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祖训-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奶奶在这深宅大院里,这么多丫鬟婆子伺候着,能中什么毒,受什么伤,哪需要续命了,根本用不到这劳什子的还神丹,暗叹她家二奶奶真是个败家子。
    寻思着还是变着法说服二奶奶拿出去卖了才好,听二奶奶提到的“怀璧其罪”,倒让她想起一件事来,于是又抬头对二奶奶说:“二奶奶说这话,奴婢倒想起一件事,前些日子,就有几起人看好了我们的冷香丸,找哥哥商谈,要花银子买秘方,让奴婢的哥哥给个价就行,不在乎银子多少。哥哥告诉他们这药是主人配的,他只负责卖,手里没有秘方。后来那些人又来和哥哥商谈合作的事儿,说是他们出银子,我们出秘方,把这药堂扩大了经营,挣了银子三七开,他们七我们三,二奶奶您说,这和明抢有什么区别。奴婢的哥哥一听这话,想二奶奶一定不会同意,便一口回绝了。后来就天天有人来药堂生事,但都刚巧被上官公子派去打听您的人碰上,给打了出去,打了几回,现在冷清了。二奶奶,看样子您的秘方才是”壁玉“呢,仅一个冷香丸的秘方就惹出了这么多的祸事。”
    梦溪白了知秋一眼,随口问道:“上官公子经常派人去药堂?”
    “听哥哥说,上官公子隔三差五的就会派人去看看您回没回来,还嘱咐哥哥说,只要您一回药堂,马上派人通知他,他会亲自来看您。也经常买些药回去,倒成了我们药堂的常客了,后来见有人闹事,索性便安排了两个人天天在药堂守着,也不要我们的酬劳,奴婢的哥哥都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了。”
    梦溪听了这话,不觉汗颜。那日她不过醉酒后的狂浪,无意中结拜了这位义兄。这些日子,她几乎已经记不得这事了,他却真的把她放在了心里。眼前又浮现出上官公子那翩翩的风采,如沐春风般的笑容,想到日后她离开萧府,那上官公子不失为一位知己。这朋友,还是要常常联系的,于是说道:“难为上官公子了,我给上官公子修书一封,你明天让李度转给他。”
    知秋点头应了,忙给二奶奶备了纸笔,梦溪坐在案前,想了想写道:
    “大哥,你我兄弟一别已有月余,弟日日畅游山水之间,今得家书,承蒙大哥挂念,深感欣慰。独登高山,眼望大齐江山如此多娇,想起大哥的鸿鹄之志,弟偶得一曲,相赠大哥,以勉大哥报国之心,圆大哥宏图大志。
    北望江山烽烟起,多少壮志难酬……
    另二弟新近配制解毒圣药”还神丹“,此药可解百毒,关键时还可续命,大齐少有,天下无双,亦不在颐春堂销售,今赠大哥一枚,大哥慎用。
    二弟梦谈顿首”
    梦溪想起上次上官公子只听她唱了一遍便弹了出来,想他一定是个音律高手,投其所好,梦溪花了些心思,记起前世听过一首大气蓬勃的爱国歌曲,歌名和歌词都不记得了,试着哼出来让知秋谱了,又重填了词,另取名“念奴娇”,又从头看了一遍,内容很满意,但配上她鸡刨般的大字,怎么看怎么别扭,于是让知秋重新抄写了。
    知秋看着二奶奶这首大气蓬勃的曲子,暗叹二奶奶怎么就生了个女儿身。要是男人,当真可以入朝拜相,建功立业了,可惜如此绝世的文采,偏偏不会写字,不禁暗骂这李老爷的迂腐,放着这么聪明的女儿不好好培养,却只让学什么女红,定是二奶奶从小讨厌女红,闹得现在连女红都没学会,文不文,武不武的。只是她忘了,她爹倒是好好培养了,她也算是棋琴书画样样精通的小家碧玉,最后仍逃不过这为奴为婢的命,想这世间百事,都是造化弄人。
    知秋抄完,梦溪又看了一遍,点点头。忽又想起那日上官公子劝她入朝为官的事,觉得她赠这首曲子别让上官误会了她有报国之心,倒不好了。想了想又填了一首小诗,让知秋附在后面,这才满意了。又吩咐知秋将她配制的还神丹用精致的小盒子装了,明天一早送出去。
    【网友云蔚手打,转载请注明】
    
    第一百一十九章 寻踪觅迹
    兄有报国志弟无安邦心
    忘情山水色江湖任我游
    太子一边把玩着梦溪赠给他的那枚还神丹,一边轻轻地吟诵着梦溪写的这首小诗,缓缓地踱到窗前,低语道:
    “二弟,如不是胸怀天下,怎能写出如此气势磅礴如君临天下般的曲子,如此将天下纳于股掌的心胸,怎能不思报国,而只畅游于山水呢?”
