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之三国霸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召唤之三国霸业- 第7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夤

    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因为此时天下已统一。

    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

    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隋开运河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隋统一后,他们仍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政权面临严重威胁,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

    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隋以后的历朝历代,至清朝后期,无论是大一统时期政权,还是分裂时期的政权,都注重运河的疏凿与完善,其动机无外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充分利用运河漕运。

    以运河为基础,建立庞大而复杂的漕运体系,将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往都城所在地,成了中华大地统治者主要手段之一。

    运河的修复改道,其缘由亦是现实中运河常常的淤堵以及不同政权的都城位置变化。至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水运干线。

    运河是由统治者主导开凿整修而成,统治者们集合庞大的人力、物力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漕运。运河是为了实实在在的漕运目的而生的,漕运是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与动力供应系统,维持王朝的生命延续。

    由于海运的海盗、风浪等问题难以解决,在漕运史上运河水运是主要首选方案。开凿运河是一件名符其实的功在当代、利在万秋的伟举,对修造者而言,其功效时隔不久就能显现,给王朝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历朝历代有见识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运河的修造。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胥溪、胥浦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是运河的萌芽时期,相传是以吴国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

    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国君主夫差,在吴国早已攻克楚国、越国之后,挡在他面前的只有齐国,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他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吴王此后在艾陵打败齐国。前482年,在黄池率精锐大会诸侯,与晋争霸,结果吴国被越国偷袭所灭。

    夫差虽然身死,但是他留下来的不仅有扬州的雏形,而且这些运河至今仍在使用。

    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

    在汉末时期,京杭大运河已经开挖了不少河段。甚至,在大唐立国之后,为了方便南北运输,李翊在前些年间,就在国内征发不少人开挖运河,最多的当然是东倭人。

    因此,李翊一开口,关羽就领会了他的意思。

    李翊说道:“不错。异族仆从军掠夺财富甚多,我意令马超、陈庆之分出部分财货,在安息国内招募青壮,加上安息俘虏,赶往加沙城,主持开挖河道。”

    关羽说道:“不知河道宽度、深度、距离各是多少?”

    李翊说道:“在地中海和红海之间,有一处峡谷名唤苏伊士地峡,此地乃二海之间最近的地方,距离约有四百里。需要勘察明白,分段进行。至于宽度深度,我大唐海军战列舰顺利通过即可。”

    大唐海军的核心力量是战列舰,如果没有战列舰,大唐海军的威力将骤减七八成,因此,李翊才有了这么个决定。

    关羽说道:“绵延四百里,非一日之功可成。”

    李翊说道:“自红海通地中海周围,尚有一个国家叫埃及,此国已经臣服罗马,阿拉伯半岛居民,以部落形式群居,臣服安息。云长可率大军前往,招募埃及、阿拉伯青壮为我所用。埃及人若不同意,必然纠合罗马人阻止,云长到时可以见机行事。安息国内,我令马超、姜冏、陈庆之三人率数百万仆从军青壮骚扰罗马,令其无力援助埃及。”

    关羽说道:“事不宜迟,请皇上下令,我立即前往。”

    李翊说道:“孤军在外,粮草物资补给或会迟缓,云长自行主张即可。我这边尽最大力量为你做好后援。”

    关羽答应一声,领了诏令,就去点兵。

    关羽的离开,意味着苏伊士运河的筹建。李翊的穿越,将苏伊士运河的开凿提前了一千六百多年。

第1320章 埃克巴塔纳攻防战() 
埃克巴塔纳城,唐军立在三面城头和安息军对峙。郝昭看到安息骑兵就要冲上城头,摇动令旗,连弩,床弩对准了马道。安息的骑兵还是比较凶悍的,不顾大火燃烧后的高温,在守将指挥下,发起了冲锋。还没接近马道,一阵箭雨猛然射到,安息骑兵倒下了一片。

    安息骑兵并没有被箭矢吓到,战马跃过倒地的尸体,一个个士卒高举盾牌,还是急冲而来。

    郝昭不慌不忙,令士卒推下圆石,巨大的圆石滚滚而下,声势骇人,安息骑兵顿时被赶出了马道。

    安息守将见到圆石滚远,立刻又让一波骑兵发起了冲锋。郝昭明白,安息人这是要耗尽城头上的圆石。心中冷笑,大声下令道:“火油攻击,封锁马道。”

    唐军士卒迅速抛出火油袋子,扔到了马道下方,一支火箭飞出,大火冲天而起。安息人看到大火,缓缓后退,床弩的铁矢穿过大火,追击过去。

    郝昭见安息人撤到远处,急忙令士卒以棱石为基,顺着马道排列,然后慢慢滚动圆石,堆成石墙。城头圆石极多,马道上差不多可以排列四五派棱石,这样安息人就是攻击,也能延缓不少时间。

    ………………

    赫勒敦亲王看到唐军稳稳的守住了城头,不禁抓头挠耳,城头被人家占住,等于最可依赖的屏障失去了作用,城内空有大军,使不上力气。

    守将心翼翼的说道:“亲王殿下,我们是不是牺牲一部分士卒,推倒石墙?”

