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道- 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杰也不管此事,只是随行就市的跟着郑太后受了礼节,毕竟他如今也是正儿八经的淮南郡王。只是叫他瞧来,这前来迎驾的官员中,服紫者出了吴敏和如今被五花大绑跟在车后的唐恪,竟然见不着几个。

    而人群中之中不但绯色(四、五品)不多,更是满眼的鹦哥绿(六品以下),搁在如今来看倒也真是奇葩。

    说起来,这次赵桓泰山封禅虽然带去的人不少,但他跑路时并未带着朝臣,而如今那群朝臣因被耿唐二人裹挟而回,如今尚且留在南京听信,自然不能返京迎驾了。

    待在行礼之时,黄杰刻意瞧了瞧身穿一身绯袍站在人群中的王黼一眼,无声与他点了点头,顿时换来了王黼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叫有心人看来,二人竟是一副心照不宣的表情,乃是叫人寻味。

    很快,待着夜幕快降时,繁杂的礼仪也行完毕,便由众臣护送着车驾往内城行去。

    只是随着太上皇后的车驾穿过了外城,从朱雀门进入内城之后,持画戟策马跟随在车驾边上走上御街的黄杰却发现,围在御街两侧围观的东京百姓瞧着自己的目光却是有些扎肉。

    待行至御街中段时,正巧是街灯燃起之时,隐隐中便也听着围观的群众之中有喧哗之声四起,而很快杂乱的喧哗也就渐渐不收控制起来,有人聚集在一起高呼太上皇后的,也有人杂声念叨什么“黄天霸”的,甚至还有念叨什么“大宋万胜”的。

    待车驾行至御街中段时,突然就见得左侧街边一阵喧哗,跟着就看见人流左右分开,出现了一队身穿太学生袍服的人来,集体跪在御街边上,齐声吟诵起来。

    由于此时整个御街周围人声鼎沸,走在御街中央的黄杰还真是听不清他们在吟些什么,当下便也急让岳飞和黄大龙上前查探,很快便也见两人转回,岳飞一脸难看的望着黄杰也不说话,还是黄大龙道:“将主,那帮太学生嚷嚷着要向太上皇后上疏,听起言语,似乎要对将主不利。”

    黄杰听来莫名,不过倒也不惧,左右一看便对一直跟在车后的吴敏招手,道:“吴少宰,劳你去接了此书,记得留意领头之人。”

    吴敏听了急忙答应,急急忙便也上前去办此时,可很快就听得人群再次喧哗起来,而吴敏也满头大汗的跑了回来,与黄杰道:“郡王,一众学生以陈东为首,如今闹着要直接呈书太上皇后,这可如何是好?”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一章 【太学生】() 
有关陈东此人的事迹,黄杰倒也清楚,只是没想到他居然会在汴梁。

    须得知道这当初赵桓搞封禅的点子便是由他出的,按理说不是应该早就飞黄腾达了,如何会还在呆在汴梁继续担当太学生们的头头?

    瞧着吴敏似乎对付不了陈东和他领着的太学生,黄杰自然当仁不让,便也带着吴敏拍马上前,路上倒也问了问有关陈东之事,没想到吴敏竟也知之甚详。

    这首先如今的陈东倒也果真不是太学生了,因他为朝廷进言有功(撺掇赵桓封禅),因此被特敕同进士出身并补迪功郎(九品),挂职礼部判事秘书正(临时性文员),倒也能穿一身鹦哥绿出来晃荡。

    虽说一早由他提议赵桓御驾亲征、巡幸九边,但这两年却不知道为何,陈东这厮却是屡屡在一些事上与赵桓作对,使得圣眷渐失,以至于这次赵桓前往泰山封禅,愣是没有把他带上。

    而有关于他与赵桓作对之事,吴敏竟也知道几件,比如说一早赵桓使计欲诓骗赵佶返京并安置在龙德宫中之时,陈东便也上书反对,称此事不妥,日后传出难免损害赵桓声誉,因此建议让道君皇帝还住艮岳华阳宫,结果惹得赵桓恼怒。

