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菜叶 作者:宝瓶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枝菜叶 作者:宝瓶斋-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欣元是惯守礼法的,被贵为公主的清瑜这么一挽留,也不好坚持,只得红着脸停下脚步。

    清瑜知道吴欣元面嫩,叹息道:“姐姐有姐姐的行事作风,我也不好强求。只是我这一去巴州,什么时候才回来就说不准了。本想要为姐姐尽些心力,既然姐姐不愿意,那我也不多事。只是我劝姐姐一句,不要站在原地等着缘分降临,等到最后只会等到遗憾。哪怕姐姐放不下身段主动,至少也要让对方知道,我可以帮姐姐做传声筒。”

    吴欣元一犹豫,木樨已经去而复返,带了郑王府的大小姐与咸平郡王府的千金进来了。

    清瑜只得起身示意,那两位是清瑜的族妹,见到封了公主的清瑜,自然是又敬又羡,两姐妹围着清瑜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吴欣元见到这样的场合,忙偷偷起身让开,独自一人往角落中去了。

    接下来,清瑜请的客人便陆陆续续到了,都是王孙公子金枝玉叶,年纪相仿。众人这还是在陈帝驾崩后,头一次这样凑在一起,自然是有说不完的话。

    人群中,郁郁寡欢的司徒玄应缓步走过来,给清瑜见了礼,酸涩的道:“臣见过公主,公主千岁千千岁!”

    清瑜僵了一下,强挤出笑意道:“表哥无须客气。我来给你介绍几位族弟,他们平日伴着皇上跟太傅学习,见闻也算广博。表哥明年要参加会试,与他们切磋切磋有益无害。”

    司徒玄应并不跟着清瑜脚步,站在原地似乎是无声的抗议。清瑜干笑了笑,转头等着司徒玄应。

    司徒玄应低声道:“若输给吴大哥,我还算输个明白。可是吴大哥也不是,不知公主心中的人到底是谁?”

    清瑜没料到司徒玄应在这大庭广众就问起这个,脸一下就红了。不过她也没有怪司徒玄应唐突,毕竟人家对自己深情一片,清瑜多少有些内疚。

    清瑜压低声音,保证只有她和玄应二人能听见,道:“我与梁国襄王缘法深厚,早有前因。表哥错爱了。不过诗中也说,天涯何处无芳草,若不抬眼,便只看到足下小小一片风景。表哥何苦如此纠结过去的事?不如放开怀抱……”

    司徒玄应别的都没听进去,只喃喃道:“原来是他……怪不得!那人有勇有谋,出身高贵,认识表妹比我还早……”

    清瑜见司徒玄应这般失魂落魄,生怕他弄出些不好看来,忙吩咐红药木樨扶着司徒玄应去旁边休息。

    清瑜望着司徒玄应踉踉跄跄的背影,只能在心中深深叹息:到底是个孩子……

    不过清瑜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盯着玄应,不停有族中兄弟姐妹来找清瑜叙话,虽然大多数人清瑜只能勉强叫出名字,并不熟悉。可是这些少年男女都对清瑜这个公主姐姐十分热络。话题也从女孩子间的穿着打扮,到男孩子在意的弓马骑射,层出不穷。清瑜这个主人不能怠慢了客人,只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付。好在泽祥也渐渐大了,陪着清瑜应酬,男客那边,倒省了清瑜不少心。只是清瑜对这些话题并无太大兴趣,当这些孩子还沉迷风花雪月的时候,清瑜早已经将心思摆在实业上头,满心筹划着到了巴州如何振兴经济,安抚民生。

    所以话题说着说着,清瑜便语重心长的劝诫族中兄弟姐妹,多读书,将来为国分忧。

    这些王孙公子金枝玉叶平日里享受惯了,可没有清瑜这样的心思。本想着这次平辈聚会,没有长辈在一旁念叨,十分惬意。谁知公主年纪不大,口气却像极了长辈,倒让这些纨绔们好生无趣。

    这些人中,倒是有一位让清瑜印象深刻。云吉郡王的次子名叫泽定的,虽只有十一二岁年纪,但是气度不凡,手持一串念珠,只淡然笑着。也不似同辈中人一般,与清瑜过分熟络。取用吃食的时候,那孩子也只选素淡的用。

