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丛山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蟒丛山传奇-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向襄汾方向前进的路上,宋文星率领着3个旅的主力部队,正在向襄汾方向急行军。

    看了一眼天上的飞机,宋文星冲天上的飞机笑了一下说:“是敌人的侦察机,不管他们了,前进,要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一定要切断日军向临汾方向的退路。”

    多田俊和小野治三郎得到了侦察机的消息之后,大吃一惊,拼命给36师团发电报36师团火速收缩兵力,在襄汾组织防御。

    在侯马县城负责防守的2旅旅长刘大勇是除了宋文星和刘贵外,战术指挥能力最强的将领,十分明白宋文星的作战计划和作战理念,见日军在节节胜利的时候忽然打算撤退,立刻明白日军已经感受到了威胁。

    于是,他调出了2旅的部队,对36师团进行大胆穿插,拼命跟36师团纠缠在一起,阻止他们撤退。

    36师团的师团长一下子惊慌失措了起来,往日失败的教训立刻浮现在眼前1个联队挡住2旅的进攻,其余2个联队迅速返回襄汾县城。

    然而,这个时候,原先一直在汾河以西徘徊的特种旅迅速用准备好的渔船和木板搭好浮桥,越过了汾河,切断了临汾县城跟36师团之间的联系,截断了36师团的退路。

    现在,整个蟒丛山纵队的重火力都在特种旅手里,而且,特种旅的步兵基干力量是以前的机炮营。

    虽然迫击炮被抽掉了,组成了成建制的迫击炮营,但是新组建的野炮团拥有42门三八式野炮,新组建的山炮团拥有36门四一式山炮,没来得及下放的48门九二步兵炮暂时编成一个步炮团。

    36师团的师团长扔下了1个联队后,准备断尾求生,一方面向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发电报,另一方面打算迅速突围,返回临汾县城固守待援,但是多田俊不甘心失败,给36师团发电报他在襄汾固守待援,然后命令33师团和37师团迅速西进,增援36师团。

    多田俊的这个命令让36师团的师团长有些迟疑,到底是应该突围还是应该听从命令,固守待援呢?36师团的一个联队已经跟2旅纠缠在了一起,如果突围的话肯定回不来了,再加上违抗多田俊的命令,弄不好就会被勒令刨腹自尽。

    但是如果执行了多田俊的命令的话,就算是战败,相当大的一部分责任就会落在多田俊的身上,另外,跟2旅纠缠在一起的那个联队也可以想办法接应出来。

    想到这,36师团的师团长立刻派出了1个联队,接应跟2旅纠缠在一起的那个联队,剩下的1个联队开始挖掘工事,准备固守襄汾。

    b

第一百七十三章 第一次反围剿 十二() 
小野治三郎得到了宋文星正在率领主力扑向襄汾的时候,也大吃了一惊,在地图上研究了一番,又通过电报跟33师团和37师团联络了一番后,立刻冲到多田俊的办公室里,焦急的说:“将军阁下,必须马上让36师团撤回临汾,33师团和37师团没有那么快赶过来。”

    多田俊惊异的问:“为什么?”

    小野治三郎急迫的说:“33师团以为遭到了蟒丛山纵队主力的围攻,主力已经手缩到了丘山县城附近,正在挖掘工事,准备防御;37师团的3个联队分别驻扎在摘星山和文昌县城,光重新集结兵力就需要很长时间。

    更何况,配备的独立炮兵联队在丘山县境内行进困难,需要有足够的兵力护送,丘山县境内有宋部进攻能力最强的1旅,两个师团被打怕了,谁也不敢轻装前进,宋部在此地人熟路熟,四处运动游击,很容易被他们一口口吃掉。

    襄汾地域狭小,敌人的火炮数量已经十分庞大,整整1个师团的兵力拥挤在一起,发挥不出真正的战斗力,而火炮也容易被敌人锁定位置,压制住火力。”

    多田俊脸色有些苍白,喃喃的说:“我已经给36师团下命令了他们固守待援,等33师团和37师团前来增援。”

    小野治三郎大惊失色,不由自主的提高了声音说:“将军阁下,怎么可以这样?一旦敌人形成了包围圈,36师团就无法突围出来了。33师团和37师团对宋部畏之如虎,绝对不可能那么快赶来增援,如今之际,能突围出一个就是一个吧!”

