介绍了当时南侨机工离开新加坡的港口红灯码头(现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以及陈嘉庚先生在新加坡怡和轩动员并招待每一批回国参战机工的故事。交谈中可看出,韩先生对当年回国参加抗战的南侨机工怀有深深的敬佩之情,他说:   
南侨机工多少往事可以追忆(12)   
“1939年的新加坡,与国内相比还是一个生活优裕的地方。当目睹到国家面临存亡关头,这3193名机工不愿当亡国奴,不愿做没有母亲的海外游子,在侨领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毅然放弃安逸的生活奔赴国难。南侨机工心中树立的民族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观念,这是忘我的民族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南侨机工也是新加坡的骄傲,新加坡政府正在修建陈嘉庚博物馆,明年将开放,有关南侨机工的历史将重现新加坡。” 
为全面了解南侨机工的史实, 9月30日下午,我走进了新建成的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第九层就有关于华人抗日的历史存书。我全神贯注地看着书架上的每一本书,真巧,一本繁体字的《华侨与抗日战争论文集(上册)》映入我眼帘,其中,一篇题为《南侨机工与抗日战争》论文的第一句话,这样写道: 
“‘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的简称。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从南洋(东南亚)各地立志报国、自愿回国参加抗战的华侨汽车司机和修理技术人员的总称或统称。” 
“三千二百余名南洋华侨机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总体队伍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所从事的后方军事运输工作,从后勤供给方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难能可贵的牺牲和贡献。南洋华侨机工是南洋华侨中的英雄!南洋华侨机工是优秀的中华儿女!南洋华侨机工的英烈事迹将永垂青史!南洋华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日救亡的壮举,是八百万南洋华侨爱国主义空前高涨的最集中、最可贵的体现!”这是最后的结束语,也是对南侨机工抗日壮举的最好总结和评价。 
文中,有我父亲当年所在的第九大队二十六中队队长董沛先生从1939年6月开始的战事回忆。我用数码相机将其一张张翻拍,这是多么珍贵的史料啊!新加坡政府也非常重视华侨的抗战历史,将其收藏入国家图书馆,供后人去了解这一段历史,永远不能忘记日本的侵略行为! 
2005年10日1日早晨8点,我从新加坡乘车北上,5个小时后到达了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一路上,东南亚的热带风光让我仿佛回到了海南岛。马来西亚真无愧于油棕之国啊!一望无边的油棕树,它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很快,我与马来西亚爱国公委会主席郭仁德先生联系上,下午5时半左右,郭老即出现在我下榻的酒店1019号房间门口。各自介绍后,便开始了交谈。说来真巧,郭老祖居文昌东路镇永丰乡的石马头村,和我同乡。他个子不高,圆胖的身子,脸上常带笑容,给人以和蔼可亲的感觉。郭老是一个文人,对马来西亚抗战的历史有较深的研究,并写了不少有关华侨抗日的书。为了帮助找到我父亲早年在马来西亚太平埠的合美、济文咖啡店和怡保市的合力、福特汽车修理厂遗址,他不停地打电话通过朋友共同查找,真如大海捞针。郭老的好朋友张家济是海南文昌迈号人,出生于马来西亚,现为马来西亚华人公会主席,他一边用餐一边打电话给太平埠的朋友查找。南洋同乡的热情帮助,深深地感动着我。最终,通过郭老的帮助,我找到了太平埠的马燕图先生。据云南省档案馆保存的资料查证,从马来亚太平埠回国的南侨机工就有几百人,是南侨机工的重要发源地。这与当时太平埠经济与接受移民的政策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 
