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有谋 作者:团子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淑女有谋 作者:团子圆-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是一个团圆夜,这是她到了这里后过的第五个团圆夜。近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就跟一场梦一般,有时候,她不免会想,会不会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梦,有一天当她醒来的时候,她还住在学校的宿舍里,还等着上课,还等着放假以后去叔叔家。

苦笑一声,依书离了窗口,不再去看已经挂在天际的圆月。

端坐在妆台前,瞅着镜中人鹅蛋脸,黛眉微蹙,红唇紧抿,哪里看得出半分节日的喜色来?

伸手揉了揉两颊,暗暗对自己道:“既然无法回去了,不如就在这里好好过日子,总不能荒废了这一生不是?在现代是过一生,在这里,同样是要过一生,只要无愧于自己的心,那便是无悔的人生。”

镇定了一番心情,让情绪复又高涨起来,依书才将夏荷重新唤进了房里。

夏荷进来,见依书正坐在妆台前,笑道:“小姐可是想梳整一下,去前头了?”

依书点了点头,脑袋了左右转了几下,看了一番自个儿在镜中的样儿,道:“时候也差不多了吧?再不去,怕是母亲要等急了。”



第四十二章 桂花糖饼

时辰也差不多了,院子那边想来已经是准备妥当,她若是再不去,只怕蔡氏就要派人来催了。

夏荷走上前,拿了桃木梳,开始帮她打理起头发来,一面道:“刚才夫人那边已经遣了个小厮过来知会过一声了,让您快些准备。”

依书不免懊恼,“我还以为今儿个已经算早了呢,怎的还累得母亲遣人来催了?”

夏荷却是不急,手上依旧慢悠悠的帮她梳着头发,轻声笑道:“这次倒不是因为您迟了。夫人是记得您每次都那么晚去,怕您这次又是一样,所以提前遣人来看看,让您早些做好准备,莫要再晚去了。”

依书假意横了夏荷一眼,嗔道:“那你不早些与我说,我还以为又是迟了,吓了一跳。”

待头发梳好,银珠已将依书今日要穿的衣服烫好,几个丫头服侍她穿戴整齐。留着薄荷守着,夏荷并银珠与依书一起往前院赶去。

一路上挂着不少各式灯笼,整个院子比以往更是亮堂上许多,依书笑道:“院子里现在可真是亮堂的跟白日里也不差了。”

两个丫头规规矩矩的跟在依书的身后,没有贸贸然的东瞅西望,闻听依书的话,夏荷笑道:“可不是嘛,好像府里今年布置的比往年更热闹几分。”

说完不再吭声,想着其中的缘由。

依书闻言也静默了一会,缓步往前厅走去。

若说府里最近能有什么好事可以让蔡氏开心的,想来也就是秦依琴那边暂时算是解决了问题。只待蔡敏帮侯府添上一子。若是那时候整个侯府,包括李凌世和蔡敏在内,对秦依琴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的话,蔡氏才能算是彻底放下心来。

依书到达正厅时,蔡氏还没有来,倒是秦智博的妻室戴氏在主持大局,帮着准备待会儿宴席上的一些事情。

依书忙上前见礼,笑着招呼道:“大嫂,准备的怎么样了?”

戴氏见是依书,宛然一笑,让依书坐了下来,小丫鬟忙端上茶盏,戴氏方笑道:“已经是差不多了,只等人都过来便可开席。”

依书朝侧厅看了一眼,外面虽嘈杂,但还能听到里面有人说话的声音,便问道:“姨娘她们都在侧厅呢?”

戴氏点了点头,“姨娘她们都是来的较早,都在侧厅呢,依画也在。”

依书抿了口茶,没有见到秦靖宇小小的身影,问道:“靖宇呢?怎么还没有看到他?可是在园子里玩耍呢?”

