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梁柱-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我也感觉这个名字很熟了。”萧木答道,“应该就是一个历史名人,但他是在哪方面出名我确实是想不起来,而且说实话要不是你提起来,我根本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好吧,我本来也不应该对你抱有什么指望的。”林檎略显失望地说道——正因为她本来对萧木就没有抱太大的指望,所以此刻才只是“略显”失望。

    “你不也没比我强到哪里去?”萧木在心里腹诽道,不过这话他自然没有明说出来,取而代之的则是,“不管这个史可法到底是因为什么才成为历史名人的,既然他是一个历史名人这一点已经得到了肯定,那他无疑就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了,要知道想在历史上留下名字那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林檎对萧木的这个说法也是十分赞同,“不错,而且从他跟胡云之间发生的这几次的事情来看,这个史可法很显然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物,而且虽然我想不起来他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在历史上留名的,但我可以确定,他在后世的历史上无疑是一个十分正面的形象。”

    “嗯……”萧木摸着下巴思考了一番,然后继续说道,“既然这样的话,我看完全有必要关注一下这个史可法的会试成绩如何,要是他的试卷没有被那些主考官、同考官看中,我也好从中干预一下。”

    “我倒是觉得没什么必要,他可是一个历史名人,考上一个进士功名应该没什么问题才对。”萧木的这个说法并没有换来林檎的赞同,“而且从他几次三番地破坏胡云兜售考题,而不是从胡云那里买上一份考题的行为来看,他对于自己的才能还是有些自信的,所以应该不需要你这种‘特别关照’。”

    “好吧。”萧木想了一下也觉得林檎说得有些道理,“本来我还打算如果他的成绩不错,就直接点他当状元的。”

    “那就更没有必要了。”林檎继续答道,“他如果真的有状元之才,那么在到你决定这一步之前,就已经能够被阅卷官发现了,那时你再点他作为状元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要是他写的文章只是一个普通二甲或者三甲进士的水准,你强行把他点为状元就无异于是揠苗助长了。”

    “说的也是。”萧木也承认林檎的这个“揠苗助长”的说法,“而且写文章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全部,就算他考不上状元,也未必就会比状元差到哪里去,至少你我知道他在后世是个历史名人,而大明崇祯元年戊辰科的状元到底是谁,我们则是全都不清楚。”

    ……

    终于又过了整整八天的时间,也就是比萧木后世常用的“星期”概念还要多一天的时间,大明崇祯元年戊辰科的会试总算是结束了,这天下午,在贡院的门口到处都是前来迎接考生们出来的家人、亲朋、亦或是小厮、家仆。

    至于王静远一家无疑就属于“亲朋”这个范畴,或者更加严格地说,他们的身份不是“亲”,而是“朋”,因为是来接参加考试的宋应星兄弟的。

    贡院门口熙熙攘攘,最后一科考试每个考生交卷时间前后也不一致,有对自己十分自信,胸有成竹的,还有是已经丧失了斗志,觉得自己毫无希望的,这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往往会选择提前交卷,而在考场之内坚持到最后一刻的,往往则是一些水平居中的考生。

    宋应星兄弟很显然就属于这种水平居中的考生,因为王静远一家从下午的时候便来等着,知道傍晚时分,这一个下午的时间当中陆陆续续地有考生从贡院当中走出来——或是胸有成竹,或是垂头丧气,但王静远他们并没有见到宋应星兄弟的身影。

    终于考试结束的时间终于到来,大部分既不是那种超级自信,又不是那种超级失望的考生从打开的贡院大门中走出,一时间贡院的门口传来了各种各样关切的声音——如果萧木在场的话,会从这个场景当中找到不少自己曾经参加高考结束时候的感觉,或者说这种场景就是从科举考试的时候一直流传下来的,只是到了萧木的那个时候,换了一个形式而已。

    在到处都能听到的“考得如何?”、“辛苦了,赶快回家歇息一番”之类的话语当中,王静远一家也在人群中搜索着宋应星兄弟的身影。

    “小宋先生在那边!”第一个发现宋应星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喜欢到处调皮捣蛋的赵弃病——很显然他作为一个九岁的孩子,自然不可能比王静远他们这些成年人长得高,在这种到处都是人的场合之下,他的视野要受到极大的干扰。

    但他确实第一个发现宋应星的,这当然事有原因的,事实上,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么一个“千里眼”,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没错,赵弃病此时正是骑在了鲁大的肩上,由于本来鲁大就比常人高大不少,骑在他肩上的赵弃病自然是“一览众山小”了。

    没错,既然作为邻居,同时跟王静远一家的关系不错的鲁大也带着梁过一起过来,毕竟科举考试在他们这些大明本地人的眼中是十分神圣重要的事,这一段时间以来相处起来十分融洽的两个江西士子到底考得如何,王静远和鲁大他们也都是十分关心。

    “大宋先生在那边!”说很快赵弃病又指向了另一个方向,示意宋应升的位置也被他给发现了。

    终于,经过了一阵人群之中的拥挤和略微的混乱,王静远一家还有鲁大他们终于跟宋应星兄弟会合到了一起,等众人都简单地从拥挤的环境中脱身出来,送了口气之后,王静远便十分关切地问道,“两位先生,考得如何?”