2005年10月2日,我从吉隆坡汽车总站乘车,经过将近4个小时抵达太平埠(TAIPING)。这是一条贯穿马来半岛南北的高速公路,南起新加坡,北至泰国。太平就在高速路中间,交通便利。郭仁德的朋友马燕图先生和年轻华侨全德利先生(他祖籍海南琼海)驾驶着一辆韩国现代新车到太平车站迎接我的到来。马先生今年57岁,出生于马来西亚,祖籍中国广东朝阳市,是华侨第二代。现任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霹雳州主席,是马来西亚产业代理商公会前副会长和马来西亚太平旅游协会前会长。他交际甚广,对人热情周到,对大马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一路上。他说得滔滔不绝,我听得也津津有味。很快,我俩便相见恨晚。知道我的马来西亚太平之行是为了完成家史回忆录和《再会吧南洋》的部分写作后,他操着夹带着潮州口音的普通话感动地说:“以前我们这些华侨都是回国寻根,而你是回马来西亚逆寻根,写父亲的一生,你是孝子。我会全程陪你找到你父亲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十分钟后,我们到了太平市中心古打路(KOTA ROAD TAIPING 62/64号)的美景酒店(HOTEL PANORAMA),住下后我便和马先生开始研究查找的方案。古打路,许多南侨机工曾经居住过,在云南档案馆留存的登记表中,机工们常以中文写成:“太平古打律”(英语ROAD音)。 
太平埠,是一个三面环山、面向大海的古城镇,曾经是马来亚霹雳州的州府。人口二十多万,海南人约有五百多人。州府迁移到怡保市后,这里的人口开始减少,以老年人居住较多,是个非常适合老年人养老的地方。 
一百多年前的马来亚,是隶属英国的殖民地。拉律马当曾经是北霹雳一个繁荣之地。从1840年一位马来酋长隆加化在尖宝发现锡苗后,拉律马当就变得很重要起来。太平拥有锡矿,是近一百多年来商家和华侨纷纷踏上这块土地淘金的一个重要原因。太平旧称尖宝,之后改成太平是为纪念1874年结束的拉律战争,在1874年1月20日签署邦咯条约后,太平就变成霹雳的一个主要市镇。太平二字是取自华文,意思是永恒的和平。在当时,英国殖民政府把太平当作行政中心,这个曾经落后的市镇,立刻成为一个繁荣和发展迅速的市镇。如今,加上一连串的历史性第一,太平仍然是大马一个古老闻名的市镇。它是马来西亚第一个拥有火车的城镇,还拥有世界上管理最棒的占地超过4万公顷的红树林,各种树种、鸟类及海洋生物形成的生态链,是大自然爱好人士少有的天堂。太平拉律山青山绿水,森林、瀑布,真是一个天然氧吧。太平湖滨公园,建于1880年,是大马最古老和最美丽的湖滨公园。美丽的太平湖畔,百年的大树,如同一把把大大的雨伞,竖立在路的两旁,阳光下阴凉舒适。湖边,草坪翠绿;亭角,鸟语欢歌,真是一幅美景。太平,还有它独特的气候。这里雨水较多,又称“雨城”,过去当地人甚至有“赌雨”的习惯!来太平的人如果没有见到下雨,就等于没有来过太平。这一趟,一天中从早到晚,我亲睹了两场大雨,我也算是来过太平的人了。也许,天老爷看我不远千里来到此地,不会让我白跑一趟。来到太平,我感觉不是在国外,好像回到了海南岛的万宁市兴隆镇。语言相似,大都以广东和客家话为主。气候相当,温热多雨。   
南侨机工多少往事可以追忆(13)   
建于1877年的英国参政司住所,是太平在马来西亚首个拥有参政司官邸的市镇,今天也给后人留下了英国殖民统治时代的痕迹。霹雳博物馆,也是大马最古老的博物馆,于1883年开始动工,1903年才完成。这里除动物、经济、人种学和植物草本之外,有一个展台是最吸引我的地方,那就是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侵略马来亚半岛的罪行,各种杀人武器及实物,让人发怵。日本强盗的侵略行径,所欠下的累累血债,在亚洲人民的心中永远都是抹不去的阴影! 
我和马先生来到太平海南琼州会馆。事先马先生就已通知会馆,海南华侨机工第二代要来会馆寻根。当我们走进会馆二楼时,已有十多位年长者在等候我的到来,还有马来西亚几家报社驻太平埠的记者。一看这场面,就知道相当重视我的来访。经一一介绍后,会馆董事长(海南文昌人)致欢迎词。我也简单地作了自我介绍后,将此行的目的告诉各位同乡,并希望得到大家和媒体的帮助。40分钟左右的见面会后,会馆负责人带我参观了整个会馆的建筑和史料。这次,我总算目睹了近百年来,旅居南洋的海南人奋斗和生活的缩影。参观后,大家同上天顶楼,向“圣娘”敬香。这是海南海外游子的信仰和精神寄托。圣娘宝殿上挂有:光绪七年的牌匾“感应琼岛”、“莫不尊亲”,还有光绪三十一年的太平埠琼州会馆敬奉的红色大铁钟。由此,亦可见海南人南下南洋谋生的历史。最后,会馆送我一本《百年乡情》作纪念。这是15间超过百年的海南会馆在南洋沧桑的历史记录,承载着海南先贤开拓南洋异国他乡的丰功伟绩。 