    随手将手中的曲子递给身边的谋士李瓒:
    “以瓒兄之见,做出此曲之人的心胸如何?”
    那李瓒伸手接过,看了良久,开口问道:
    “此人可是日前殿下所寻的颐春堂主人,殿下的义弟?”
    “正是此人,瓒兄观此人如何?”
    “殿下,非是臣下妄言,单观此曲,便知此人有包藏天下之心,精忠报国之志,再见他在颐春堂为百姓配制的那些良药,便知此人悲天怜人,心系苍生,乃万古之人不济也。”
    李瓒说完,见太子良久不语,又说道:
    “殿下,前次臣已与殿下分析过,此人怀有包藏天下之心,手握百世难寻的制药秘方,上可安邦定国,下可解黎庶之苦,这秘方更是聚敛财富的源泉,如能得此人相助殿下,殿下无异于如虎添翼。”
    “李兄所言甚是,只是这二弟萍踪不定,本王寻了一月有余,竟是毫无结果。”
    李瓒听了,也摇摇头,怎么这个人就像凭空消失般,不见踪影,按说太子的眼线已遍布大齐,如果真的只游山玩水,总有踪迹可寻,他到底藏到了什么地方?
    见李瓒不语,太子转身向立在一边的小粽子问道:
    “近日颐春堂怎样?”
    “李公子一直云游在外,前些日子,张御史门下弟子想要与颐春堂合作,索要冷香丸的秘方,被李掌柜拒绝后,便找人上门闹事,被侍卫孙诚、李薄教训了两次,现在他们都知道颐春堂背后有殿下支持,没敢再去生事,只是,燕王也十分关注颐春堂,经常派人去购些药物,和李掌柜拉关系,孙诚说他经常在颐春堂附近见到燕王的人,奴才怀疑张御史找颐春堂合作,便是为燕王打算。”
    “加派些人手过去,勿要保护颐春堂的周全,通知各地的暗线,再加紧寻查,一有二弟的消息,马上通知我。”
    小综子应了一声,转身要走,勿又想起一事,转身回来向太子说道:“太子,这些日子,除了前次和您说的那李掌柜的身世外,奴才还查到一事。”
    “什么事?”
    “听说李掌柜有一个妹妹名叫李翠,开颐春堂之前,被卖入了萧府,做了萧府二奶奶的贴身大丫鬟?”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李掌柜不缺银子,为什么不赎回来?”
    “是开颐春堂之前的事情,那时李掌柜贫苦潦倒,为了给老爹治病,不得不卖了妹妹,奴才曾让侍卫孙诚侧面问过李度,但是李掌柜三缄其口,从不承认自己有个妹妹,像是怕别人拿来要挟于他,这些都是奴才偶尔从人伢子那听来的。”
    “李度从一个贫苦潦倒的生意人,一下子就开起了颐春堂,这中间他到底有什么奇遇,谁出的钱,对了,萧二爷可收了李度的妹妹?”
    “奴才原才猜是萧二爷收了李掌柜的妹妹李翠,资助李掌柜开药堂,后来一打听,那李翠自卖入萧府后,改名叫知秋,一直跟着萧府二奶奶,这二奶奶不受宠,她也没被收房。后来奴才一想,就算萧家资助李度开药堂,那秘方哪来的,如果萧家真有秘方,以萧家的财势,又怎么会只开一个不起眼的小店小打小闹地挣点散碎银子,怕是早就在大齐遍地开花了,像是萧家和颐春堂没有什么关系,也许这李掌柜和您一样偶遇李公子,机缘巧合开了颐春堂。”
    太子听了这话,也点点头默默不语,李瓒在一边开口问道:
    “能不能是这萧府二奶奶有什么背景?小综子,你可查过此人吗?”
