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也幸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也幸福-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将功成万骨枯,年龄越大越有这种体会。朱宣收回纷乱的思绪,这次这仗不是我挑起来的。南诏蠢蠢欲动,本就该打。吐蕃出兵相助,不打也不行。
只是走的时候在妙姐儿面前夸下了海口,说了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才回去,下次哄孩子也不能说成这样了。好胜的朱宣三个月是回不去,当然也用不了半年。
前面就快结束了,一结束就回去接妙姐儿,听她跟我絮叨,一定受了不少的委屈,不然不会来信要我为沈居安求聘的。
朱禄事无巨细都报得清楚,朱宣一笑,这奴才以后可以当管事的,做起生意来太精了,只要牵涉到钱的事情,都不吃亏的。
妙姐儿现在夜夜春游,让她好好玩去吧。我要快点打完回去了,免得她玩散了心。朱宣这样想着把信放在了桌上。
(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



第九十九章,作戏

朱禄坐在玉妙房外不远处的一间厅内,默默的坐了喝茶。不时看了玉妙房里的动静。
玉妙房里坐着的是婶婶姚氏,张氏,姑姑沈氏,三个人正满面春风地一递一句地和玉妙说话。
玉妙只是微笑。
姚氏说着话,看了面前坐着的这个侄女,越看越象陌生人。
大嫂去世也只三年左右,那个时候玉妙坐在灵前哀哀痛哭着,象一只失群孤雁,无依无靠,现在还记得她那嬴弱的肩头一抽一抽的,不由人不泛同情。
南平王府里每年都有人来,他们是贵族大家,当然这一点大面还是要做给人看的。亲戚们成了习惯也并没有觉得什么。都知道这门亲事是大嫂订下来的,潜意识里都觉得大嫂不在了,婚约能否继续都是个问题。
再来大哥沈居安这个人,兢兢业业,日夜辛苦做一些不大不小的生意,有人劝他去借了王府的光,沈居安不肯。因为他自己知道,有些地方别人已经很给余地,已经沾了不少的光。朱宣照顾起人来总是悄无声息的,跟了他的心腹人背地里都发财,但是又有几个人张扬。当然也不会允许和喜欢别人借了自己的光做黑心生意。
再者沈居安自己心里也时时担忧,妻子不在了,王府里悔了婚,他也没有办法,没有成亲以前还是保持着距离,保持着警醒的好。免得真的悔了婚,先头大张旗鼓,大为张扬,后来成不了亲戚,不是找不到台阶下来。
一切平淡的比较好。
现在姚氏再来看玉妙,面庞上象是天生带了一种光泽,就象是柔润的象牙,让人看一眼就不想再离开眼睛。
双眸里带了微笑,却时时流动着,而这流动又是柔和的。是几时妙姐儿出落成这么大方得体的。
王府里真能出息人。姚氏这样想着,再看玉妙房里,来了不少次了,每一次都要看看心里才舒服。
窗下满满的书,笔墨纸砚散落在桌上,象是刚写了什么。姚氏想想自己,托了父亲开明认了几个字,可又不开明,只认了几个字。
就靠了这几个字,嫁过来才没有被家人下人等看轻,帐本子我看得明白,就不会被人算计了去。
所以对女儿紫琼,姚氏花了不少心血,学琴做衣服,一想到要送去给陈家,心里就不舒服,又不是长媳,丈夫这一次犯糊涂。
而妙姐儿,居然有先生,名满天下,今年春闱高中了。徐从安是送了玉妙来沈家后接了捷报,从礼仪上,从感情上,从面子上,沈居安都要为女儿的先生好好贺一贺,一摆酒就是三天,两个吃得大醉,一个弃学从商,一个榜上高中,居然说得也很投机。
姚氏叹了口气,自己的女儿是好哄着才坐得住去学琴,而妙姐儿,听说不学还不行,先生很严厉,回家第一天,客厅乱哄哄的都是人,姚氏自己也熏的难过,她也和二姨娘一样想法,她只是亲戚,难道她能撵人走。
看了妙姐儿一身礼服坐在这些人中间,姚氏也觉得别扭,幸好先生让人来说话:客以后再会。还有一句,功课慢慢理起来。看来在京里管得也是严格,妙姐儿当时就必恭必敬的站了起来答应了。
姚氏嫉妒,怎么就这么好命的。耳边听了沈氏在喊自己,又看到张氏递眼色过来,明白该自己了,忙对玉妙笑道:“都是为了你好,你现在有钱,又有一门好亲。拿些出来让叔叔们帮你做些生意挣些私房下来,在王府里打赏啊,自己买个东西都方便。”
玉妙只是笑,还不能再象上次为了路引说得那么直白。再说就是直白,她们也不怕自己了。自从知道了自己手里有不少钱,这些人竟然是日日过来说服,要玉妙把钱拿出来一起做生意。
钱都拿了出来,王府的关系还不是随便用,难道妙姐儿会看着自己的钱亏吗?
