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石道:“一千营兵。”
皇甫嵩沉吟一下道:“人少了一点,我另调二千给你吧!希望你不要辜负了天子对你的期望。前军已经准备出发,你也去准备一下吧!。”
刘石应允,随即领取一支令箭,前去兵营领取士卒,粮草及向导。然后将三千人分作二队,由典韦和自己各带一队。
原来皇甫嵩没有听从董桌的意见,而是安守右扶风,两个多月后,王国之军果然无法攻陷陈仓,兵疲马乏,粮草用尽不得不退回凉州。皇甫嵩看准战机,当机指挥军队追赶。
董桌道:”不可!兵书上说:被打败了的敌人,不要追赶。撒回去的部队,不要逼迫。现在,我们追击王国,是逼迫撒回去的部队,是追打被打败了的敌人。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挣扎,被急了的马蜂也会刺人。何况还有这么多人呢?”
皇甫嵩道:“不!不能这样说,我以前不进攻他,是想避开他的锐气,现在王**队已经疲惫不堪了。我们现在是在进攻一支衰弱的军队,不是想撒回的部队。王国的军队是想逃跑,已经没有了斗志。我们用堂堂之阵,去进击溃乱之师。这不叫追穷寇。”
董桌并不服气,皇甫嵩见此只得单独行动。正好此时刘石送粮到来,于是安排刘石随军押粮。
一路晓行夜宿,皇甫嵩率部眼看就快追到了榆中。王国被逼无奈,只得回师再战。
皇甫嵩乘机猛攻,王国如何抵敌得住?连输几阵,且战且走。
这天,皇甫嵩正在追赶,韩遂突然杀出,皇甫嵩错手不及,阵形溃乱,王国乘机再次回师。
皇甫嵩一时危急,正在这时,刘石率军赶来,吩咐典韦守着粮草,自己率领两千军兵,意外杀入。
韩遂以为遭遇埋伏,急速撒军。
刘石正好遇着王国部,一口咬着死命追赶。这王国部本以疲惫已极,如何是刘石的对手,各自逃散,刘石队中有老兵认识王国,急忙指认给刘石知道。
听说前面正是王国,刘石如何能够放过,紧紧地盯住王国,抽出青虹剑,手起剑落,将王国斩下马来,其余的人也是人仰马乏,丢下武器伏地而蹲。
本以溃乱的皇甫嵩部,得刘石杀出,吓走韩遂,转危为安,大杀一通,这才收兵。
皇甫嵩听说是刘石领兵杀出,大喜。又听说刘石斩杀西凉乱军首领王国,更是狂喜。连连称赞刘石,上表请功。
皇甫嵩见王国已死,韩遂逃走,也不再追赶,回兵长安,等侯朝庭旨意。
刘石也告辞皇甫嵩返回商雒。
皇帝接到刘石的上表,招集群臣为刘石议功,按皇帝刘宏的意思,如今武关道贼寇已平,理应为他封侯,收涿县刘庄刘氏入皇族宗谱。但封地何处,封侯几等,朝臣中有人争执不休。
正在这时,车骑将军皇甫嵩的紧急奏表又传送上来。听到朝庭军队大胜,王国已死,而且这王国还是被刘石所杀。这让朝中大臣大惊,这可是大功,还是平叛大功,不能不赏。
按理如此大功就是封个县侯都不为过。
此时司空袁滂上前奏道:“刘石立此大功理当封侯,只是这刘石如此年轻,县侯太高,到时再立新功,则封无所封,必引刘石不快。亭侯又太低,不如两功相加,封为乡侯较好,食邑二千户。请陛下栽定。”
皇帝刘宏沉吟一下,道:“朕当初说过,刘石如在两年内剿灭武关道上的山贼,恢复其祖先名号,如今累功当封涿县…。”话音未落。
司徒袁槐上前奏道:“陛下!如今三辅之地,自王莽乱政,赤眉祸害以来,再无刘氏封邑。西凉一地,人心不古,对朝庭不满,时常发生叛乱。当派宗室镇守边地。如今刘石既是陛下宗亲,理当为陛下分忧,播皇威到四海。因此,刘石应徙封三辅之地,为陛下传播仁慈,教化边民,戍守边疆。”
话音刚落,又有几名大臣附合。
刘宏一见,只得改口说道:“既然如此,以众位的意思应徙封三辅何地呢?”