    清瑜召过泽祥一打听,才知道这位云吉郡王的公子是出了名的佛痴。虽然因是宗室子弟不得剃度,但饮食作息已经自律如僧侣一般。怪的是也没有一个师傅,仿佛他身上这份佛性是天生而来。

    联想到自己答应过了空方丈,要在宗室里选定一位继承佛宝,清瑜便多留了一份心。如今清瑜为了脱身,暂且让悟空保存牟尼珠,到底悟空不是宗室中人,因佛宝关系国运,内里有好些不便之处,太后那边也不够放心。如今既然有这么一个合适的人选,清瑜便暗自盘算,可以向太后举荐举荐。

    其他人不知道清瑜有这些心思,只说说笑笑。这自助式的宴席倒是方便,众人说话交谈也没有隔阂,一时间宾主尽欢,都道公主的宴席新奇有趣。

    待午后不久,宴席便自散了。清瑜问起玄应,木樨才回禀道:“表少爷走了多时,妾身不放心,多安排了家下人护送,这会怕是已经回到司徒府了。”

    清瑜无可奈何的点点头,吩咐木樨道:“我要去保靖侯府探望保靖侯夫人,你开了府库,取几样上好的补身药材替我包好做礼物。我和吴姐姐坐一会便动身了。”

正文 四百零七、当年明月

    【【最快更新】】清瑜跟吴欣元一道回到保靖侯府,保靖侯夫人自然极为惊喜。清瑜哪里能让这位长辈给自己行礼,忙上前一把扶住作势欲跪的保靖侯夫人,道:“今日登门拜访的没有什么公主,只是一个寻常晚辈。夫人可不能折煞瑜儿了。”

    保靖侯夫人微笑点头,拉着清瑜看了又看,半晌才道:“一转眼公主都这么大了,犹记得初见公主时,公主不过四五岁年纪,只比桌子高一点点。不过虽然年幼,公主那时就极为聪明守礼,看着就不像一般人家的孩子。我常对王妃说,公主是要有大造化的。如今公主果然高封,我总算没有看走眼。只可惜如此尊荣,王妃却享受不到了……”

    清瑜听保靖侯夫人提起去世的母亲,心中也十分难过,苦笑道:“夫人言重了。我这辈子命运坎坷,母亲在世的时候没少为我担心,本想着长大了可以孝顺母亲,回报亲恩,谁知道母亲又走得那么早。如今天人永隔,我空有满怀遗憾,也不能再安慰母亲一分。夫人命好,儿女双全,眼看吴大哥与欣元姐姐都大了,您也要顾惜着身体,好好享些清福。”

    保靖侯夫人收了泪,强笑道:“儿女前世债,做父母的哪里有不操心的一天。欣元是个好孩子,不过女孩儿家,迟早有出嫁的一天。你吴大哥性子虽平和,却是个闷葫芦。这些天也不知道犯什么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谁都不见。我送了饭菜过去,他也不见动,怎么问他,他也不说。他父亲这么些年镇守边关,府里都是我一个人独撑。要是这唯一的儿子出了什么事,您说我可怎么办?”

    清瑜闻言不由得深深内疚,僵在那里。吴欣元忙劝慰道:“我待会去看看哥哥劝劝他,母亲不要着急了。”

    清瑜咬咬牙,道:“我与吴大哥也是老相识,既然登门了没有不见的道理。或者我和欣元姐姐劝劝他,他就没事了。夫人放心。”

    保靖侯夫人大略猜到儿子是怎么回事,见清瑜这个当事人愿意去解开这个结,总算松了一口气。

    待将礼物奉上之后,清瑜便向保靖侯夫人告辞,随同吴欣元一道,往书房去找吴迢远。

    吴欣元怕清瑜尴尬,小声道:“公主知道我哥哥的为人,他只是一个人将苦憋在心里,从不轻易显露。这次他这个样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若言语态度上有什么得罪的地方,还请公主体谅。我这边先替哥哥道个歉。”

    清瑜微微摇头,道:“你哥哥是个好人,现在只是钻牛角尖想不通罢了。他是个谦谦君子,一定不会对我恶语相向的。态度冷漠些也是人之常情,我又怎么会怪他?”

