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梁柱-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间来宗道当着萧木和所有其他大臣的面,直接对倒在地,将头顶的乌纱帽摘了下来,放到了地上,用惶恐的语气说道:“臣来宗道,本无大才,承蒙皇上拔擢,得以位列内阁,忝居首辅。然臣着实驽钝不堪、才寡德博、尸位素餐,未尝出一计、献一策而利江山社稷。故臣惶恐,特请辞去首辅之位,还望皇上恩准,同时另选贤良,以期早日中兴大明。”

    来宗道说着,心情也是十分复杂,既有强烈的关于皇上对先师、对儒学的成见的猜测,也有对怀有这样猜测的自己的自责,还有对多年来宦海沉浮的疲惫,最后,自然还有自己一直以来所期待的辞官归田,含饴弄孙,畅享天伦之乐的美好向往。

    当然,促使来宗道下定决心要辞官的,甚至要立刻行动,不惜在大庭广众之下也要辞官的原因,还是对自己竟然对皇上有所怀疑的自责,正是这一点,把最近原本已经淡忘了的官场沉浮、归隐田园的想法全都勾了出来,于是来宗道发现自己原本就没有了对于仕途的追求,现在似乎又没有了对皇上的忠诚和敬畏,既然这样的话,自己这个内阁首辅,也就没有再继续做下去的必要了。

    来宗道的辞官行为无异于在大明的官场当中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个比喻也确实十分形象,因为大明所有的官员恰好全都在场,当场目睹了来宗道辞官行为,来宗道本人,就好比那颗重磅炸弹,在场的所有人,包括萧木和林檎在内,全都被这颗炸弹狠狠地震慑到了。

    场面先是短暂的十分安静,但随即就如同炸了锅一般,在场的官员们在震惊之后,也全都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尽管他们还是无法相信刚才自己耳朵听到的事情的真实性,但其他官员的反应帮助他们印证了自己的耳朵确实没有问题。

    首辅当众辞官,这样的事情就这么毫无征兆地发生了,以至于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去关心开蒙的学生是否应该拜孔夫子的问题了——虽然圣人的理念、儒学的传承十分重要,但此刻还是内阁首辅辞职这件事情更加值得所有人的关注。

    萧木也同样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下面乱哄哄的群臣已经帮他确认了自己所听到了就是现实,但萧木还是不甘心地再次确认了一下:

    “爱卿方才说了什么?朕没有听清,给朕再重复一遍!”

第八十四章 心思与进退() 
“臣已老眼昏花,不堪大用,特请辞去内阁首辅之位,望陛下恩准。”来宗道抬头看了一眼皇上,发现皇上的脸色铁青,十分得不好看。但现在的形势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来宗道只好鼓足了勇气,把请辞的话又重复了一遍,说完之后便又将头深深地低了下去,等候着皇上的决断。

    其他的官员们此时也停止了议论和挽留,全都安静地等待着皇上将会给来宗道一个怎样的答复。

    场面虽然十分安静,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活络了起来,有的在为来宗道的决定感到不解,替她感到惋惜;有的在思量皇上的反应,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更多的则是在盘算着来宗道这次请辞的政治影响,分析着皇上会不会最终同意来宗道的请辞——谁都知道肯定不会这边来宗道刚一请辞那边皇上就立刻批准的,哪怕就是一个皇上最最不待见的或者干脆就在皇上授意之下才提出辞官的官员,皇上怎么也会装模作样地挽留一番,毕竟古代的读书人都喜欢玩那种“三揖三让”的戏码,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彰皇上重视人才、显君臣相得的王者气度。

    更何况从最近的情况来看,皇上对于来宗道这个内阁首辅还是十分信任的,甚至把几乎所有的政事全都交给了以来宗道为首的内阁处理。这也正是群臣对于来宗道突然请辞的行为感到震惊的原因所在,毕竟来宗道当前圣眷正浓,几乎已经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正是可以大展拳脚一展抱负的时候,怎么都不应该在这个时候选择辞官。所以,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毫不怀疑地相信,皇上肯定立刻、马上、下一秒就会对来宗道加以挽留,毫不犹豫地否定掉他要辞官的想法。

    虽然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明摆着的事实,但这丝毫阻挡不住他们心里的惊涛骇浪:来宗道显然是一个老成持重之人,既然提出了辞官的请求,那就说明这件事情他已经深思熟虑过,说不定在好久之前来宗道就已经有了这个想法了。而且就算皇上不会立刻同意来宗道辞官的请求,来宗道还是可以继续上述乞修,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若是来宗道真的铁定了心想要辞官,三番五次地上疏之后,皇上就是想要挽留恐怕也挽留不住的吧。

    而且这样的可能性在群臣的心里还是很高的,毕竟来宗道既然提出了辞官,那就肯定是做好了不干的准备,将来肯定还会连续不断地乞修。不然的话,要是来宗道被皇上挽留一次就放弃了辞官的念头,继续回去大模大样地接着做他的内阁首辅,肯定会遭受世人耻笑。而且若是来宗道辞官的意志没有那么坚定,也就不会在今天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当众提出辞官的请求了。

