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菜叶 作者:宝瓶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枝菜叶 作者:宝瓶斋-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向怀谨便转而对吴锺建道:“吴将军,之前梁陈两国因为误中党项奸计,引得自相残杀,实为亲者痛,仇者快的恨事。此事的证据已经被我们掌握,而这次还珠郡主能有惊无险返回陈国,我们襄王殿下出力不少。殿下还特意请来宋国文昌伯与苗疆铁贡土司两位为使,为我们梁陈二国转圜周旋。不知陈国陛下的意思……”

    吴建锺看了清瑜一眼,清瑜微微点头。他便对向怀谨道:“此事我虽有耳闻,却未曾接到上谕。既然向大人提到,那么按照我的意思,接下来便是由我护送郡主与宋、苗二位大人入陈境。向大人一行先在此地稍候,待我回禀了圣上定夺……”

    向怀谨闻言变了脸色,这不是给脸不要脸吗?梁国做到这个份上,军队也撤了,郡主也还回来了。陈国却要他这个正使在这里傻等

    向怀谨语气一转,也变得强硬起来:“贵国如此对待襄王殿下的一片苦心,着实让人心寒啊。不知吴将军这个镇东将军说的话能不能算得数?我来前可是得了吩咐,清瑜小姐是金枝玉叶,我梁国的上宾,她的安全,需要绝对的保证。我可不敢贸贸然将小姐交给别人,谁知道吴将军担不担得起这个责任?”

    吴建锺眼睛一眯,浑身顿时散发出一种军人才有的凌烈杀气。向怀谨这话是看不起,信不过他这个镇东将军,言辞丝毫不客气,这都罢了。这向怀谨不过是一个藩王的长吏,两国邦交,轮得到他来指手画脚?况且向怀谨话里话外透着一股大国嚣张气焰,仿佛梁国求和,陈国就要立马迎上来附和。这将陈国国主的脸面摆在何地?这叫吴建锺如何忍得?

    蒋应隆立马腰间金刀一横,站到向怀谨身侧。同为武将,他自然很清楚感受到了吴建锺的怒意,立场不同,他也顾不得清瑜,只得强自出头对抗吴建锺。

    清瑜见双方刚见面就几乎刀剑相向,不禁扶额无奈:周景渊派了向怀谨这么个书生气重的人,陈国那边派的确是脾气不小粗豪胆大的吴建锺,这哪里是来谈和?分明是来为难清瑜的

    下部分不计入章节字数:推荐本轻松的书

    1969036《王爷嫁到 》作者:火焰者:王爷,来嘛,你就从了偶,嫁偶不吃亏的(偷笑:偶绝对不吃亏)

第二卷、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一百二十六、郡主号令

    一百二十六、郡主号令

    场面如此,清瑜只得高声道:“几位大人听我一言”

    吴建锺虽然粗豪,但也不是一个笨人。如今他与郡主都还在梁国使团营帐里,万一事情弄遭,他也没把握平安带走清瑜。只是战场上的仇恨一时冲昏了头脑。听到清瑜出声,他便反应过来,缓缓收敛了怒气,朝着清瑜默默低头。

    蒋应隆见状也还刀入鞘,退后了一步。向怀谨虽然不大看得上清瑜这个几岁女童,但是到底记着襄王周景渊的态度,顺势下坡,拱手问道:“谨听郡主吩咐”

    清瑜看着眼前几人,深吸一口气道:“几位大人不会不知道,你们的身上都是肩负着国之使命,诸位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两国国运,以及万千黎民百姓的性命,怎么能做如此意气之争?”

