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两人结束了谈话,李晓虹去写作业,李晓路带着奸臣,也不出去玩,静静陪伴着姐姐。
一室静谧,岁月安好。
作者有话要说:妈妈终于被女儿洗脑,思想改变好多。
话说被编推也没改变多少我冷文的命运,觉得真心对不起好心的编辑大人啊。
☆、条件
李晓虹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镇上的初中,这个消息像风一样四下快速传开了。
这次,她的光荣事迹不但在村子里,连不少镇上的人也都知道了。村子里的人去买东西,都是一脸与有荣焉的样子。镇上的人不是一直觉得他们强吗?可是乡里的第一名这次却是我们村子的,下次看到那些镇上的人,看他们还怎么一付高高在上的样子?
李志军和张梅英两个笑得合不拢嘴,像天上掉下来个金元宝被他们捡到了似的。一高兴,给了李晓虹三十元钱,让她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时候,三十元对于一个小孩来说也是一笔巨款了。
李晓虹想,幸好自己不是一个真小孩,不然被周围人这么对待,早成了《伤仲永》那篇课文里的仲永一样了。
此时的李晓虹真是不知道如何应付村里那些热情得要命的眼光与言语,干脆说要读书,直接在自己房间里不出来。不用说,这也迎来了众人一致的赞叹,怪不得晓虹学习好,看,人家连假期都不舍得浪费一点时间在读书呢。咳,自己家的孩子怎么不像晓虹呢,看来真是没有那个吃商品粮的命啊。
终于这一天,李晓虹不耐其扰的日子要结束了,初中的开学日子到了。
拒绝不了妈妈要送她入学的要求,李晓虹只好和妈妈一起骑车去初中。其实,初中也很近,就在镇上不远处,离她家只有十几分钟的自行车路程。可谁让她这算是第一次离家呢,妈妈还是不放心。
这时,家里已有两辆自行车了。
一辆是家里最早买的永久牌的黑色自行车,一辆是新买的凤凰牌的。新买的这辆是村里少有的彩色的,前面没有横梁,看着更精致些。这时候,农村结婚时的三大件已变成了自行车,电视机和缝纫机。
这辆新自行车一买回来,引得当时村里不少人羡慕。
村里人再借时,张梅英都借那辆旧的自行车出去,新的是轻易不给外人骑,精细得很。
土路不平,特别有一段路被秋天装满农作物的架子车、三轮车之类碾出了辙沟,坐车远没有骑车舒服。
知道女儿宁愿自己骑车也不想坐自行车后座颠来颠去,张梅英直接推了那辆旧的,指着新的说:“你骑那辆吧。”
李晓虹心中微酸,妈妈就是这样,从来没说过爱自己家人,但她的心中自然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好的东西都是孩子和丈夫的,最后才轮到她自己。吃什么好吃的,一向也是让他们先吃,轮到自己就说不喜欢,希望心爱的女儿能多吃些。
她从来不知道,她也可以有虚荣心,光彩的先给自己,然后再考虑别人。或者像有些父母那样,觉得孩子小,好吃好喝的日子多在后面,而自己先去享受。
大爱无彊,都隐藏在日常那不起眼的一点一滴的行为里。
她前世怎么傻,会觉得妈妈不亲自己呢?
