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梁柱-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这一点,原本只是有些吃惊的皇太极顿时感到一股惊慌的感觉涌上心头——明国崇祯既然敢于派兵主动出击,想必是早有预谋和准备,这次来敌必然人数众多,毕竟以明军兵将一贯胆小如鼠的作风,若是没有个十万八万的军队,肯定不敢到草原上跟自己野战。

    再加上自己大营烧起了大火,大多数兵将都在忙着灭火,此时被明国大军袭击,后果定然是不堪设想。

    现在的皇太极突然感到有些后悔,不应该把粮食物资看得太重,让大多数的兵将去救火而不是备战,导致现在敌人来袭,自己用兵却捉襟见肘的局面。但事情反过来想,就算是重演一遍,皇太极也很难放弃抢救大营和这么多的物资。坐看大营和仓库失火而不救,而专心致志地准备迎接敌人的攻击,这样需要付出的代价同样很大,毕竟这些军事物资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了,皇太极难以想象,若是大军断了粮,后果会有多么的严重。

    不过皇太极总归还是冷静了下来,尽管心中感到了紧张,但表面上还是保持着镇定,只见他冷笑一声,对多尔衮还有手下军官们说道,“侯世禄是何人?本汗怎么没听说过,想必是碌碌无能之辈,诸位随本汗上马破敌,取下此人的人头!”

    皇太极这样说当然是为了提升手下的士气,事实上侯世禄的名字对他还有其他的建奴来说一点都不陌生,毕竟大家都是老对手了。从万历开始,一直到天启年间,侯世禄就在辽东驻守多年,与建奴之间常有战事,皇太极这么说,也不过是在部众面前将敌人贬损一番,维护一下他的威望罢了。

    “是!大汗!”多尔衮和其他的部众也明白了,狡猾的明军今夜玩了两次“声东击西”的把戏,现在这股杀向自家大营的明国军队才是今天晚上真正的敌人。

第二八八章 士气() 
对张超和特木尔来说,杀到建奴的中军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他们跟手下的那一百来个蒙古汉子——双方激战了一阵,现在还有没有一百来个蒙古汉子其实已经不太好判断了,总之尽管张超和特木尔他们全都士气正旺,一个个全都是十人敌、百人敌,但还是架不住建奴人多势众。

    尤其是皇太极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他们会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所以当在他们路上的建奴多得数不胜数,可以说整个建奴大营之中,除了仍然在忙着救火还没来得及穿戴整齐,披甲上马进入战斗状态的建奴之外,剩下大部分机动兵力的注意力全都在他们这一边。

    但这并不能说明特木尔和张超他们是失败的,毕竟他们区区一百来人的人马牵制住了绝大多数建奴可以立刻投入战斗的兵力。

    实际上皇太极已经下令让这些占了所有兵力大多数的兵将们先放弃救火和抢救物资,而是赶快做好战斗的准备,全力迎战已经杀进门来的明军人马了,但毕竟现在整个建奴的大营早就是一片混乱,再加上明军兵将和特木尔他们四处冲杀更是让建奴的指挥系统乱上加乱,所以短时间之内,皇太极是不能指望那些原本被他安排去救火的兵将们能派上什么大的作用了。

    所以此时跟随皇太极一同迎敌的建奴兵将并不多,基本上只有一些他的贴身精锐护卫,还有就是临时召集起来,刚刚才慌忙地披甲上马的战兵。

    “大金的勇士们,随本汗迎战明军!”终于披挂整齐,踩着一个亲兵的后背跨上了战马的皇太极拔出腰间的宝剑,对着手下的兵将们大喊道。

    跟在他身后的部众们的情绪很很快地就被调动了起来,纷纷大喊着,“杀明狗!”

    说着皇太极便狠狠地抽了一下胯下的战马,带着刚刚被他鼓舞起士气的部众们迎向了已经杀进大营之中的明军。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皇太极却发现杀进了他们大营的明军嘴里喊得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传入他耳朵的全都是一些不好的声音:

    “奴酋多铎已经授首,营中建奴早降免死!”

