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清除思想上的蛛网你经常在思想。但是,你在思想什么呢?你的思想过程是很有条理的吗?
你的思想直率到了怎样的程度呢?
你的思想是很清洁的吗?几乎每个人的思想,甚至最光辉的思想,都笼罩有某种蛛网。这种蛛网就是消极的感情、情绪、激情,具体表现为某种不良的习惯、信条和偏见。我们的思想常常在这些蛛网中变得缠结不清。
有时我们养成了令人讨厌的习惯,我们想要改正它。有时我们受外力强烈的引诱去做坏事,于是我们就像蛛网所捉住的昆虫一样,挣扎着去争取自由。
一只昆虫可能被蛛网捉住。昆虫一旦陷入困境,它就不能解放自己。然而,每个人都可以绝对地、天生地控制一样东西,这东西就是心态。我们能够避免心理上结蛛网,也能够清除这种蛛网。当我们一旦陷入网中时,我们仍然能从中解脱,获得自由。
为了实现这一点,你可以运用正确的思考,采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思考是本书所揭示的17条成功原则之一。
为了进行正确的思考,你必须应用推理的方法。讨论推理或正确思考的科学,叫做逻辑学。人们可以从书本上学习逻辑学,特别是从论述这门学科的专着上学。这种专着有:
(1)福莱施:《清理思想的技巧》
(2)约翰逊:《你的最着迷的听者》
(3)柯比:《逻辑学导引》
(4)克拉克:《正确思考的技巧》
这些书可能对你具有巨大的实际帮助。
我们不能只凭推理就采取行动根据普通常识而作出行动胜过仅仅依靠推理作出行动。行动取决于思想习惯、行动习惯、直觉、经验和其他一些因素(诸如环境)的影响。
我们的思想蛛网之一便是:认定我们的行动只是根据推理,而实际上每种有意识的行动都不过是我们在做我们想要做的事。
公元前31年,一位住在爱琴海滨一个城市的哲学家,想要到伽太基去。
他是一位逻辑学教师。因此他就凝思苦想赞成和反对这次航海的各自不同的理由,结果他发现他不应当去的理由比应当去的理由更多:他可能晕船;船很小,风暴可能危及他的生命;海盗乘着快艇正在海上等待着捅获商船,如果他的船被他们捕捉住了,他们就会拿走他的东西,并把他当奴隶卖掉。这些判断表明他不可作这次旅行。
但是,他作了这次旅行。为什么?因为他想。
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情绪和推理都应该是平衡的,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总是处于控制地位。你所想要做的事,尽管在推理上是有些恐惧的事,有时也是好的。至于这位哲学家,他却作了一次最愉快的旅行,安全归来。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是伟大的雅典哲学家、历史上卓越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上也有蛛网。
苏格拉底年轻时爱上了赞西佩。她很美丽,而他长得其貌不扬。但苏格拉底有说服力,有说服力的人似乎有能力获得他所想要获得的东西。苏格拉底成功他说服了赞西佩嫁给他。
你是否只看到别人眼中的尘埃呢?
然而,度过蜜月之后,苏格拉底并非过得很好。他的妻子开始看他的缺点。他也看她的缺点。他为自我主义所激励。据称,苏格拉底曾说:“我的生活目的是和人们融洽相处。我选择赞西佩,因为我知道如果我能和她融洽相处,我就能和任何人融洽相处。”
那就是他所说的话。但是他的行为却不是那样的。问题在于:他力图和许多人而不是少数人融洽相处。当你像苏格拉底那样,总是试图证明你所遇到的人都是错的,你就在排斥而不是吸引人们。
然而他说他忍受赞西佩的唠叨责骂是为了他的自我控制。但他如果要发展真正的自我控制,可取的道路是努力了解他的妻子,并用他当年说服她嫁给他的同样的体谅、关心以及爱的表现去影响她。他没有看见自己眼中的“横梁”,却看到了赞西佩眼中的微尘。
当然,赞西佩也不是无可指责的。苏格拉底和她正像今天许多丈夫和妻子一样生活着。过去他们使用令人愉快的个性和心态,以致他们的求爱时期成了十分幸福的经历。后来他们却忽略了继续使用这种个性和心态。忽略也是一种心理蛛网。
那时苏格拉底没有读过本书。赞西佩也没有。如果她读了本书,她就该懂得如何去激励她的丈夫,以便使得他们的家庭生活幸福。她可能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且细腻地体贴丈夫。实际上,在她读了本书第5章“要寻找更多的东西”以后,她甚至可能证明他的逻辑错了。
苏格拉底的故事证明他只看见赞西佩眼中的微尘。我们将给你讲另一个青年的故事,他学会了看见自己眼中的“横梁”。但是我们介绍他之前,让我们看看唠叨责骂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你明白:当你知道问题的症结时,你就常常能避免这种问题。早川在《思想和行动的语言》中写道:
为了医治她丈夫的毛病(她相信那是她丈夫的毛病),妻子可能会唠叨不休地责备他。他的毛病就变得更恶劣,而她也就责骂得更凶。由于她对丈夫的缺点老是采取固定不变的反应,她就只能用一种方式对付这个问题。她使用这个方式愈久,这个问题也就变得愈糟,他们的婚姻就会毁坏,他们的生命也会粉碎。
那么,这个年轻人怎样呢?在他参加“成功学——积极的心态”学习班的第一天晚上,老师就问他:“你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学习班呢?”
