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机见闻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玄机见闻录-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道长说的没错,山顶的雷火现象是一种可能,但是,据我拜火教对各时期封禁山0的记载,在九仙湖附近发生雷击现象的次数更多。”陆小雅摸着四眼狗复欣的脑袋,插话说道:“而且,这个讯息,是我娘提供的,再说,即使是去九仙湖,也还算是在封禁山中”。

    我点点头:“小雅说的没错,而且按照雷击的形成理论,雷击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闪电。雷电发生时通常产生电荷,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阳电荷和阴电荷彼此相吸,但空气却不是良好的传导体。阳电奔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甚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阴电的云层相遇,阴电荷枝状的触角则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后阴阳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障而连接上。这时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这就形成了雷电。”

    我卷起了地图,收好指北针,按照校准的方位继续前行,边走边说道:“可怎么才能使空气成为雷电的导体呢?那就只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浓度,哪里才符合这个条件呢?在封禁山中,只有九仙湖地区才可能产生丰富的湿润空气,这也是为何此地雷电较多发生的原因”。

    孙集福仍是疑惑的说道:“你的这种解释,算是九仙湖地区因为空气原因,容易导通地面和云层的阴阳两极的电荷,这是此处发生雷电的正常原因,但却无法证明这种雷电是因为崂山雷击木引发的,我们直接奔此处去,真的合适吗?”

    我笑了笑:“孙道长,您的疑问并没错,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我上大学时候的专业,对于机械设备的防雷那可是必修课程。

    我顿了顿,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雷击放电的形式吗,通常有三种,一种是球形雷,这种比较罕见,在封禁山中并未发现有这种雷击的记录,可以否定这个方向。还有一种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直接放电现象,叫做直击雷,同行雨前的雷击,都是这种直击雷,以九仙湖的空气湿度,发生直击雷应当是比较频繁的。在空气湿度较大地区,带电云层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当直击雷发生之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而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以致出现局部高电压,或者由于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二次雷“或称“感应雷“,这就是第三种雷击方式”。

    陈道长接过我的话头:“我好想明白你的意思了,按照雷击的方式,直击雷发生后,迅速放电就结束了,而能够持续引发二次雷的,哦,就是引发感应雷的,可能就是崂山雷击木蕴含的雷火引力了吧。”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先要到九仙湖地区,实际看看当地地理地形,再做分析决断,各位都是道门中的精英人物,想必这地理师的本事必然强过我,到那里,就要看各位的本事了。”我一边继续行路,一边回答陈道长。

    “哈哈,那是自然,老夫所长,正在风水地理上。”孙集福拍了拍自己的背囊,加快了步伐:“我有些急不可耐了,真希望快点到达九仙湖地区”。

    一路无话,顺着下坞岭行进到九仙湖,这九仙湖已经被开发成了景区,湖内岛屿星罗棋布,聚散有致,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湖面开阔处烟波浩渺,忧如一张绿色的沙布铺在湖面上,湖湾深处好像迷宫一样曲折深邃,变幻莫测,山水相连,秀气的山峰在水中倒映,景色绚丽多彩,让人目眩神迷。

    陆小雅看着面前的美景,不住的感叹:“这些年寄居在陆叔叔家,一直没有机会好好看看拜火教所处的封禁山,这里风景如画,真想待在这里不走了”

    孙集福看着面前的景致,也有些傻眼了,这个九仙湖的范围太大了,观察地理风水,至少要看全形势,山头、水口之类的,才能有个全局的掌握。

    “这个简单,反正咱们一行都是第一次来,索性租个游船,沿着边缘绕九仙湖一圈,以图纸标记各处山的高低,形状,水口的流向,形状,看看是否隐有什么风水局之类的”,陈道长说道。