此时司空袁滂上前说道:“三辅之地,长安城虽大,但作为高祖时帝都,如今的西京,显然不适应刘石的封地。右扶风、左冯翔太靠近边地,不过京兆伊之蓝田县倒还适合,只是这蓝田地靠秦岭,多山,川、塬及河谷,几年前曾发洪峰、地震,整个关中地方受灾,房屋倒塌几千间,民死伤近万,其中一半为蓝田,再加上近年三辅受兵灾之累。百姓更是不堪,多逃亡汉中,人烟稀少,如能迁徙一些刘氏宗亲来此,多投入一些对河道的疏通,迁移一些百姓,也能减轻一些物资转运之苦。倒也是一件美事。”
侍中周宓也上前说道:“蓝田地近长安,但徙封蓝田不应就封熟地,与百姓争利。因此还是徙封于近山,无主之地为好。”
刘宏见此就问道:“蓝田是否有这样的地方?”
司徒袁滂答道:“有,白鹿塬之后,蓝田西南方向五十里,属于秦岭南边,地属川、塬、山交界,现有口约1000户,孝武帝时曾在此建鼎湖宫,后被废,依山傍水,倒也不错,只是这食邑户数不够。”
此时侍立一旁的中郎侍张让说道:“此地虽好,但多为山林、旱地,少良田,且土地贫瘠。”
皇帝刘宏疑虑地向袁滂问道:“此地如此贫瘠,如何够刘石食用,总不能丢我皇家的脸吧!”
袁滂答道:“此地土地虽然贫瘠,但胜在地多,只要愿意开垦,足以养活三千户,又靠水,只要用心去经营未必不能生活。而且此地紧靠长安。本是皇家园林,自王莽乱政以来,一直荒废如今,实属可惜,如刘石能分封此地,再聚集一些人力,不失一举两得之事。”
“好!既然这样就徙封此地吧!另外,南阳、颖川、西凉叛贼未除,武关道的安全十分重要,就赐封刘石为蓝田乡侯,食邑三乡,三千户,领武关道都尉、商雒县令吧!食比二千石,不需再议,着小黄门左丰前去传诏。”皇帝刘宏道。
众大臣道:“陛下!”
张让道:“陛下已累!有事上奏,无事退朝吧!”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十一章 心愿得呈 蓝田乡侯()
刘真正在酒店等侯消息,刘豹来传:“小黄门左丰,奉陛下诏书去商雒传诏。”刘真急忙带人去洛阳西门等候。
果然不久,见一马车自洛阳城中出来,不是左丰是谁?刘真迎了上去。
左丰在车内早以见到刘真,当即叫停,左丰道:“洒家以为你早回转商雒了呢?”
刘真道:“真专在此等候左大人,不知左大人是否有时间去小店喝杯酒呢?。”
左丰道:“此去商雒传天子诏,不得延误啊!”
刘真问道:“不知陛下赏赐的是何物?”
左丰笑眯眯地道:“未见德然本人不得宣诏,否则是死罪,你可还要听?”
这一说,让刘真心头一震,忙道:“还是等左大人去商雒后再宣吧。”
刘石自平定武关道山贼,又随皇甫嵩斩杀王国之后,威望大震。返回商雒后,专事商雒县事,商雒当地豪强为刘石的辣手、强横所震,担心刘石借此重翻旧帐,个个都对自家弟子严加管束,不与百姓争讼,一下子整个商雒好似安静了不少。
刘石心中暗喜,也乐得清静,闲着无事就找典韦练武。
本来彭脱也是一个好对手,不过,彭脱不愿做官,在商雒住了一段时间,随刘石习会了五禽戏,刚好苏双有事返回商雒,刘石就让彭脱随苏双外出,做了一名商队护卫头领。
这天,刘石刚与典韦练过回来,亲卫来传:“朝庭派来了名小黄门前来传诏,如今已进了城,刘主薄也跟着一起回来了。”正说着刘真走了进来。
刘真高兴地对刘石道:“小黄门左丰前来传诏,可能是关子公子平贼及斩杀叛军首领王国的赏赐下来了!”
