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说说董卓。他在我们远征大漠的时候,需要督领朝廷相关府衙给我们筹措粮草军械,他和整个朝廷为远征大漠做了多少事,大家知道吗?如果没有董卓和朝中大臣们,还有各州郡县府衙官吏们的努力。远征能取得胜利?大漠能被我们征服吗?
“说句良心话,我认为主公如果没有朝廷的支持,无法征服大漠。正是朝中大臣们,各州郡县府衙官吏们和大汉几千万百姓们的血汗,成就了主公和北疆将士们的荣耀和功勋。”
“现在主公为了大军粮饷的事殚精竭虑,应该能深刻体会到当初董卓主掌朝政时候,他和朝中大臣们,各州郡县府衙官吏们的辛劳和为此做出的功绩。”荀彧看看深有同感的李翊,突然提高声音说道,“那么。远征大漠和振兴社稷相比,哪一件事更难,更需要耗费财力,更需要漫长的时间,更需要举国上下的同心同力?”
“当然是振兴社稷。”张飞说道。
“以主公和二十余万北疆将士,再加上北疆二州二都护府的财力,能不能独立支撑起振兴社稷的大业?”荀彧接着问道。
“当然不能。”李翊说道,“我们需要朝廷,需要更多州郡的支持。现在我们生存都成问题,还谈什么振兴社稷?”
“那朝廷在哪?各地州郡的力量又如何才能整合到一起?”荀彧继续追问道。
李翊和众将霍然醒悟。朝廷被董卓所胁持。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各地州郡失去了朝廷的掌控,成了无根的浮萍,早已是一盘散沙。虽然袁绍以所谓的承制号令天下。李翊以制衡约束各方权势,但都掩盖不了大汉州郡各自为政的事实。
这时候,大汉国最需要的不是天子,而是朝廷,一个可以控制和整合各地州郡力量的朝廷。
荀彧望着众人恍然大悟的表情,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朝廷的作用是什么?就是充分利用我大汉国的资源整合国力。国力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大汉国千万户人家的钱粮。朝廷的作用就是用各种办法把这些钱粮集中到一起,然后利用这些钱粮给大汉国千万户人家创造更多的财富,让大汉国千万户人家的钱粮越来越多。”
“朝中的大臣们显然已经看出形势的发展对大汉社稷越来越不利。长安的天子和朝廷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摆设,不但无法为挽救社稷做出一丝一毫的贡献,反而成了摧毁社稷的帮凶。为了挽救社稷,他们终于痛下决心,重建一个朝廷。为此,他们一口气派出了七位德高望重的大汉柱石,他们把振兴社稷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主公身上。”
荀彧无奈地笑道:“其实,袁隗也罢,袁绍和韩馥也罢,他们都是对的,没有朝廷,一个孤零零的天子有什么用?要想迅速恢复社稷的稳定,首先就要整合各地州郡的力量击败董卓。要整合各地州郡的力量,就要按照大汉官制组建朝廷。袁绍虽然有袁阀为依靠,但他位卑权轻,最多也不过给自己封一个车骑将军,他没资格组建朝廷,所以他极力主张重建皇统。”
“我不知道袁绍、韩馥等人是否理解了袁隗的意图,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暗藏私心,但重建皇统,组建朝廷,整合州郡力量,的确是迅速击败董卓,恢复社稷的最快最好最有效的办法。袁隗的确有经天玮地之才,不愧是大汉的柱石,他如果能亲自到冀州主持大局,也许社稷已经恢复在望。”