    赫勒敦说道:“不必了,等火光熄灭,取来绳索,用挠钩拉下棱石就行。”

    守将拜服,还是亲王的办法好啊。

    安息人既然一时半会上不来,郝昭分出人手,将城门洞城内的外围,洒满了火油,安息人看到就要过来清理,火箭射到,大火熊熊,安息士卒急忙退后。

    城头上可燃之物已经不多了,郝昭没奈何,令士卒把树在城墙上的云梯拽上来十几架,都扔到大火里。郝昭摇动令旗,对城外发出讯息,城外的唐军士卒,一部分通过砍落的吊桥,来到城门口,开始搬取堵住城门洞的石块。

    安息守将看到唐军在城门洞范围燃起大火,以为唐军的脑袋是不是锈逗了,无缘无故干嘛在这儿点火呢?

    不过很快他就明白过来,城门洞内嘈杂的声音传来,守将急忙向赫勒敦报告。

    赫勒敦急眼了,如果城门洞清理干净,城外的大军便可杀进城来,到时候,一场血战虽然避免不了,但是唐军武器的犀利,自己的十五万人马能抗住多大会呢?

    想到这儿,赫勒敦叫来亲兵队长,悄悄吩咐了几句,亲兵队长急忙走了。

    原来赫勒敦吩咐亲兵队长领着自己的亲兵看守好西门,一旦唐军攻进城来,留好退路。

    未虑胜,先虑败,赫勒敦亲王用兵真有一套啊。

    守将还等着亲王发话呢,赫勒敦沉思有顷道:“不计代价,攻上城头。城门洞内,通过石块间隙抛洒火油,我就不信了,唐军能在大火中搬运石块吗?”

    赫勒敦一声令下,安息士卒拼了命的展开了行动。马道上的石头,只差最后一道石墙还没有清理干净。安息人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马道上铺满了安息士卒的尸体。

    城门洞方向,一个个安息士卒披着用水浸湿的袍子,顶着盾牌,怀抱火油,冒火突烟,跑向城门洞内。

    当然安息人的火油和唐军的火油不在一个层次上的。

    安息人不计代价的攻击,令郝昭有点措手不及,虽然安息人最终没有攻上城头,可是城门洞内,滚滚浓烟从两边冒出,唐军士卒忍受不住烟熏火烤,纷纷撤出城门洞,到空旷处躲避。

    城头上,郝昭指挥士卒严守最后一道石墙,城墙下的安息军,已经不再顾及生死,纷纷向城头抛射箭矢,唐军士卒已经出现了伤亡。

    ………………

    夕阳西下,城头上的士卒早已疲惫不堪,郝昭也是心力交瘁,不得已,张绣率军上了城头,替换下郝昭等人。

    张绣来到城头,为了防止安息人夜间偷袭或强攻,从城外弄上来大量的木材,堆积在马道上点燃。

    至于城头上,早已架起了遮挡物,安息人就算夜间突然发射箭矢,也不会对唐军造成损失。

    僵持着一夜就这么过去了,黎明时分,安息人竟然提前跑到城门洞内,点起了大火。

    唐军被熏的连声咳嗽,急忙起身,就看到安息士卒用铁挠钩扒开了马道下的残存木材,铺上了沙土,部分士卒顶着盾牌已经跑了半道上。顿时箭矢,火油就招呼上去了。

    ………………

    李翊看到安息人不畏生死,皱眉道:“如此僵持,何日是个了局?令士卒以沙袋堆积墙下,铺成斜道,人马给我杀进城去。”

    皇上有令,谁敢不遵,登时出来两万士卒,挖土装袋,半天的功夫,顺着城墙,铺成了一条宽阔的斜道。

    李翊看看天时,大声道:“夏侯惇、徐晃、张飞听令,令你们三人各率一万精骑,饱食之后,杀上城头。令张绣杀散城内士卒,为大军清理出地方。”

    夏侯惇、徐晃、张飞忙去安排。

    司马建议道:“其余诸将也要做好准备,随时支援。”

    李翊点点头道:“伏兵可曾安排好?”