也许隔了时光的阻隔去看,才更能看清一些内在的东西。
这一次,让自己来让让妈妈。李晓虹抢先骑了那辆旧车。
“你这孩子,好好的车不骑,非要骑辆旧的。”
“没事,妈,这辆车可以装的东西多,我正好练练技术。以后上高中了用。”
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张梅英一向依着女儿。
一直想让自己家搬到镇上来,为了让自己的语言更有说服力,报道后,李晓虹领着妈妈去看了女生宿舍。
女生宿舍在学校的最南边,一溜三大间,紧邻操场,坐南朝北。南向的窗户为了安全,整个用砖头给砌上了,只留下最上方二指宽的缝。整个房子的光亮就靠这二指宽的缝和面向北边的房门维持,整体光线就显得不足。
四面靠墙,是上下铺的大通铺,把房门算上,正好是一个空心长方形形状。
如今,这个长方形中间,房间里的空地上,已停了不少的自行车,全部个挨个挤在一起。
房间中间房顶上有一个灯泡,散发着昏黄的光。窗户顶上露出的一点光,在上铺还好,整个下铺还是暗暗的。
李晓虹知道,现在是人还未到齐,等人都来报到后,这下铺会更加昏暗,因为自行车会把整个空地堆满,只能留边上一人宽的通道让人出入。
这还是白天有光的缘故,等到了傍晚,就更是黝暗一片。那个灯泡的光,在整个宽敞的房间里显得太小了。
屋子里吱吱喳喳地不断人在说话。
“我们这可怎么睡啊!老师已经说过了,现在学生多,一人一尺二寸五的宽度。”
“是啊,看铺上,线都划好了,谁也不能多占。”
“这也太窄了,才一尺二寸五啊,我比了比,连平躺都做不到,只能侧着身睡呢。”
“听说一般都是一个人头朝里,一个人头朝外这么交叉着睡,不然睡不下。”
“我也听我们村的人说了,这天冷了还好些,挤挤比较暖和。这天热了,简直让人受不了。”
“怎么了,夏天不是还好些吗,最起码被子不再占地方,睡的时候也会宽畅些。”
“这你可不知道了,你想啊,冬天有被子捂着还好,可是夏天,你睡在人家脚头,那股臭气能把人熏晕。我们村那个都是睡觉用个床单把自己捂住,反正睡着后就好了。”
“那不热啊,本来夏天就够热的了,在这一个几乎密封的空间里,还要捂上床单,还能睡吗?”
“反正已经够热了,再热一点也还是个热嘛,总比闻着臭味强。”
“啊,不会吧。难道有人晚上不洗脚?”
“怎么不会?有的是晚上不爱洗脚的呢。再说,你想洗,也得有水才行。学校的水笼头,可是晚上到点就关上的。”
“那可就惨了。”
“谁说不是呢?反正上学就是苦差事,要不是我家里非逼着我来上学,真不想上了,好歹在家里自己睡一张床,想怎么睡就怎么睡。”
“你家里还好啦,我家说是女孩子反正将来也是人家的,识几个字就罢了,还上什么学?不如乘早多干两年活,不然养个闺女太吃亏了。”
这句话引发不少人的赞同。
“是啊,我爸也说了,如果学习不好就不让上了。还是我妈心疼我,说我们村里没几个考上镇初中的,不上可惜了。”
“所以我们能上学还是好的,再说听说到二年级就好了,会有不少人退学,我们就可以搬到上铺去睡了。”
“是啊,一年级的在下铺,二三年级在上铺。下边这么暗,又直不起身,我们到上铺就好了。”
“等吧,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听着大家说话,李晓虹母女两人沉默不语,其实真实情况要比她们说的要更差。
那时候,李晓虹已深受其苦。
如果晚自习后你动作慢一点,回来晚一点,属于你的位置已被其他人占领。不是别人不想腾地方,而是一人一个位置,都挤得满满的。再说,人家好不容易睡下,能稍宽些自然好。晚到的那个人只好睡在别人脚头,地方窄小得只能侧着身子一晚上了。
更别说,整个屋子里不通风的腐败味,屋里其他人放咸菜的味,地上尿桶的味,汗味,还经常有人用盆接些水在里面擦澡产生的水湿味,这么多人散发的体味,混合在一起,是一种说不出的怪异。
听着其他人说话,李晓虹找到了给一年级划的位置,把铺盖铺了上去。
真是好窄小的铺位啊。
还有,让人难忘的岁月。
正是因为这种种情况,屋子里的跳蚤是极多的。虽然开学前,整个寝室都已经撒过药,但湿润,腌脏,黑暗,正是产生跳蚤的温床,难以禁止。
张梅英极怕跳蚤,原来家里只要有一个跳蚤,她都会睡不着觉,因此每年夏天,只要有太阳,她都会每天晒被子,向床上撒药。
这一会儿功夫,她已经开始左挠右抓。
记得那个时候,一个学期过去,李晓虹的褥子上都是一个个小斑点,那是跳蚤留下的痕迹。也许是训练过来了,李晓虹不怕跳蚤。
但她没说,也和张梅英一样,装着很痒的样子。
“走吧妈,咱们快走吧,这里太痒了。报道完了,明天才正式上课呢。”
张梅英也巴不得早些出来。
虽然已是九月,但这一会儿功夫,两人在里面已出了一身的汗。
假意抱怨道:“妈,你看里面那么窄,可要怎么睡啊?”
