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道- 第3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尤其是,虽然听说黄杰原本仅是只身领了十三骑便北上勤王,但莫名其妙间却也叫他弄出了一支数千人的战车兵,虽然这支部队听说在与金人的大战中伤亡惨重,但也能说明他显然是有准备的。

    所以,听得赵桓这新帝王在东京去旨要给黄杰加官进爵之后,赵佶自然也就坐不住了,便也去了诏书,表达了一下心意。

    哪知道,黄杰虽然封还了新帝的诏书,接受了他这道君皇帝的诏书,但却依旧呆在黄州不动,也就引得赵佶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看懂写给他的那幅字。

    因为“挽天之倾”这四字,并非是赵佶在描述黄杰已经做下的事情,而显然是期望他接下来能够前往镇江,干出一点什么“挽天之倾”的大事。

    但也说,这童贯的劝说,在赵佶听来也是有理,毕竟他在镇江搞的事情,在礼道以上是站不住脚的,若是再弄出点什么事情来,叫他失去了道义上的跟脚,别说复辟之事无望,便是他这个太上皇能不能安生的做下去,怕也都要难说了。

    这随后,君臣之间便也商议起来,到底该与东京商议个什么条件才好,或又该如何去劝说赵桓自己放弃权利,迎了赵佶回去继续皇帝。

    也就在众人挖空心思,引经据典想要找出古代“父与子,子还父”先例,编织出一套说辞的时候,却听得殿外通报,说是宋焕从东京来了,正在殿外求见,赵佶等人一听,急忙宣召来见。

    宋焕一入殿,见礼之后,便也也直问道:“道君,何不北归耶?”

    赵佶便也苦着脸答道:“非不欲归,实难行也!”

    这宋焕便也与殿旁的蔡攸道:“兄等无忧,某得来了今上的旨意,若道君肯北归,诸事另议便是。”

    不过蔡攸听了,却是苦笑的看了看周围的梁师成、童贯、高俅等人,与宋焕苦笑道:“舅哥,某亦好说,只是道君确实难行也!”

    这蔡攸的妻子宋氏,乃是名门之后,而其弟宋焕,之前也是赵佶手下的一员重臣。不过金军来时,宋焕正好在山东沂州任职制置使,也就没有机会跟着赵佶跑路南下,待到东京解围时,宋焕正好领了一千多的厢军前来勤王,念着他乃是蔡攸的舅哥,而且在京时也跟赵佶玩得比较近,赵桓便意识到这宋焕极具使用价值,是促使赵佶回朝的最佳人选,于是也就接连两天与宋焕面谈,不兵将其任命为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奉书行宫来劝赵佶北归。

    便也说听得蔡攸表态之后,宋焕忙不迭的拿出了赵桓的新旨意,便来交给赵佶观看,赵佶看罢之后,却是长叹一声,随手交与了身旁的梁师成,与众人道:“瞧瞧……可随得汝等的心意?”

    梁师成便也来宣读旨意上的文字,也即听得赵桓另贬蔡京为秘书监、分司南京,贬童贯为左卫上将军致仕、池州居住、贬蔡攸为太中大夫、提举亳州明道宫、任便居住,贬梁师成为中侍大夫、提举寿州清天观,贬高俅为宣威将军致仕、高州居住……等等。

    基本上,从这份最新的招数之中瞧来,赵桓对赵佶身边之人,几乎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倒也算得是极大的让步了。

    只是待梁师成念往了这份诏书后,也就见得众人虽然都是面有凄然之色,但眼神之中却还暗藏着几分不甘。尤其是的童贯,但也见得他口唇微微开合,胡须轻抖,眼中露出一抹怒色,却也喝道:“胜捷军兵何所归耶?”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二四章 【西去】() 
童贯之所以发怒,乃是他当初可是因为收复燕京而封了王的,如今居然将他的郡王之位削去,弄一个什么可笑的左卫上将军致仕,还弄他去什么池州居住,自然叫他怒不可遏。

    童贯这么一喝,倒也提醒了众人,他手上如今可是还有着差不多五千士兵,其中三千胜捷军更是他麾下的精锐亲军,他一句“胜捷军兵何所归耶?”,既可以说是问一问这些军队的出路如何,也可以说是在示威,叫人别忘了他手中可是还有枪杆子的。

    待得童贯爆发之后,也就听得高俅也不甘示弱的呼喝道:“某麾下也有两千诸班自,亦不知何所归耶?”