    向怀谨连忙道:“向某不敢只是殿下一片诚心,特命我等前来,如今刚到边境,我们却被贵国吴将军三两句话打发回去,既不合情,更不合理。请郡主体谅我们为人臣的一番苦心。哪怕身被千古骂名,也不能辜负了我们殿下的嘱托,失了我大梁的脸面。”

    吴建锺反驳道:“向大人此言差矣。既然你适才说梁陈之战另有隐情,是党项人挑拨离间之计,那么首要之事,就是梁国陛下应当遣送国书,与我们圣上说明才是。万没有这般你们殿下想当然自派使节的道理。襄王殿下虽然是贵裔,却还不够格”

    向怀谨听他这般直言,气得说不出话,只怒目而视,口中念道:“你……你……”

    清瑜冷下脸来,忍不住发火咆哮道:“够了”

    众人一时呆住,看着清瑜不再做声。清瑜知道想要做个和事佬恐怕不容易,关键是这两个人都太轴,完全没有具备外交官应该有的素质。她当机立断道:“再争吵下去,只会不欢而散。你们都要维护各自主上的脸面,我虽能理解,却不赞同。既然你们谈不拢,那么此事听我分派”

    说完,清瑜先转向吴建锺道:“吴叔叔,你是战前宿将,却不是治世文臣。你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接我回国。所以暂时你便听我调派便是,其余的事情,我自有分寸。”

    吴建锺一生金戈铁马,虽不至于是临泰山崩而面不改色的人物,但也极其坚忍。冷不防被清瑜一迭声的教训了,他一时都懵了。

    清瑜然后转头看着向怀谨道:“向大人身负重任,自然是得殿下青眼有加的良臣,须知你这次出使陈国,最终目的为的是哪般?不正是议和停战吗?议和议和,重在一个议字。并不是你一方说什么就是什么,如今吴将军已经说了,等上报了皇爷爷,等他老人家定夺。你便一时半刻都等不得吗?”

    向怀谨一把年纪,哪里被这么教训过,闻言就要反驳。蒋应隆在他身后悄悄拉了一下他的袖子。向怀谨一滞,想到清瑜与襄王殿下情谊很不一般,只得强忍着怒气,问道:“不知郡主的意思是?”

    清瑜站起来,朗声道:“我的意思是,向大人把殿下的书信与党项人挑拨离间的证据交由宋苗两位大人带到陈国去。我们跟着吴将军缓行在后,只等了皇爷爷的旨意到了,再快马加鞭不迟”

    吴建锺还想劝清瑜,被清瑜伸手止住。向怀谨不好作答,此时文昌伯与铁贡土司已经听到动静,走了进来。

    文昌伯赵伯延在门口已经听到,连忙打圆场道:“小姐说得在理。如今梁陈交锋,说不好就是个两败俱伤。好不容易彼此有了心思要坐下来和谈,怎可如此意气之争,大家都一团和气,一团和气”

    铁贡土司也出言道:“老向你也太急了些。我看不如就由我和文昌伯先走一步。你陪着小姐在后头慢慢走。既然陈国已经撤兵,也不是没有议和的心。你总得给人家一些思虑的时间,何必如此咄咄逼人呢?”

    向怀谨看了文昌伯一眼,后者也微微点头。他这才不情不愿的向清瑜拱拱手道:“那就依小姐调派吧。”

    吴建锺不发一言默认接受了清瑜的安排。

    文昌伯见状,这才笑着缓和气氛,道:“早就听闻清瑜小姐早慧,今日见到真章,才知道何止如此”

    清瑜快刀斩乱麻倒是爽快,此时尘埃落定,听文昌伯这么一说,她才反应过来,刚才自己的态度有些出格了。不得不圆场道:“赵叔叔过奖了。母亲一直教导我要温谨守礼。适才情急之下,清瑜失态了,请几位大人包涵”

    文昌伯赵伯延点头道:“事急从权。诸位都是为国尽心,不必往心里去。对了,清瑜小姐的母亲陈夫人是复姓司徒吧?我若没记错,令堂是司徒礼大人的千金?我对司徒大人的学识一向钦慕有加,这次去到成都,少不得要上门求教一番。”

    清瑜对自己的外祖家并不熟悉,只隐约听父母说起,外祖父司徒礼并未入仕,却是个饱学鸿儒。她不知道文昌伯突然提这么一句,是有意交好还是怎么,只得谦词几句,便岔开了话题。