    然后又是赵桓因为发现了万国来朝在他政治声誉上的好处,不断拖延封禅的时间等着西南诸邦国使者来朝,陈东便也建言说什么恐怕夜长梦多,建议赵桓什么“封禅之期,吉在春夏”,结果再次惹得赵桓不快。

    甚至听吴敏说来,陈东对赵桓重用白时中和王黼这等前朝老臣(赵佶朝)也很是不满,曾多次上书举荐他人来接任白王二人的职务,这样的举动自然也引发了赵桓的不满,因此种种最近一年多来他很是不受待见,几乎就等于是被安置在礼部养老了。

    而今日他不在南薰门后面参加朝臣迎奉太上皇后还朝的典礼,却憋着坏领着太学生们跑这来上什么书,显然又是要搞事情了。

    很快,黄杰便与吴敏策马来到车驾之前,便也来瞧御道边上跪地请愿上书的太学生们,莫约也有近百人之多,而那看着已经有四十来岁的陈东身穿着九品鹦哥绿官服却并未跪在首位,反倒是跪在一个看上去三十余岁的太学生身后。

    黄杰上得前来,也不说话,先是仔细看了看以正襟危坐之势跪坐在地的陈东,瞧他面目略有些显老,颌下的胡须也有一尺来长,倒也记得曾经从青禾处瞧见过这陈东的履历,知道他生于元祐元年(1086年),算起来如今该也是四十三、四岁的年纪了。

    黄杰本来威势就是极大,加上刚刚还阵斩了一位当朝宰相,硬生生降服的数万禁军,因此如今身上散发的气势宛若狂风洪流一般,只是策马立在御道之上,一个人就好似千军万马一般,当即压服了御道两边数万的吃瓜群众,便是原本一脸雄赳赳气昂昂的太学生们,也在抬头认清了黄杰和他身后亲卫扛着的上柱国、车骑并淮南郡王的认旗后,全都不自在的紧张了起来。

    也不过十数息的时,整个御街两边方圆数百步的人众全都被黄杰当街而立所散发的气势给震住,全都默然不言安静了下来。

    待到差不多快要达到鸦雀无声的境界之时,黄杰这才咳嗽一声,朗声道:“本王黄杰,奉旨护卫太上皇后御驾返京!尔等何人,何故当街阻拦御驾,意欲何为?”

    黄杰的声音说起来倒也中正平和,并未带有什么攻击性和威赫,但跪在首位的那青年太学生在听闻了之后却是浑身一抖,竟然不敢回话,还下意识的扭头回望了一眼身穿鹦哥绿的陈东。

    黄杰看来好笑,当即冷哼一声,便伸手戟指陈东道:“阶下何人,既身着朝廷官服,为何方才不曾见尔迎奉太上皇后返京,却在此处?来人呐!与本王拿下此人,验明正身!”

    听得黄杰冷喝,自然左右上前就把陈东给拿了,而这一刻别说陈东,现场的所有人都是傻了眼,根本就想不明白事情为何如此这般变化。

    奉命上前拿人的正是黄铁头和十七郎,当即就见两人将陈东一扣一压,便顺势将他压伏在地,跟着十七郎就从他怀中摸出了一方铜印,便也呈给黄杰。

    黄杰接来一看,便也沉声喝道:“礼部判事秘书正陈东,汝何故在此?”

    陈东一时也是懵逼,听得喝问后竟也被吓呆了,竟是结结巴巴道:“下……下官,是是是……是欲在此,劝阻众太学生上书之事。”

    黄杰自然瞧出了陈东一时口不择言,当即冷哼一声道:“哼!阻拦御驾,乃是对太上皇后大大不敬,便说是形同谋反也不为过。汝身为礼部官员,不守朝廷礼数,已是大大失职,更遑论却在此处与太学生等为伍,来人呐!与本王先将此人拿下,送大理寺审验待罪!”

