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巨宼逆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巨宼逆袭-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满清残酷的镇压杀戮在四川竟然持续了十多年时间!为了隐瞒真相、欺骗世人,满清居然把他们自己干的这些事也全部栽赃给了有前科的张献忠!

    假如张献忠真如满清所说“尽屠四川”,那么荒无人烟的四川,为什么能抵抗清兵长达十多年之久?

    不可否认的是,张献忠流民军在四川大肆杀戮,但满清十多年间的征伐镇压杀的人更多!苦难深重的巴蜀人民,在明末清初的二十年内,再一次遭受到了灭顶之灾!导致现在四川人(包括重庆)的主体,早已不再是巴蜀原住民!

第81章 倍感凄凉() 
张献忠临死前的两句话,已经表明了他的内心想法:农民军推翻了明廷,导致鞑子趁虚而入,他心中是有愧的,不然他也不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叫他的义子全部投明。而且他绝对不可能投降鞑子!

    可以说南明朝廷苟延残喘的最后十来年,都是因为张献忠临终这几句遗言的作用。如果不是大西军的加入,南明小朝廷既无兵又无将,怕是早就投了东虏。

    就凭这两句话,李元利觉得张献忠哪怕再疯狂,也能称得上是一个枭雄!

    转头想想埋在锦江中的这批金银财宝,李元利心中就是一片火热,这要是换成后世的人民币,应该有多少钱?起码几十个亿啊!有了这八百万两,他的计划就能更快更好地实施了。

    “自明,往事已矣,咱们且着眼于未来吧!”挖宝藏的事还得着落到王复臣身上,李元利可不想让他无休止地缅怀下去。

    “元帅,我没事!只是有些伤感罢了。想想先皇爷这一生,虽然做了不少坏事,但也称得上是个人物。他临终前说的话,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不瞒元帅,那天在保宁城前,我已经决定要自刎了,这条命算是捡回来的”

    “我前年在云南又娶了亲,如今儿子才过周岁,要是真就这样死了,留下她们孤儿寡母,还不知要受多少苦楚!”

    王复臣叹了口气,心情又渐渐平复下来。前两天在生死之间走了一遭,他反而看清楚了许多事情,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投到李元利帐下。

    “有了这八百万两银子,咱们就可以大量招纳流民了。只是这粮食怕是不好买。”李元利心情不错,不过一想到如果短时间内涌进来大量流民,吃饭还真是个问题。

    “元帅,您这可是想的差了。”王复臣道,“川中没粮,那是因为老百姓都跑到其他地方去了。你看看四川周围的土司,这几年来就数他们兴旺。龙安、芦山、峨眉、石砫、酉阳,还有更远些的施州卫,只要你有银子,哪儿买不到粮?对了,还有建昌卫,那儿粮食也不少!”

    李元利当然知道建昌卫,西昌嘛,发射卫星的地方,当兵的人谁不知道?他还亲自去参观过发射中心呢。不过那地方现在到底是什么模样,他确实是不知道。

    “自明,跟我说说建昌卫是个什么情况?”

    “元帅,建昌卫和巴蜀之地比起来,还真要好得多!原先那儿是倮罗(就是现在的彝族)聚居的地方,后来明廷从各地陆续迁移了十多万汉人进去,光卫所兵都有几万人。我估计现在建昌卫光汉人都不少于二十万!”

    “大顺元年(张献忠大西国年号)的时候,刘文秀带了三万人攻破了建昌,杀了不少卫所官兵和土司,重新修建了城池,设立了官府,哪知刚过了几个月,先皇爷就叫他带兵去了保宁。”

    “现在那儿都是各部土司的天下。不过,咱们拿了银子去买粮,他们也没有不卖的道理。”

    李元利连想都没想便道:“如此就好!自明,到时去建昌卫买粮这事就交给你去办!你可知建昌卫除了倮罗外,还有哪些民族?”