    “建奴早降,冥顽不灵者立斩不饶!”

    黑夜和混乱之中,没有人能够真的去确认明军喊得话是真是假,就连皇太极本人也不敢确定,他这个年幼无知,经常喜欢故意跟自己对着干的弟弟多铎到底是否还活在这个世上。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明军这样一喊,对建奴的士气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休要中了敌人的奸计!多铎是我大金数一数二的勇士,怎么会被明狗所杀!”本来野心颇大的皇太极平日里说话做事十分注重涵养,而且出于笼络汉人人心的考虑,轻易不会使用像是“明狗”这样极具侮辱性的词语,但现在明军全都高喊着“多铎已死”,这样皇太极已经没有什么心情去顾及他的涵养了,毕竟能够稳定住军心比什么都重要。

    尽管皇太极还有跟随在他周围的亲兵高声大喊着,但也只能影响到跟随在他左右的少数人马,现在战斗的关键似乎已经不是直截了当的短兵相接,反而是双方比起谁的嗓门大来了。

    很显然在这方面的较量上,明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毕竟皇太极清楚地明白明军早就想好了这个奸计,是主动出招的一方,而且明军刚刚杀到,人马集中,所有人有组织地、整齐划一地高喊,其声势自然比仓促应战,各自为政,如同一盘散沙的建奴这一方要大得多。

    而且皇太极在这方面也只能接招,却毫无还手之力,毕竟他就算命令手下的亲兵们一齐高喊,“侯世禄已经死了”,明军那边也不会有人相信,反而会引来明军的嘲笑,自己一方的士气反而会更加低落了。

    实际上建奴一方的士气确实已经基本低落到了谷底,就算是是皇太极亲自带领的,刚刚被他鼓舞起士气的亲兵们,听到了明军高喊的“奴酋多铎已经授首”这样的话,也是心中迟疑,虽然皇太极马上就辟了谣,而且发动他们一起大喊辟谣,但每个人的心里还是有些不敢肯定——因为他们都清楚地知道,现在明军杀来的方向,正是最开始的时候多铎贝勒带人出营追击的方向,现在明军已经杀了过来,但却不见多铎贝勒的踪影,这意味着什么也是可想而知。

    皇太极周围的亲兵尚且如此,那些本来还在忙着救火,现在还没来得及穿戴皮甲的建奴们就更加慌乱了,没有皇太极这个主心骨在他们身边,他们便群龙无首,每个人心里都仿佛感到末日就要来了一样,任凭建奴的军官如何大喊辟谣,都无济于事,事实上即便是大喊着辟谣的建奴军官,心里也同样没底。

    这样的情况在整个建奴大营之中比比皆是,而这样情况的建奴才占了所有建奴的绝大多数,可以说明军的这一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建奴的士气跌落了谷底,毕竟车辙脖子喊上几声对于明军的兵将来说基本上跟“吹灰之力”也差不了多少。

    所有建奴的士气全都陷入了低落,但这却也不是绝对,至少就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多尔衮。

    这其中的原因也十分简单,自从他们的母亲大妃阿巴亥被逼给父汗努尔哈赤殉葬之后,这个世上就只有他们两兄弟是最亲的人了——虽然阿巴亥还有一个儿子阿济格,是多尔衮和多铎同父同母的哥哥,但阿济格年岁已长,兄弟的感情远比不上同样年幼的多尔衮和多铎。

    所以,听到了明军耀武扬威地到处吆喝着“奴酋多铎已经授首”这样的话,多尔衮没有办法不怒火中烧,在他眼里,明军的喊话是对他弟弟最大的侮辱,无论他的这个亲弟弟是死还是活,他都决定要冲进战阵之中,让侮辱他弟弟的明军付出血的代价!