    “正好,这等美景可不多见,自从天策府丹山夜袭以来,一直绷紧着神经,难得片刻清闲,正好趁此放松下”我伸了伸懒腰,附和陈道长的想法。

    “好啊,好啊”陆小雅欢呼雀跃起来,额头的五芒星顶上尖角一亮,她的性情瞬间转为成熟妩媚,贴过来挽着我的手:“师兄,您可得好好陪小雅游玩一番”。

    我尴尬的红着脸,想要从一团柔软中抽出手臂,顿地孙在旁边看的暗笑,偷偷转过脸去,和那陈道长,孙集福故意拉开与我的距离:“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哦。”

第一百二十六章 望闻问切() 
我们在码头租了个游船,并聘请了开船人老黄作为向导,坐船穿行于湖光山色之中,呼吸着无比新鲜的空气,顿时会觉得心旷神怡,空灵曼妙,无比清新,这种荡舟清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给人一种置身仙境的感受。

    老黄是个五十多岁的本地人,颇为健谈:“我在九仙湖景区讨生活一辈子了,一年接待的游客数量也有几百,不知几位老板准备去哪里呢?”

    “我们没有固定地点要去,您是船老大,听您的,您觉得哪里值得一逛,就带我们去哪里好了。”顿地孙在窄小的船舱里,伸直了双腿,斜靠在船帮上,伸开双臂将头后仰,看着岸边各处山峰倒映的精致,一副轻松写意的样子。

    老黄听顿地孙这么说,便打开了话匣子,边开动船只,边介绍起来:“九仙湖原来又叫“军潭湖”,看那边,就是军潭山,这山,不但形似一口大钟,又临水,其山麓就是这2100亩碧波荡漾的九仙湖。军潭山之名,则源于古时山上设哨所,驻了军爷,山麓水潭清澈迷人,军爷们常在此洗澡,故称军潭。邻近因为驻军渐渐形成了有个村了,就叫军潭村。

    我顺着老黄的指引,看到不远处一个秀气的山峰,看起来不高,但也颇为险峻,便问道“那军潭山可有什么奇闻异事的典故之类吗?”

    “在这300多平方公里的封禁山中,千米以上的山峰近百座,军潭山吗,400来米,顶多算个小弟弟,但它名气很大,清朝诗人徐光祚曾为其写下《军潭山》一诗:

    雁飞不到子规啼,绝壁空临百丈溪;

    水面人呼岩石应,枝头猿过树云低。

    军潭自昔劳千甲,介石如今有杖藜。

    路入萧村人境改,千峰历落叫山鸡。

    要说奇闻异事的典故嘛,那军潭山不仅秀丽,而且神奇。它山腰有个敲之能响的岩洞,人称神仙打鼓。据传,石鼓原是玉皇大帝天宫的神鼓,一年敲一响,鬼怪发抖;一年敲二响,五谷丰登;一年敲三响,六畜兴旺。有位神仙不守天规,连敲十响,惊动天宫,玉帝降旨将石鼓永世封存在军潭山禁用。

    我听的心中一动:“神仙打鼓?这么个打鼓,神仙打鼓莫不是响雷?”

    “哈哈,响雷也有哦,倒不是在那里,”老黄听我这么一问,哈哈笑着答道:“老板,您看那边”,说着指着另一处峭壁的山峰对我说道:“这个山峰叫做龟寿峰,那可是九仙湖地区的精华景点。您仔细看,对,从这个角度看。”老黄一边开船,一点指导我们观看的角度:“你们看着山峰像不像一只云游天际的大乌龟”。

    “从这角度望去,乌龟的山形倒是颇有些形似,不过模模糊糊,可山上这么大个的一个“寿”字倒是挺醒目的”。我眯着眼睛,看着他所说的龟寿山。

    “这个“寿”可是大有来历啊,其字高21。6米、宽16米,总面积为345。6平方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寿”字,那是有由书法家叫杨什么来着,想不起来了,总之很出名的大书法家所写的”。

    老黄夸张语气动作,逗笑了陆小雅:“呵呵,总之很出名的大书法家,老先生,你可真有趣”

    孙集福没有参与我们的谈话,俯身拿着纸笔在涂涂画画:“这里人杰地灵啊,随处可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各种形态山岩:有形似乌龟的“龟寿峰”,有形似笔架的“笔架山”,有非常浪漫的“龟蟒相亲”,有惟妙惟肖的“武士头像,有驻军带有煞气的“军潭山”。。。。。真是绝佳的风水啊。”

    老黄听孙集福这么一说,肃然起敬:“先生是地理师吗?”

