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纱照的陷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婚纱照的陷阱-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在。    
    (2003年7月)


第二部分 娱乐生活中的经济第39节 如何建立起境内外媒体多赢局面

    2002年以来,国家广电部门依照政策规定,对国内现有的境外频道进行了正常的管理整顿。其规定包括凤凰卫视在内的数家境外电视台在国内三星级以上饭店及涉外公寓以外的范围的违规落地都将会取缔。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无论是对境外媒体、国内民众,还是对国内媒体来说,都会是一个通盘皆输的局面。    
    首先,在一个发达的市场体制中,广大民众不仅具有话事权,他们通过自己手中钞票或选票来决定个人意志的取舍,而且具有知事权,他们需要知道社会的发展变化,需要知道社会所发生的事件的真相,他们也需要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等等,特别是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的市场中,信息的透明性和真实性对广大民众来说更是显得特别重要。当然,这种信息的透明性和信息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来达到,通过政府设立的制度安排来实现。但是这种信息披露机制如何来实施,不仅需要相应的机构来监管,更需要通过新闻媒体诚实公正的报道来达到,因为新闻媒体天然地具有聚集信息与传播信息的特性,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种人们低成本地获得信息的组织选择。    
    因此,在一个发达的市场体制中,新闻媒体诚实公正地向民众传播信息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一家优秀的媒体为了获得市场的青睐,它有动力来报道事实的真相。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说,境外媒体之所以为国内民众所青睐,在于它满足了民众的各种喜好,传递了民众所需要的信息。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民众获得信息的途径阻塞,这不仅会增加民众获得信息的成本(因为在现代社会获得信息的途径千千万万,如果这一途径有问题,民众也会从另外的途径获得)、减少对外界的了解,而且会降低民众的娱乐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及弱化民众消费需求创新的意念。因此,直接受到最大损害的应该是广大民众。比如,笔者之所以喜欢凤凰卫视的节目,就在于它的信息来得最快、最为客观、最能够满足民众所需要。如果此节目不能便利地收到,那么笔者只能通过更昂贵的方式来搜寻相关信息了。    
    其次,对于境外电视台来说,如果国内民众收视率下降,那么该台在中国内地的广告收入就会骤然下降。因为,境外电视台作为一家企业,追求利润是它们的天性。它们之所以会把节目做好,它们之所以尽量使自己的节目满足民众的需要,就在于如何满足他人要求的同时实现自己的利益。从电视节目渗透率、收视率和现实收入3个指标来看,凤凰卫视中文台在内地的渗透率为4200万户家庭,约占中国所有收视的13%。由此凤凰卫视在国内的收视率位居所有境外频道的第一。盖洛普的调查表明,中国有36%的受访者认识凤凰品牌。正因为凤凰卫视的渗透率和收视率高,其广告收入也高居国内电视台的第六名。据调查,凤凰卫视是迄今为止所有境外电视频道中惟一赢利的,其年均广告增幅超过81%。2000年凤凰卫视90%收入来自于广告,而其中70%的广告收入又来自中国内地。如果上述政府的禁止政策完全落实,那么凤凰卫视的收视率一定会下降50%以上。这对该台广告收入的打击肯定是致命的。    
    再次,境外电视媒体退出国内是否会把所空出的广告市场让国内电视媒体所占有?在此,如果假定蛋糕的大小不变,那么,广告市场一家媒体退出,一定会让另一家媒体来占有。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国内广告市场的蛋糕大小并不是固定的,既可以做大,也可以做小。如果电视节目对民众没有吸引力,广告客户自然会减少。如果电视节目能够吸引民众,广告市场的蛋糕自然会做大。因此,境外媒体退出,其所空出的广告市场,国内媒体也不一定能够占之,关键在于它有没有为民众所喜欢的节目。但是,境外媒体的退出,由于市场竞争减弱,这不仅会弱化国内电视媒体的竞争意识,而且外界的经营手法、经营理念及管理经验也不易传送进来,国内电视媒体运作机制也不容易转换。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加上上面的两个方面,境外媒体退出国内市场可能出现全盘皆输的结果。    
    面对着这种情况,如何创造出境内外媒体多赢的局面,应该是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电视频道运作混乱已是不争之事实,如何以市场法则为依据来规范国内频道运作是目前解决境内外电视媒体竞争的首要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频道的产权归属问题。也就是说,电视台频道是公共品,还是排他性的国有品。如果是前者;那么其结果一定是公共品的悲剧。如果是后者,电视台频道的使用就得以市场法则来运作,比如拍卖。就像土地资源一样,在一定的法律政策约束下,如果电视频道也能够以价高者得的拍卖方式进行,那么也就不在乎境内或境外媒体来经营了。    
    还有,境外媒体在国内经营得好,占有了国内广大的市场,不要因此就眼红,用政府行政的方式来干预其运作,反之,要如何诱导它们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并通过税收的方式来调节。一方面要让境外媒体有利可图,否则它们来中国干什么;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与促进国内媒体与之竞争,让其自然垄断的利润降低,并通过税收的方式来调节。在这种情况下,广告市场的蛋糕一定会越做越大,使得境内外媒体比翼双飞。如果能够这样,国内广大民众所看到的节目一定会越来越好,社会多赢的局面也就自然会形成。    
    (2002年11月)