戴氏摇了摇头,笑道:“靖宇被婆婆叫过去了,想是现在还在那边呢,待会儿应该会跟婆婆一起过来。”

二人又聊了一些闲话,未几,秦子明与蔡氏一同过了来,秦靖宇赫然也在其中,一手被蔡氏拽着,一手拿着个兔儿灯笼,喜笑颜开的往这边走来。

侧厅里的人也得了吩咐,忙一个个的出了来,与秦子明及蔡氏见礼。

又是好一番折腾,一家人才按着辈分一个个坐了下来,十几个人满满的一大桌子。

戴氏朝外面伺候的人挥了挥手,厨房里便将一道道已经准备妥当的菜肴端上桌。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了晚饭,不管是有没有嫌隙,此时都暂时放了开去,毕竟面子工程还是要做的。就连一向不对盘的大姨娘许氏跟二姨娘刘氏二人还互敬了几杯酒,以庆节日之喜。

待得晚饭吃完,院子里的戏台也已经准备妥当,一大家子人又一同挪去院子里看戏。

还同往年一般,依书看了一出戏,便已是听不下去,跟蔡氏禀告了一声,只说是身子不适。蔡氏自是舍不得她勉强坐着,吩咐夏荷与银珠好好伺候着,让她回了宝沁楼。

一回了宝沁楼,依书便问薄荷,“薄荷,面可发好了?”

薄荷点了点头,微微侧身,让依书让了进去,同时笑着应道:“都已经准备好了,桂花也已经收拾干净,白糖也备好了。”

闻言,依书喜笑颜开,赶紧回屋里换了身轻便的衣着,便去了小厨房旁的侧室。

侧室里的四方桌上放着一个面盆,里面搁着一团已经发好的面。还有一大碗白糖,一小篮子已经洗净晾干的桂花。

银珠去打了水来,四个人各自将手洗干净。

依书走至桌前,看了看桌上的东西,薄荷笑着表功道:“小姐,看看我面发的如何?”

依书翻了翻篮中的桂花,又伸出一根手指戳了戳发好的面,对薄荷夸赞道:“准备的很是不错,等饼烙出来了,让你多吃两个。”

薄荷还是有些小孩子心性,况且今天又是过节,便得意一笑。

依书取了些散面铺撒在桌面上,而后才将那发好的面团取出,揉了一番后,将之搓成了长条,摘成了一个个季子,挨个的放在了夏荷三人面前,笑着催道:“赶紧都给我动手吧,时辰也不早了,可不能真个的等到明日再吃。”

夏荷拿起季子,手掌在桌上一摁,便将那面季子变成了一面圆,又拿起来捏了捏,随后就取了一些桂花和白糖,将之包在了面片里,捏成了一个饼。银珠跟薄荷也是同样地动作。

自打依书来到这里,五年,这也是她们第五次做这些个桂花糖饼。以往府里也会准备一些,不过后来依书说想自个儿做,夏荷她们当然按照她的意思来办,于是宝沁楼便有了这个规矩。

第一年做的时候,依书为了不显得自己太奇怪,只让夏荷她们做了,自个儿在下面跟着学,打打下手,随意捏几个不成形的。第二年便有模有样的捏出了成形的糖饼。

蔡氏闻知此事,还特意问了依书一番,依书便也让夏荷送了一些自个儿做的桂花糖饼予蔡氏。虽说蔡氏吃过的点心不尽其数,什么样的没有,可是却是第一次吃到自个儿女儿做的点心,未免心中欢喜不已。吃了一个以后,就大大夸赞依书的手艺真是不错。

四个人忙活一通以后,终于将桂花糖饼包好。依书看了看剩下的一些面季子,皱了皱眉,想了想,问夏荷道:“厨房里有芝麻吗?”

夏荷意会过来,搓了搓手上的面粉,笑道:“我们这边倒是没有,不过大厨房应该是有的,今天过节,那边肯定还有人守着,我现在就去拿,很快就回来。”

依书拍掌笑道:“那就好,你先去拿,我们去将这桂花糖饼先烙上,等你回来,说不定已经有烙好的可以吃了。”

夏荷欠了欠身,出了宝沁楼,往府里的大厨房走去。

依书则对银珠薄荷二人吩咐道:“银珠,你去找块湿布来,将这些面季子盖起来,不然待会儿肯定就硬了。薄荷,你去热锅吧,待会儿烙饼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俩啦。”

银珠薄荷也赶紧下去准备。

等夏荷拿着炒好的芝麻回来的时候,一锅桂花糖饼依然烙好。

依书夹起一块,吹了吹凉,递到了夏荷的嘴边,笑道:“来,夏荷,让你多跑了一趟,这一块饼先赏你。”