    二人来到书房外,正遇到丫鬟收拾了餐盘出来,清瑜扫了一眼,只见里头的饭餐几乎没有动。吴欣元叹息一声,上前敲了敲门道:“大哥,是我。”

    半晌,里头才响起吴迢远有气无力的声音道:“我想一个人看看书,妹妹没事的话先回去。”

    吴欣元回头看了清瑜一眼,眼神中满是担心。清瑜点点头,上前道:“吴大哥,我是清瑜。今天来看看夫人,听说你病了?”

    书房里寂静了一会儿,只听吱呀一声,吴迢远打开了门,也许是长期待在室内的原因,他对着太阳微微眯了眯眼,这才看向清瑜。

    清瑜见吴迢远的样子憔悴了许多,脸上的胡子也没有修理,整个人散发着一种颓废,与当年在昭觉寺碑林中惊鸿一瞥的白衣少年直似两个人一般。

    吴迢远却是有些意味难名。如今清瑜封了公主,又明言无意于自己,可是他却始终耿耿于怀放不下,玉人突然来访,他却是这般模样,也不知该说什么。

    吴欣元见到哥哥肯开门出来,心中也有些欢喜。忙道:“大哥,还不请公主房里坐。我让人给你们上茶。”

    吴迢远犹豫了一下,清瑜却主动抬腿进屋,边走边道:“早就听说保靖侯爷也是收藏大家,一直没有机会开开眼界,难得今天来了,怎么能不进书房一睹真容?”

    吴迢远默然转身,跟在清瑜后头回到房中。吴欣元忙转身离去,还吩咐院外的下人们,不要进去打扰。

    清瑜安然落座,吴迢远半跪下道:“臣参见公主殿下千岁!”

    清瑜摆手道:“吴大哥起来,又没有外人在,哪里用得着这般?”

    吴迢远有些生硬道:“公主恕罪,臣本是外男,在此与公主独处于理不合。微臣这就去找妹妹来陪客。”

    清瑜立即道:“留步!欣元姐姐特意让我们单独说说话,吴大哥不要辜负她一片苦心。”

    吴迢远愣了愣,没有往外走,但是保持着朝外的姿势,也没有转头看向清瑜。

    清瑜看到颓废憔悴的吴迢远,身影再不似往日挺拔,深深叹息了一声,道:“你这又是何苦呢?”

    吴迢远背微微一僵,苦笑道:“我不过是关在书房里看看书,为什么你们都不放心我一个人清静?”

    清瑜见他还在死撑,摇头道:“看书不过是借口。什么书那么紧要,需要保靖侯世子饭也不吃,母亲、妹妹都不见,整日整日的躲在书房里研习?”

    吴迢远道:“心不静,所以不能看书。我这是自守学禅。”

    清瑜道:“我也是佛门俗家弟子。论起禅定佛学,虽比不上吴大哥自幼熏陶,也算略有心得。我看吴大哥这不是学禅,是走火入魔呢。”

    吴迢远听了这话,转身看向清瑜,有些激动道:“我就是入魔。为什么,这么多年我辛辛苦苦证明了自己,却还是被人嫌弃?连当初那个鼓励我支持我,我最信任佩服的人,都看不起我?”

    清瑜知道吴迢远说得是自己,忙辩驳道:“吴大哥你误会我了。由始至终,我都没有嫌弃或者看不起过你,你小时候有那么严重的心症,都能顽强的活下来。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也能坦然处之。我佩服都来不及,怎么会看不起你?”

    吴迢远急道:“那为什么公主不能接受我的一片心?公主还记得我从延州出发上前线的那个晚上吗?公主替我准备了伤药,我握住公主的手说,要公主等我。公主你虽没有说话,却是默认了的。明月可以替我作证!如今怎么我等来等去,却是等到这样一个答案?”

