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没有。
因此,孙权在获悉蒋干和鲁肃在天目山拦截住李翊的追兵后,就将这里当成了收拢江东门阀士族和青壮百姓的地方。
因为很快就要出海,在大陆上的生活将成为记忆,所以这段时间,孙权只是缩在安全的富春城内,在周围布下了铁桶阵,自己则每日里都与众多名士置酒高会,纵论天下,不亦快哉。
这种酒会通常会持续到深夜,因为名士们都很喜欢这种秉烛夜谈的气氛。
想想看,昏暗的烛光下,叫上一群歌女舞伎,在玲珑有致,青春勃发的躯体上围上轻而薄的轻纱,在一曲靡靡之音中,翩翩起舞。朦胧间,仿佛月宫仙子下凡,在这样的气氛中把酒言欢,宴罢后,寻上一位仙子共赴巫山,一觉睡到日过正午,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享受吗?
“名士果然是名士啊,真不一般,实在太会享受了。”
这时代不流行夜生活,普通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哪有余钱点灯熬油?不过,由于名士们的酒会,富春入倒是被夜生活了一把。
为了安全,孙权不肯出城;为了欣赏美景,尤其是夜幕下的浙水的壮丽景观,又不得不排除城墙这个障碍的干扰。于是,他别出心裁的将南城楼改装成了宴会之所。
每天夜里,高高的城楼上,灯火摇曳,丝竹声不绝于耳,时不时的还会传来阵阵高亢雄浑的歌声——名士到底是文化人,兴致到了,也是要作诗的。或是抒发抱负,亦或为时局作一曲悲歌,再或对李翊这个盗窃了大汉江山的国贼来一通嬉笑怒骂。
李翊得到情报后,倒是觉得孙权很有创意,跟后世那些搞露天烧烤的好有一比。
被孙权挟裹而来的数十万百姓和东吴的三万大军不知道啥叫露天烧烤,但对大吴皇帝扰民的手段很无奈,厌恶、羡慕,敢怒不敢言……诸如此类,总之就是晚上睡不安稳。
说话的人,无疑是持艳羡态度的,他的羡慕也不算好高骛远,因为他是名校尉,本身也是豪强出身。若是立下点功劳,也是有机会接到邀请,去参与一轮的。
富春城小,装不下三万大军,所以,除了孙权的五千亲卫之外,其余各部都驻扎在城外。一部分沿河布防,其余入马则在北门外立营。
贾校尉这一营人马是最外围的部队,他们驻扎在富春山上,作为大军的屏蔽。
富春山不高,但比之富春城的城墙,还是要高上那么一点点的,从山顶南望,可以十分真切的看到南城楼的热闹景象。
因为唐军骑兵被蒋干和鲁肃等人挡在了天目山以北,东吴军一直未见战阵,再加上孙权等人的带头示范作用,众军士都有些懈怠,警惕心更是不复初至时那么高。夜里看热闹、闲聊、扯八卦,是军中正流行的勾当。
东吴的三万大军原本分散各地,孙权手上的常规部队,只有一万多人,按照嫡系与否,远近关系,次第布置在城内城外。贾校尉的这一营兵马,是孙权最不看重的一支拼凑起来的杂兵,没上阵,他是将军,老大,上了阵,还不一定怎么回事呢。
喧闹了一阵子,山下的友军似乎也适应了,恢复了平静,只有远处城楼上的丝竹声和歌声依稀传来,夜,更加深沉,也更加寂静了。
贾校尉突然问道:“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啊?”众人只顾着高兴了,哪里留意什么声音,被他一问,都是茫然。有那胆小的,更是被吓得脸色发白,颤声道:“贾……将军,这三更半夜的,你可别吓唬人。”
“似乎……”贾校尉不理会这些,他侧耳四下倾听着,神情专注,最后,他的目光转向了山背后,急促喝道,“有人上山!不止一个人,快,来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啊……”话音未落,一声凄厉的惨叫兀然响起,穿破了夜的寂静!