第三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经济第40节 来香港学习应有香港的选拔方式

    前些时间,笔者曾撰文指出,香港不仅应该成为一个国际商业中心、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更应该成为一个内地学生的留学教育中心。读到2001年4月22日的报道,尽管政府没有明确表示要形成这样一个留学中心的详细计划,但所采取的措施已经朝这方面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香港教育统筹局局长罗范椒芬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的信息表示,如果在香港读书的内地毕业生在本港找到工作,并办妥内地有关的出境程序,国家教育部不反对他们可以无须透过特定的输入人才计划而留港工作。她还表示,每年招收150名内地学生来港就读的上限也将放宽,若内地学生有能力自费来港就读,则将不设名额限制。    
    这条报道透露出以下几方面的信息,首先,内地来香港学习的限制有所放开,但放开的步伐与形成留学教育中心的要求相差太远,只能说放开是一个好消息,但力度不够。就其所起作用或影响力来看不会太大。因为据罗范椒芬介绍,香港院校录取非本地学生的整体数字仍会维持在580名,相当于全港一年级本科生数目的4%。    
    其次,允许在香港读书的内地毕业生在香港找到工作,这对内地学生来香港学习会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试想,内地优秀的学生,所面对的不仅是香港,而是全世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香港的教育体制、教育质量及教育环境等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如果学成后仍然要返回内地,那么来香港学习的学生就多半会寻找渠道流向欧美。这样,香港也就只能成为他们流向欧美的中转站,如果允许他们毕业后在香港工作,这种情况会有很大的改观。现在的问题是,要实施这一计划,香港特区政府必须与内地政府沟通,如何保证内地学生能够顺利办理来香港工作的手续,否则,有好的愿望也会一事无成。    
    再次,允许内地学生自费来香港学习,内地一定会有较大的反响。因为,就目前国内的情况而言,有能力提供经费来香港学习的家庭为数不少。来香港留学,对他们有相当的吸引力。现在香港这边要解决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不设名额限制,是否指没有580名额之外的限制,还是指在这580名额之内没有限制。如果是后者,对内地学生来说,是区区有限的,与想办成留学教育中心更是相去更远。还有在这样的设限下,这些名额如何来分配。是以国内的高考标准来选拔,还是香港形成自己的一套选拔方式。如果以国内的标准来选拔,尤其专门设定几所学校选拔似乎有不公平之嫌。因此,香港应该设立一套自己的选拔方式,面向内地所有的愿意来香港学习的学生。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公正地选拔那些有经济能力并愿意来香港学习的优秀学生。二是如何与内地政府沟通,如何帮助办理他们来香港的手续。    
    (2001年4月)


