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仵作-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本抬头,见又是这少年将领,顿时皱眉,见她披着大氅,不知是何武职,只见她年纪尚轻,想来武职不高,便斥道:“放肆!圣上在此,本官回圣上的话,岂有你插嘴之理?你是何人,如此目无圣上!”

    “目无圣上之人是你!”暮青反斥道,“你明知圣上在马场却不陛见,我与李大人究竟谁放肆?”

    “你……放肆!本官说了,风急雪大……”

    “瞎话!”暮青不待他说完便驳斥道,“今日圣上考校骑射,军中都尉以上的将领皆在马场。你传旨本该去嘉兰关城大将军府,进石关城时,守门小将见你是奉旨钦差,敢不告知你此事?”

    暮青看向那带钦差来宣旨的小将,问:“你来说,你是如何对李大人说的?”

    那小将乃江南新军,见暮青问话,面上带了几分兴奋,答得铿锵有力:“回将军,末将对李大人说:‘大人来传旨?那您不用去前头嘉兰关城了,大将军就在咱石关城马场!今儿圣上考校骑射,军中都尉以上的将领都在,要不是这时辰当值,咱们也想去看看!’”

    “李大人如何说?”

    “李大人说,既想去看看,那就带个路吧!”

    暮青与那小将一问一答,几句话间便见了真相,李本听得面色白一阵儿红一阵儿,忙在马下磕头,“陛下,臣、臣……臣冤枉!”

    “你冤枉?”暮青冷笑,“冤枉的是陛下!陛下若有议和之意,为何挑今日今时马场宣旨?考校骑射是昨日定下之事,方才陛下马刚选好,比试尚未开始,此时宣旨,无异于搅了这场比试。陛下若有此意,何必安排今日之比?”

    “这……”

    “武将最恨议和,今日军中将领皆在,马场还有新军万人,陛下身在马场,难道不顾忌如若宣旨,将士们哗怒,凭这千人御林卫难以护驾?”

    李本一句也答不出,只跪在马前,风雪严寒,他后背竟起了层毛汗。

    他是知道圣上在马场,正因如此才觉得是宣旨的好时机,圣上越失军心民心,接下来之事才好顺理成章。原本一切如他的算计,军中眼看生了哗怒,哪知被个貌不惊人的小将三言两语揭穿了?

    “这、这……陛下,臣实在冤枉!陛下和诸位将军不能听信这位小将军一面之词啊!”李本打死不认,元相国最重声誉,若是此事办砸了,让大将军麾下的西北军与元家生了嫌隙,可于日后的大业不利,他这官儿也就做到头了。

    李本边辩解边抬头瞄一眼四周,见步惜欢坐在马上,眸光森凉,元修面沉如水,目若沉渊,周围的老将新军,一个个都用看案犯的目光看着他,仿佛他是跳梁小丑。

    李本瞄过一圈,越看越心惊——为何无人信他?

    圣上是,大将军是,这些将士也是,他们都信这眼生的少年?

    这少年究竟何许人?!

    “罢了,爱卿说是朕意,便是朕意吧。”这时,步惜欢叹了声。众军望去,见年轻的君王坐在马上,笑意苦涩,目含悲叹。

    这些年,宫中事,朝中事,天下传闻事,似与众人听闻的不同。

    李本抬眼,听步惜欢接着道:“李爱卿既来传旨,想必亦是朝中定下的议和使吧?朕无他愿,只望来日议和,你等能多念及边关将士之情,莫叫胡人讨太多好处。”

    说罢,步惜欢又对元修道:“元爱卿,卿卿和它的马群,朕应了要放出关出,待会儿马领来便一起放了吧。”

    元修复杂地看了眼步惜欢,尚未领旨,步惜欢便下了马,负手走出人群。将士们纷纷让出条路来,只见君王慢步而去,衣袂舒卷如云,背影别有一番孤凉意,几步间便被风雪遮了身影,渐渐看不见了……

    ------题外话------

    妹纸们,半壶月的《凤御凰第一篡后》今天复更番外啦!