    清瑜心中微微一颤,不禁为当时自己的模棱两可的态度后悔。她当时只是不愿意初上战场的吴迢远分心,故而将心事埋在了心里。谁知道吴迢远却认定了这事,一直铭记于心。

    清瑜叹息道:“昔日我做事有不妥当处,我向吴大哥道歉。当时因为国难当头,吴大哥又急着上前线,我纵有拒绝之心,也说不出口。我一直视吴大哥为知己、朋友、哥哥,却没有那份心思。吴大哥是我们陈国小一辈中的栋梁,不该为了儿女私情这般作践自己。保靖侯府的未来,陈国百姓的安危,都与吴大哥息息相关。吴大哥莫要为了我,再这般伤心,不值得……”

    吴迢远听了这话颓然坐倒,苦笑道:“原来公主一直没有喜欢过我……我真是傻,自以为无论人品性格家世气度,高人一筹,公主会垂青于我。却不料……”

    清瑜见不得吴迢远这般,忙道:“感情是感情,与什么家世气度无关。吴大哥千万不要胡思乱想。属于你的缘分暂时还没有到而已,但这并不代表你不会拥有幸福。如果我可以,我愿意与吴大哥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做一辈子的知己。但吴大哥一定要放下这件事。你可知道你现在这个样子,你周遭的亲人朋友看了有多么心痛?”

    吴迢远之前从妹妹口中得知清瑜无意于他,虽然难过还能强忍。如今听到清瑜亲口说出这些话,他心中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他木然转过身,道:“让我一个人静静待一会,公主恕不远送!”

    清瑜叹息道:“这是最后一个下午。国家、家庭还有许多事情等待你去做,你没有太多时间照影自怜,浪费生命。我希望你再从书房里走出来的时候,变回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变回我认识的那个吴大哥。再过些日子我就要去巴州了。在这之前,随时欢迎吴大哥登门来访。我希望我离开京城的时候,能够不带遗憾的走。”

    吴迢远一遍又一遍的回想清瑜最后的那番话,终于咬牙振作起来。虽然他知道要他放下这个人目前做不到。可是看到清瑜作为一个女子,能够如此为国分忧,亲赴巴州,吴迢远作为男子的骄傲也使得他不能这么自怜自艾下去。

    保靖侯夫人见经过清瑜劝说,儿子果然出了书房,心中总算放下心来。

    接下来几天,清瑜忙得不亦乐乎,鲁宝柱找来京城中几家中等规模的陶瓷铺老板,由清瑜挑选。清瑜抱着摸石头过河的心态,选择了一家条件不是最优厚,但为人口碑却最好的一家进行合作,以参股的方式,要在巴州开窑烧瓷。而药材行那边也落实了方案,十七家药铺参与,投资总规模大约是七万两。清瑜已经派了府中管事带着药材行选出的学徒先行出发选址了。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三月三一过,清瑜这个巴陵公主启程去巴州的日子便要到了。

正文 四百零八、一路烟尘

    【【最快更新】】关于清瑜提交的建立京城新区的奏折,太后又召见了清瑜两次。总体上,太后对于清瑜的计划是认可的,只是在细节部分,提出了一些问题。清瑜对于原则问题,仍然坚持己见。但是对于无关大雅的部分,清瑜也听之任之。

    清瑜所坚持的原则问题,便是这个项目的核心部分。一是建立宗庙感应寺的京城分院,以宗庙为轴心,辐射周边的高档庄园,这是清瑜定义的富人区。以国家龙脉为象征卖点。对于陈国来说,些许土地有的是,但是赋予了这样的神秘光环,一块平淡无奇的土地便光彩照人,身价倍增了。

    第二,则是清瑜冥思苦想来的,关于集中织染业的设计。成都又名锦官城,虽然整体织染业情况的朝廷也没有细致摸查过,但清瑜通过鲁宝柱带人走访调查得出结论,这个产业的规模应该在年营收五百万两左右。是目前陈国最具有产业集成可能性的行业。这次通过新区建设,将所有织染作坊迁入其中,必将带动这个新区的商业、人口的发展。对于目前一盘散沙的织染行业,集中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未来人才的培养,产业的革新,技术的交流,必将更加自由,可以打破如今这个行业传统师傅带徒弟封闭自守的现状。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