    孙集福淡淡一笑:“算不上,只是爱好而已。”

    “地理师在我们这可是个备受尊敬的好职业呢,什么风水地理,我们江西可以说是发源地呢,像什么杨筠松,郭璞啥大有名头的大师,都是咱江西人哩。。。。。。”这老黄,说上风水地理,便口如悬河的胡吹起来。

    陈道长听不下去了,开口制止了他:“黄师傅,您说的杨筠松啊,他是江西没错,可那郭璞,人家是山西的。”

    “哦,山西吗?无所谓了,反正都是西,湘西风水不都是很出名吗?”黄老汉打着哈哈,继续胡说到。

    这回陆小雅更是笑得前仰后合:“黄师傅,湘西那是湖南了,您这地理方位都分不清,还给人做向导?”

    “哈哈,各位老板高兴就好,管他什么西,”老黄这等性格粗犷的老汉,根本就不在乎什么事情的真实情况,想到哪都是顺嘴直说,倒是憨直的可爱。

    我刚才与黄老汉问及的神仙打鼓的事情,被他们一顿什么西的风水胡扯,扯的完全不着边际,我赶紧找个话头切回来。

    马自在曾简单跟我提及过:一个称职的地理师,到一个陌生地方,要如中医一样望闻问切,忘就是看山看水,山形水口之类的;闻就是闻土质,水质;问就是向当地人打听各种奇闻典故;切嘛,就属于实操了,土层,水质的变化处理等等,也包括与人问话的话题切换。

    “黄师傅,黄师傅,别管那什么西了,您刚才说的响雷也有,那是在哪?回头请你米西米西。”我笑嘻嘻的切过话题,向他问道。

    “好啊,好啊,我们这的烧鸡腿,酒糟鱼,米粉啥的,那可是名吃,各位老板回头一定要尝尝。。。。。。”这黄老头完全不上道,听我说请他米西米西,居然又绕到了吃的上去。顿地孙在旁边听的偷笑不止,倚靠在船帮处,肚皮一起一伏,明显忍得辛苦。

    我尴尬的说道:“黄师傅,吃的事情回头再说,您说的响雷呢,给咱讲讲吧。”

    老黄挠了挠头:“刚才讲到哪里来着?”

    我无语的提示了她一下:“讲到了那个山像个大乌龟。”

    “对对,龟寿山吗?刚才说的那个大书法家写的那个寿字,写字的那个地方,好事是2002年,对就是那年,山这边一侧的石头因雷击脱落,留下了这一大块空白,景区的开发商就请那姓杨的大书法家写了这个“寿”字,因为这山的主峰象个大乌龟,所以景区命名它为“龟寿峰”,可我们当地老百姓看这山形好比家里的油瓶,就都叫它为“油瓶石”。黄老头得我提醒,继续说起了与响雷有关的典故。

第一百二十七章 挺进龟寿山() 
“2002年吗?”我嘟囔了一句,现在是2005年,也就是三年前啊,我和陈道长对视一眼:那崂山雷击木到底与龟寿山有关还是与军潭山有关?龟寿山在三年前发生过雷击导致山体剥落现象,而军潭山自古就有神仙打鼓的传闻。

    我一时难以抉择,为难的看向陈道长,陈道长看着岸边的军潭山和龟寿山,问道:“黄师傅,军潭山所谓的神仙打鼓是什么意思呢?”