    再退一步讲,就算来宗道跟皇上三揖三让之后,他的反复请辞乞修全都被皇上驳回了,他来宗道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跟提出辞官之前相比肯定也不可同日而语,最最可能的情况就是来宗道辞官的行为在皇上的心里留下了芥蒂,君臣之间虽然表面上继续维持了以往的和睦,但内心当中还是会有互相猜忌的情况发生。说不定皇上也会开始寻找物色新的内阁首辅的人选,以防备来宗道什么时候真的会辞官不干了,等到皇上找到了比来宗道更加合适的人选,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给轮到皇上暗示或者逼迫来宗道主动提出辞官养老了。

    况且还有一点在场的大臣们也同样没有忽略,那就是来宗道这个内阁首辅本来就是过渡性质的,按照原本大家所熟知的政治规律来看的话,此时此刻来宗道本来早就应该早已不是什么内阁大学士,而是在老家含饴弄孙才对,不光是来宗道,其他的内阁成员比如杨景辰等,也都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做得长久的样子。就连来宗道本人在当时也同样是这样认为的,也随时等候着皇上示意自己辞官的暗示,但却迟迟没有等到。

    反倒是自从上次“出巡”归来之后,皇上一改原来的施政方针,对来宗道和其他的阁老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信任,而且放心地把所有的政事就交给了他来处理,着实打了京城当中所有官员们一个措手不及——本来这些官员们早就已经开始相互串联,相互防备,争先恐后地竞争着那有限的几个内阁大学士的位子。但随着皇上对来宗道等人表现出十分信任的态度之后,他们之前的努力也全都化为了泡影,也渐渐地收起了不该有的心思——内阁大学士的位子一个萝卜一个坑,既然皇上没有想要换人的意思,那他们不管怎么努力也全都是白忙活罢了。

    但方才来宗道的请辞行为彻底把他们心里原本已经快要熄灭的小火苗又成功地点燃了,在场的官员们的政治嗅觉全都异常敏锐,立刻就从中嗅到了将来可能会有加官进爵、位列台阁的机会。原本大明官场的发展方向虽然在皇上“出巡”之后的干扰之下偏离了原有的轨道,但随着来宗道刚刚提出了辞官归田,大明的官场形势将极有可能再次走上正轨,回到原本就应该走的路上来。

    萧木“出巡”归来的这一小段时间当中官场的“非正常”状态,则似乎像是历史的逗号,尽管引起了一点点小小的波澜,但最后恐怕还是被原本历史的洪流所淹没。

    所以,几乎所有心中还算又那么一点野心的官员心里都在思量着将来官场的走向。从来宗道开始,他最终的归属就是大明官场最最准确的风向标——只要他最后真的辞官归田,那么肯定会引发大明官场的一场地震,其余那些原本早就应该卷铺盖走人的阁老们的位子肯定全都保不住,很大可能性是他们也会相继上述乞修,其他的官员们自然也会从中推波助澜,帮助他们尽早实现畅享天伦之乐的愿望。倘若其他的阁老当中还有一两个不知好歹,赖着位子不走的人,那么毫无疑问他们将会成为朝堂当中其他所有官员攻讦的对象,毕竟内阁大学士的位子是有限的,你们要是不主动让出来,其他人就只好亲自动手去抢了。

    不过在场的人也不见得全都是那种有野心的,还是有那么一些没有什么进取之心的官员,他们关注的又是另外一个不同的角度:

    就比如说徐光启,对于争夺阁老之位就没有什么兴趣,他一向所关心的就是他生平所倡导的那些关于怎么提高农作物产量,怎么造枪铸炮,如何计算天体运行规律的方法。然而就是这样并不喜好争权夺利的徐光启在原本的历史上却当上了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官居内阁次辅;而那些费尽心思,相互串联以求入阁而不得的人,则是大有人在,就比方说钱谦益,在原本的历史上,终崇祯一朝都没能成功入阁,反而连原本的官职都没得做,只能回家赋闲,这实在不能不让人感慨造化弄人。

    所以,在徐光启的眼中,来宗道请求辞官归田的行为是在给皇上施加压力,是一种变相表达皇上阻止小太监们拜孔夫子行为的不满,想要让皇上收回成命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自然也不是来宗道独创的,历史上很多的大臣都用过这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来劝谏皇上,给皇上施加压力。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数北宋的王安石了,在王安石实行变法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有许许多多的官员对于王安石的新法并不赞成,而是激烈地反对,这一度让启用王安石决定要进行变法的宋神宗心中也十分犹豫,对于继续推行新法还是回复旧制也是瞻前顾后。就在宋神宗的态度暧昧,新法的实施受到阻扰的时候,王安石也同样提出过辞官归隐,最后自然还是受到了宋神宗的挽留,新法得以继续推行。