    宋焕听来,自然头大如斗,便也来看赵佶,但见赵佶眉头紧锁不言不语,想了想只得硬着头皮劝慰道:“你二人稍安,今上仁厚,既有此说,日后必不为难就是,莫非你等忍见阋墙之乱?”

    只是童贯而后高俅都是冷笑一声,都别过脸去不看,蔡攸只得上前劝和道:“诸位勿恼,此事再议便是!”

    随后赵佶便以身体不适为由,便就散了,不过却传了宋焕进见。

    宋焕得了机会,自然又来劝说赵佶,赵佶便也直言道:“本欲北行,然军资不济,只怕难以其行。听道辅言,胜捷兵食粮尚缺,如何行得?”

    当下,赵佶便也吐槽,自打他来了镇江之后,镇江府的供给便一日少过一日,各地更是公然违抗的他诏令,更列举了如知宿州林篪拒不执行其“圣旨”等数十事,边流泪边质问。

    那宿州知州林篪曾在宣和三年与四年接连两次被赵佶贬官,自然对赵佶颇有怨言。赵佶驾幸东南后命东南各地缴税纳粮,他却仅答应输二十之一,而且还将此事上奏朝廷尚书省。赵桓闻知后立即命尚书省下令,让林篪“以钱上京,毋擅用”,言下之意即钱粮不得供给太上皇。

    这原本东南官员们见形势不明,不知该听从哪位皇帝指挥比较好,便多半两头都奉承着打哈哈,如今林篪得了赵桓的明令,公然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新君一边后,镇江附近各地的官员也是有样学样,便也公然开始抗拒太上皇赵佶的命令。

    对此,宋焕只能解释道:“方都城昼闭,中外隔绝,虽御前号令,州县或不奉承,非独行宫也。守令之罪,盖不容诛,朝廷何预焉?”

    宋焕这话的意思,也就是人家官员只认朝廷的命令也并没有错,毕竟这发自太上皇行宫的命令并非是朝廷的诏令,若果人家听了你的诏令,便等于是违抗了朝廷,这个罪人家也担不起。

    这番说辞,倒也是人之常情,赵佶倒也是认可了,而后宋焕忙也来询问道:“臣出京师时,闻童贯与高俅不和,今二人同气连枝,何也?”

    赵佶听来也是苦笑,便也答道:“胜捷兵日渐骄横,朕恐有变,便召高俅来侍,如今瞧来,二人皆恶犬耶!。”

    宋焕便也建议:“可召宇文粹中司令行宫,以范讷为副,如何?”

    这宇文粹中乃是蔡京的甥婿,随赵佶难逃前官至尚书右丞,如今宋焕建议用他为行宫总管,赵佶听来,倒也点头认可。

    童贯之所以发怒,乃是他当初可是因为收复燕京而封了王的,如今居然将他的郡王之位削去,弄一个什么可笑的左卫上将军致仕,还弄他去什么池州居住,自然叫他怒不可遏。

    童贯这么一喝,倒也提醒了众人,他手上如今可是还有着差不多五千士兵,其中三千胜捷军更是他麾下的精锐亲军,他一句“胜捷军兵何所归耶?”,既可以说是问一问这些军队的出路如何,也可以说是在示威,叫人别忘了他手中可是还有枪杆子的。

    待得童贯爆发之后,也就听得高俅也不甘示弱的呼喝道:“某麾下也有两千诸班自,亦不知何所归耶?”

    宋焕听来,自然头大如斗,便也来看赵佶,但见赵佶眉头紧锁不言不语,想了想只得硬着头皮劝慰道:“你二人稍安,今上仁厚,既有此说,日后必不为难就是,莫非你等忍见阋墙之乱?”

    只是童贯而后高俅都是冷笑一声,都别过脸去不看,蔡攸只得上前劝和道:“诸位勿恼,此事再议便是!”