    当即就使了眼色与十七郎和黄铁头,二人见机自然懂事,当即提了陈东要走,而陈东也一时间突然醒过神来,张嘴就欲争辩,可叫黄铁头在他喉间一抹,便是咿咿呃呃说不出话来了。

    随后黄杰又是一指目瞪口呆的太学生们,喝道:“汝等既身为大宋之太学生,当也知朝廷礼法礼数,太上皇后位尊而远朝堂,如有政事朝见,自有朝廷处置,岂能因此惊扰太上皇后御驾?”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陈东的被捕惊着了这群太学生,听得黄杰呵斥一个个竟然都是浑身抖索,并无一人敢言,就是那领头的青年也是满头大汗浑身哆嗦,也不知道他们在怕些什么。

    黄杰一看就怎么震住了场子,自己也感到意外,想了想干脆使人将那领头青年手上捧着的上书取了,便呵斥众太学生立即退出御道不可在阻拦车驾。

    然而也在这时,太学生中突然有一人梗着脖子站立起来,用惊惊颤颤的声音大声问道:“敢问大将军,为何不见官家返京?”

    黄杰扭头看了他一眼,便也答道:“本王仅是奉命自黄州护送太上皇后返京,岂能知道陛下行止?”

    言毕,便也喝令驱散人群,队伍起行就往宣德门行去。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二章 【干政】() 
这太学生闹事干政,在大宋而言倒也算是常态,如当初就是这陈东领着太学生扳倒了大名鼎鼎是“十四贼”。

    除此之外,太学生们敢于闹事的属性,也是从神宗朝开始给贯出来的。就是从宋神宗时扩大太学规模,行三舍制,太学生人数由数百激增至二千四百,也就使得太学生干政便有了基础。

    而最早见于记载的太学生闹事案,便是大臣苏颂的儿子太学生苏嘉借策问之机抨击新法,此事引起王安石的极大不安。而到了原本历史上的靖康年间,太学生干政之风更是越演越烈,几乎差点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政治形态。

    说起来,也是在原本历史中,恰逢金军围城,对于如何解围当时几位宰相的意见不一,宋钦宗不能裁决,便对李纲说:“卿第出治兵,此事当徐议之。”(《宋史》·卷三百五十八·列传一百一十七·李纲上)

    等过了十天,各地救援东京的宋军陆续到了城外,共有二十万人。东京守军士气振奋。围城的金兵只有六万。完颜宗望一看形势不妙,赶快把人马后撤,龟缩在堡垒里。

    援军大将种师道、姚平仲都支持李纲的抗战主张,而种师道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将,主张长期相持,等敌人粮草接济不上被迫退兵的时候,再找机会反击;但是姚平仲心急,主张派一支人马乘黑夜偷袭金营,活捉宗望。

    但是这个偷袭计谋不小心被泄露了出去,金军得到情报,事先作了准备。二月初一,姚平仲发动了偷袭,反而中了金军伏击,损失了一千多人马。姚平仲不敢担当罪名,逃走了。

    这一来,一批投降派大臣就幸灾乐祸,大肆造谣,说援军已经全军覆没,还攻击李纲闯了大祸。宋钦宗听信投降派的话,惊慌失措,一面派使者到金营赔礼,一面把李纲、种师道撤职。

    而当时还身为太学生的陈东虽然与李纲素不相识,但是李纲坚决抗战的行动使他十分钦佩。

    听说朝廷要解除李纲的职务,并妥协投降,陈东非常愤怒,便于二月初五那天带领了几百名太学生,拥到皇宫的宣德门外,上书请愿,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原职,惩办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贼。

    书曰:“在廷之臣,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

    “陛下拔纲列卿之中,不一二日为执政,中外相庆,知陛下之能任贤矣。斥时中而不用,知陛下之能去邪矣。然纲任而未专,时中斥而未去,复相邦彦,又相邦昌,自余又皆擢用,何陛下任贤犹未能勿贰,去邪犹未能勿疑乎?今又闻罢纲职事,臣等惊疑,莫知所以。”

    “纲起自庶官,独任大事。邦彦等疾如仇雠,恐其成功,因用兵小不利,遂得乘闲投隙,归罪于纲。夫一胜一负,兵家常势,岂可遽以此倾动任事之臣。窃闻邦彦、时中等尽劝陛下他幸,京城骚动,若非纲为陛下建言,则乘舆播迁,宗庙社稷已为丘墟,生灵已遭鱼肉。赖聪明不惑,特从其请,宜邦彦等谗嫉无所不至。陛下若听其言,斥纲不用,宗社存亡,未可知也。邦彦等执议割地,盖河北实朝廷根本,无三关四镇,是弃河北,朝廷能复都大梁乎?则不知割太原、中山、河间以北之后,邦彦等能使金人不复败盟乎?”