第三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经济第41节 香港可办成内地留学教育中心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一直是国内民众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大量的海外教育机构、大学团体向中国民众大力推介,出国留学更是成为家喻户晓所关注的话题。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人们纷纷希望送自己的子女出国留学。只要看一下每年外国教育展的火暴场面,我们就可以看到内地留学热的一斑了。    
    还有,你只要打开国内报纸的各种广告,英语教育、英语辅导、英语培训、英语考试、英语入学教育等应有尽有。看一下北京的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每期爆满,并且赚得盘满(钵)满,也就可见国人对出国学习之热潮。可以说,改革开放20年过去了,国人对出国留学的热情越来越强烈,操办出国留学的行业越来越红火。    
    国人红火的出国留学需要自然是与国人两方面的基本条件相关联的。一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不少人的收益水平更是一日千里。过去人们根本无法想像的东西一个一个成为了现实。据最近的一个抽样调查显示,在北京市最富的阶层中,他们的平均个人财富达到了280万元以上。不管这种抽样调查有多大准确性,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国内有不少民众确实是富裕了起来,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他们有足够的能力送自己的子女或让自己到国外去留学。笔者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最近,北京一所比较好的小学准备在计划外(即户口所在地之外)招收15名小学生,每个学生收费为6万元,消息一传出,报名者则近10倍,最近只能以智力测验为标准来选拔学生。总之,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早已富裕了起来,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支持自己的子女或自己出国留学。    
    二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中国一向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特别是中国现行这种特殊的计划生育制度下,城市里的小孩一般为独生子女,望子成龙,重视教育更是成了一种时尚。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城里的民众即使实力不是太足,也会倾全家或全家族所力让子女受教育好一点。如果能够留学更是每个家庭所向往的。正是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内地留学热的巨大需求。    
    面对着内地巨大的留学需求,香港能够提供什么?笔者想,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到英美去留学自然是国内不少民众最佳的选择,但是各人的约束条件不同,有些人可以达成自己的目标,但绝大多数人无法实现其目标,如果香港能够成为国内民众的留学中心,香港同样可以成为内地民众出外留学的好地方。因为,这里不仅留学成本会低于其他地方,也有语言上的便利性,为一些条件较弱的民众找到一个缓冲的区间。而且从香港目前的条件而言,香港地区也应该成为国内民众外出留学的一个好去处。    
    目前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改变以往人们的思维定势,即香港仅是一个国际化的商业中心,一个国际化的金融中心,而不是一个文化中心。其实利用好香港的条件及优势,特别是制度优势、人力资源优势,香港也应该成为一个内地出外留学的教育中心。    
    因为,香港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了一个汇集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大都市,它不仅让现代西方文化、法律制度、价值观念深入到香港社会的各个阶层,而且英语早已成了香港民众的生活、工作及交流语言。这种语言的差异性,正好从外象上完全显示了教育的异地性。因此,到香港来学习,内地民众来之前就要像到美国学习一样先过好英语关,而且在其学习结业后也同样是以英语水平提高为重要标志。    
    其次,以目前香港的经济实力而言,把教育办成一个产业,香港也是完全有能力的。因为就教育的硬件设备而言,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人来说,它们都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来办教育。而且,就现代经济发展趋势来说,教育产业是一个获利十分看好的朝阳产业。而且如果能够允许个人投资教育产业,肯定会吸引许多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以香港人的资财把香港办成留学教育中心是绰绰有余的。而且面对着中国这块潜在的巨大收益,有谁会不动心呢?否则,怎么会有大量的外国教育部门及机构冲着中国巨大的教育市场而来。    
    如果要把香港办成国内民众的留学中心,最为重要的是是否有足够吸引力让更多的人从事教育,是否有合格的人才进入教育产业,进入香港教育产业的教师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内地的学子来香港求学。就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不少20世纪80~90年代到欧美留学的内地学人学成回到了香港。我们无论走入香港的哪所大学,那里都是这些人大显身手的地方。这些人都是欧美名牌大学毕业,都受过正规系统的现代知识教育。而且目前还有几十万人逗留在欧美,如果有好的条件,是容易吸引他们来香港的。也正是这一点,与内地大学有着天壤之别,它是吸引内地学子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吸引内地学子到香港留学的基础。    
    当然,要把香港办成内地民众留学中心,要做的事情非常之多,如收费问题、课程安排、课程设置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且教育产业的形成并不是一夜达成的,它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过,香港在面对祖国内地大幅度的开放,在面对着加入WTO的挑战之际,如何重整香港经济、如何重造香港经济的辉煌,香港人是否仅守住以往的阵地,还是重新开拓出新领域呢?笔者想把香港办成内地民众留学中心应该是一个好的思路吧!    
    (2003年4月)


第三部分 香港生活中的经济第42节 在美国经济衰退中寻觅人才

    为了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高附加值的项目,近几年来,香港一直试图在世界寻找优秀人才。特别是面对着中国内地,更是出台了一个计划又一个计划,一个方案又一个方案。但实际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的政策障碍,也会有香港企业方的要求,及内地求职者的愿望与能力不足等等。但是“登上华山仅此一条道吗?”如果我们来个脑筋急转弯,在2001年美国经济的衰退中,不也是一个香港招揽高科技人才的好时机吗?    
    2001年以来,美国经济持续疲软,尽管美联储已连续5次降低利率,布什政府也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但效果甚微。美联储日前发表的经济调查报告认为,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仍没有起色。美国最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