    随后赵佶便以身体不适为由,便就散了,不过却传了宋焕进见。

    宋焕得了机会,自然又来劝说赵佶,赵佶便也直言道:“本欲北行,然军资不济,只怕难以其行。听道辅言,胜捷兵食粮尚缺,如何行得?”

    当下,赵佶便也吐槽,自打他来了镇江之后,镇江府的供给便一日少过一日,各地更是公然违抗的他诏令,更列举了如知宿州林篪拒不执行其“圣旨”等数十事,边流泪边质问。

    那宿州知州林篪曾在宣和三年与四年接连两次被赵佶贬官,自然对赵佶颇有怨言。赵佶驾幸东南后命东南各地缴税纳粮,他却仅答应输二十之一,而且还将此事上奏朝廷尚书省。赵桓闻知后立即命尚书省下令,让林篪“以钱上京,毋擅用”,言下之意即钱粮不得供给太上皇。

    这原本东南官员们见形势不明,不知该听从哪位皇帝指挥比较好,便多半两头都奉承着打哈哈,如今林篪得了赵桓的明令,公然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新君一边后,镇江附近各地的官员也是有样学样,便也公然开始抗拒太上皇赵佶的命令。

    对此,宋焕只能解释道:“方都城昼闭,中外隔绝,虽御前号令,州县或不奉承,非独行宫也。守令之罪,盖不容诛,朝廷何预焉?”

    宋焕这话的意思,也就是人家官员只认朝廷的命令也并没有错,毕竟这发自太上皇行宫的命令并非是朝廷的诏令,若果人家听了你的诏令,便等于是违抗了朝廷,这个罪人家也担不起。

    这番说辞,倒也是人之常情,赵佶倒也是认可了,而后宋焕忙也来询问道:“臣出京师时,闻童贯与高俅不和,今二人同气连枝,何也?”

    赵佶听来也是苦笑,便也答道:“胜捷兵日渐骄横,朕恐有变,便召高俅来侍,如今瞧来,二人皆恶犬耶!。”

    宋焕便也建议:“可召宇文粹中司令行宫,以范讷为副,如何?”

    这宇文粹中乃是蔡京的甥婿,随赵佶难逃前官至尚书右丞,如今宋焕建议用他为行宫总管,赵佶听来,倒也点头认可。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二五章 【拨乱反正】() 
这当初赵佶要求东京派出吴敏和李纲来见时,东京方面倒也很是在人选上好生下了一番心思。

    因吴敏虽有举荐李纲劝进之功,但他也曾在表露过欲从赵佶南幸的心意,所以最后赵佶还是选择了看似最铁杆支持自己的李纲,却不想李纲与赵佶一见面,却是说出这等话来。

    但也说赵佶听后,自然也是生疑,因为当日李纲劝说他放权让位的样子,他自然记忆由甚,如今却又不向着赵桓说话,其中必有缘由。

    赵佶便也问道:“逆子何所欲为焉?”

    李纲到了这时,自然也不会隐瞒什么,便也直言道:“乞道君早回銮,不须诣西都、他处,解后顾之忧矣!”

    随后李纲便也将赵桓当初如何被金人吓尿了裤子,并且答应了金国漫天要价割地赔款签订“升平之约”的经过细细与赵佶说来,并与赵佶哀叹道:“纲今日始知,黄驸马十载之前,便已为今日筹谋,修筑天渠、坊墙、建御车军、简拔臣与宗泽留守,皆无他事,都为今日计也!唯新君与道君不知其事也!”

    赵佶忙来追问为何这么说,李纲便也将黄杰托名种师道所著的《汴梁手札》一事合盘托出,将当初黄杰制定的“东京城防御计划”好好与赵佶说了个清楚,只听得赵佶跌足苦笑道:“李卿误朕,若是朕早知此事,何必南狩焉?”

    不过李纲却是苦笑着反问:“道君却是忘了,当初招臣问对,臣何有隐瞒?实乃道君性快,非臣之过也!”

    赵佶一想,这话倒也没错,当初他召李纲来问东京城是否能守得住时,虽然李纲并没有与他说《汴梁手札》之事,但的确是与他打了保票说东京城能够守得住,是他自己因为听到金军一路长驱直入,即将渡河的消息后气迷了心,做出了禅位跑路的事情来。

    不过对于李纲这般表态,赵佶也还是奇怪,便来问他道:“卿已是新朝重臣,何故反耳?”