“袁绍和讨董联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主公拒绝了他的恳求转而致力实施制衡,青州黄巾军暴乱等原因,他没能做到重建皇统,组建朝廷,整合州郡力量的目的,他和讨董联盟陷入了绝境,不知道何去何从。如今州郡各自坐大,袁绍几乎失去了对讨董联盟的控制,他现在只能利用自己的权势对各地州郡施加一些影响力了。”
众人此时总算完全明白了长安朝廷的大臣们为挽救社稷而精心策划的振兴之计。
袁绍是个失败的例子,重建皇统的阻力太大,不仅仅北疆和大多数州郡不同意,就是长安朝廷自己也不同意。所以他们最终想到了先帝的另外一个骨肉,长公主刘曦。以长公主代领国事,这样最敏感的皇统问题就解决了。没有了皇统问题的困扰,组建新朝廷就要容易得多。因为有了代表皇权的长公主,有了比较完善的大汉官制构架的朝廷,那么安抚和整合一盘散沙的各地州郡就有了可能,拯救和振兴大汉社稷才有了希望。
荀彧说道:“北疆应该是支撑这个新朝廷的最大力量,主公除了现有的权力,还会得到更多的权力。因为这时候大主公不是一个人带着北疆在孤军奋战,而是和长公主,和新朝廷一起,带着整个大汉国的力量在共同奋战。”
“虽然我们不知道张温所带来的具体计策是什么,不知道这个新朝廷能不能整合各地州郡的力量,不知道我们何时才能实现振兴社稷的愿望,但我们现在占据了大义,天下人都能望风而从的大义,占据了让国祚得以延续的先机,占据了尽可能多的力量,这就足够了。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好,有目的总比没有目的好。”
“但这一切,都需要主公的忠诚,对大汉社稷的忠诚,如果没有主公的忠诚,这就不是艰难振兴社稷之举,而是迅速倾覆社稷之举了,因为董卓就是一个例子。”
荀彧看着李翊说道:“如果董卓控制着天子和长安朝廷,主公控制着长公主和新朝廷,袁绍和各地州郡再无希望,他们会干什么?由此大汉倾覆,所以张温只是试探,如果主公拒绝,他可能迅速带着长公主离开北疆到冀州,并且让主公背下和董卓一样的叛逆恶名。”
“为了防止长公主和张温等人做出不利于主公的举动,穆夫人随即做出了第三个应对之策,杀。夫人恳请主公防止长公主向天子求旨,其真正的用意是想告诉主公,如果主公不同意张温之策,立即把张温之策告诉董卓,求得一份把长公主送回长安的圣旨,同时抽调兵力秘密北上,包围长公主府,以避免北疆之祸。我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张温为了安全,一定命令长公主的虎贲军暗中包围了骠骑大将军府。”荀彧摇头道,“当初我劝主公把两千骠骑亲卫留下保护骠骑大将军府,但主公执意不从。张温是个好人,但为了社稷利益,好人也会变成坏人的,主公太轻信他了。”(未完待续。)
第0453章 新朝廷构架()
李翊心说我是根本不认为张温那些人能够成事,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像是他们这种人,只说不做,眼高手低,有想法没胆识,想要把一件事情搞砸,那绝对是一等一的厉害,但是想要办成一件事情,那简直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要难得。
当然,这样的话李翊不会说出来,他问荀彧道:“文若,你说这封信,是不是张温先看过了?”