    “回李公子,奴才查过,这萧府二奶奶是布商李青的女儿只因这李青的先人对已过世的萧老太爷有活命之恩,两家从小定了娃娃亲,因为盛传此女不守妇道,骄纵跋扈,所以萧家一直未娶,直到前几个月萧二爷病危,才取回来冲喜。”
    小综子说到这,停了停,看了太子和李瓒一眼,又接着说到:
    “奴才因为听说这二奶奶婚前同时与几个公子有染,便猜想是不是这些公子中恰好就有颐春堂主人,因念旧情,虽然二奶奶嫁了人,但仍给了她秘方,资助其开店,正好李翠跟了这二奶奶,二奶奶便利用李翠的哥哥在府外开店,这样想也就合理了,而且时间也吻合,谁知奴才一打听,竟听说了一件大事。”
    “什么大事?”太子和李瓒同时问道。
    “当初萧老太爷定的是李家嫡女,但因萧家想用嫡妻冲喜,李夫人心生不满,怕亲生女儿一出嫁便守寡,便让李府庶出的七小姐代嫁冲喜。”
    “这么大的事,萧府没有察觉吗?”
    “奴才不知,想是冲喜的时候事急,没发现,以后察觉了,怕丢了世家的脸面,不敢说也是有的。”
    太子和李瓒听了,不觉相视笑了起来。小综子待两人住了笑,又继续说道:
    “小人又查了这李府七小姐的背景,此女是李青的五房小妾赵姨娘所生,自幼懦弱无能,因生的比姐姐漂亮,遭嫡姐嫉妒,常受欺负,在李家和下人差不多,倒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背景干干净净,这次代嫡姐出嫁也算是转了运,攀了高枝,想这个二奶奶和颐春堂扯不上关系。”
    太子听了这话,也点点头,叹了一口气,说道:
    “萧府二奶奶是庶女待嫁的这件事先不要宜扬,我们先握着,说不定什么时候能拿出来用用。”
    说着,又和李瓒相视笑了起来。李瓒忽然想起一事,开口对太子说道:
    “殿下,臣忽然想起一事,不管什么原因,李掌柜没有赎回自己的亲妹妹,太子都要尽快切断李掌柜有个亲妹妹在萧府的这条线索”
    |网友澹澹手打,转载请注明|
    
    第一百二十章 又该上班了
    谋士李瓒听说颐春堂李掌柜有个亲妹妹被卖到萧府,便让太子要尽快切断这条线索,太子听了这话,眯起了眼睛,良久,开口问道。
    “为什么?”
    “殿下,颐春堂目前只是一个小店,月进白银不到万两,燕王就已经盯上了颐春堂,他日颐春堂名声大了,萧家一定也会注意到颐春堂,如果被他们查到李掌柜有个妹妹在他们府上,近水楼台,一旦萧家用李掌柜的妹妹要挟索要秘方,想李公子也是重情重义之人,难说不会妥协,以萧家的财势,一旦得了秘方,很快便会成为大齐第一家,打破四大世家平衡的格局,现在萧家对殿下态度暧昧不明,将来保了殿下尚可,一旦归顺燕王,那将是殿下的心腹大患,到时怕是殿下权谋再高,也回天乏术。”
    李瓒说完,见太子沉吟不语,又接着说道:
    “殿下与颐春堂主人结拜,便占了先机,我们只要把颐春堂主人是殿下义弟之事,大肆宣扬,颐春堂自然和殿下脱不了干系,他人想打颐春堂的主意,也会忌讳一二,他日殿下找回颐春堂主人,在以诚相待,动之以情,不愁他不为殿下效劳。现在殿下要做的便是阻止萧家后来居上,将那些知情人士,包括李掌柜居住的村镇,他在官府的户籍文书,买卖李翠的牙婆,还有那个在案的张大毛,以及当时办案的官员,或迁、或杀、或换,让他们都在平阳消失,不留痕迹,至于李翠,一个丫鬟,想是没人注意,就先让她在萧府呆着,必要的时候,我们再派人把她秘密接出。”
    太子沉吟良久,终于果断地说了一声。
    “好!就按李兄之意,事不宜迟,李兄现在就去着手安排,务求慎密,不可留下隐患。”
    李瓒忙应了一声,转身走了出去。