    文昌伯与铁贡头人这才一边一个与向怀谨、吴建锺商议接下来的事情。

    众人商量后,决定次日一早由宋、苗二国使者带着襄王手书与党项罪证,先去往成都。清瑜一行人在吴建锺的引导下,入陈境缓行,一旦有了陈帝旨意,便可再做打算。

    众人散后,吴建锺这才留下,与清瑜细说陈国的事情。原来自从梁陈两国战事爆发,陈国朝廷就陷入壁垒分明的两派。主站的一派自然认为此事关乎朝廷的脸面,梁国已经得了襄阳,却还得寸进尺,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而主和的一派却坚称陈国比梁国孱弱,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么突然与梁国打了起来,是在以气性赌国运,非智者所为。两派争执不下,关键人物大皇子陈洪恺便做了磨心,别有用心的人便暗讽大皇子陈洪恺行事不端,为国家引来这样大的灾祸。陈帝虽然一直站在陈洪恺的一边,但是,三个多月以来,连给大皇子陈洪恺的封号都定不下来,说什么都有人反对,这才拖延至今。吴建锺也是今早得了族兄保靖侯的飞鸽传书,才提前知晓。正巧又接到前方线报,知道清瑜她们到了玉带河的消息,这才过来想着能不能见机行事,能带走清瑜是最好,谁知那向怀谨不是个好糊弄的。

    清瑜微微叹口气问:“那如今父亲封了嘉王,按照这个嘉的意思,应当是好的了?”

    吴建锺点头道:“虽然嘉王殿下封王的具体内情我还不清楚,不过连郡主您也一并赐封了,可见陛下对嘉王殿下还是很信任很疼爱的。”

    清瑜闻言嘘了一口气。想了想,这才试探问道:“梁国有意与我们陈国联手反攻党项报仇,吴叔叔是老军旅,依你看,皇爷爷会答应吗?”

    吴建锺皱了皱眉,斟酌道:“若真是证据确凿,我看倒不无可能。梁国能借此巩固关中,而我们陈国也能伸手陇南,彼此都有益。不过……党项挑拨这说话到底有几分准,还真不好说。”

    清瑜摇头道:“千真万确,连我也被算计在其中。此事是我亲历,并非襄王一面之辞。”遂将事情经过仔细说予吴建锺听了。

    吴建锺闻言,这才做了正色。他脸上浮现一丝希冀,不无向往道:“自从‘卖’了襄阳,我们陈国无时不刻都在期待有一日能重出岐山,不再窝在蜀山谷地。若是此事成了,那将是开疆拓土的不赏之功”

    清瑜点头道:“之前我还琢磨此事不容易,如今父亲处境这样艰难。一旦梁陈议和,恐怕之前主战的他就难做了。即使皇爷爷爱护,恐怕终究架不住小人非议。我想请吴叔叔立即将此事秘密通知父亲,让他到时候主动提出联大梁攻党项,以便能在逆境翻身,重新掌握主动权此事事关父亲今后在梁国朝廷的地位与话语权,请吴叔叔一定帮忙”

    吴建锺一震,他这个带兵打仗的在政治上还是幼稚了些。眼前这位几岁大的郡主竟然能想到这么深,他顾不得惊诧,忙起身道:“我立即修书飞鸽传书给保靖侯爷,他与嘉王殿下最是交好,定然会第一时间送到殿下手上。事不宜迟,我即刻就去办”

    清瑜点头,郑重送他出了营帐。

    望着吴建锺飞身上马远去的背影,清瑜有一丝担忧。她那可怜的父亲在梁国当了质子近十年,好不容易回国,还在牛头驿经历了刀山火海,才死里逃生。回到陈国,竟然三个月都没有封号,一想到父亲那张愁苦的脸,清瑜心里就难受。她当然知道,父亲的爵位,荣宠是她们一家的生存基础。她必须竭尽所能为父亲打算,换言之,也是为了她自己打算。晚风吹来,拂动清瑜的发丝,她默默祈祷,自己的筹谋,能为父亲解忧。

    明月入云,天地无光,暗处一个影子来到清瑜的身后。

第二卷、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一百二十七、皇叔你好

    一百二十七、皇叔你好

    清瑜听到脚步声,猛的回头一看,原来是清远。她拍了拍胸口嗔怪道:“清远师傅,吓死我了。怎么这么晚了还没休息?”