“是啊,还有那么多跳蚤。”张梅英最怕这个。
看到女儿寝室的情况,虽然她吃惯了苦,还是觉得让女儿住这里面有些舍不得。
“要不,反正你们教师也不管,你晚上回家住?”
“妈,我也想回家住。但是晚上得穿过这么大片田地,我有些害怕。我一个女孩,万一遇上坏人了怎么办?老师可说过这里有些不安全。”
前世,李晓虹也是在夏天热得受不了时回家住的,有一次就遇上有人拦她的自行车,幸好她胆子肥,技术好,经常干农活手劲也大,激烈反抗下,拦人的那个人也有些害怕她的举动被人发现,才让她最终得以逃脱。
经此一事,哪怕再难忍受,她再也不敢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晚上回家。
“唉,上学就是要吃苦,以后才能有好日子过。”张梅英也没办法。
学习是要刻苦,但好日子不是光吃苦就能行的。
李晓虹心里反对妈妈的话,而正好趁此机会,她才好说服妈妈。
作者有话要说:上了编推,收藏评论什么的如果还比不上没上榜前,那样可就太对不起编编大人了,也让我完全没信心坚持下去了。潜水的大大,都请出来透透气吧。
是不是我的呼吁起了作用,今天是涨收最快的一天,忍不住再上来感谢一番大家。
☆、开店
李晓虹心里反对妈妈的话,就顺势说道:“妈,你忘了我原来给你说过的了,咱们镇上供销社扒了重盖,要对外承包,这次盖的门面房多,好多都没人要呢。咱们家也承包一个吧,到时候,我们就可以住在镇上了。”
张梅英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她开个小卖部,村子小,总共就那么多的人,也不是时时都有人买东西。她没事的时候,看村里人忙,就去帮别人干活,也没怎么闲得下来。这样的话,其实还不如种自家的地呢。
怪不得妈妈人缘好,只要不牵涉自己利益,这样无私的人谁不喜欢啊。知道了妈妈这种性格,她又特别固执,这一点上一世李晓虹已经见识过,这次她不再强力要求妈妈改变。
李晓虹觉得除非妈妈离了那个环境,否则一向勤劳的她,根本就改变不了她帮人干农活的行为。一直以来,她所做的,就是慢慢改变妈妈的生活方式,让她用另一种忙来代替繁重体力的劳动。
一方面来说,李晓虹成功了,随着家里条件的变化,张梅英不再纠结于农民就要干农活,她家小卖部生意的红火也让她有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但另一方面,李晓虹也可说是失败了。她没想到,她妈妈骨子里的勤快会让她只要有空就去帮别人干农活。可能她妈妈觉得,小卖部不是总有人来买东西,闲下来的时候干什么呢,又不能总坐那儿等着人来,还是干些活好,免得闲着发慌。往年的时候,孩子小,活计重时,村子人也不少帮她啊。
“我知道这事,但咱们去承包会行?一大笔钱呢,我怕万一赔了怎么办?”张梅英有些犹豫。
几年的潜移默化,就是为了这些关键时候的选择。
李晓虹觉得自己的努力还是没有白费的,不然的话,妈妈就不仅是犹豫,而是激烈反对了。
李晓虹不求妈妈一下就同意,但只要她认可了这种方式,就是一种进步。
“赔又会赔到哪里去?反正东西卖不完的话还有实物啊,就是房子,我们也是有用的。至多,如果东西实在卖不出去,我们就便宜一些处理了,也不会有多少损失的。。”
“我就是一个种地老农民,不会像人家那样能说会道的,做生意能成吗?”张梅英还是不相信自己。
“放心吧,妈。你在咱们村子里卖东西不是卖得挺好的吗?在镇上也一样的,就是东西会多一些,来的人多些罢了。”