    “一进一退,在纲为甚轻,朝廷为甚重。幸陛下即反前命,复纲旧职,以安中外之心,付种师道以阃外之事。陛下不信臣言,请遍问诸国人,必皆曰纲可用,邦彦等可斥也。用舍之际,可不审诸!”(《宋史·卷四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忠义十·陈东传》)

    正好东京城的军民听说太学生请愿,不约而同地来到宣德门前,一下子就聚集了几万人。这时候,李邦彦正好从宫里退朝出来,群众一见到这样的奸贼,一下子眼都红了,纷纷指着李邦彦的鼻子痛骂,有的还从地上捡起瓦片、石头,向李邦彦劈头盖脑地扔去,吓得李邦彦抱头鼠窜,赶快逃进宫去。

    宋钦宗在宫里听见群众闹了起来,自然十分害怕,连忙派个官员传旨,说:“李纲用兵失利,不得已罢之,俟金人稍退,令复职。”

    这样的答复,太学生们哪里肯答应,很多人愤怒地冲进朝堂,拼命敲打那里的“登闻鼓”(有急事上奏时候敲的鼓),把鼓面也打破了,抗议的呼声震天撼地。

    开封府知府赶来,威胁太学生说:“胁天子可乎?胡不退?”

    太学生高声回答说:“以忠义胁天子,不愈于以奸佞胁之乎?”一面说,一面又要把那知府揪住,吓得那知府灰溜溜地逃走。

    禁卫军将领王宗濋一看事情闹大了没法收拾,进宫劝宋钦宗答应大家的要求。宋钦宗没法,只好派人召李纲进宫,并且派耿南仲当众宣布:“已得旨宣纲矣。”

    内侍朱拱之宣李纲没有按时到达,“众脔而磔之”,并杀内侍数十人。

    朝廷见事态严重,于是赶快恢复李纲、种师道的职务。群众还不放心,这时候,种师道正乘车赶了来。大家掀开车帘,一看果然是种老将军,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才陆续散去。(《续资治通鉴长编》卷第九十六)

    李纲复出后,出东华门至右掖门安抚军民,运动终于平息下来了。

    请愿过程中的“暴力“行为给太学生的请愿行为带来了不和谐的音符,同时“京师浮浪不逞之徒,乘民杀伤内侍攘中,劫掠内侍十余家,取其金帛”。(《靖康传信录》卷二,转载自程兆奇,《陈东与靖康学潮》)

    而陈东及太学生们是反对使用暴力的,事态的发展,出乎陈东等人的预料,也将陈东等人推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太学生的和平请愿却酿成了“以忠义胁天子”且杀死内侍数十人的“暴乱”,事后陈东等人难免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当时有人对陈东说:“事势如此,奈何?盖且逃死乎?”陈东笑曰:“均何言之谬邪,吾去,则君等戮矣,顾君等何罪?吾今至是头已在地矣。”(《行状》,转载自程兆奇,《陈东与靖康学潮》)

    ——————分割线————————

    刚刚得悉噩耗,我派网文师祖黄易大师驾鹤西归,念之戚戚,思之猿咽、

    惟愿大师就此破碎虚空,纵马而跃。

    三千世界,不过梦幻泡影,不如吃茶去!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三章 【谁家天下】() 
对于学生干政之事,黄杰虽然远在黄州,但安插在汴梁的眼线倒也时时汇报,便也知之甚详。

    所以也才会有如此这般,直接釜底抽薪的先寻了一个叫人百口莫辩的由头先把陈东拿了,又阐明太上皇后并非执掌朝政之人,上书与太上皇后不合情理,竟也叫这帮太学生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