第二八九章 谣言() 
多尔衮愤怒地冲入了战阵之中,与杀进大营的明军兵将混战了起来,不得不说,多尔衮确实武艺高超,可以算是一个猛将,在战阵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鲜血横飞,杀得明军仓皇逃窜。但个人的勇武对整个战场局面并不能产生什么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像多尔衮这样,已经陷入了混战之中,他就算再勇猛,也只能震慑到周围少数的明军,而绝大多数的明军都看不到他的勇猛表现,明军整体的士气也就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毕竟现在是夜里,再加上此时的大营已经一片大乱,每个人都只能勉强顾及到眼下,很难了解全局的形势——若是像唱戏和说书当中的战争一样,交战双方摆好阵势,然后各自派出大将来单挑斗将,然后获胜的武将再带领大军掩杀,以这种方式进行作战的话,那多尔衮的勇猛表现无疑会对整个战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遗憾的是,无论是唱戏的还是说书的,都几乎不可能有机会上过战场,对于行伍之事也是知之甚少,他们唱给或者是说给世人听的,最多就是他们自己想象中的战斗罢了。实际上,虽然不清楚三国、隋唐时代的战争是否像他们说的那样,采取的是先列阵,再斗将,最后掩杀这种模式,但多尔衮他们全都可以确定的一点则是,至少现在大金和大明还有蒙古之间的战争肯定不是这样的模式。

    事实上多尔衮也并没有指望他个人的勇武能够左右战场的局势,他现在的所作所为也不过是单纯地想要让侮辱他弟弟的明军付出代价,或者说其实就是泄愤而已。

    就在多尔衮大杀特杀,疯狂地泄愤的时候,他突然听到不远处的明军爆发出了强烈的呐喊,喊声超过了之前所有的声音,就像是他们已经获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每个兵卒都领到了赏银一般。

    顿时多尔衮心中传来了一阵很不妙的预感,在激战之中,他分出了一点点的注意力去听了一下明军呐喊的内容,然后他发现,这对大金来说确实如同异常灾难,因为随着呐喊的明军越来越多,声势越来越大,他不用特别留心就能清晰地听到,几乎大营里所有的明军都在高声喊着:

    “皇太极被侯将军斩了!”

    “侯将军武艺无双!神勇无比!”

    “奴酋皇太极已经伏诛!其余建奴投降免死!冥顽不灵者立斩不饶!”

    虽然明军兵将一个个“奔走相告”,整个大营里全都是“皇太极死了”这样的喊声,但多尔衮却并不相信,毕竟他的这个哥哥,大金的这个大汗就算再不堪也不可能这么轻易地被明军给斩杀了,以皇太极的亲卫的战斗力,就算不能战胜明军,但在乱军之中保护他的安全还是不在话下的。换句话说,皇太极要是真的这么轻松就能杀死的话,那他好多年前就该死在战场上了,根本轮不到他来做大汗了。

    此时的多尔衮心中一喜一忧——既然明军连“皇太极被侯世禄所斩”这种明显的谎话都可以随便地喊出来,那他们之前一直嚷嚷着的“多铎已经死了”的言论想来也是心口胡诌,自己一奶同胞的这个亲弟弟很可能还活着,现在说不定跟自己一样,正在哪个地方跟明军激战,只是由于夜色和混乱的原因,自己不知道他的具体下落而已,想到这里,多尔衮心中自然一喜,之前那股想要给弟弟报仇的冲动也逐渐地冷静了下来。

    但明军的汉话让多尔衮同样有着很深的忧虑,虽然心里明白皇太极肯定不会有事,明军的喊话无疑是谣言,但多尔衮还是不放心地回头看了一眼,想要确认一下皇太极是否还活着——即便是像他一样冷静地分析出明军阴谋的人,都忍不住想要确认一番,那其他的大金勇士此时的心中的不安也是可想而知了。

    尤其是多尔衮遗憾地发现,可能是由于夜色的缘故,也可能是由于大营之中到处都是混乱的缘故,还可能是他刚刚冲杀得太远了的缘故,总而言之,他现在已经看不清皇太极那边的情况到底如何了,他能看到的只有到处都在着火的帐篷,到处冲杀肆虐的明军兵将。