    清远温和笑道:“我说过要时刻保护小姐的安全。天色晚了,小姐还是早点歇吧。初春的晚风还是凉得很。”

    清瑜叹道:“还没回到成都,就听见父亲那边的消息,却是不容乐观呢。我一时之间还真睡不着。”

    清远想了想道:“那我陪小姐聊一聊吧。白天赶路,人又多,有些话我早想对小姐说道呢。”

    清瑜忙将他引进营帐。两人案前坐了,清远盯着油灯,踌躇问道:“如今小姐归国在即,也封了郡主,不知下一步有何打算呢?”

    清瑜一愣,之前的经历容不得她规划长远,她只能集中精力面对眼前复杂的情况。而现在,的确是到了一个可以打算今后的时机。

    想到自己的未来,以及她对玄明承诺过,由清远实践的对道门的支持,清瑜不禁心中有些忐忑。她自问当初答应玄明的时候并不诚心,只是彼此利用罢了。直到玄明慧有因为助她投生殒命,她才惊觉自己责任重大,加上如今清远一路扶持关心,她再也撇不开这层关系。

    沉思片刻,清瑜才小心道:“不瞒清远师傅说,这段时间发生了这么多事情,我还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考虑将来。眼前的情况,首要便是父亲稳住地位,才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之后才能顾及到其他。况且我如今不过四岁,许多事情也轮不到我来管。我的意思,清远师傅能不能在成都找处道观,先经营着。将来等我大些,再为道门筹谋。”

    清远摇头道:“这些就是小姐不说,我也知道的。小姐以为我是在为我道门着急吗?师傅曾经说过,小姐既然答应了他,绝不会背信弃义。恢复我道门的荣光也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先唐道门付出几代人的努力,也不过是荣宠一朝。清远穷一生之力,也不敢存了太大的奢望。只盼小姐能得天命,助我一助。我担心的是小姐有一句,清远顾不得欺君之罪,也要对小姐言明。自古皇家无亲人,小姐即便贵为郡主,若不早做打算,将来自身的命运,恐怕也由不得自己做主。”

    清瑜一愣,叹口气道:“清远师傅不说,我也知道。只是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我就是想要筹谋,也不知从何处下手。”

    清远看着清瑜,忽然低声问:“小姐看襄王殿下这个人如何?”

    清瑜有些诧异清远忽然扯开话题,不过她还是据实回答道:“襄王殿下年纪虽然不大,却是少有的英才。目光长远,抱负不小。清远师傅怎么突然这么问?”

    清远咳嗽一声,微笑道:“这话本不该我说,不过我想提醒小姐,如今世上终究是男尊女卑,小姐即时贵为郡主,将来的一生,还是要靠郡马的作为……”

    清瑜一怔,她不是不知道,在这封建王朝,女人的地位终究比不过男人。清远的意思是,自己的婚事……襄王……她从前总觉得这具躯壳年纪尚幼,不用这么早操心终生大事。不过清远说的对,自己这个身份,若不早定,将来结局好的,不过嫁个世家子弟,万一走霉运,就是被嫁去和番也不是没有可能……昭君怨千古传唱,要是落到那一步,自己后悔可就迟了

    不过即便是清瑜欣赏襄王周景渊,对方终究是个七岁大的孩子。她拥有一个成年人的灵魂,想到要跟对方谈婚论嫁,这事想起来可够别扭的

    清远见清瑜不自在,连忙道:“这事我只是随口一提,小姐留心就好,毕竟就算是皇家定亲早,小姐也还有几年考虑。与其托付给一个不知底细的,倒不如襄王殿下这般与小姐共过患难知心体己的人。”

    清瑜心乱如麻,如果依照她平时凡事利益导向的思维方式,这事的确值得她考虑。但是一想到与周景渊结交经历的点点滴滴,清瑜却不愿意纯粹为了自己这样去做。这一刻,清瑜才真的发现,自己终究是个女人,再坚强也好,再自私冷酷也好,面对爱情婚姻,她还是希望能纯净感性些,不要掺杂那些是非利用。

    清瑜对清远点头道:“谢谢清远师傅的提醒。我会好好考虑早做打算的。”

    清远这才含笑告辞,出帐去了。

    清瑜被清远这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