    于是,多田俊赶忙又给36师团的师团长发电报他们甩开敌人,突围返回临汾县城。

    接到这份电报,36师团的师团长差不多要疯了,这是要他们死啊!早干什么去了?到了现如今这个地步,居然要36师团突围。

    现在36师团的2个联队正在交替掩护,拼命狙击2旅的凶猛进攻,剩下的一个联队正在努力挖掘工事,已经差不多累的半死了,怎么往回跑?

    36师团的师团长愤怒的向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发电报,怒斥多田俊瞎指挥,但是事到如今,36师团已经无法迅速撤退了,当跟2旅纠缠的2个联队返回襄汾的时候,宋文星带着3个旅的部队也已经赶到襄汾了。

    时间宝贵,日军东路的33师团和37师团随时会甩开1旅西进,增援被围的36师团,是否能击败日军的这次大规模的围剿行动也在此一举了。

    宋文星立刻让3旅发动对日军的进攻,特种旅的野炮团压制住日军的火炮后,山炮团和步炮团拼命掩护步兵,连续不断的对日军的阵地发动进攻。

    日军虽然拥有1个独立炮兵联队和师团直属的炮兵联队,从火力上来讲,甚至还比蟒丛山纵队的炮兵强一些,但是由于襄汾地形狭窄,没有多少合适的地方安置炮兵,无法分散布置,隐蔽炮火,因此很容易遭到野炮团的火力压制。

    日军105mm火炮的火力虽然强,但是比三八式野炮的射程也远不了多少,更何况进攻的主动权在蟒丛山纵队手里,不但三八式野炮和四一式山炮的射程可以压制日军的火炮,就连仅仅射程两三千米的九二步兵炮也可以压制日军的火炮。

    蟒丛山纵队的野炮和山炮,可以充分的选择四周的高地,然后把火炮布置在反斜面,日军的炮火很难打到反斜面上,而蟒丛山纵队的炮火可以轻松覆盖襄汾的日军炮兵阵地。

    襄汾称是一个小县城,实际上城墙十分低矮,顶多也就是算一个大镇而已,因为战争,襄汾县城的人早已经跑光了,只剩下了的茅屋。

    这个时代的房子,除了大户人家使用青砖外,基本上都是黄泥垒的墙,外加几根木头做房梁,然后顶上铺着麦秆或者稻草之类的。

    这种房屋结构根本就无法抵挡炮弹的攻击,而且房屋还会阻碍日军炮弹的发射,因此,虽然从数量上日军的火炮数量并不少,而且火力还强一些,但是布置的位置不利却是致命的。

    以前的时候,从来都是日军进攻,中**队防守,然后炮兵被压制或者摧毁,根本无法奈何日军布置在野外的炮兵阵地,现在反过来了,中**队有了足够的炮兵,占据着有力的炮兵阵地,可以有效的压制日军的火炮了。

    蟒丛山纵队的山炮和野炮负责压制日军的炮兵,而48门九二步兵炮则被布置在了前沿阵地,一方面用来引诱日军的炮兵开火,锁定敌人的炮兵位置,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有效的直接打击敌人的火力点。

    另外,宋文星又把分散了的37mm速射炮集中了起来,也用于进行直瞄射击,掩护步兵冲锋,然后以营为单位,对着西边的日军发动了连续的进攻。

    事实上,宋文星采取的是围三阙一的战术,逼迫日军向汾河以西方向突围,如果日军要向西突围,面临蟒丛山纵队的炮火威胁,又不可能架设浮桥,而且就算想架设也没有足够的船只和材料。