    “建昌卫辖一县九州,地域辽阔,夷人族类也多,除倮罗外,还有僰人(白族)、土蕃(藏族)、白夷(傣族)、回回(回族)等近十种。不过这些夷人多是土司的奴隶,只要把土司哄好了,那就什么事都好说。”

    李元利心里已经有了计划,不过现在人多嘴杂,不好跟王复臣细说,但无关紧要的倒没有关系,他向王复臣问道:“自明,这次你们入川带来的士卒之中,应该也有不少倮罗等族的土司兵吧?”

    “有两三千人吧。大帅,这些倮罗和白夷土司兵都是云贵一带的,他们只听土司的话!其实他们都是土司的赤黑(奴隶),土司的命令他们不敢不听!这次带领土司兵入川的是俄里土司,也是被俘虏了的,只要把他招降了,这些土司兵就不敢作乱!”

    刘文秀就是这样干的,把那些土司笼络好了,然后再请他们派兵相助,不过李元利可不打算这么干,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虽然象刘文秀那样做要省事得多。

    李元利撇开了这个话题,这事情一时半会的做不成,也看不到什么效果,早早地说出来有什么用?

    “自明,咱们得快些去把银子挖出来,要是时间长了,天寒地冻的兄弟们可是遭罪。”

    王复臣长长地呼了一口气,“元帅,到蓉城只有四百多里,照咱们现在的走法,最多五六天便能够到,现在正是江水枯竭的时候,最适合咱们到江中去挖财宝。”

    “当年孙可望带着一千人也只干了半个月,那还是七八月水深的时候。现在咱们两三万人,最多两三天就行了。”

    李元利点了点头,大家都静了下来,默不作声地赶路。大兴军的将士们都已经习惯了长途行军,保宁经绵州再到蓉城这一条路由于经常有大军行走,路又宽又平,走起来也轻松。四百多里地只走了五天,抵达蓉城时天才到下午。

    经过绵州和汉州(今川西德阳市一带)的时候大军甚至都没有停留,绵州原来是李国翰麾下的清兵在驻守,现在城中当然是没有兵马。安排驻守的大兴军三千人马还在李元利后面,所有事情自有他们来了再去处理。驻守汉州的刘文秀兵马已经得到了保宁大败的消息,全都跑到蓉城去了。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看到蓉城时李元利还是觉得十分惆怅和愤慨,不免又在心里把张献忠骂了一顿!这老贼跑就跑吧,为什么还要把这座好好的城市付之一炬?自己得不到的非要人家也得不到?

    曾经千年繁华的大都会,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繁华的街道已被残垣断壁淹没,金碧辉煌、巍峨壮观的蜀王宫也是灰飞烟灭。原来的蓉城已经被张献忠彻底烧毁掉了!

    那么大一座城市,现在竟然连一个村落都算不上!被焚烧破坏后的断垣残壁间杂草树木丛生,蛇虫出没。刚到的时候竟然看见有猛兽呼啸而过。薄雾之中,“蓉城”显得无比凄凉!

    将士们清理出一大片地方来扎营,篝火也生了起来,蓉城的冬天虽然气温并不算低,但仍然让人觉得冷,而且雾多,天老是灰蒙蒙的看不到太阳,空气也是黏黏乎乎的很是潮湿。将士们一早一晚都要生火来把衣服烤干,要不然很容易染病。

第82章 负荆请罪() 
王复臣坐在火堆旁烘干了衣裳,见“蓉城”中的李本高还是没有动静,便站起来搓了搓手对李元利道:“元帅,我去城中把李本高叫来参见吧!”

    他前几天已经派人给驻守蓉城的李本高送去了招降信,在信中详细说明了保宁之战的情况和大兴军的兴盛,让他赶紧做出决断,率兵来投。

    既然现在他还没有逃走,那就说明是有意归降,但大军已经到了好一会,却还不见他的人影,王复臣心里也有些担忧。

    如果李本高不投降,到时免不了刀兵相见,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并且自己前两天还信誓旦旦地对元帅打包票能说服李本高来投,如今却是这般情形

    李元利道:“李本高既有意来投,如今大军已经到达,为何却不来见我?莫非还想趁机拿捏一番?”