然而玉妙不肯,就只能天天接待她们。这样的事情还不愿意写在信里问表哥,不象是为沈居安续弦,又一次觉得真是丢人丢到了家。
玉妙含笑道:“婶婶们姑妈对我说了几次了,我明白都是为了我好。可是这钱并不在我手里,不是我管着的。再说有账,回去还要和表哥交待,平白少了一堆银子,又要惹表哥生气。”
这话也是说过的,今天只能再说一遍。
全然没有半点用处,姚氏等人并不知道朱宣发起脾气来有多厉害,也不知道朱宣脾气难测。她们只看到玉妙包了酒楼吃酒,为玉真一花就是几百两,夜夜春游宵禁,还有每年要用若干颗珍珠磨粉。。。。。。
而我们也只要你拿出一千两就可以了。玉妙心想,胃口是不大,可是怕的是胃口慢慢变大。我打赏人,买东西花的都是表哥的钱,难道你们不知道。
不就为了给玉真买了几百两银子的首饰才惹来了这一出事。早知道当初不买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
再说包了酒楼吃酒,事事都落在了别人眼里,信里只含糊带过,说请客的。如果表哥回来知道是这样张扬的,脸色一定又吓死人。
玉妙叹气,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沈氏笑道:“我们都知道钱是从王府里带出来的,现不在你手上,所以才为你想了这个主意,把钱挪到你手里来随了你散漫使用。
做生意风餐露宿多辛苦,都是你叔叔们,姑父去辛苦,你坐在家里夜夜吃酒拿银子不好。
现在家里,还有亲戚们为你撑腰呢。你就拿些款出来,命他们把钱交些出来,想来一千两银子也不多,为了玉真不是一次花了几百两银子,都白花了,她长大了嫁走了,也不见你的好。
给我们并不是白花。现在姑姑,婶婶都在这里,你只管吩咐了他们,把钱拿出来给我们,明天一早好赶路去进货。”
玉妙还要说话,看到若花在外面冲她使眼色儿,就微笑道:“姑妈说得也是。”就喊了一声:“若花。”
若花立即出现了,躬身道:“姑娘有什么吩咐?”玉妙笑道:“去喊朱禄来。”
姚氏,张氏,沈氏立即露出了笑容,若花走了前厅去,对朱禄一笑。朱禄也一笑,该我出场了。
他走上来,玉妙就问他,笑道:“上次我和你说的要现银子给叔叔,姑父们一起做生意去,这件事情你还没有来回我?”可怜的朱禄,这一次当了挡箭牌。
朱禄不慌不忙的回道:“奴才也急着呢,时时怕姑娘问起来,又耽误亲戚们行程。只是给王爷去了信,至今没有回。钱是王爷给了奴才的,只是供给姑娘一切日用所需。
现在说要去做生意去,奴才有几个胆子,不问过王爷就私下里给了姑娘。求姑娘再宽容几天,王爷一回了信,立即就来回姑娘的。“
然后可怜兮兮地跪了下来,道:“上次给七姑娘买了若干的首饰,当时姑娘说要,不敢不给。现在还悬着心,这一笔银子要从哪笔账上开销才好。数目太大了,流水帐里也走不完,王爷回来了,奴才可怎么回呢。”
玉妙皱了眉道:“这。。。。。”然后道:“有十几天了,表哥怎么还没有回信呢?”
