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菜叶 作者:宝瓶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枝菜叶 作者:宝瓶斋-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了”陈帝微微喘着气,用尽力气咆哮着压服两个红眼斗鸡一般的儿子。

    太子与巴王撕破了脸面,互相仇恨得对视,却不敢忤逆陈帝,都各自退后一步,闭嘴不语。

    陈帝将目光放到地上跪着的邓献公身上,低声问道:“邓公,你说说,如今这样的情势,我们该怎么办?”

    邓献公心中暗暗叫苦,他这时候被逼着出来表态,简直是架在火上烤,况且这么复杂艰难的情势,他又怎能背负得起这个责任?邓献公磕头在地,道:“此乃国之大策,末将无能”

    陈帝一巴掌拍在案台上,哀叹道:“难道上天要亡我陈国?”

    邓献公匍匐上前几步,朗声道:“启禀皇上,老臣离开陇南时,嘉王殿下与保靖侯曾经嘱咐过老臣两句话,只说若是朝中难有定计,便让老臣转述,以供皇上参考”

    陈帝浑浊的眼珠微微一亮,大声道:“快讲”

正文 二百八十九、生死存亡

    邓献公定了定神,迎着陈帝满怀期待的目光,认真道:“回皇上。嘉王殿下说,值此国家大难之际,朝廷首要考虑的不是一时的得失荣辱,而是陈国的长治久安。嘉王殿下冒死进谏,请皇上令太子殿下带领一班文武大臣,退守巴州。皇上带领守军,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死守京城。让蒙古人既不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成都,又不能困死陈国的朝廷。让他们进退两难。”

    此言一出,整个寝宫都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这样的进谏可谓是胆大包天,让天子独守京城,说得上是险上加险。太子、巴王就是再大胆,也不敢提出这样的提议。

    但是毫无疑问,这个建议是高瞻远瞩,深明大义的。陈帝垂暮之年,便是守不住成都,却也保留了太子与朝堂。陈国依然还有后图。而陈帝死守成都,也会激发陈国人保家护国的决心。这么做,不管成都最终守得住守不住,至少留住了陈国的精神。所有的军人、百姓,因为陈帝的姿态,必定会悍不畏死,绝不放弃。蒙古想要打下成都这座国都,至少要付出十倍的伤亡。战场上时机就是成败的关键。成都多坚守一日,陈国的军队就多一天准备,只要陈国的军队集结编战,那么轻骑冒进的蒙古军队就是再悍勇,也架不住本地作战破釜沉舟的陈国儿郎。

    如果陈帝不这么做,在危急时刻迁都避祸,那么带走的只是陈国衰败的气势,凉薄的血性。蒙古军队衔尾追击,只怕后果便不可设想

    这是真正的谋国之策,是完全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真心献计。无论是谁,敢叫皇帝冒此奇险,都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才能说出的话嘉王,是真正的可造之材

    陈帝深吸一口气,瞄了一眼身边的太子与巴王,二人俱低头沉思,脸色苍白,显然被他们大哥这个建议镇住了。

    陈帝笑了,他这么多年暗中观察,太子温厚纯良,巴王积极进取,不知谁可担当大任。结果,他错了。危难时刻见真章,那个一直被自己忽略小看的大儿子,才是真正的领袖之才。他虽然出了一个叛国谋逆的儿子甘王,却收获了一个深当大任的嘉王。他们陈国的国运还有希望

    陈帝这一刻似乎又充满了力气,他努力坐起,扔开一旁太监想要扶持的手臂,大声对邓献公道:“好果然好男儿要上战场,才能锻炼出果敢的血性,才能目光远大,胸怀抱负。朕有一个好儿子邓献公”

    “臣在”

    陈帝握紧了拳头,大声道:“朕命你为京城兵马大元帅,节制京营一万人马,立即备战”

    邓献公胸中豪气顿升,抬头道:“臣遵旨老臣誓与成都共存亡”

    陈帝哈哈大笑道:“好你也是七十岁的人了,跟朕一道,就在成都城好好干一仗我们一辈子都在打仗,这一仗,要打个漂漂亮亮,要打个痛痛快快”

    邓献公也是忘记了尊卑,跟着陈帝大笑道:“皇上放心,老臣还没有活够,老臣要跟皇上一起,看着那些胡人在我们成都城下化成飞灰,让他们有来无回”

    陈帝转头看着太子,脸色铁青道:“你立即召集朝廷众臣,预备开赴巴州。记住,我们保全你,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你是太子,是代表陈国的未来。你好自为之,不要拘泥于自身得失。睁开眼睛看看,国家危难当头,再不是争权夺势的时候”

    太子虽然有些小心眼,此时此刻,却也不由得胸中燃起一股斗志。他双眼发红,咬着嘴唇道:“请父皇放心,儿臣谨记儿臣的性命乃是为了陈国而留,朝堂的大臣乃是陈国的财富,儿臣一定会尽全力保全他们”