    所以,在徐光启眼里,来宗道的做法也是效仿王安石而为,目的则是为了规劝皇上,不要阻挠新一批的蒙童拜至圣先师。

    如何判断徐光启的猜测是否是对的呢(虽然实际上并不是对的)?这也十分简单,那就是:皇上对来宗道的辞官请求自然会十分惊诧,肯定会关心其原因,问一些“爱卿何故要辞官归田”的话,然后来宗道不再继续坚持辞官,而是借机说一些诸如“大明堂堂天朝,礼仪之邦却礼仪不在”这样的话来引起皇上的兴趣,然后对皇上的行为加以规劝。如果事情是按照这样的路线发展,那么就可以证明徐光启的猜测正确。

    尽管分析了这么多,但对于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还能在官场当中屹立不倒,反而位列重臣的这些三品以上官员们来说,这也不过就是几个念头的事情。所以,不管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皇上的答复以及来宗道的反应,所以大臣们全都几乎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皇上的回应。

    来宗道本人也是如此,虽然心里知道皇上肯定不会立刻就同意自己的辞官请求,但心里还是十分紧张,忐忑地等待着皇上将要说出来的话。

第八十五章 晕倒与假装() 
只是来宗道等了半天,也没有等到皇上开口做出回应,反而等来了群臣的一阵骚动,来宗道心中疑惑之余,抬起头看了一眼,发现原本站在台上的皇上已经不见了。

    来宗道的目光又向下方移动一些,这才终于明白了群臣骚动的原因——皇上又昏倒了!

    跟皇上的龙体比起来,什么应不应该拜孔夫子,内阁首辅应不应该辞官这样的问题全都不再重要了,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每个人的选择都很明确和毫不犹豫的,那就是一切都要以皇上的龙体为重。

    于是整个场面又一次变得混乱不堪,每个人都手忙脚乱,想要为皇上做一点什么,但又都无处下手,只好“皇上”、“皇上”地高声喊着,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皇上的关切之情。

    最后还是由林檎这个皇后出面,示意王承恩赶紧把皇上抬回去,并且召太医前来诊治。王承恩当然也知道应该如此行事,但又怎敢在皇后娘娘面前抢功?于是便很自然地在娘娘“临危不乱”的“英名”指挥下,吩咐了细心的手下们将皇上抬了回去。

    萧木被抬走了,林檎又对在场的大臣们说了一些“君父是大明的天,是大明江山社稷的指望,做臣子的,怎么能够不顾君臣之礼,如此逼迫君父呢?”这样的大道理,让刚刚那些跟萧木据理力争的大臣们哑口无言,说的他们纷纷表示“臣等糊涂,罪该万死”,这才总算是帮萧木控制住了场面。

    “这个木头脑袋的智障,自己给自己招来了那么大麻烦,解决不了就想要假装晕倒蒙混过关,结果却还要我来给他善后!”林檎挥手示意大臣们从哪个衙门来的还是回到哪个,继续各司其职之后,也起身离开,“急切”地去关心皇上的龙体去了。

    来宗道仍然跪在原地,此时也是不知所措,有心想要追上去关心一下皇上龙体的情况,但又在心里认为皇上的晕倒就是自己辞官之举所引发的,心中自责的同时,也觉得没有颜面再去见皇上,等所有的人都离开了之后,也只好默默地站起身来,还是回到了内阁值房。

    先于来宗道回到内阁值房的杨景辰、李标等阁老们看到来宗道心情沉重地回来,也都想对他宽慰开解一番,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只好对来宗道报以一个理解的微笑,来宗道也明白他们的意思,也对他们拱了拱手,权当对他们关心之举的感谢了。于是众人又开始继续处理积压下来的政务,整个内阁值房都充斥着十分尴尬和微妙的气氛。

    和来宗道这个原本的“过渡型”首辅一样,内阁值房当中的其他阁老们原本也都是“过渡型”阁老,本来早就没有打算能当多久的大学士,只求不被卷进阉党余孽的名单里面,处理政务不出什么差错,能够平安无事地辞官归田就心满意足了——杨景辰就是最恰当的例子。

    虽然皇上从未表露过要重新推举内阁成员的意思,反而对现有的内阁大学士们十分信任,而且还实行了大赦天下的政策,对阉党余孽的界定也局限在了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没有过多株连的打算,即使被划为阉党余孽的大部分官员也不过分追究,只是对其中的骨干分子加以了惩处——比如顾秉谦、冯铨等人。这也让杨景辰等其他的阁老们渐渐地收起了原本小心翼翼的心态,开始真正地以阁老自居的同时,也更加主动地开始为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和谋划起来,毕竟成为辅佐一代中兴明君的贤相几乎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即便是这几位曾经已经是无意仕途,但求自保的状态了。

    但就在今天来宗道当众提出辞官之后,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整个大明的官场下方的暗流肯定又会开始涌动起来。内阁值房的阁老们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刚刚升起不久的要做王佐之臣的心思也消散殆尽,总而言之,其他的阁老们也都做好了辞官归田的准备——只要来宗道最后真的不当首辅了,他们就立刻跟进,一起给皇上乞修的折子。不然的话,要还是厚着脸皮留在内阁之中,也免不了被人架空的命运,还占着位子找人记恨,这样的待遇,肯定是谁都不想要的,还不如辞官隐居,含饴弄孙的日子来得滋润。

    ……

    对于林檎来说,萧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