刘石高兴地道:“走!我们一起去迎接。”说着当先走了出去。
左丰一见刘石出来,拿出诏书道:“刘石听诏,”
随即念道:“刘石自任职以来,用心冶事,忠于职守,不到一年剿灭武关道一路山贼。后亲押军资到长安、接受左将军征令,为大军押送粮草。危急时刻,凭过人的武勇和军略,以弱胜强,勇斩叛军贼首王国首级,此功日月可召。
身为高祖遗脉,立此巨功当思先祖遗德,理应为朝庭分忧。但有功必赏,三辅之地累遭兵侵,叛乱,实是因皇威未播。故赐封你蓝田乡侯,封邑于白鹿塬之侧,蓝田县之南,食邑三乡。诏到之日即刻建府,任属官家丞等。督促属官认真教化属民百姓,兴修水渠,勤勉劝耕,不得依势凌人。应谨记朝庭之恩。诏此。”
念毕,左丰将诏书交给刘石,随即笑道:“恭喜刘都尉喜封侯,洒家该叫刘都尉还是刘侯爷好呢?请问刘侯爷什么时间派人与我同去蓝田交接?”
刘石微微一笑道:“左大人客气了,子实!你去将我上次得到的那个小物件取来,送给左大人玩赏一番。左大人远来辛苦,先去客馆休息,明天子实与苏双陪左大人去蓝田交接。”
左丰嘻嘻一笑道:“刘侯爷客气了,酒家就随刘侯爷的安排,明天去蓝田。快点交接好了,酒家也好回京城去侍侯陛下。”说罢在刘真的带领下去到客馆。
对于封侯,刘石早有预计,当初皇帝刘宏就曾答应自己,剿灭武关道山贼之后,可恢复先祖爵位“涿县亭侯”,将涿县刘庄刘氏纳入皇族宗室之内,只是斩杀王国倒是个意外之喜,没想到因此徙封于三辅蓝田。
蓝田之地多山、川、塬、沟。山洪多发,又历经战乱,民多流失,三乡之地不知有多少百姓。不过自己并不指望靠食税而活,只是这恢复侯位,是十几代先祖的遗愿,当寄书回涿县才好,也让父亲高兴,告慰先祖灵位,待明日确定封地之后,再让子实回去一趟吧!
第二天,刘真陪着左丰回转蓝田。
蓝田一县共了六乡一城。现人口不过五万,县城之中就占了一万多,其余也多生活在霸河之边的平地、高塬。蓝田之南的三乡之地,地方很大,占整个蓝田的六成有多,但人口只有五千出头,刚好一千户过一点。
刘真陪左丰来到蓝田,在县令、县丞面前交割地图,清点食户。随后来到封邑之地,果然是人烟稀少,沿途不见多少良田,反而是山林险峻,草木茂盛,沟壑纵横、多川多台塬。
左丰见此就对蓝田县令及刘真说道:“我来之前,皇帝曾口喻:如封地环境恶劣,户数不够,可允许刘石自行修整沟渠、道路,改善良田,吸收流民。但不得强行收留及与他县争夺人口,十年之后,再按封地人口计算食租/。”
汉律有封地的诸侯一般是以封地的户数食租税,不得随意增加,由当地官府管理。倒是对刘姓诸侯被封某地,对其地的户数略为松动,以其地界为准。也许这个口喻算是左丰对刘石殷切招待的回报吧。
左丰见事以办完自然是回去复旨。县令和县丞也回转了县城,刘真几人骑着马沿着封地又仔细的查看了一遍,领内的百姓对自己更改交税主人莫不关心,在他们心中也许天下的帝王、侯爷大抵都是一样的吧。
刘真等人走访了三乡的三老、啬夫、游缴,还有部分亭长,对领内的教化、种植,水利、道路、山脉、川、塬情况,都进行了了解。对如何选址建府筑堡提出了询问。
其中有三老提出领内有高帝时所建的鼎湖宫遗址,还有一处常有热汤冒出,乡人曾用以洗浴,甚觉称奇。刘真对此较为重视,由三老带路实地查看。
刚过三天,刘石自商雒县赶来。
原来,刘真陪同左丰与蓝田县令交结地图后,就通知了刘石,对所封之地做了说明。刘石听说后,利用巡查之机赶来封地,刘真带着刘石将封地大致查看了一下,也觉得封地太过贫瘠,沟多,川多、塬多、河多,还有山多、就是人少。