    虽然包围了日军的36师团,但是宋文星心里明白,如果日军拼死反抗,是难以在短时间围歼整个36师团的日军的,就算能围歼,想必也会损失惨重。

    当初万家岭之战的时候,几十万**打援,几个主力军负责围歼行动,围攻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依然没有拿下日军的106师团。

    当然,106师团是个四联队的大师团,骨干都是当年的第六师团退役军人组成,战斗力极强,远超三单位的乙种师团,再加上万家岭一带地形险要,便于防守等原因,但是依然说明了围歼日军一个师团的困难。

    现在日军有一条向西突围的道路,情况就不一样了,不管如何都还能算得上是一条生路,日军经过少量部队侦察之后,发现汾河以西真的没有军队。

第一百七十四章 第一次反围剿 十三() 
一秒★小△说§网。。】,无弹窗!

    于是,日军的36师团师团长立刻给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发电报,要求41师团的残部放弃临汾县城,在汾河以西接应36师团突出重围,然后从汾河以西返回太原。

    有了生路,以前遭受过蟒丛山纵队重创的日军心态完全就不一样了,纷纷抱着木头、门板以及能漂浮的物体,开始向汾河西岸游去。

    宋文星给日本人留一条路的目的不是发善心,而是希望能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战果,当然不可能任由日本人这么舒舒服服的游过去。

    当日本人开始渡河的时候,宋文星调来了准备好的几十条渔船,上面架设了的轻重机枪,对着河里的日军进行屠杀式的扫射。

    这个时候,对于日军来说,小小的渔船兼职就是一条条的战列舰,只能挨打不能还手,汾河东边的日军拼命的进行掩护性射击,一直舍不得使用的火炮也顾不得会暴露阵地,对着河里的渔船进行覆盖性的射击。

    日军的努力没有白费,大半的渔船被击毁,剩下的渔船也只好撤退,但是日军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一直隐藏的炮兵阵地被多次覆盖,操炮的炮兵伤亡超过80%,日军的炮火完全陷入瘫痪。

    这时候,仿佛蟒丛山纵队才发现西边还有一个缺口一样,开始利用剩下的渔船渡河,而日军发现了这种情况之后,开始惊慌了起来,的日军士兵在军官的催促下开始渡河,准备占领河对岸,组织起一个支撑点,好掩护其余的日军过河。

    蟒丛山纵队的野炮和山炮也转移目标,对着日军渡河的地段进行覆盖性射击,打的汾河通红一片。仅仅渡过了1个营的兵力,拼命寻找生路的日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之后,居然渡过了1个大队左右的兵力,在西岸建立了一个较为坚固的支撑点,掩护日军过河。

    于是,蟒丛山纵队选择不再用渔船过河,而是使用渔船对过河的日军进行扫射,阻止日军渡河。

    更让日军目眦欲裂的是,安德森不知道使用了什么办法,居然在短时间内教会了3组坦克成员,再加上自己开的1辆,总共开着4辆日军89式中型坦克来到了河对岸,在1个营的步兵掩护下,对着已经过河的日军一顿疯狂的射击。

    安德森他们并没有直接冲上去,而是在日军阵地前一、两百米的距离对着日军进行机枪和火炮射击,尤其是火炮射击,直接打的日军的机枪不敢轻易开火了。

    日军虽然有37mm速射炮,但是没有运输工具,就算再游泳高手都不可能把一门炮运过来,对岸的日军根本就没有反坦克的武器,而且有步兵拼死保护,也无法迂回消灭这几辆坦克。

    发动了几次自杀式的攻击之后,日军只好认命的待在汾河以西,对着汾河以东拼命呼叫支援,没办法,打开这条所谓的生路,日军只好使用了隐藏下来的准备留在总撤退时使用的105mm重炮,对着对岸一阵覆盖式的射击,给河对岸的1个营步兵造成了重大伤亡。