    陈帝心中微叹,此时情势如此,他骑虎难下,已经没有办法再去决定谁来继位。若是天可怜见,最终让他熬过这一劫,那么他一定会将大宝交到那个眼光卓著,气势吞云的大儿子手上

    巴王见太子已经有了去处,心中一凛,他不敢怠慢,双膝一跪,便道:“儿臣愿与父皇共存亡儿臣请愿留在成都助邓老将军守城,请父皇恩准”

    巴王知道这是在赌最后一把,一旦成都失守,自己除了殉国,没有其他的退路。但是他却不能不这么做。太子有正大光明的理由避往巴州,而他这个巴王却没有。父皇都在这里与成都共存亡,他又岂能不忠不孝逃往别处?退一步,必定是身败名裂。进一步,还有希望海阔天空。

    陈帝眼光一亮,点头道:“好,你大哥在陇南这两年,浴血奋战,有了咱们陈国儿郎的精气神。你虽署理兵部这么久,却从来没有正儿八经上过战场。这次,你就证明给朕看看,你那些骑射兵法,究竟是不是真材实料。当初朕选你去执掌兵部,是不是看走了眼”

    巴王也是自傲之辈,听了陈帝的话,胸中自然亦是豪气干云,立即道:“儿臣遵旨事不宜迟,儿臣这就陪了邓老将军直奔兵部,交虎符,升军帐”

    陈帝浑身仿佛一下注入了万千活力,浑然不似刚才那位行将就木的老者。他大声道:“好,你们都去赶快去”

    邓献公起身,挺直了腰板,这位老将军披风拂动,白须飘然,瞬间,就好似一柄出鞘的利剑,让人不可逼视。巴王大踏步走下台阶,与邓献公并肩站在一起。这位用了十年心血图谋夺嫡的年轻亲王,这一刻,也似乎忘记了那些勾心斗角,阴谋算计。浑身都弥漫着一位陈国亲王应有的气度。

    太子转身对着陈帝一跪,接过陈帝递过来的传国玉玺。他双手颤抖,多少年梦寐以求的一幕如今就在上演。虽然不过是暂时摄政,但是太子也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心尽力,助国家度过这场难关。

    一轮冬日的暖阳照射大地,陈国的宫殿终于散去了多日的阴霾。陈帝就好似凭空得到了无数力量,他站在勤政殿的门口,眼望着大好河山,心中无畏亦无怖。

    清瑜见到吴迢远的时候,吴迢远是满身劲装,一副远行的打扮。

    清瑜虽然隐约从无相处得来一些消息,但是无相不敢多说。清瑜也半知不解。

    吴迢远对着清瑜笑了笑,低声道:“我这次是来跟清瑜妹妹道别的。上次你让我打听的事情,为兄只能抱歉暂时停止了。民族危急,国难当头。我们军中男儿,只有舍生忘死,为国赴难。这也是身不由己的事情,请清瑜妹妹见谅”

    清瑜脸色一白,忍不住上前两步,问道:“难道吴大哥你们延州护陵军都接到调令要上前线了吗?事情真个危急到了如此的地步?”

    吴迢远微微点头道:“实不相瞒。镇守达州的甘王卖国投敌,引了蒙古军队绕过陇南进犯成都,五日前已经到了德阳郡。眼下前方消息已经断了,退守巴州的太子殿下,正集结各地兵力,北上勤王。我们延州护陵军虽然特殊,但是佟将军也上奏了太子。若是国都守不住,那么守着皇陵这些死人又有什么用?我们军中男儿,也没有脸见皇陵中的历代先皇。”

    清瑜不料情势陡然间到了这个地步,她忍不住拉住吴迢远的手,追问道:“那吴大哥知不知道,我们王府,还有你们侯府的家眷有没有跟着太子殿下撤离成都?她们……”

    吴迢远脸色一黯,轻轻摇头道:“这个无从知晓。眼下这种情况,纵然是心中牵挂万千,又有什么脸面去打听家眷的事情?清瑜妹妹放心,皇上仍然坐镇成都,誓与国都共存亡,成都也是坚固大臣,又有一万京营,没有那么容易城破的即便是她们没有撤离成都,只要我们各路军队赶到,也一样有机会将她们,将成都的军民保住”

    清瑜见吴迢远这身打扮,恐怕是立即要走了,再拉着他说下去,只会耽误这少年的行程。清瑜不敢再拖延,立即回屋兜起一包药瓶塞在吴迢远的怀里,低声道:“这些都是我从王府里带出来的药品,还有些是感应寺中秘制的伤药,吴大哥上了前线,留着备用。战场上固然要不顾生死,只是吴大哥还请尽量保重,令尊令堂只有你一个儿子,令妹还小,你可千万要留着这条命”