    “元帅,想必是他心有顾忌,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李本高与您素不相识,也许是怕万一贸然前来中了圈套,那岂不是叫天不应?我现在就去和他好生说道说道,让他也知道元帅的广阔胸襟,打消他心中顾虑。”

    “李本高与我相识近十年,虽然交情算不上深厚,但我对他却还算了解!此人武艺超群,也有些谋略,关键是并非那勾心斗角、心思深沉之辈,否则也不至于屈居王自奇、祁三升等人之下。”

    李元利哈哈笑道:“自明,我看这李本高,有些智谋怕也是有限!要真是个聪明人的话,早就应当有了决断,要跑早跑,要降早降!哪会到现在还首鼠两端?如果我真要对他不利,他难道能够跑得出四川?现在躲起来不见我,是不是有些优柔寡断?”

    不过王复臣既然这么说了,倒不好不给他这个面子,“既然你和他有些交情,自明你就去将他请来,如果真有本事,肯定不会让他埋没就是。但我有一句话你要先对他说清楚,以往之事情我可以统统不追究,现在既然投到我帐下,就绝不能再三心二意!我平生最恨的就是背信弃义之人!”

    “如果他不能答应做到这点,那我也会让他随刘文秀离去,不过麾下士卒自然不能带走。日后战场上相见,我也不会再手下留情!”

    王复臣拱了拱手道:“元帅,您这可真是做到仁至义尽了!如果他真不识抬举,以后有得他后悔!”说罢便抬脚要往村落中间走去。

    他这话确实是由衷之言,要是换了别人,像李本高这种瓮中之鳖,肯定是不降就杀,以绝后患,哪能这么好心再放他离去日后与自己为敌?

    李元利连忙叫三元和赵明朗带了几十名亲兵护送王复臣,不是怕李本高起什么歹心,想来他就是再傻也不可能这个时候杀了王复臣,而是怕等会天黑后有猛兽出来伤人。

    一群人匆匆而去,哪知一柱香功夫不到,三元却先返了回来,一进帐就急急地对李元利道:“大帅,咱们走出去没多远就碰上李本高,他负荆请罪来了,现在就在帐外。”

    “请罪?请什么罪?他跟咱们也没有什么仇啊?不过这人倒还没傻得一塌糊涂!”李元利不禁愕然,随即叫三元把他请进帐来。

    三元撩开牛皮帐帘,王复臣带着一个中年汉子走了进来,李元利一见更是忍俊不禁,这家伙还真学廉颇,光着肩背背了一捆荆棘,急走前两步跪倒在地上叫道:“罪将李本高叩见元帅,请元帅治罪!”

    李元利连忙收敛嘴角的笑意,走过去准备扶他起来,口里却说道:“将军何罪之有?”

    “元帅,罪将当年随秦王(孙可望)征伐汉中,与大顺军贺珍贺将爷多番接战,如今又迎接来迟,实是有罪!”

    一听得贺珍二字,李元利心里就蒙上了一片阴影,但脸上神色却丝毫未变,他一把将李本高从地上扶了起来正色说道:“将军此话以后休要再提!先前我已经和自明说过,咱们前事不究,只看日后是否能同甘共苦!”

    李元利为何一听贺珍之名便心头不爽,这也是有原因的。大顺军自崇祯十四年破洛阳、杀福王后,连战连捷。这贺珍原本也是明军将领,见大顺军已成大势,明廷岌岌可危,便率部投了李自成。

    顺治二年李自成兵败撤离关中后,清兵随即入陕。贺珍见风使舵,又马上转换门庭,以自已驻守的汉中之地作为见面礼率部降清,被授以汉中总兵。随后便开始转过头来对付义军,李过、高一功、李友、田虎诸将率领大顺军余部取道汉中入川欲与闯王会合时,贺珍竟然率部阻击!