    尽管很清楚地相信皇太极肯定不会被杀,但多尔衮还是感到十分不秒,毕竟自己刚刚还跟皇太极在一起,只不过离开了一会就已经看不到了那边的情况,这样的话,那些原本被安排在救火的,绝大多数的大金勇士们更是看不到皇太极的情况了。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大金勇士都能够像多尔衮一样独立冷静地思考问题,在不能亲眼确认的情况之下,听到了大汗已经死了的谣言之后,大金的勇士们肯定人心惶惶,陷入更加严重的混乱之中,自己一方的士气无疑会陷入最低谷。

    总之,明明知道明军的喊话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说服力,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但多尔衮却感到有些无能为力,尽管他已经在高声喊着“大汗无事,不要中了明狗奸计!”来进行辟谣,但却收效甚微。可以肯定的是,明军的这个谣言将会爆发出相当大的威力,甚至可能会直接左右今晚的整个战局。

    多尔衮心里清楚,现在已经不是他个人展示英勇的时候了,当务之急是要赶快找到皇太极,并且保护他的安全,必要的时候甚至要带着他突围出去——尽管皇太极是杀害他母亲的罪主要的凶手,但多尔衮此时却并不希望他有事,毕竟除了杀母的凶手之外,皇太极还是大金目前的大汗,若是皇太极此时真的有了一个什么闪失,那整个大金都将会受到极其严重的损失,而这一点无意识多尔衮不想看到的。因为在他的心里,整个大金所有的财富都在将来都毫无疑问会属于他本人,多尔衮当然不希望自己未来的财富受到任何的损失。

第二九零章 破坏() 
与此同时,皇太极当然也没有闲着,此时的他早就已经顾不上再去关心“多铎到底是死是活”的问题了,因为明军已经把谣言传到了他自己的头上,很显然,他这个大汗的生死对大金军队的影响力远非多铎一个贝勒能比拟的。

    皇太极正在高声呼喊着,“本汗在此,休要相信敌人奸计!”他手下的亲兵也纷纷跟着大喊,“大汗无事,莫要中计!”

    但他们跟多尔衮的情况也差不了多少,尽管比多尔衮多了几百个亲兵在一同辟谣,但由于整个大营都十分混乱的缘故,皇太极还有手下亲兵们的喊声也只能影响周围十分有限的一部分人,而绝大度数的建奴根本就听不到他们的辟谣,传入他们耳朵里的还是“皇太极被侯将军斩了,建奴投降免死”之类的坏消息。

    “明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狡猾了!”皇太极此时也满腔的怒气,毕竟他还好好地活着,结果却生生地被明军给“说死”了,而且他喊得唇焦舌燥却仍然无法阻止明军的谣言给自己一方士气带来沉重的打击。

    仅凭嘴上的呐喊显然不能戳破谣言,挽回军队的士气,毕竟声音的传播受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影响,尤其是现在大营之中到处都十分混乱嘈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所以皇太极也并没有仅仅被动地跟着明军大喊,而是采取了更加有效的方式,那就是让手下的亲兵们把他的旗帜搞搞举起,用来证明自己仍然活着,以希望让更多的大金勇士看到,从而让他们能够安心作战。

    实际上这个办法的效果也是有限,毕竟整个大营实在是太大了,加上到处都是燃烧着的帐篷的阻隔,远处的建奴其实根本就看不到皇太极的旗帜——相反,他们都能听到明军不停地喊着的“皇太极已经伏诛”这样的话语。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声音的传播方式反而比旗帜来得更有效一些,总之,不管是什么方法,似乎都是明军用起来得心应手,而建奴这一方就总是只能被动仓促地接招,这样的状况让皇太极感到十分难受。

    毕竟这种情况在以往跟明军作战的时候从来都没有过,以往大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