“不会。”荀彧笑道,“现在泉州只有长公主府的两千五百名虎贲军,穆夫人不得不小心一点,尤其这封信关系到长公主的性命,北疆的危亡。”
“文若,我们怎么回书?”李翊笑着问道。
荀彧正色的说道:“天子的权力都是长公主的,朝廷的权力都是长公主府的,骠骑大将军府的权力还是骠骑大将军府的权力,我们绝不违背大汉律法。”
………………
两天后,穆桂英的书信再次通过飞鸽传书送达洛阳的骠骑大将军行辕。
一切如所料,张温得到骠骑大将军的肯定答复后,果然拿出了一套精心准备的新朝廷架构。
穆桂英在书中对张温所提的方案做了详尽的解释。
长公主一旦诏告天下,主理国政,组建朝廷,勤王讨董,振兴社稷,这对董卓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这对董卓控制下的京畿和西疆州郡,对还在观望犹豫不定的部分州郡,都是一个明确的宣告。董卓是大汉叛逆,他挟天子号令天下,祸害社稷,致天子掌难,社稷危亡,大汉上下需齐心协力,共讨董贼,勤王兴国。
同时,这也赦免了袁绍和讨董联盟的所有罪责,袁绍和讨董联盟随即成为国家功臣,大家随即聚集在长公主主政的新朝廷下,共同为大汉社稷而奋战。
不过,由于要恪守尊奉当今天子,尊奉一个朝廷的原则,所以这个新朝廷不是重建,而是在长安朝廷的基础上分出了一部分,主要是由在各地任职的京官构成。
长公主代理国事,长公主府相当于内廷,从事掾属相当于内廷的尚书,主要行尚书台事。
外廷由太傅府、骠骑大将军府、监御史府构成。
太傅府行丞相事,府内置东、西等十三曹,主掌大汉行政。
骠骑大将军府行太尉事,主掌大汉军事。
监御史府行御史大夫事,主掌监察。监御史府不再隶属于骠骑大将军府,而是和骠骑大将军同列。
本朝目前的三公是由太尉、司徒、司空构成,每公领三卿,其实也就是把过去丞相的职责一分为三,但张温把这个三公官制又改回到本朝立国初期的三公官制了。
本朝立国之初的三公官制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权力最大,无所不包。太尉除了军事外,其他事几乎不管,不过就是例行参加国事合议而已。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本朝过去有个惯例,一般做丞相必须要先做御史大夫。
张温为什么要改三公官制?
过去丞相不但要管国事,还要过问皇帝的家事。所以那时皇帝如果有什么事,先交待御史中丞,由御史中丞禀报御史大夫,再由御史大夫禀报丞相。丞相有什么事,也由御史大夫转中丞,再由中丞转内廷。
皇权和相权是分开的,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遇到孝武皇帝这样雄才大略的天子,这事情就不一样了。孝武皇帝要建下万世功业,要夺丞相的权,所以当时外廷九卿都直接向内廷听受指令。内廷尚书台权重就是开始于此。
张温的意思很明显,在振兴社稷期间,绝对不让长公主独揽国家权柄。
大汉现在的太傅是刘虞。刘虞是宗室大臣,本朝柱石,长公主的叔伯,李翊的故主,本人品行才智也是大汉上上之选。先帝临终前就曾拜他为托孤辅政大臣,但可惜先帝早死了一点,刘虞无法在先帝回来之前主掌大局。如果刘虞能及时回到洛阳,大汉社稷也不会陷入今日这般绝境。
现在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天下有本事主掌国家权柄的,只有刘虞,没有谁能代替刘虞的位置,一个都没有。
骠骑大将军李翊领大将军事,已经得到了征伐四方的战场指挥权。如今再给他行太尉事,那么军事行政权也就全部给了李翊,剩下的就是军事战略决策权。
在这个本朝立国之初的三公官制里,军事战略决策叙也是皇帝的,但它有个灵活性,比如遇到了弱势皇帝强势丞相,这决策权就是丞相的。遇到了像孝武皇帝这样的强势君主,决策权就是皇帝的。后来内廷权重,大司马大将军辅政,三公官制修改,这决策权就是内廷的了。