    安德森见势不妙,不顾危险,从坦克的炮塔里露出脑袋,呼叫步兵和坦克撤退。

    日军的坦克没有通讯工具,只能按照约定的信步兵通过敲击来通知坦克内部成员的行动。

    渔船上的机枪打光了子弹,退回去重新再运弹药过来,枪管打红了,就重新换枪管,然后设计。

    附近的汾河水已经完全红了,到处漂浮着日军的尸体,于是,一些水性好,头脑灵活的日军士兵假扮尸体,用手雷摧毁正在射击的渔船,虽然渔船上的战士们瞪大了眼睛,但是还是有几艘的渔船被日军给摧毁了。

    除了派水鬼外,日军还集中了射程较远的掷弹筒,对着河面上的渔船集中射击,掩护过河的日军士兵。

    汾河上打的激烈,围攻日军的5个主力旅也跟日军打的十分激烈。

    没有的火炮掩护的日军打的十分的艰苦,的机枪火力点被九二步兵炮和九四式平射炮摧毁,逼迫日军只能像中国军队那样使用密集的步枪射击来阻止敌人的进攻,但是战壕内兵力密集了之后,又会容易遭到火炮的杀伤。

    使得日军只能像以前的中国军队那样,只能用人命来坚守阵地。

    一旦兵力稀疏了起来,被蟒丛山纵队的战士们接近,就会被扔出的木柄手榴弹攻破防线,从而丢失阵地。

    而丢失阵地之后,想要再次夺回来的话,就要牺牲更多的日军士兵来反复冲锋,回复原有的阵地。

    高素质的日军士兵就这样被大多数都是文盲的蟒丛山纵队士兵憋屈的消耗着,36师团的师团长即使再心疼,也已经麻木了,因为他知道,这场战斗以后,无论结果如何,他的都将是剖腹的命运。

    这时候,日军的36师团师团长仿佛一下子明白了宋文星的意图,明白了宋文星为什么汾河以西进行阻击。实在是太阴险了,本来36师团如果在襄汾坚决固守的话,虽然地形不利于防守,但是毕竟是1个师团的日军士兵,没那么好打的。

    但是现在,由于有了生路,不但日军的士兵们没有了坚守阵地的决心,在渡过汾河的过程中,还遭到蟒丛山纵队机枪和炮火的屠杀式的杀伤,现在就算是要再坚守,以目前还在汾河东岸的1个联队,是绝对坚守不住的。

    36师团的师团长只好选择过河,能跑一个是一个吧!

    遗憾的是,由于是最后渡河,因此1个联队的日军只有不到1个大队的日军撤了出来,剩余的日军不是被杀就是被俘。

    等36师团渡过汾河,就算日本人是岛国,会游泳的很多,3个联队的日军,只有1个联队零1个大队的士兵过河,重武器全部丢弃,轻武器也被丢的到处都是。

    这场战役取得了极大的胜利,但是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第一百七十五章 收拾战后残局 一() 
6个主力旅均伤亡过半,包括正在返回根据地途中的6旅,特种旅在跟41师团的作战中伤亡就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而在截断36师团跟临汾县城联系的过程后,因为围歼36师团,又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损失也超过了一半。

    目前更为窘迫的是,看似壮观的野炮团和山炮团已经没有几发炮弹了,要不然的话,日军丢在汾河上的尸体会更多。

    战前准备的弹药也就是够1场战役使用的,但是现在连续跟2个师团打了两场大战,不要说炮弹,就算是子弹和手榴弹也不足了。

    事实上,如果现在日军的33师团和37师团两个师团都压过来的话,别看蟒丛山纵队现在拥有7个主力旅,也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了。

    日军的33师团和37师团还拥有较为完整的兵力和编制,而且还有一个独立炮兵联队的加强,弹药和物资相对充足,然而,屡受重创的日军33师团和37团得到了北路军惨败的消息之后,停止了前进,1旅也带着伤亡惨重的士兵撤退了回来。

    别看1旅没有参加围歼36师团的战斗,仅仅靠着1个旅来以攻代守,阻止2个师团的日军前进,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里面肯定包含了无数的危险,仅仅靠着气势能唬的日军不敢轻易前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