中午,会馆邀请我共进午餐——三桌地道的南洋风味加上“海南鸡饭”。虽然,马来西亚的白切鸡不如地道的海南文昌鸡肉嫩味香,但南洋华侨烹饪的鸡饭却比家乡的味道好,佐料香,且经济实惠。在异国他乡,特别是久别故乡的华侨,常以吃菜念乡,乡情浓浓,意义深远。因为“鸡饭”是华侨从家乡“唐山”传入南洋的一道名菜。 
经太平海南会馆同乡的帮助,我终于找到了父亲、谢川周和其他南侨机工三十年代打工的“合美”咖啡茶室遗址,以及经营咖啡业的第三代,并邀请他们一起来共进午餐。 
午饭后,我跟随马主席到怡保(现霹雳州州府)参加一个佛堂的佛教授课和怡保市客家会馆的书画展活动。途中,停留半个多小时参观霹雳洞并拜佛。霹雳洞是怡保市的名胜之一。 
虽然怡保有名特产白咖啡和广东的豆芽菜,城市面积也比太平大3倍,但我还是更喜欢太平,太平属于古城,古树参天,还有美丽的太平湖,犹如欧洲意大利的小镇风情,当夕阳落山时漫步在太平湖边,会给人以恬静而浪漫的舒心感受。我喜欢太平,不只是它优美的环境,更因为它是父亲和其他南侨机工当年谋生的地方。 
参观客家会馆的书画展后,一出门就遇见了专程来看我们的怡保海南会馆理事长的夫人陈凤玲。经马燕图介绍后,我把此次大马之行的意图告诉了她。她心直口快地回答我,说相隔已近70年,怡保的城市改造很大,估计福特汽车厂的遗迹很难找到。十多分钟后,我们告别了陈凤玲。但我心有不甘,决定去找怡保的老汽车行打听。马燕图驾着“现代”陪着我在怡保市的老汽车厂附近转圈。忽然,我看到一位约有八十多岁的老人在一间老式汽车修理厂内打扫,赶紧提醒马燕图在厂边停车,便上前和老人打招呼。原来,这位老人是广东顺德人,解放前来马来亚,现如今仍孤身一人,以替汽车修理厂打扫卫生为生。几十年思乡情切,而又没有路费,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离乡背井的老华侨艰苦的生存状态。对于福特汽车厂的遗迹,他一点都不清楚。我们无奈地离开了这位老人,继续我们的寻找。 
一会儿工夫,大家看到一家很醒目的招牌——“和记(象标)咖啡粉厂”。路途中,马燕图就介绍过怡保的特产白咖啡很出名。我便招呼马燕图把车开到咖啡厂,进去买些咖啡带回国。刚一进入店内,经店主介绍方知道,原来是一家海南琼海人开的咖啡加工厂,从墙壁上挂的照片看出,这一家人移居马来西亚已有百年的历史,加工咖啡的历史很悠久。店老板听我说也是海南人,特别的热情。店主夫人会讲海南话,在异国他乡,听到乡音依旧,倍感亲切,我们仿佛就是远亲,互叙乡情。买了几斤白咖啡后,马先生顺便向店主打听“福特汽车厂”的旧遗址。佛主真显灵!咖啡店主的儿子告诉了我们新福特汽车厂的地址。我们高兴万分,既然有新厂,就能找到旧厂的遗迹。聪明的马燕图立即用手机和怡保车行的朋友联系,不到十分钟工夫,他的朋友告诉我们,福特汽车厂的旧址就在新厂的附近!真是万分的惊喜!我们告别了咖啡店主,急急驱车前行。此时,夕阳已开始落山。 
按马燕图朋友的提示,我们驱车来到“许钊摩多及运输有限公司(HOOL CHEW MOTOR&HAULAGE SDN。BHD。)”,周围各种牌子的旧车在院内外堆放着,工厂铁门紧锁。正好,里面有两个印度人,一老一少,看上去应该是打工的。马燕图上前去打听,原来,今天是周日放假,这两位是值班工人。经工人证实,这里的前身就是怡保美国福特汽车厂!工人提供了老板的手机号码给马燕图,经与工厂的老板联系,说明了来意,他同意我们进入参观和拍照。   
南侨机工多少往事可以追忆(14)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兴奋无比,我终于找到了父亲70多年前工作的地方!这时,天空已开始灰暗,我抓紧时间摄像和拍照。院子里的百年老树依然参天,老牌的“福特”汽车依然停放原址,旧的福特厂照片广告完整地挂在墙壁上。修理设备,废弃的油箱……仿佛父亲昨天还在上班修车。 
“福特”厂啊,你培养了多少像我父亲一样走向抗战的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你是南侨机工的技术摇篮,也是中国人民与马来西亚人民友谊的见证! 
黄昏,我带着收获的喜悦,跟着马燕图来到怡保市老街上。热闹的大街上,灯火辉煌,各种南洋风味应有尽有。马先生请我吃怡保当地有名的芽菜白切鸡和沙河粉。席间,马先生风趣地说: 
“这几道菜都是华侨来到马来西亚后,传入怡保的改良的中国菜,如果你父亲不是回国抗战,你会比我先尝到这些名菜。”多么深刻的含义。 
战争改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