“敌……敌袭!”贾校尉心念电转,下意识的叫喊起来。
凄厉的叫声撕破了夜的寂静,大河汹涌澎湃的奔流声,也无法阻挡丝毫,但惊动的人却不多。准确的说,被惊醒的人不少,起身冲出来的人却不多。
这段时间以来,东吴将士已经习惯了夜间有人大声喧哗,并且在嘈杂声中入睡,大多数人睡的都很死。单是这么一声喊,远未达到让他们一个激灵跳起来的程度。
敌袭?哪儿来的敌人?别是城楼中的名士们又发了什么雅兴,做出了什么新诗赋吧?
绝大部分人都很镇定,嘟嘟囔囔骂了几声,然后从容的翻了个身,顺便用被子捂住了头。
时值盛夏,白天惹得受不了,这晚上好不容易凉爽下来了,睡意正浓,胡嚷乱叫,让人不得安宁的混蛋,就应该千刀万剐,万箭穿心才解恨。
当然,东吴军中精锐部队还是有一些的,就算是被疲劳轰炸了一个月,也不至于一点警惕都没有。城上城下,还是有一些人循声眺望,确定了示警声传来的方向的。
是在山上!
然而,第一声示警之后,富春上就陷入了沉寂,似乎压根没人出过声似的,这显然不太正常。
若是真有敌袭,攻上了山头,就算不举火,喊杀声和惨叫声也应该连绵不绝才对,怎么可能静悄悄的呢?
要知道,山上驻守了足足一营兵马,两千多人!无声无息的被杀得干干净净?来奇袭的莫非是天兵天将吗?
张望几眼,骂了几声,值守的军将都放弃了继续观察。
夜色这么黑,什么也看不到,还不如盯着城楼看呢。虽然同样看不真切,但烛火摇曳间,时而在窗棂上闪过的倩影,也是非常引人遐思的。
贾校尉其实挺无辜的,山顶这么多人,也只有他抢在了所有人之前,喊了一嗓子,把警讯传了出去,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反应不可谓不快。
他当然知道只喊一声是不够的,可问题是,他实在不敢出声了。
本来山顶四周都有火把照明,可就在他们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除了南面之外的火把全都灭了,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和那三个方向值守的卫兵一道,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项认知让贾校尉不寒而栗。
第1219章 临危不乱的孙权()
本该在那里值守的人,的确有很多都聚到了自己身边,但肯定不是全部。也有不少在背风处偷懒、打瞌睡,或者安于本分,只想着规规矩矩当兵吃粮的人,比如……
他突然想起,刚才那声惨叫有些耳熟,没错,就是自己的手下吴老三的!
吴老三军职不高,只是个屯长而已,在二十个屯长之中属于异类。这人非常本分,从不参与和军务无关的事情。做事也是任劳任怨,就象一头老黄牛。
这种异类,当然只有挨欺负的命,或者说,大伙认为是欺负,但他自己却没这个自觉。
巡夜放哨这种苦差事,自然少不了他。
此人既没过来闲谈,也不可能偷懒,就这么消失了,而且还有一声疑似他发出的惨叫……敌袭,一定是敌袭!
惊呼声才一出口,贾校尉就想清楚了其中的关窍,然而,没等他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漆黑如墨,不知其深的虚空中,猛然又响起了一阵尖锐的嘶鸣声!
声音不高,但速度却极快,前一刻,还在飘渺无垠的虚空深处,下一刻,就到了跟前!电光火石般一闪而至,仿佛毒蛇吐信,快的让人难以置信!
“嗤嗤嗤……”
“噗噗噗!”
“咚,咚,咚!”
嘶鸣声带来的是死亡的气息,贾校尉虽然打得仗不多,但对这种声音却一点都不陌生,那是利箭入体的声音!