    小活动:正版订阅者在文下留言的每个人赠送88潇湘币,重复留言不多送哦;还不是本书的订阅读者,但有在潇湘书院消费过,看起来是良性读者的,每人赠送22潇湘币当见面礼。

    活动时间:2015年3月1日00:00—23:59。

    活动地点:《凤御凰。第一篡后》文下评论区。

    ……

    另外,今天客户端抽奖出现bug,昨晚已跟主编姑娘反映过了,已得到的答复是今天找技术解决一下。姑娘们希望怎么解决?说说看,我继续去反映下,不管能不能有满意的结果,咱们得争取。

第一百二十一章 规劝() 
步惜欢离去后,御林卫和宫人匆匆追了去,李本便起了身。

    刚起身,面前便伸来一只手,李本怔愣抬头,见元修将圣旨接到了手中。

    “大将军!”李本面露喜色。

    “大将军?”西北军众将领不解。

    “既非圣意,这也算圣旨?不接也罢!”元修抬手一抛,那明黄卷轴飞上半空,刷的展落,雪扑盖了字迹,他看也未看那圣旨,一拳凌空,将那议和圣旨砸了个洞,拳风猛震,只听嗤地一声,那卷轴撕开两半,啪地扫落在地。

    万军震惊,李本脸色刷白。

    “西北军,不议和!”元修踏了那半幅残旨,大步离去。

    风嘶吼,人声寂寂,不知多时,忽闻少年音。

    “议和也无妨,不过是丢人他娘给丢人开门,丢人到家了。”暮青口吐毒箭,吐完也走了。

    这一日,圣上于石关城马场考校军中骑射,比试未行,圣旨便到了。议和圣旨乃朝中赐下,元相国自圣上登基起便辅政在朝,议和的旨意若元相国不准便不可能发到西北。

    大将军乃元相国嫡子,身在西北守国门杀胡虏,其父却在朝主张议和,旨意下到西北,三十万边关将士气愤之余一时无所适从。议和若是圣上之意,军中早就炸营哗怒,恐怕连石关城圣上暂居的武卫将军府都能给围了,可议和是元相国之意,军中将士便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元修在马场撕毁圣旨拒不议和,西北军将士信他,却也知朝中的议和使住进了关城。

    一时间,关城内气氛紧张,人人为议和之事压着心火。

    *

    大将军府,书房。

    茶盏掷地,碎音刺耳,窗外北风呼号,掩了那脆音,八列亲军披精甲在书房院外来去,披风踏雪,目光锋锐似刀。

    “明日就让李本带着他的人滚回朝中!”元修负手窗前,茶叶碎瓷扑了一地。

    “那后头的议和使团呢?大将军也一并撵回去?”顾乾问。今日李本带来的人都是宫中之人,队伍里只他一个文官,朝中不可能只派一人与五胡议和,李本定属先行官,后头还有人,恐怕不日便到关城。

    “命鲁大持军令去石关城城门守着,不得放人进关!”

    元修少有动怒之事,今日动了真怒,连朝中旨意都撕了,顾乾也只得叹气道:“大将军如此将人撵回去,太皇太后与相国的颜面怕是无存。”

    元修听闻此话更怒,回身问:“老师之意是将人放进来?人放进关来,伤的便是我西北将士之心,伤的便是我大兴国的颜面!这西北边关,十年来多少将士埋骨关外,大漠孤冢,不惧以血铸边关!朝中主和时可曾想过这些将士为国流过的血?”