刘石叹息了一下说,还好,皇帝陛下留下口喻允许收留流民,不然,这点田,收的税连饭都吃不饱了。又来到孝武帝所建鼎湖的地方看了一下,不过看到鼎湖的对面有一湖更大,来了兴趣,细查看了一遍。又听说此湖上行几里处有泉,且此泉与其他不同,一年四季都冒热汤,入水颇为烫手。
泉水之上有谷,谷口如同石门,因此称之为石门,其山就叫石门岭。通过此门,有小路可翻越秦岭直达商雒、笮水。光武帝曾通过此路躲过王莽追杀。
刘石一一查看,然后对刘真道:“子实!我能封侯是祖先遗泽,刘庄刘氏能纳入皇族宗室,是我们刘庄刘氏之荣光,十几代先祖的遗愿终于得偿所愿。可惜我不能返回故乡与宗亲同庆,你代我回去吧!对那些愿来此地的宗族乡亲,你也一一带来。至于侯府的府址就建在那座湖之侧,
另在这热汤之地,选址建一座别院。唉!这三辅之地,地近西凉边地,如今西凉叛贼未除,恐怕还会卷土重来未定。以后当找一精通水工之人,在此石门之下,筑一坝,可当城,西贼来时,可入山躲藏。”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十二章 刘宏崩驾 刘辨正位()
中平五年以后,皇帝刘宏的身体越来越差,料想命不久了,对自己的皇位继承人始终不放心。刘宏十五岁大婚,一连几个儿子都告夭折,后来皇后何氏为他生了一子,取名辨,刘宏担心养不活,就寄养在一位道人那里。
几年之后,王美人又为刘宏生一子,取名协。随后王美人被人施毒而死。刘宏担心二子协的安全,将刘协放在自己的母亲董太后那里抚养。随后宣布立何氏为皇后,在刘辨十岁时才将他领回来。
随着两个儿子长大,皇帝刘宏也越来越烦恼。大子刘辨为人软弱无主见,让刘宏很是忧心,这让他如何能放心将皇位传给他呢?二子刘协聪明伶俐,做事极有决断,觉得像极了自己。
可是,刘辨已早立为太子,国舅何进更是身为大将军,掌管天下兵马。现在大汉动荡不安,也让刘宏不敢轻举妄动。
刘宏自十二岁入宫继皇帝位,饱受大将军窦武的欺凌,深知外戚专权的利害。眼见国舅何进手握重兵,一旦自己不在了,其权势可想而知。思之再三,决定建立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以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夏牟为左军校尉,淳于琼为右军校尉,以上军校尉蹇硕统领全军,听命于皇帝。
这样一来,刘宏稍稍放心一点。蹇硕虽掌重兵,对何进仍是十分顾忌,特别是几大校尉中袁绍、曹操、淳于琼等对大将军何进十分亲近,让蹇硕无可奈何。清楚天子想立二子协为帝,于是建议皇帝派何进出兵长安,平定边章、韩遂。
何进出身屠户,因妹子入宫为贵人,生皇子辩,立为皇后才得以为官。黄巾叛乱时才得到重任,赐任大将军,统领全**队,平定黄巾。何进接到皇帝的诏书后,与众谋臣商议,又得宫中消息,知道这是蹇硕的阴谋。
随后何进上表皇帝:“国家累遭兵灾,军资短缺,现徐、兖二州黄巾又起,急需平定,请陛下先派虎贲中郎将袁绍前去进剿。待袁中郎将返回后,我再领兵西去,为国分忧。”
刘宏应允。
中平六年,皇帝刘宏的身体更差了,在朝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