    当年十二月,贺珍见清兵战事不利,又在汉中扯旗反清,自称“奉天倡义大将军”。这可是大顺国先帝爷李自成用过的旗号!得到消息的大顺军将士无不气愤填膺,破口大骂这卑鄙小人。

    顺治四年,贺珍被清兵围剿,在汉中再也立不住脚,被迫转移到夔东,后来与袁宗第一同驻兵大昌。李元利到夔东后,忠贞营各部纷纷归拢,只有这贺珍带着手下三千亲信士卒悄悄跑去和郝摇旗合营,在抢劫竹山银矿之后远遁汉中。

    早晚取了你二人狗命!李元利在心中恨恨地骂了一句,便将这贺珍先丢到一旁,亲手替李本高解去了背上的荆棘,又帮他穿好了衣裳,然后招呼亲兵替两人看坐。

    李本高却又跪了下来叩首道:“承蒙元帅不计前嫌收容于帐下,本高感激不尽,日后但有所命,万死不辞!若有二心,人神共弃!”

    这就开始发毒誓了!也不知王复臣对他说了些什么,看这样子是准备死心塌地跟着李元利了。

    一旁的王复臣手抚长须,面露笑容,对李本高的表现很是满意。其实他刚才也只对李本高说了几句话:李元帅礼贤下士、知人善用,而且见识高远、胸怀天下,有雄主之姿!大兴军将士用命、上下齐心,而且兵械犀利、训练有素,早晚必将席卷天下!此时来投,定然可得重用,建功立业。

    王复臣在大西军中时,就以眼光、谋略著称,不然也坐不到都督之位。要知道张献忠十几个义子,也只有孙可望、李定国等“四将军”才能力压他一头,这还是因为四人身份比他高的缘故!

第83章 惊天宝藏() 
李本高先前收到王复臣的劝降信,反复思量过后,本就已经有意来投,要不然也不会“负荆请罪”,如今听王复臣亲口一说,更是如同吃了定心丸,这才有了帅帐立誓这一幕。

    李元利好事连连,如今帐下又添一员老将,更是春风满面,他将李本高扶了起来好言相慰,又留他在营中吃过晚饭,直到天黑李本高才告辞而去,临行约定明日天亮就整军来投。

    王复臣和李本高两员大西军将领的投诚,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对李元利以后收降大西军为主的南明军各部,肯定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他对二人也是格外看重。

    看着李本高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中,王复臣笑道:“元帅,你看这李云峰(李本高的字)是否可堪一用?”

    李元利沉吟道:“确实如自明所说,看他那身架,武艺应该不弱,也有些智谋,但眼光不够长远,还需历练啊!”

    虽说李本高最终来了个负荆请罪,但如果真是那当机立断之辈,早就应该出蓉城迎接,而不是等他扎下营再来拜见。这前后虽然只相差了两个时辰,却已经能看出许多事情。

    “元帅,咱们原来诸路义军中的将领,能够有他这份本事就算不错了。”

    “还是缺人啊!”李元利叹了一声,“军中将领倒还好说,目前暂且够用,只是这政务人员要想在全川铺开来,差得不少啊。”

    “元帅不必如此烦忧!如今川北之地读书人尽在你手中,川南读书人更多,依标下看来,短时间内已经够用,至于长远来说嘛”

    李元利受不了他那慢吞吞的说话方式,接过他的话道:“我说的就是长远哪!自明,可不是我小看如今的读书人,他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而且足迹不出方圆百里,整日埋首于四书五经,除了经义诗赋,他们哪儿懂得多少治民治世的良方?”

    “短时间内让他们安定地方,扶农助桑,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我想的可不光是这些啊!士、农、工、商,每一行都要发展,都要兴旺起来,老百姓才能赚到钱,只有老百姓赚到钱,咱们大兴军才能有所依托,迅速发展!”

    “元帅,您要想找这样什么都懂的人才可不大容易!士农工要让他们兴旺这个我也明白,可是商人根本不事生产,只把那货物东卖到西、南卖到北,就从中赚取暴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