    顾乾深叹,他戍守边关一生,将虽老,血未凉,只是比起二十岁的毛头小子,多了半生历练的阅历罢了。元修十五岁入边关,那时还没有西北军,他亲眼看着他一战震天下,看着他屡建奇功,看着他亲手建立西北军,看着他亲率三十万将士修筑西北城防。关城工事竣,他前抗胡虏,后剿马匪,十年不归京换西北百姓夜夜安眠。这一身英雄志,一腔儿郎血,让他看见了自己年轻之时,但他与他不同,他的出身终究不容他一生戍守边关。

    顾家在葛州城,与嘉兰关城数百里之隔,一年却难见几回。亲人难见,这十年是元修陪着他,说句越矩的话,他将他当做孙儿看待。他的心朗若乾坤,像那塞外的天,一目万里,太过清澈,他并非看不透朝中的尔虞我诈,只是不喜,所以来西北躲清闲,一躲便是十年。可元家终是他的家,有家终须归,躲着不是办法。

    “大将军可想过昨日圣上为何忽然心血来潮,要马场考校骑射?”顾乾不再硬劝,忽然便换了个话题。

    元修面色松了松,转身又去看窗外,“圣上知道今日朝中议和旨意会到。”

    圣上昨日说要考校骑射,今早风急雪大,本可待雪停天晴,圣上却执意要冒着风雪比试,他便知圣意绝不简单了。只是一时猜摸不透,直到朝中来人传旨,他才明白了。

    圣上若今日在武卫将军府中,议和圣旨下到西北,军中将士定然哗怒,圣上身在西北军中,只带了两千御林卫,军中三十万将士,一旦哗变,两千御林卫根本挡不住,他这些年行事荒诞不羁,昏君之名天下皆知,即便解释也无人信服。所以,圣上借骑射之名将军中将士都齐集马场,而他也在马场,议和圣旨赐下时便自然而然地将自己摘了出去。

    圣上的高明处是不仅将自己摘了出去,还让军中将领得知了圣旨是朝中之意,也就是元家之意。西北军是他一手建立的,军中将士与他情谊深厚,但与元家并无情谊,若朝中执意议和,将士们必会对元家生出不满之心来。

    且今日圣上露了一手驯马之能,后来又有颇为体恤边关将士的言辞。天下人人皆知圣上幼年登基,这些年他行事荒诞,百姓皆道他荒废朝事,他今日言辞倒有被逼无奈之意,将士们见了心中定有动摇。

    一箭三雕,圣上好深的心思!

    顾乾抚须颔首,道:“没错,大将军既知圣上之意,就该知朝中之意。”

    元修闻言,眉峰拧起,自嘲一笑,“朝中之意?老师说的是元家之意吧?”

    姑姑和父亲的野心他一直知道,十八年前,元家看似可夺了这江山,实则江北之地尚有他党,江南水师都督何善其的胞妹在宫中与姑姑斗得厉害,何元两家有不可解的世仇。当时若夺位,江南定不承认元氏朝廷,江北也可能会有动乱,因此立了幼帝,筹谋多年。这些年他虽未看家书,但从军前家中便着力肃清江北他党,培植自家势力,如今他来了西北十年,江北定已在元家囊中。

    今日若圣上不用计,议和旨意一下,他失的便是西北军心、西北民心,甚至议和之事传开,天下万民都要唾骂他,他失的会是天下人之心。圣上已胡闹了这么多年,民怨已深,再加西北议和之事……便是绝好的废帝之机!

    这才是元家——他的姑姑,他的父亲,真正的用意。

    “老夫知道大将军不愿看到这一日,你无争这天下之心,但你终归是元家嫡子。太皇太后也好,元相国也好,这江山便是夺了,日后也是你的。你若不想要就该回京去,躲在西北是清净不得的。太皇太后最是疼你,元相国也只你一个嫡子,这天下间除了你还有谁能阻此事?”顾乾抚须道,见元修忽然回头,眸中似有异光,便知此话说动了他。

    “议和之事也同样,朝中议和使与胡人谈过后,五胡也要派议和使进京,他们敢不敢进我大兴京中之地还难说。即便敢去,朝中与胡人的议和条约需在朝中商议签订,那还有段日子。大将军若回京,一可劝劝太皇太后与相国,二可阻挠议和之事,不比在西北烦心朝事家事好得多?”

    元修无言,只在窗前,回头看着那胡须花白的老者。老者含笑,目含鼓励,窗外风雪不知何时已歇,晌午的日头渐露云层,日色落窗台,雪隔着窗纸晃着人眼。

    元修转身看着窗台,由那雪映亮双眸,半晌,回身一揖:“学生多谢老师开解!”