夏荷眼中一热,被依书刚才细心的将糖饼吹凉的动作感动了一番,将糖饼吞了下去,有些哽咽的道:“谢谢小姐。”

依书莞尔一笑,没有回应,回身又分别给银珠薄荷夹了块糖饼,“来来来,人人有份,别待会儿说小姐我偏心哦。”

银珠薄荷也笑着将饼吃了下去。

依书这才给自己也夹了块,焦脆的表皮,白糖与桂花混合的清甜,很好吃。虽然不是什么稀罕物事,但大概是每年就吃这么一次,还是自个儿亲手做的,所以觉得分外好吃吧。

吃完一块,依书搁下筷子,吩咐道:“银珠薄荷,你们继续烙饼,我跟夏荷去将剩下的面季子包成芝麻糖饼,也别浪费了,好歹也是薄荷辛苦发好的面呢。”

几人分工合作,很快就将饼全部烙好。用盘子装了三盘,搁在了外面院中的桌上,夏荷又去准备了一些桂花茶。四个人极开心的围着桌子坐了,一面赏月,一面吃着糖饼,喝着花茶。

此时的闲谈,才让依书觉得分外的放松。要知道让她们三个答应与她一同坐下来赏月吃饼,那可也是花费了她不少的功夫。

刚开始她们还记着主仆有别,怎么都不愿意与依书同桌而坐,好言相劝也没有,最后威胁说不坐下来,就将她们都找人牙子卖了出去,这才吓的她们乖乖的坐了下来。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自然而然就这么和乐的一起过了节,往后几年的团圆节也是如此。

待到院子里又响起了鞭炮声时,这便表示今天这团圆节就过到这里了。

依书拍了拍手,又喝了一杯热热的桂花茶,扫了那三人一眼,笑道:“好了,都回去休息吧,今天谁都不要收拾这些东西,等到明儿个早上起来了再弄,今天都早早休息,都知道了吗?”

夏荷三人相视一笑,齐声应道:“知道了,小姐也早些休息吧。”

虽是如此说,但她们还是要给依书打水洗漱,只是不需要她们守夜了,倒也算是放了一个小假。



第四十三章 回乡祭祖

两个月后,气候已经进入秋末,院子里的落叶明显比往日多了许多。

出于某种心理,依书吩咐那些打扫院子的杂役仆人,宝沁楼的落叶两日才扫一次,不像府内的其他院子,地上一时都不能有其他杂物。

轻轻的踩在枯黄的落叶上,甚至可以听到清脆的枝叶碎裂声。偶尔一阵清风吹过,也会有片片落叶在空中被吹得左右旋舞,而后慢悠悠的再落到地上去。

眸光悠远的看着前方,既是前方,又不是前方,像是想看穿前路,却如何能看到未来的走向?若是她能看到前方的路该怎么走,应该也不会来到这里了吧?

苦笑一声,踩着脚下的落叶,依书又回了亭中坐着。

夏荷早已习惯依书这个样子,明白在这个宅院中,不管是谁,总是有无限多的心事,即使是在她认为不谙世事的依书。

十月二十五,薛家族里每隔五年便会在老宅那边举行一次祭祖仪式,作为族里最有出息的一个支脉,秦子明是必定要回族里主持大典的。

五年前,秦依书刚刚来到这个时代,因为落水生病的事情,祭祖的时候便没有随秦子明和蔡氏等一起去,而是留在京师养病。这次再次祭祖,不论如何,依书是肯定要去一趟。

当然,她抱的可不是回乡祭祖的心思,只是想走远一点,看看这个她来了五年的世界。作为一个女子,还是在古代,实在是没有太多的机会出去走动。

薛家老宅在距京师千里之外的青州,青州地处西南,多山多水,很适合观风赏景。只不过因为现在已经是秋末的原因,风景想来是没有其他时候来的好了。

这次随着秦子明回乡祭祖的除了蔡氏以外,几个晚辈也都随之回乡。当然,三个姨娘只能留在京师守门了。

一大家子人,并着若干多的丫鬟仆人侍卫,足足用了八辆马车,秦子明与蔡氏自然是共用一辆马车,秦智博一家三口乘一架马车,依书依画共乘一辆马车,秦智峰则与秦智幸共用一辆,另两架大马车坐的是随行伺候的丫鬟和仆人,最后两辆马车上则是一家子人用的东西和带回去的一些礼品。八辆马车之外,还有三十骑侍卫随行。