趁着己方无备,从后山摸上来,悄然无息的清除了懈怠的哨兵,熄灭了火把,最后,意外的撞上了一个尽忠职守的吴老三……
心念电转之间,贾校尉已经知道自己正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了。
来袭的,无疑是唐军!
只有这支兵马,才会如此热衷并擅长夜袭,这是其统帅留下来的光荣传统!
心中在狂喊,但贾校尉却连大气都不敢透一口。
就是因为自己的一声惊叫,这些潜伏在黑暗中的敌人不约而同的将目标对准了过来。围在身边那黑压压一片,至少有几十个人,一轮箭雨过后,已经倒下了一半!
很多人都是听到惊呼后,才愕然转头的,结果被黑暗中扑来的杀机逮了个正着。锋利的箭矢深深的刺入了他们的咽喉,心口,乃至脸上,取的无一不是要害。
中箭者哼也没哼一声就倒下了,侥幸幸存下来的人无不骇然欲绝,呆立当场,他们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明明片刻前还是其乐融融的样子,怎么转眼间就变成了修罗场呢?
该做些什么?惊呼示警?还是赶快逃跑?反正不是就地抵抗,笑话,连敌人长什么样,在哪里都没看到,还谈什么对敌?
留给他们的时间极其短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尖锐的嘶鸣声连绵不绝,第二轮箭雨很快覆盖了过来,那些傻站着发呆的人齐齐翻身而倒,鲜血飞溅!
只有身处人群之中,反应够快的人,靠着外围的人替他们挡了灾,及时的滚到在地,这才逃过了一劫。
不过,他们的劫难还远未到结束的一刻。
“快,快来人,敌……呜!”一名军司马不等身体停稳,就扬声发喊,结果刚喊了几个字,后面的话就被封在了嘴里,化成了一声呜咽,仿佛在为生命的消逝而悲泣。
阻止他的是一支冷箭!
那支箭直直的射入了那名军司马的嘴里,让他连惨叫都发布出来。
这支冷箭与先前的两波箭雨全然不同。不但准确,而且快到了极点,箭矢破空,发出的不是嘶鸣声,而是如同雷鸣般的呼啸!
箭从口入,呼啸声尤自未绝,箭矢上携带着的巨力,直接将那个倒霉蛋掀了一跟头,继而滑出老远。
东吴士兵到了战栗,没人再试图扬声示警,只是在地上拼命翻滚着,想找到隐蔽物,或者任何安全所在,以逃过这场杀劫。
胆子大的不是没有,但也没有出声的打算,包括贾校尉在内的几名武将,都顺着山顶的斜坡,直接往山脚滚了下去。
富春山不高,山坡也不算抖,在黑暗中往下滚,泥土沙石俱下,声音杂乱无章,唐军的神箭手们未必能取得到准。
山顶军营的部队是指望不上了,本来就是七拼八凑的乌合之众,军官阵亡大半之后,失去了指挥,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起到什么作用?不一触即溃都算是运气好了。
在山顶逗留,只有死路一条,最好的办法就是赶快下山报信,然后集结大部队反攻。
唐军的夜袭部队应该不多,大队人马不可能避开周边的耳目,多少会传点消息出来。白天传来的情报,唐军还被蒋干等人挡在天目山以北,就算飞,他们也不可能飞到富春啊!
来的,只会是小股突袭部队,如同当日在剑阁关和摩天岭突袭蜀军一样,想要以精破众!想避免不重蹈蜀军的覆辙,最重要的就是整顿好秩序,不给敌人突袭的机会。
怀着这样的决心,他和几个同袍滚下了山坡。
幸运的是,山顶的神箭手果然放弃了追杀,让他们有了逃出生天的希望;不幸的是,山坡上的草木土石,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天旋地转之间,耳边撞击声和闷哼声不绝于耳,再怎么平缓,终究也是座山,在黑暗之中滚下来,危险性同样不小,只是没在山顶死撑那么绝望罢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贾校尉终于逃到了山下,强忍着胸腹中翻腾的气血,他愕然听到山顶上传来了阵阵喊杀声。
“怎么可能?他们不顺势突袭城下的大军,怎么在山顶上打起来了?”