    顾乾颔首笑道:“回去吧!如今你已是西北军主帅,身负一番功业,不再是当年离家的少年郎,朝事家事都可说得上话,不必再在西北躲清闲了。”

    “是,男儿当为国,不该躲清闲,学生这些年愚钝了。”元修道。

    顾乾摇头,他若愚钝,世间便无那令五胡十年叩关不成的西北战神了。只是他一心为国,却生在元家,家国难两全,他又是那有血性的重情之人,心结难解便生了逃避之心,如今看开了就好。

    “这些日子军中会有些乱,你要心中有数。”顾乾指点道。

    “老师放心,学生已知如何处置。”元修一笑,心中烦躁之意散去,眉宇间便现了傲气明朗,“西北军乃我一手建立,十年生死情谊,怎会如此容易乱?”

    顾乾满意点头,“好!主帅不乱,则将士不乱。”

    “既要回京,学生有诸多事安排,老师在屋中喝茶吧,学生先去了。”元修对着顾乾一揖,转身便风一般地走了。

    书房的门关上,老者脸上的笑意渐淡,露一副怅然意。

    如此儿郎,他也希望他一直留在西北,吹大漠烈风,守着这西北山关,他心怀英雄志,却非帝王志,劝他回去,他也不知对与不对……只望盛京的尔虞我诈莫要磨了这大好儿郎。

    顾乾怅然一叹,叹声留在屋里,不曾传出去。

    石关城里,中郎将府也有人一叹。

    那人坐暖榻旁,手里玩着把刀,道:“青青,你何时能改了这习惯?”

    午憩袖下都按着刀,明知是他来,那刀也不收起来。

    暮青翻身坐起,望住步惜欢,问:“你叫的是人是马?”

第一百二十二章 班师回朝() 
步惜欢好生瞧了暮青一会儿,正儿八经地问:“午膳刚用不久?”

    暮青柳刀般的眉微挑了挑,见步惜欢眸中忽起笑意,装模作样闻了闻屋里,笑道:“好大的醋味儿!还没散呢。”

    “那就散散。”暮青掀开被子便下了榻,榻旁一扇小窗,窗一开,北风捎着窗台的雪花呼一声灌了进来,几片雪花将要沾上她的发,身后忽来一道舒风,送那风雪出了窗台,顺道将窗子关了上。

    步惜欢叹了声,将暮青从窗边带离,轻斥道:“凉,不是说了莫再吹着寒风?”

    他顺手拈了暮青的脉腕,眉心轻蹙,叹道:“西北冬寒,盛京亦寒,过些日子回京,给你的氅衣路上要穿着。”

    前些日子边关入冬,他给了她件紫貂大氅,她一直没穿。昨日午宴和今晨穿的都是军中所发的冬袍,那些冬袍虽也暖和,但到底不如宫中之物。那氅衣他也赐了元修和顾乾,只为了她穿时莫有顾虑,但她还是没穿。今早她吹的那一阵儿风雪时辰尚短,回朝路上千里行军,夜里冷,她不穿着可不成。

    “你知道朝中有议和的旨意会来?”暮青问,没提大氅的事。

    紫貂稀有,氅衣更是珍贵,此等赏赐元修和顾老将军可安然受之,她这等新晋将领穿出去,未免显眼了些。

    “瞧出来了?”步惜欢笑问,牵着暮青的手将她带回榻上,笑问,“说来听听。”

    暮青只在榻边坐了,道:“三事。一将自己摘了出去,二将矛头指向朝中元家,三动摇了军中将士对你的印象。前两事目的达到了,可谓成功,后一事我认为不会太有效。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军中对你误会已久,只凭这一事恐难有太大改观。况且西北军乃元修一手建立,生死手足之情绝非一计可离间……”

    暮青说到此处,忽然一顿,眸中忽起慧光,“你不是冲着西北军去的,你的目的是新军?”

    步惜欢闻言深笑,由衷赞叹,“聪明!”

    元修恐怕都看不出来。

    “为何?”暮青问。

    今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