第四零八章 差事() 
宋应星兄弟既然是一直到最后时刻才交卷离场的,那么他们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既对自己能够精榜提名没有那么强烈的信心,但还是保留着一些希望在内,没有完全丧失希望。

    很显然在公布成绩之前,他们这一类人,同时也是所有考生当中最多的一类人无疑是最最煎熬和折磨的。

    所以他们的回答也差不多,大概就是“感觉还可以”、“具体还要看考官如何评判”之类的,王静远他们也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又是宽慰一通,大概就是“两位先生读书刻苦”、“定能高中”之类的。

    于是一行人便出发,回到王静远家中,此时的冯氏早就开始准备丰盛的晚饭,给两位应考回来的读书人好好地补上一补——毕竟考试期间在贡院当中无疑吃不到什么可口的事物,实现携带的干粮也不过只是能起到充饥的作用而已。

    在回家的路上,王静远为了帮助宋应星他们消除紧张和焦虑的心情,还特意地准备一个小故事讲给他们听,“两位先生可知,在会试开始当日清晨,贡院外发生的骚动?”

    宋应星回忆了一番之后答道,“我们确实听到有些吵闹声响,后来又平息下去了,不过却不知是发生了何事?”

    然后宋应星觉得自己还少问了一个问题,于是赶紧补上,“王兄当时不在现场,又是从何而知的呢?”

    “哈哈。”王静远笑了一声,“此事说起来还真是一个巧合……”

    于是王静远便把史可法和胡云之间的误会又给宋应星兄弟讲了一遍——史可法这个宋应星兄弟和王静远也都见过,自然有些印象。

    要说王静远是怎么知道的这件事,那也没什么奇怪的,毕竟这个故事的另一个主角,也就是胡云,就是一个经常到他家来蹭饭的常客,会试一连要考九天,胡云不可能每天都在现场办差,自然也要有休息的时候,正是在会试开始的第二天,轮到他休息的日子,他便跑到了王静远家,蹭了一顿饭吃的同时,又把这个故事给王静远讲了一遍,让王静远也是忍俊不禁。

    听王静远讲过了史可法和胡云的误会之后,宋应星兄弟也同样是忍不住笑了起来,连连重复王静远刚刚的话,“没想到竟然还会有这么巧合的事。”

    ……

    而这个故事的主角,也就是史可法,此刻自然没有意识到他的名字已经被这么多人知道了——萧木、林檎,王静远一家、宋应星兄弟等等,事实上他在这次的会试当中属于准备得十分充分的那种,在最后一场结束之前一个时辰便提前交了试卷,离开贡院,回到自己的下处去了。

    还好这次事情没有一直那么巧,知道史可法回到了居住的客栈,他也没有遇到那个自己原本以为是江湖骗子,实际上却是锦衣卫的胡云。

    而故事的另一个主角,也就是胡云,当然不可能让史可法给遇到,因为此时的他正在一个人独自地闷闷不乐,让一旁的杨韬都有些不太知道该怎么劝解安慰他——不知道的恐怕还会以为胡云他是参加了今年的会试但却没有考好才会这样的。

    让胡云闷闷不乐的当然不是因为跟史可法之间的这点小误会,对于胡云这种好爽脾气的人来说,这种小误会很快就忘记了——尽管因为这个误会他被史可法害得挺惨,还在顺天府被关了一晚。

    实际上让胡云感到不快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就在会试结束之前,指挥使骆养性把骆振兴和张超秘密地叫了过去,跟他们两个秘密地交代了半天,然后他们两个又秘密地从指挥使大人那里出来——整个过程都透着一股秘密的感觉,胡云可以百分百地肯定,指挥使大人一定是交代给了骆振兴和张超一个十分机密而且重要的差事。

    既然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差事,要是办好了自然肯定是大功一件,而对于之前仅仅得了一个副千户职位,一心想要赶上杨韬、骆振兴和张超他们的胡云来说,对于任何能够立功的机会都是想要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由自己漂漂亮亮地办好,然后立上一个大功,从而赶上自己这几个年纪相仿的兄弟们。

    但是这个虽然十分秘密,不知道具体是个什么事情但无疑代表着大大的功劳的“秘密任务”却没有被指挥使大人派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就这么白白地错失了一个立大功的好机会,胡云此刻的闷闷不乐也就可想而知了。

    “指挥使大人肯定有他的考虑。”关于该如何安抚胡云对于杨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毕竟他也不清楚骆养性把骆振兴还有张超叫去是安排了什么差事,就算问他们,他们也不说,在这种什么情况都不了解的情况下,杨韬想要让胡云恢复正常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