“村子的人都是认识的,自然相信咱家的东西,可是在镇上,我才认识几个人,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来买?”张梅英也有她的考虑。
“人气是慢慢聚来的。妈,你人好,咱们又不坑骗大家。只要咱家进的东西质量好,价钱实惠,自然人流慢慢就会多起来的。当然,最开始几个月的时候要有着不能赚钱的心态,相信时间久了,大家都会知道咱家的东西是怎么样的。那个时候,自然而然就挣到钱了。”
“你说得也对,虹虹,你说,咱们真做这个?”张梅英已经动摇,但还是忍不住问问女儿。也不知怎么回事,很多时候,她觉得女儿就像是她的定海神针,心下觉得再听听女儿的话。
“没事的,就干这个吧,再说反正主要是为了我们学习。你看古代还有孟母三迁呢,就为了有个好的环境让孟子好好学习。所以,孟子的成就有他母亲很大功劳呢。”
“那我也向孟母学习学习,反正我女儿也很有本领,哈哈!”
“嗯,本领说不上,不过我相信日子总会比原来强一些。再说,来镇上之后,路路上小学也方便,条件也会更好。现在我们村里小学两个王老师大概也很快就会走了,再留在村里,没有好的老师,路路怎么能受到好的教育?”
这可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李晓虹知道,妈妈最重视自己和妹妹的学习,话说到这里,已是板上定钉的事了。
“两个王老师都要走?”张梅英有些惊讶。
“嗯,上一次我去县里比赛,去见了国泰哥。王老师原来不也教过他吗?我就请他找了些往年民办老师转正考试的试题,给了两个王老师。我想他们今年获得资格应该没问题,再经县里考试后应该就可以转正了。”
“你两个王老师人可是都不错,那么负责任,也确实应该转正。”
“是啊,到时候路路上小学二年级,说不定正好是王老师教她呢。”
其实以李晓虹来看,民师转正考试的题并不难,只要愿意去学,一般成绩的高中生都不会有问题,关键是得能取得考试资格,这个每个乡应该有一定定额。
此时,张梅英既然考虑清楚要在镇上开店,就说干就干。其实说了那么多话,她也不过是想借女儿的口再强调一遍罢了。
这事,自从女儿考上初中,她就和丈夫商量过,丈夫的意思也是搬到镇上来,她只是一时过不去自己心中那道坎。想她一个地道老农民,现在竟然不种地,开始做起生意来,这变化可真够大的。放在以前,她连想都不敢想这个问题,还是大女儿晓虹,从开始卖豆腐起,慢慢改变家里的状况,她才受到影响,也学着去做更多的事。
人家都说,做生意的人全身都是心眼子,她这么老实的人会成吗?她总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可她总不能连女儿都不如,为了孩子,她会努力改变自己,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去学习。希望这一辈子,孩子不用像她自己年经时吃那么多苦,而是可以一辈子平安喜乐。
她拿了户口本和身份证,去镇上问了原来供销社新开的门面房的事。
门面房这次盖了不少,可吴里也仅只是个镇,还是不太繁华的镇,因此,除了原来供销社的人每人必须承包一间,还余下一些。好多天了也很少人来问,管这事的人正发愁呢,看到张梅英过去,一反原来在供销社卖东西时的高傲样子,满面笑容就迎了上来。
问了问价格,还在张梅英的预期之内。
张梅英一次定了两间,价格又优惠不少,最后合同一签签了十年。两间房,加起来大概有五六十平方的样子。上面还有一层,面积也一样,一楼卖东西,上面正好可以住人。
负责管事的人简直要把张梅英当财神爷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