“有……有人听见动静了吧?”说话的声音有些虚弱,显然说话者还在眼冒金星当中。
“这么巧?”贾校尉有些无法置信,以少敌众,最重要的就是制造混乱,并且将乱势扩大。山顶只有两千人,遭受突袭之后,崩溃是一定的,但逃兵逃亡的方向却很难控制。不能驱赶溃兵冲阵,怎么扩大乱势?
等山下大营严阵以待了,这次突袭不就失败了吗?
素来以精锐闻名的唐军,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他们展开突袭的前期,可是很有章法的啊?
“总之,快点进城报信去吧,山上的人坚持不了多久,万一他们杀下来就糟糕了。”
“说……的也是,走罢。”
贾校尉最后抬头看了一眼,山上已经举了火,突袭部队似乎没有驱赶溃兵冲阵,进而扩大混乱的意思,他们只是迅猛的展开袭杀。
溃兵显然已经晕头转向了,不断有身影山顶边缘闪过,他们摇晃着,呼喊着,或是死于刀箭之下,或是从山顶坠落,凄厉的惨叫声、求饶声,响彻了天际,连城楼中的大人物们都被惊动了。
吟诗唱赋声顿止,遥遥袅袅的丝竹声终停。
“敌袭!敌袭!”
“唐军来了!李翊来了!”
……
恐慌像长了翅膀似的在城内外蔓延着,整个大营像是炸了锅一样,沸反盈天。
最初的示警和眼下不绝于耳的喊杀声,都是从茌山上传来的!
针对唐军,从天目山到富春,孙权一路上布下了包括三十个烽火台在内的重重防线,可谓固若金汤。
但是,现在屏障陷落,就意味着危险已经到了眼前,谁能不惧?
在士卒们看来,无尽的黑暗中,隐藏着巨大的杀机,像是有一群怪兽随时会扑出来,将自己拖进去似的,恐怖之极。
比黑暗更恐怖的,是那个可怕的名字……
李翊!
所以,富春山异变突起,引起的不是东吴军的全力反扑,而是普遍性的动摇。
“稳住,稳住,不要乱,李翊还在天目山以北,烽火台没有警讯,他不可能出现在这里!”将校们的呼喊声也是时起彼伏,这个事实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士气,大军没有立刻发生崩溃。
不过,没人对此感到乐观。
烽火台没示警,也许是被潜越了呗。
十里一座的烽火台,侦察密度已经非常高;就算越过了烽火台,想绕到富春山背后去,也要穿过连绵的军营,路程更远。这些客观因素都是存在的,也很现实,不过既然来的是李翊,又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呢?
从李翊这个名字进入天下人的视野开始,就成了匪夷所思,不合常理的代名词。
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哪怕是远在天目山以北百里之遥的地方,飞跃到了富春山上这种事,只要有人敢说,就有人敢信。
恐慌持续蔓延,只是一个山头的失守,大军竟然隐隐有了炸营崩溃的迹象。
“兄弟们,不要慌,看城楼,看见没有,陛下和诸位大臣还在饮酒做赋,谈笑自若!”危急关头,突然有人高喊了一声,将身边众人的注意力引向了城楼。
喧哗声顿时为之一止,在军中置酒高会,固然有降低大军斗志的嫌疑,但反过来说,也可以说成是有大将风度。
敌人都杀上门了,陛下却云淡风轻的不以为意,这不正是泰山压顶不变色的真君主风范吗?
越来越多的人仰起头来,看向高高的城楼。透过窗棂,看到那里灯火阑珊,烛光依旧闪亮,将士们的情绪一下就没那么激动了。
第1220章 真正临危不乱的人()
喊话者见状,知道有效,再接再厉道:“没什么可怕的,陛下万金之躯都夷然不惧,咱们大头兵一个,烂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