浩浩荡荡的一行人大张旗鼓的赶往青州而去,一路看来,甚为威风。

离祭祖的日子还剩下四五日的时间,为了不使自己太赶,秦子明早先已经派了得力的管事提前赶往青州老宅,准备祭祖的一应事务,等他们到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开始祭祖,而不需要再操心些什么杂事。

这几辆马车里,要说最舒服最宽敞的一辆,却不是打先走在前头的秦子明与蔡氏那一辆,而是走在第三个的依书那辆马车。

原本这辆马车是秦子明与蔡氏外出专用的,不过既然这次依书跟着一起去,出于对她的照顾和疼爱,这辆马车自然就是她坐的了。

摸了摸车厢内铺着的狐皮坐垫,黑檀木支架和柜子,秦依画不由妒忌的道:“三姐姐,妹妹这次可真是跟着你沾了光呢。还记得上次是跟二哥坐的一辆马车,里面只是铺了普通的毛皮。我到现在还连一件狐皮的衣裳都没有,却不想这里面的坐垫都是狐皮的。爹爹跟母亲可真是够疼宠姐姐的。”

依书两世为人,早已看淡了这些表面上的繁华富庶,对此还真的不怎么在意。听着秦依画酸溜溜的说了这些话语,真真是不知让她如何解释才好。

况且这辆车本来就是秦子明自个儿备用的,又不是特意为她准备的,至于那么嫉妒吗?

夏荷随在依书身边伺候,虽是秋末初冬,但因为是行在半路,寒风一吹,着实是有些冷,当然,车厢里面自是暖和很多。夏荷担心依书着凉,忙倒了杯茶水予依书,道:“三小姐,喝了暖暖身子吧。”

依书忙接过茶盏,反正刚好她也不知道该回秦依画些什么,趁机找个事情挡挡也好。

秦依画撇了撇嘴,又埋首去打量车厢内的其他物事,却是件件都比自个儿屋里用的华贵舒适。不过她转而一想,这辆马车是秦子明跟蔡氏用的,平日依书若是外出,用的马车也不过与她们一般无二。这么一想,她心里才舒服了许多。

秦依画坐直身子,轻舒了口气,秋菱忙适时递上一杯茶水。

因着随行人员甚多,秦府一行人在路上甚是晃悠,早上吃完早点才上路,晚上天还没擦黑就寻了住店休息。因此,等他们赶到青州老宅的时候,恰恰是在祭祖前一日的下午。

老宅还留着秦子明的一个族叔一家守着,其他人等尽皆在京师附近落了根。

闻听秦子明一家人已到,薛家上下除了那些辈分极高的族老,其他人等都相携出来迎接他们。

秦子明虽在京中养尊处优多年,但是在面对这些族亲的时候,却丝毫没有拿架子,反而是极其平易近人的与他们打招呼,而后又与其中的几个长辈一路漫谈着进了薛宅。

与之相反,蔡氏则显得有些冷漠,虽也面带微笑的与其他女眷有交流,但那笑容却总是让人觉得是有距离的客气的笑容,并没有分毫的亲近之感,反而显得很是疏离。但即使如此,碍于蔡氏的身份,却也不断有人凑上前去与她闲话。

依书依画左右跟在蔡氏的身后,一路只面带微笑的看着众人,若是有人与蔡氏问起她们了,便淡笑着欠欠身,若是有人与他们交谈,则也客气的回上一两句。

秦智博惯于接触不用类型不同层次的人,在面对这些几年才见一次,甚至有些压根没有见过的亲戚的时候,面上也是惯常温煦的笑容,很让人有亲近之感。又因着他主要负责秦府在外地商铺,因此与他一道走着的多是同样经商之人。

戴氏则面带浅笑的牵着秦靖宇,跟在秦智博的身后。

至于一向吊儿郎当的秦智峰则很是不和季节的轻摇着手中的玉骨扇,很是朝人群中几个正当龄的小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