现在长公主肯定是弱势皇权,刘虞肯定是个强势“丞相”,李翊也肯定是个强势“太尉”,那这军事决策权是不是就由这两个人共掌?不是,是三个人共掌,还有一个是监御史,这个监御史是冀州牧韩馥兼领。
张温拿出这么个三公官制,算是煞费苦心,面面俱到,把什么都考虑了。要打仗,就要钱粮,这钱粮从哪来?北疆和幽州是两个难兄难弟,一对穷光蛋,只有冀州有钱粮。能不能打仗,最后不是靠有没有军队,而是靠有没有粮草辎重。如今现状摆在这里,只要大家尊奉长公主和设在泉州的朝廷,将来只有两个战事需要决策,一个是平叛,一个是讨董。而这两个重大决策和三个人都息息相关,即使有些分歧也不会太大。
朝廷下面就是各地州郡。
冀州牧韩馥在崔烈、马日磾、陈纪、袁滂四位老臣的劝说下,必定会响应,至于徐州牧陶谦、兖州牧刘岱、豫州牧孔伷等人,当然就不要说了,这一点张温有十足的把握。荆州、扬州因为路途遥远,途经州郡又有黄巾军,所以联系不方便,不过明年春一定会得到回信,张温对他们的响应也是信心十足。太傅刘虞主掌青州军政,骠骑大将军李翊主掌北疆军政,这三州二都护府自然就不必说了。
按照张温的设想,平定黄巾军叛乱和讨伐董卓这两件事应该能在两到三年内结束,他唯一担心的是董卓挟持天子逃到西疆。当年西疆大战把他打怕了。现在可不像过去,过去朝廷可以向西疆源源不断地输送粮草辎重,现在不行了。没有五年以上的休养生息,大军根本无力远征西疆。天子蒙难日久,皇统的事情会变得非常非常的棘手。
穆桂英说:“张温、丁宫和杨彪三人反复解释,一旦长公主诏告天下勤王讨董,泉州朝廷设立,天子和长安朝廷就形同虚设,各地州郡必会闻风而从,这样一来,我们的实力就会骤然增加。无论是讨董还是平叛,都能形成巨大合力,一战而定。所以如果夫君同意朝廷的这个策略,那就立即回书,张温将迅速派人到青州延请太傅刘虞,冀州牧韩馥到泉州商讨大事。”
穆桂英在信中的最后说道:“张温带到北疆的这个方案非常完美,显然长安朝廷诸多大臣们为此精心筹划,深思熟虑了很久,朝中的大臣们为了振兴社稷的确算是殚精竭虑,耗尽了心神。这个方案对各方势力都有好处,无论是长公主、太傅刘虞、夫君,还是韩馥、袁绍等州郡官僚,都从中得到了收益。”
“以夫君和北疆目前的实力,根本谈不上做出什么军事上的决策,相反夫君受制于人口财赋和粮食等危机,正是一筹莫展,岌岌可危的时候。而泉州朝廷的建立恰恰帮助夫君缓解了北疆目前面临的这些危机。”
“而且,泉州朝廷建立之后,夫君才从真正意义上得到了大汉的军事行政权和部分军事战略决策权,夫君的权力明显增加了。军事行政权最主要的是人事权,军资分配权和组织训练权。有了这个实质上的人事权,夫君可以任意指派调遣秩俸两千石以上的将领。隶属于泉州朝廷的各州郡军队几乎都在你的控制下。”
“太傅刘虞行丞相事,做他自己本来应该做的事,但他依旧是青州牧,他最关心的青州诸多困难可以因为这个朝廷的建立而得到部分解决。”
“韩馥也罢,袁绍也罢,所有讨董联盟的人终于为自己的讨董找到了大义,叛逆、灭族、遗臭万年的阴影终于从心里散去,等待他们的将是盖世功勋和青史留名。而尤其让他们最感到欣慰的是,夫君这个他们最大的敌人终于成了同殿之臣,不要再为你的强横武力而提心吊胆了。相反,有了夫君和北疆大军,平定黄巾之祸,讨董除奸,都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再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了。”
“当然了,天子,长公主和朝廷,才是最大的收益者,因为他们保住大汉社稷,保住了倾覆在即的万里江山,保住了千千万万条苍生的性命。”
“恳请夫君为了社稷苍生,立下决心。”(未完待续。)
第0454章 西凉军的动向()
李翊把穆桂英的书信翻来复去地看了七八遍。
荀彧不停地给他解释大汉官制的演变过程,以及张温所建议的这个三公官制中所蕴涵的“三权分立”和其中的优劣,还有这种朝廷构架对解决当前大汉危机可能产生的结果,最后问道:“主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