朱禄忙道:“这个奴才回姑娘。奴才跟了王爷去打仗过,晚上宿在哪里都是不知道的。送信的人找王爷也要找些日子,若是再走得远些,估计一个月也回不了信。
不然姑娘这一次别出股份了,也耽误亲戚行程,下一次再说吧。”
(朱宣插一句:我是主将,又没有分割开来打大仗,背着我撒谎。怎么我晚上宿在哪里都不知道呢。我有这么可怜吗?)
玉妙就对了姚氏,张氏,沈氏抱歉地笑了笑:“婶婶们,姑妈看这事应该怎么办?是再等等?叔叔们,姑父能等吗?”
(给收藏给收藏给收藏给收藏给收藏给收藏给收藏给收藏给收藏给收藏给收藏给收藏给收藏。。。。。。。给我收藏吧)



第一百章,容忍

姚氏,张氏,沈氏无法,来了几次都是这样的,当我们好哄。三个人不高兴地走了,出了门就议论起来:
“就说还是买珍珠,买东西先把钱哄出来再说好了,每一次都王爷王爷的,好象别人不知道她现在是得了王府的势力一样。”
“那个奴才更可恶,管着她花钱,还说得一套又一套的。”
“哼,我看见过南平王爷过,那么年青,房里就几个姨娘,听说人都抢着往他那里送人。等妙姐儿失了宠,她才知道我们的好呢。那个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三个人一面悄声议论着,一面离开。约好了回家问了丈夫的口气,再来。
若花与玉妙笑着,朱禄也站了起来,每一次都害我跪,我现在比戏子演得还好呢。看了身边与玉妙笑语着的若花。
每一次在外面花钱都让人喊我,现在人人都知道钱在我身上。若花身上那一份竟然还没有动过,你就给姑娘留着吧。我也盯着你呢。
朱禄辞了玉妙,走回到自己平常起居的房子里去。这原先是沈居安的书房,朱禄来了,事事得力,安排家人也要有个起坐间,书房已腾了出来,沈居安就请了朱禄这里办事。
房间里已经坐了三个人,两个是沈居正,沈居平,一个人是沈氏的丈夫潘阿根。朱禄心想,这些人才智都用到这上面了,女眷们去磨姑娘,他们就来这里磨我。
朱禄可没有那么客气,三言两语就打发走了。上次路引给得太快了,你们来折腾我,女眷们去折腾姑娘去,这一次休想要得痛快。
沈居正三人并不敢得罪朱禄,一看朱禄说有事情,让他们走,不能不走。
朱禄才坐下来,舒舒服服地让人倒了杯茶来。茶是新茶,今天是折腾完了,可以好好坐下来享受一会儿。
桌子上还摆了沈居正三人送来的礼物,朱禄一笑,送来我就收着,看你送到几时。
这一次三个人胃口更大,让女眷们磨着姑娘出一千两银子入股,外面男人们又为了路引许给了朱禄干股,只要保证以后有路引,次次都白拿钱。
你们真当王爷是傻子!不打仗的时候,京里,京外几处出了名的绸缎庄,珠宝铺子,钱庄,王爷都有股份,十几个管事到处跑,年年收入都不少,这还不包括封地上的常规进项,这一片封地可不是都是王爷的。
这一打起了仗来,军需物质统统是王爷自己包办。不要说我们王爷是这么弄的,就是北平王,靖海王,个个都是这样的。
王爷天天说,我们前面打仗,文官后面弄钱,没有这个道理。不如我们弄了钱,给士兵们多发些兵饷也是好的。
作为心腹亲随,朱禄十六岁的年纪也是几十万的身家了,光开路引就年年挣得不少,而且在王爷那里都过了明路。
把桌上的礼物往一边推一推,朱禄把脚跷到了桌上,沉浸在茶香之中。
这起子蠢人,难怪王爷对姑娘管得这么严格,派了这些人跟来,我也来了。果然福喜寿说的对,跟姑娘比打仗还要重要呢。总要让王爷前面打仗,后面不担心吧。
想发财,这简单啊,跟在姑娘身边好好侍候吧。朱禄随手打开手边的一个盒子,里面是一个腰带上的玉环,随手放下来,这种东西也来送给我。
在京里时,王爷来信责备姑娘嬉于游戏,夜宿晚归。朱禄后来偷瞄了一眼才知道的。姑娘对了信坐在书房里落泪,起身时急了些,腰带上的玉带环碰在榻上,碎成几片。