    李瓒出去了,太子来到置放于石矶之上的古琴旁,盘腿坐在蒲团上,弹起了那首慷慨激昂的“念奴娇”,一曲终了,那磅礴之势依然在屋内旋绕,挥之不去,良久,太子才喃喃地说:
    “二弟,大丈夫抱惊世之才,岂可空老于山水之间,为兄踏遍千山万水,也要找到你,到时候你我兄弟定当携手共谋大业。”
    只是这太子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他心心念念的二弟,不是大丈夫,只是一个小女子,注定不能与他共图大业。
    梦溪不知,只因太子和李瓒探知了知秋的身世,一念之间,便将知秋和李度的关系抹得干干净净,至使她的颐春堂做大了,被世人包括萧家象苍蝇一样盯上,四处追查她的踪迹时候,她的身世变成了一道传奇。
    她此时正和知秋、知春三人在东厢的后园游玩,三人来到后院的池塘边,见池边的长廊上有一小石桌,配了四个小石凳,知春上前,用帕子擦了擦石凳,对二奶奶说道:
    “游了一下午,想是二奶奶已经累了,坐这休息会儿,正好吹吹风。”
    “来,你们也一起坐,私下里,没那么多规矩。”
    两个丫鬟应了声,也随着坐了下来。
    “二奶奶这几天气色好多了,二爷逼二奶奶喝的那些药汤,说不定是好意呢。”
    知春坐下来,看着二奶奶这几天已透出红润的脸色,想起那天知秋查完药渣,回来说是补药,于是又想起了二爷的好处。
    梦溪听了,微微皱了一下眉,坐在那没有言语,知秋听了,白了知春一眼抢白道:
    “好意!二爷有那好心,我都能修成仙佛了,二爷这是不知怎么折腾好了,听说二奶奶怕苦,又不能胡乱用药,白白担了谋害嫡妻的罪名,才误打误撞地帮了二奶奶,你没见二爷出门前怕翠萍那狐狸精受欺负,硬是多禁了二奶奶十天的足,二爷英俊潇洒,没迷住二奶奶,倒把你个小蹄子给迷住了,处处帮衬着他,真就这么信了你,信了二爷,明天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听了知秋的抢白,知春涨红了脸死盯着她,好半天,才小声说道:
    “人家只是说说而已,又没叫谁相信,你看,这二十天禁足,再加上补药补着,硬要将二奶奶给养得红润起来。”
    知秋白了知春一眼:
    “你呀,整天说也不听,都不知说你什么好了,耳根子这么软,指不定哪天就被二爷几两银子把你给卖了。”
    知秋说着,也不理知春那杀人似的目光,转头对二奶奶说:
    “二奶奶您不知道,二爷前天就回来了,当天被大太太请了去,在养心园用的晚饭。这两天没出门,一直在府里呆着,昨天去了菊园,听说翠姨娘派了四儿去菊园请二爷,被白菊骂了一顿,还差点打起来,被二爷斥责了一顿。今儿个二爷倒是一直在书房呆着,四儿又在书房外转悠呢,您看到了,二爷出门前对翠姨娘那个宝贝劲,不过十几天的功夫,就象忘了这个人似的,所以说,这男人的宠,是最靠不住的,二奶奶千万别信了二爷对您好的鬼话,白白搭进了自己的心。”
    知秋对二爷是恨到骨子里了,怕自己家奶奶吃亏,苦口婆心地劝着,她倒忘了,人家才是名正言顺的夫妻。
    梦溪见知秋一脸的急色,脸涨得通红,不觉宠溺地敲了敲她的头:
    “你呀,我哪有那么好骗,明天禁足就结束了,也该上班了,你和知春还是去后厨准备一下,我明早做些可口的饭菜,请安时给老太君送去才是真的,20天没请安了,老太君别是忘了我,我在这萧府可就指着她老人家了。”
    “二奶奶,上班是做什么?”
    梦溪听了这话,一拍脑袋,无语。
    ……
    萧俊看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