“由于我的妻子!”他答道。许多学生笑了。但是教师却没有笑。他从经验中知道有许多不愉快的家庭是由于夫妇一方只看到对方的过失,而看不到自己的过失。
他恢复了家庭的幸福四个星期以后,在一次私人谈话中,教师询问这位学生:
“现在你的问题处理得怎么样了?”
“我的那个问题已经解决了。”
“那就太好了!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
“我学会了:当我面临着对别人误会的问题时,我首先从检查自己开始。
我检查了我的心态,发现那都是些消极的东西。可见我的问题并非真正是由于妻子引起的,而是由于我自己引起的。解决了我的问题,我对她就不再有问题了。”
假如苏格拉底对他自己说:“当我面临着对赞西佩误会的问题时,我必须首先从检查自己开始。”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如果你对你自己说:“当我面临着对另一个人误会的问题时,我必须首先从检查自己开始。”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你的生活会是一种更幸福的生活吗?
但是,还有许多别的蛛网阻碍我们获得幸福。说来奇怪,阻碍最大的一种蛛网是表现思想的工具本身——语言。正如早川在他的书中所说,语言是符号。你会发现一个单词的符号对你能够意味着无数的观念、概念和经验相结合的总和。当你继续阅读本书时,你将懂得通过这种语言符号,下意识心理会及时与有意识心理相通。
你可以用一个词激励别人行动起来。当你对别人说“你能够”时,这就是暗示。当你对自己说“我能够”时,你便是用“自我暗示”来激励你自己。
但是这些普遍的真理将在下章中作进一步的阐述。首先让我们认识到一门完一整的科学—语义学——已经围绕着关于词和通过词交流概念的重要发现而发展起来了。
早川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嘱咐我们:在正确的思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事是查明一个词在另一个人的嘴上,或者在你自己的嘴上,真正意味着什么。
但是,一个人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
彼此的想法要做到十分明确。彼此要从思想见面开始。这样就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
一个词能引起一场争论一个9岁男孩的叔叔暂住在这孩子双亲的家里。一天晚上,当父亲回到家的时候,他们进行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你认为一个说谎的孩子怎么样?”
“我不看重他。我知道我的儿子说真话,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他今天说了谎。”
“儿子,你今天对叔叔说了谎吗?”
“没有,爸爸。”
“让我们把这件事澄清。你的叔叔说你说了谎。你说你没有。你老实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父亲问道,然后转向孩子的叔叔。
“好,我要他把他的玩具拿到底层去。他没有做这件事,而他告诉我他做了。”叔叔说。
“儿子,你把你的玩具拿到底层了吗?”
“是的,父亲。”
“儿子,你的叔叔说你没有把你的玩具拿到‘底层’,你说你拿去了。
你怎样解释这件事呢?”
“从第一层到底层有若干踏步。向下四个踏步便是一个窗户,。。我把玩具放在窗槛上。。。‘底层’就是地板和天花板之间的距离。我的玩具是在‘底层’!”
叔父和侄子彼此争论“底层”这个词的定义。这个孩子或许懂得他的叔父指的是什么,但是他很懒,根本不想走完从楼上到楼下这段距离。当孩子面临着惩罚的时候,他企图使用逻辑来证明他的论点,以拯救自己,这个故事是颇有趣的。
蛙腿的故事使他学到了逻辑有时,我们对同一问题可先后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每一个结论都是基于不同的前提。当你从一个错误的前提出发时,蛛网就会干扰你的正确思想,使你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斯通有一段很有趣的经历,他描述这个经历如下:
我小时候很喜欢吃青蛙腿。但有一天在一个餐馆里,服务员给我端来了味道不佳的粗大的青蛙腿,我就不喜欢它们了。从那时起,我就不爱食大青蛙腿了。
几年以后,我在肯塔基州东北的露意斯维尔城的一个高级大餐厅的菜单上看到了青蛙腿,我就同服务员谈了起来:
“这些是小青蛙腿吗?”
“是的,先生。”
“你有把握吗,我不喜欢大青蛙腿。”
“是的,先生!”
“如果它们是小青蛙腿,那就十分合我的口味。”
“是的,先生!”
当服务员上这道正菜时,我看见的仍是粗大的蛙腿。我被激怒了,我说:“这些不是小蛙腿!”