    黄老头挠挠头:“只是在山洞内,敲击起来闷声如鼓,貌似山洞拢音的缘故吧。”

    陈道长沉思片刻,继续说道:“黄师傅,麻烦您把我们在龟寿山附近放下吧,我们想看看这寿字景观,也欣赏欣赏书法大家的作品。”

    黄老头看着面前烟波浩渺的湖水:“各位老板,咱们连一半的路程还未走完呢,你们不是说要环湖一圈吗?”

    “这里属于丹霞地貌,在龟寿山那个位置,若是在山顶俯瞰,会使此处丹霞地形地貌一览无余,所以,送我们去那里下船吧”。孙集福收起纸笔,对着黄老头说道。

    “丹什么霞什么?可是,可是,”黄老头迷惑的问道。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形成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结合水系,使各异的山石成为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就是所谓的丹霞地貌。”顿地孙坐直了身子:“放心,我们虽然短了路程,但说好的船钱,一分不差的给你。”

    黄老头听了此话,喜笑颜开:“各位老板说的算,咱们这就往龟寿山方向去,我留下电话给你们,若是回程需要我,联系我啊,我老黄头热情好客,童叟无欺。。。。。。。”

    大家都望着越来越近的龟寿山,各自思索着,没人再对黄老头的话语搭茬,他索然无味,也就闭口不言,我们一路沉默着,看着龟寿山的峭壁在眼前越放越大,赤红的“寿”字铁钩银划,映入眼帘,看起来分外遒劲。

    下到岸边,我们一行五人朝着龟寿山方向前进,这里属于景区的范畴,游人如织,我们渐渐汇入了游人的队伍中,顿地孙看着涌动的人群,为难的说道:“即使崂山雷击木就在这个龟寿山范围,可这众目睽睽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去寻找啊。”

    “我们走小道吧,大家都背着行囊,我看我们找个地方先休息,等晚上再行动。”我错开身形,让出道路,看着满前熙熙攘攘的人群,无奈的说道。

    “只好如此了”,陈道长抬头看了看龟寿山,一个大的山峰形似乌龟的龟壳,此山倾斜向上,一个小的山峰,形似乌龟的头部,平平的伸向前方,脖子自龟壳的部分向下凹陷:“我们到龟寿山的龟壳下方的位置,找个偏僻的地方露营,而且要避开景区巡视人员”。

    “好啊,好啊,我还没露营过呢,想想都期待呢”陆小雅高兴的欢呼起来,将四眼狗复欣举到头顶。

    孙集福看了看天色:“咱们这一路奔波,上午从下坞岭出来,到了九仙湖就直接雇船来到此地,现在已经下午2点多了,我们若不加快形成,天黑之前难以到达龟壳下方的预定位置。”

    “那就加速前进吧”,我紧了紧背囊,错开人群,沿着预计方向,走野路穿入山林。走了一段时间我就后悔了,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前提得走的人多,我们这一行人,满打满算五人一狗,可走野路一路向上,遍地荆棘灌木,且身在山中,不辨方向,幸好有指北针,即使如此,仍是行进速度缓慢,好在,完全避开了人群。

    待行进到龟壳下方的地带,天色已黑,大家都累的瘫在地上,从拜火教出来直到现在,水米未打牙,早就饥肠辘辘了。

    我抬头看了看龟寿山,我们的位置正好在寿字的反方向,靠近龟壳后部的位置,这里属于山后,基本没有游人来到此处,我寻了块平整的地方,打开行囊,拿出干粮净水罐头之类的东西,招呼大家坐过来,准备开饭。

    顿地孙拿着个铁饭盒,倒了些清水,剪了几块石头架起了简易炉灶,并向其内填入了一些枯干的树叶,将铁饭盒用树枝悬挂其上:“才过了二月二没多久,天气仍是寒冷,不用点热的饮食,容易受凉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