    司马懿回答道:“周泰已经去西城门外埋伏。”

    李翊说道:“大军饱食完毕,即刻攻城。”

    郭嘉忧心忡忡的说道:“天已过午,就怕攻下城来,天色已晚。”

    李翊笑道:“我军熟知夜战,天黑对我军岂不更有利?”

    郭嘉笑道:“但愿我军今夜拿下此城。”

    ……………………

    全军吃饭完毕,城头上张绣率先发难,连弩、床弩,火油、火药,全部不留,倾泻到城下。安息人被唐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很快城墙下空出了大片地方。

    夏侯惇、徐晃、张飞看到张绣发出信息,夏侯惇打头,一万骑兵奔上城头,顺着马道杀入城去。

    居高临下的冲锋,安息人抵挡不住,纷纷后退。夏侯惇一万人马过完,徐晃接着也奔上城头。不到一个时辰,三万骑兵冲入城内。

    赫勒敦看到唐军骑兵入城,顿时着忙,急调数万骑兵前来堵截,城内地方本来就有限,如何挤得开,城内的街道也变成了战场。

    ………………

    张绣看到唐军大部队入城,也没闲着,领着城头的士卒下了城墙,取了水来,对着城门洞一阵猛泼。

    安息人的火油一般是菜籽油什么的,燃烧起来,浓烟滚滚,唐军一阵泼水,然后抛洒沙土,城门洞内的火光渐灭,石块温度很快就降下来了。

    张绣率先搬出一块巨石,士卒们看到将军动手,也纷纷卖力干了起来。

    城外的唐军看到城门洞火光渐,也急忙赶过去。两边用力,城门洞的石块很快就清理干净了。

    此时城内的战斗已经呈白热化状态。七八万人围着巴掌大的地方厮杀,几乎人挨人,人挤人,全靠自身的武力了。

    李翊在司马懿、郭嘉、周瑜、典韦、李存孝、高宠等人的陪伴下,上了城头,皱眉看着两边作战。

    李翊可谓是身经百战了,看了片刻,大声道:“令张绣人马补给连弩箭矢,靠近我军身后,对敌军抛射。典韦、李存孝、高宠,你们三人率军下城,杀散两侧敌军,设法攻击敌军后方。”

    典韦跳下房顶,亲兵抱着铠甲就要为他披挂,翻身上了战马,大喝道:“斩杀敌军要紧。”

    说罢抡开双戟,势如疯虎,杀入安息重装步兵群中。

    赫勒敦的亲兵队长亲自带兵来寻赫勒敦,看到己方的重装步兵被唐军骑兵压着打,大吼一声,冲了过来,正逢着典韦。

    亲兵队长看到这个唐军丑大汉腰间挂着的人头,也没在意,抡刀就劈。典韦正杀得兴起,举起铁戟就挡,感觉对方大刀来的沉重,睁大怪眼道:“总算来了一个有点本事的。”

    亲兵队长被典韦随手一档,感到手臂一震,仔细打量了典韦一眼,嘴里叽里咕噜几句话,大刀又对着典韦砍了过来。

    典韦双戟交叉,猛地一顶,腰间的人头随着典韦身子扭动,不住晃荡。亲兵队长这才一眼瞥见那人头,胸口如受锤击,大刀抽回,不要命的对着典韦砍杀起来。

    典韦看到亲兵队长气势猛增,大喝道:“奶奶滴,你小子不简单啊。”

    一边说着,典韦左戟遮拦,右戟对着亲兵队长的空门就砸了过去。

    ………………

    唐军控制住大半个城池,张飞等人率兵绞杀反抗者,吕布领军看到典韦和一帮装备精良的安息人厮杀,一声大喝,杀了过来。

    典韦看到吕布来到,生怕他夺了功劳,双戟加快速度,一招比一招更猛。亲兵队长招架不住,调转马头就要逃走。

    吕布看到,随手画戟在地上挑起一支投枪,对着亲兵队长扎了过来;典韦此时短戟也已经飞出,两件兵器,几乎同时扎入赫勒敦亲兵队长的后心。

    典韦大叫道:“吕奉先,好手段。”

    吕布大笑道:“典顺之,你也不差。”

第1321章 天堑阻路() 
安息重装步兵看到唐军大队人马到来,想跑吧,沉重的铠甲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