朱禄捡了去,那是上好和田玉,让玉匠把剩下的碎片打磨了几个小观音像,又磨了几个玉珠,重新给玉妙送去,
玉妙没有要,说赏给朱禄了。朱禄到得了一个大便宜。自已没有意中人又用不到,有心送给若花,如音买个好。
又想想朱喜千方百计地弄了好东西来送给若花,都被若花摔回来,说不要。朱禄不想碰钉子就算了。
又看了一眼桌上的东西,要挣钱,就跟在姑娘后面等她掉首饰好了,都是好东西。
第二天姑娘再来书房时,腰带上穿的是镶翡翠的金钩,比玉带环还要好看。
朱禄懒洋洋昏昏欲睡,晚上还要陪了出去夜游,王爷象是一下子不那么严厉了,去信说游玩,回信就说随她,注意安全。
我注意得很呢。朱禄一个人半躺了打着盹,脚尖摇晃着。
玉妙中午才起来,这样一来可以避免了上午又接待亲戚们,至少有半天我是清静的吧。
吃了饭命若花磨了墨,窗下坐下来写字,想想婶婶们,姑母一开始也是爱热闹,也跟了晚上出去玩。
好啊,要跟你就来啊。没有跟了几天,看玉妙是天天去,她们白天还有生计,熬不过了,就再没有跟了。
写了一会儿,正坐在窗下看书,四姨娘来了,进门就笑:“姑娘又在看书呢?”
玉妙就笑着站起来:“姨娘坐。”又喊若花:“倒茶来。”
四姨娘又是在说给玉妙推荐人的事情。正说着说着,姑姑沈氏也进来了。沈氏也是个说话随便的,又看不起姨娘,四姨娘一见沈氏就走了。
玉妙一笑,一个赶一个倒也不错。又站起来让沈氏坐。就不能象对四姨娘来了一样,继续看自己的书,只能走出来陪了沈氏坐着。
心里不是不烦的,不是要借钱就是借关系。给了这一千两银子,后面只怕就是两千,一万。
太夫人宽恕了瑶池,让她们继续在府里住,就是因为觉得养了那么些年,一旦撵走,那么些年的恩情没有了,还怕让别人钻了空子说话。
所以,对了沈氏这些亲戚,玉妙也只能忍着,得罪了她们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又何必得罪她们。她们只是没有见识,有了矛盾更容易生嫌隙。看来只有忍到出嫁才到头。
与沈氏说着话,玉秀带了玉真也走了进来,过了一会儿婶婶张氏也来了。玉妙不是不觉得累的。
眼看着快傍晚了,沈氏,张氏对看了,不愿意走,反正在家里长天白日的也没有事,在妙姐儿这里吃饭也不错。
就问玉妙:“今天晚上还出去夜游不?”玉妙还没有回答。看到房外朱禄匆匆走了过来,象是有什么急事。
就看了朱禄急急进来,行了礼,脸上一脸喜色:“姑娘,王爷来了。”
玉妙一下子站了起来,喜出望外道:“你说真的!”
朱禄笑道:“是的,王爷正在前厅与沈老爷说话,还有几个陪了沈老爷的客人和亲戚们。”朱禄用眼角余光扫了一眼坐在一旁的沈氏,张氏。
王爷正在前厅问这些生意人民情的情况,又顺便敲打了不可以用路引乱做生意。想想沈居正,沈居平,潘阿根如坐针毡的表情,朱禄就想笑。
若花带了丫头们走进来为玉妙找衣服梳妆,沈氏,张氏就走了,玉妙不是不开心的,几个月没有见朱宣了,而且一来自己就耳根清静了。
真的很想朱宣。



第一百零一章,陪游

朱宣心情很好地往玉妙房里来。也看到了玉妙现在住了沈家近一半的房子,觉得满意。
想想刚才敲打了那些人,朱宣微微一晒。我不在就欺负妙姐儿,欺负我的奴才。以后看你们还敢!
吐蕃还是发兵了,听说南诏被打了近一半下来,也不肯冒进。朱宣怕背后受敌也往后退了退,没有想到一向喜欢猛攻的吐蕃居然就在他自己边界前扎下了大营。
这算什么!你守着你的边界,我守着我的边界,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