    “指挥使大人肯定是觉得骆振兴和张超在大兴的时候干得不错,还帮助官军取得了大捷,这才把这次的差事交给他们的。”胡云倒是比杨韬分析得透彻一些,“可是我跟他们比也不差啊,指挥使大人要是能把这次的差事交给我,我保证也能漂亮地完成。”——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差事,但胡云对自己却是有着强烈的自信。

    杨韬对胡云的本事自然也是十分清楚,知道他刚刚说的也不全是大话,但毕竟指挥使大人的决定不是他们这些做下属的能够决定和改变的,所以只好继续耐着心思劝解道,“你先不用心急,以后立功的机会还多得很,指挥使大人没把这次的差事交给你和我,说不定是有其他的差事,要让你我去办,咱们两个跟骆振兴、张超相比也有不少优势的。”

    “什么优势?”这次又轮到自信的胡云问了起来。

    “至少你我二人经常跟随皇上左右,保护皇上的安全,这说明皇上和指挥使大人对你我的本事信任有加,骆振兴和张超就从来没有过这种待遇。”杨韬也算是有急智,很快就想到了这一点。

第四零九章 情节() 
从皇上最近几次出行的情况来看,杨韬的这个说法简直让人无法反驳,毕竟只要他和胡云两个人身在京城,就一定会被安排随行,护卫皇上的安全,而这次从指挥使大人那里得到了那个“神神秘秘但又肯定能立下功劳”的差事的骆振兴和张超两个人,则是似乎从来都没有过这个待遇。

    于是杨韬的这句劝解瞬间就起到了奇效,让原本有些闷闷不乐,甚至看起来有些像是在会试当中没有考好的沮丧士子一样的胡云的心情立刻就恢复了正常,杨韬看着他一拍大腿,两眼放光、茅塞顿开地说道,“对啊,你说的实在是太对了!”

    “正是这样。”事实上杨韬心里也十分清楚,自己刚刚用来劝解胡云的这个说法从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种巧合而不是因为他们两个真的就比骆振兴和张超的本事高了多少,但毕竟大家都是锦衣卫的自己人,也没有相互真刀真枪地比试的机会和必要,既然现在骆振兴和张超两个人都不在,那就让胡云自己一个人高兴一会,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

    会试的阅卷工作自从考试结束,宋应星他们这些坚持到最后时刻才交卷的考生们走出贡院的大门之后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毕竟是新皇登基以来的第一次科举,而且还是萧木视为挑选给自己干活的人才的重要活动,包括萧木在内举国上下都十分重视,于是此次被萧木任命主持会试阅卷的自然就是内阁首辅来宗道了。

    但来宗道最为内阁首辅,每天要处理的政务着实繁多,实在是有些忙不过来,所以他更多地只是挂一个名,真正主持阅卷工作的事内阁次辅杨景辰,还有礼部尚书何如宠。

    杨景辰还有何如宠两个人带着翰林院的十余名同考官一起,为了赶在八月十五中秋节之前把此次会试的结果呈送皇上,早就做好了连续阅卷,通宵达旦的准备——虽然皇上,也就是萧木本人并没有提起过要在中秋节之前得到结果,甚至萧木本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作为臣子的杨景辰等人则是提前为皇上想到了这一点,毕竟最近朝廷上下都是一些坏消息,他们无论如何也想让皇上带着一个好心情迎接中秋佳节的到来。

    当然了,赶在中秋节之前完成阅卷的工作对他们自己也有好处,因为若是完不成这个目标的话,他们这些考官们的中秋节也同样就过不好了——于是为了给皇上送上一份诚挚的中秋节礼物,同时也顺便为了让自己能完成工作好好地过节,考官们阅起卷来一个个全都是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其效率之高简直可以拿来当做大明各级衙门平日里处理政务的榜样模板。

    事实上对于萧木来说,他本人甚至都还没有意识到中秋节这个中国除了新年之外最最重要的传统佳节的到来——尽管此时距离中秋节只有五天的时间,因为会试开始之后的这些天萧木觉得日子过得十分舒心,自从会试开始之后,之前每天不断甚至一日三惊的节奏终于停了下来,一直没有其他的坏消息传来,让萧木的内库还保持在一个可以称之为“有钱”的状态之下,这让萧木觉得十分满意。

    当然萧木的满意不光是因为省了钱,事实上省钱这个问题虽然重要,但没有了那些坏消息,萧木就可以继续享受他原本那无所事事的甩手掌柜的生活,这才是让他感到最为满意的。

    作为皇帝的第一场会试虽然重要,但毕竟要进行那么多天,而且整个会试的过程进展得十分顺利,骆养性那边始终也没有发现有泄题、舞弊之类的情况发生——这似乎应该归功于萧木此前的一系列占领京城教辅市场的活动,所以到了会试的最后几天,萧木的注意力已经很难再全部都放在一切照常,没有什么新情况的会试上面了。

    此时萧木正在林檎的寝宫当中——当然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用林檎的话来说:“萧木不是在自己的寝宫,就是在来自己寝宫的路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