    李纲道:“新君以城下之盟谋和,如今又欲反复、为筹钱财,又启用佞臣王黼、知黄驸马筹谋汴梁之事,欲谋其出使金而图之、用陈东等泛泛之辈,欲行真宗故事,封禅泰山……凡此二三事,知者无不弃也!”

    赵佶听来大吃一惊,急忙来问详情,也就听李纲介绍说,这首先就是赵桓签下“升平之约”后,倒也深以为耻,如今便也积极谋划如何抵赖,当初他为求金人退兵,自然痛快答应了赔偿一千五百万缗,并割让三镇的合约,如今金军北归遭逢大败,加上种师道又整合了全国各地勤王之师重回雄、霸二州构筑了防线,所以他自然也就不想履约了。

    再来就是,这次为了筹集给金军赔款,赵桓用王黼之计谋,倒也在几天之内于东京城内筹得了黄金二十余万两,银四百万两的海量财富,自然也就发现了王黼在搞钱这事上无人能及的手段,因此王黼如今虽然是遭到贬黜的身份,但却实际上成为了赵桓的入幕之宾,国中大小政事皆要问他,便是连李纲这样对赵桓有拥立之功的重臣也是开始疏远。

    至于说赵桓知道了黄杰在这次东京防御战里的作为之后,起先也是做了一番拉拢的工作,比如说给他封王、又升他为柱国大将军,可黄杰都是不受,后来甚至还动起了要给黄杰的老丈人追赠太师的念头,但他逼迫赵福金,并且弄了个山寨赵福金送去金营的事情显然是不可原谅的,所以摆明了这大舅哥与妹夫之间的矛盾显然不可调和。

    于是,也在李纲来应天府之前,赵桓身边的人便也传出消息,他意欲按照金国的要求,派黄杰为使者,去谈什么大宋拒绝割让三镇、要求修改“升平之约”的事情,也就摆明了赵桓这是动了要害黄杰的念头。

    而最后这赵桓意欲效仿宋真宗跑去泰山封禅的消息,却才是最让赵佶震惊的消息。

    封禅这个事情本就不是一件小事,况且当初赵佶朝时发生了三次黄河水清,且收回燕云部分故地这等大事,赵佶也没敢动了去泰山封禅的念头,如今赵桓居然有此想法,如何不叫赵佶震惊。

    以至于赵佶竟然脱口而出道:“逆子凭得大胆,不怕天下芸芸众口耶?”

    赵佶这声诘问听来倒也叫人好笑,当初他内禅跑路事倒也不怕天下芸芸众口,如今却是来问比他还要荒唐的亲儿子怕是不怕。不过李纲自然不会跟赵佶扯这些有得没得,便与他说了当日陈东与赵桓献策之后,赵桓也就动了这心思,先是秘密调出宋真宗的起居注来读,又寻了司天监提点入禁密议,他的想法如何自然也就很明显了。

    说白了这些,赵佶便也知道事态严重,便来问道:“逆子荒唐,李卿如今既反,何有计焉?”

    李纲便也斩钉截铁的答道:“如今之计,道君或往西去黄州,或归汴京,拨乱反正。”

    赵佶一听,心中自然意动,不过还是有所顾虑,便也来问道:“朕也有拨乱反正之意,却不忍见父子反目,兵戎相见之事,李卿计将安出?”

    李纲自然慎重的答道:“道君宅心仁厚,若得拨乱反正,必来天下之福,臣或有一计……”

    此后一连三日,李纲便与赵佶密议不宣,而后便也带着“上皇欲归汴京,恐新帝与上皇太后不合,欲赴黄州迎上皇太后一道归京”的消息返回了汴梁。

    消息一道汴京,赵桓与一众朝臣皆是惊慌失措,此时他们显然并不知道李纲已经将他们给卖了,忙也来商议计策。

    一方面,他们此时自然害怕太上皇又耍什么幺蛾子,虽然赵佶在镇江复辟不成,就算跑去黄州也不见得会增加什么成功几率,但赵恒却是打心眼里惧怕黄杰这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