“这些是我们所能找到的最小的蛙腿,先生。”服务员答道。
现在,我宁愿吃这种蛙腿,而不愿老是郁积不满。我甚至非常喜爱这种蛙腿,并愿它们更大些。
我学到了逻辑学上的一课。
在分析这件事的过程中,我认识到我对于大小蛙腿的优缺点的结论是基于错误的前提。不是蛙腿的大小决定它们有无味道。问题是由于这个事实:我以前所吃的粗大蛙腿并不是新鲜的。我错误地把蛙腿失去味道同大小而不是同腐烂联系到一起去了。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从错误的前提出发时,蛛网就会阻碍正确的思考。所以,当许多人允许总括性的词语符号凌乱地堆集在他们的心理作为错误的前提时,他们就会想得不正确。属于这类词语符号的词或词组如:总是、仅仅、决不、没有什么、没有人、每、每个、不能、不可能、既不是也不是,等等,都是最常见的错误前提。因此,许多人轻率地应用这些符号时,他们的逻辑结论就会是错的。
需要加上积极的心态才能激励你取得成功有一个词,当人们用积极的心态去应用它时,它就能激励人取得成就。
当人们用消极的心态去应用它时,它就会变成说谎、欺骗和欺诈的藉口。这个词就是“需要”。需要是成功之母和罪恶之父。
“正直”是一种神圣的标准,是一切有价值的成就的主要标准,并且是积极的心态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你将在本书中读到许多成功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人们都受到了“需要”
的激励。在每一个故事中,你都会发现这些人在取得成就时都没有违背“正直”这个为人的准则。里·布拉克斯登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里·布拉克斯登是美国北卡罗利纳州怀特维尔城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勤奋的铁匠,有12个孩子。他是第10个孩子。
“。。所以你可以说,”里·布拉克期登先生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熟悉了贫穷。凭着艰辛的工作,我好不容易才得以读完了小学六年级。我曾经给人擦皮鞋,送货,卖报,在针织厂劳动,擦洗汽车,充当技工的助手。”
当里·布拉克斯登成了一名技工的时候,他结婚了,和妻子一起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后来他失业了,完成了一幅失败的图景。他的房子将被人夺走,因为他无力偿付抵押金。这似乎是一个绝望的境况。
但是,布拉克斯壹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从朋友那里借到一本书,名叫《思考致富》。这位朋友在经济萧条期间,失去了工作和家庭,就是在受了《思考致富》的激励之后,他弥补了他的财富。
现在里·布拉克斯登也准备好了。
他把《思考致富》读了又读。他在寻求经济上的成功。他对自己说:“似乎有一件什么事我必须去做。我必须增加些什么东西。我所必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扬我的积极的心态,以便能利用我的能力和机会。我必定要选择一个明确的目标。当我确定目标时,我必须提出比过去更高的要求。但我必须尽快地开始。我要从我所能找到的第一件工作开始。”
他就去寻找工作,他找到了一件工作。这件工作开始时付酬不多。
但是在里·布拉克斯登读了《思考致富》之后并没有很多年,他就组织了怀特维尔市第一国民银行,并成了该行的总经理,他又被选为怀特维尔市的市长,并且开办许多成功的企业。你看:里·布拉克斯登过去是在力争上游,实际上他订的目标是很高的。今天里·布拉克斯登还在过着有益的生活。
里·布拉克斯登从失败到成功的经历在这儿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需要”应当激励着一个人采取积极的心态去行动,又不违背公认的神圣准则——正直。诚实的人是不会由于“需要”而进行欺诈、欺骗或偷窃的。诚实是积极的心态所固有的。
需要、消极的心态和犯罪下面要谈到一个犯人的情况,请把这个人同抱着消极态度的其他成千上万的犯人作一对比,他们由于偷盗、侵吞或其他罪恶而被监禁。当你问他们为什么要偷窃呢?他们的回答不变地是:“我不得不。”他们允许自己不诚实,因为他们思想中的蛛网使得他们相信“需要”迫使一个人变得不诚实。
几年前,拿破仑·希尔在乔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市联邦监狱里做过教育工作,那时他对阿尔·卡篷作过几次满怀信心的谈话。有一次希尔问卡篷:
“你是怎样开始犯罪生活的?”
卡篷只用一个词答道:“需要”。
于是卡篷的眼睛流出了眼泪,哽咽了。他开始叙述他所做过的一些好事,这些好事在报纸上从未讲到过。当然,这些好事同加在他头上的坏事比较起来,似乎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那个不幸的人浪费了他的生命,毁坏了他的宁静心理,患了致命的疾病,暗害了他的身体,以致在他所走过的道路上撒下了恐怖和灾难——这一切都是由于他没有学会清除他思想上的“需要”蛛网。
卡篷谈他的善行,是为了暗示他的善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补偿他所做过的错事,这就清楚地表明他的另一种蛛网在阻碍他进行正确的思考。一个罪犯要想抵消他的罪恶就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