    吴迢远心中一暖,伸手将清瑜拖着包袱的手握住,低声道:“你放心我一定会平安归来。你等我”

    清瑜心中说不清是什么感觉,但是这个时刻,哪怕是为了吴迢远去的安心,她也不能推脱解释。只淡淡笑道:“好,我等你”

    吴迢远仿佛仙乐入耳,精神一震。他生怕再说下去,自己就提不开腿离开,忙转身头也不回的去了。

    清瑜带着纱碧帘红追到山门,只见山路上,吴迢远的身影如同弹丸一般,瞬间去得远了。再往外看,山下旗帜飘飘,车马喧嚣,护陵军大队以及徐徐开动。

    关系陈国生死的大战,已经走入了最后一刻。

正文 二百九十、宿敌登门

    清瑜连日来因为满腹愁肠,一腔忧思,搅得是食不甘味,睡不安寝。虽然担心了这么多年,但是一向没有南侵的蒙古怎么就大举来犯了呢?固然梁国因攻齐,撤军空出了西部边界,给了蒙古空档是一个原因;甘王野心叛国,给蒙古做了引路羊,亦是一个原因。可是,清瑜怎么都觉得这事来得太快,快到她都没法反应。从前蒙古没有动作的时候,清瑜还安慰自己,或许历史不会重演。慧有玄明了空说到气运天机的时候,清瑜还幻想自己可以力挽狂澜。结果呢?事到临头,清瑜却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到。她不像吴迢远可以上战场,她不像太子可以谋国策,她只能静静在这仿佛凝固的空气中苦捱,在期待与害怕中苦等前线的消息。

    似乎历史一直循着它固有的车轮轨迹在走,并没有因为谁,因为什么事而稍稍停留。

    想到成都城里自己那未曾谋面的两个弟弟,清瑜一时心痛如绞。父王、自己、弟弟们各分东西,而今自己空有深谋远虑,却发挥不出一丝一毫作用。尤其是嫡亲弟弟,他可是母亲牺牲生命换来的嘉王世子,这个小小的生命如何能承受家国崩灭,兵败如山的后果?一旦有个万一,不论父王,还是自己,都无颜面对抱憾离世的母亲……

    清瑜抚摸着丹田处温热的牟尼珠,这时候她能做什么呢?

    比起清瑜来,担当感应寺责任的无相更不好过。护陵军主力开拔北上之后,延州皇陵便只余下二百余兵丁,且多为老弱之辈。巡视的范围便不得已缩小了许多,除了驻防在几座主要皇陵之外,再也没有多余人手防护感应寺。无相固然忧虑陈国国运,但同时对于感应寺的安危也惴惴不安。寺里的武僧全员调动,分作两班,日夜守望。即便如此,无相仍然不敢稍微放松,整夜整夜的盘坐在禅房里,担心着撒难从哪个角落里窜出来。

    好的不灵坏的灵,这么大好的机会,无相没有猜错,撒难果然来了

    二十年故地重游,撒难站在崇山峻岭间俯视延州皇陵,以及那座矗立在云端的古朴佛寺,心中也禁不住生出许多感慨。

    一个目光狠戾,鹰钩鼻粗眉大眼的高大汉子从林中穿了出来,这高大汉子虽然一身黑衣,却掩饰不住他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凶恶气息,那是一种杀人无数浴血奋战锻炼出来的死亡气息。尽管如此,见到撒难,这高大汉子还是单膝跪地,用蒙语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通话。

    撒难开口却是纯正的中原话:“兀赤儿,可汗不是让你学了汉话吗?这次咱们深入汉境,面对如此清风明月,寒鸦松涛,难得风雅一回。怎么也该入乡随俗才是。”

    兀赤儿红了红脸,也用语调有些怪异的汉语回答撒难道:“国师,兀赤儿还是不习惯这汉人的话。兀赤儿也不懂这景色有什么美的。在兀赤儿心中,还是大漠与绿洲,雪山与草原最美”

    撒难哈哈一笑,沉吟道:“家乡自有家乡的美。汉人的花花江山也有它的妙处。你还只是雏鹰,只看到出生地的那片天。而可汗是大鹏,看到的是全天下”

    兀赤儿似乎对于撒难十分心服,完全没有因为被撒难教训而难堪,反而垂头道:“是,兀赤儿这次就是来跟国师开眼界的”

    撒难微微一笑,对于兀赤儿笨拙的马屁不置可否。他眼睛始终盯着月色中朦胧的感应寺,没有离开过。半晌才道:“你派去的斥候确定看清了?没有军队守在感应寺周围?”

    兀赤儿哂笑道:“如果国师认为扛不动刀枪只穿着军服的老头也算军人的话,那倒是还有那么几个……不过在我们蒙古勇士猎鹰组的眼中,那些都是死人了”

    撒难轻轻一笑道:“这么说,陈国的皇陵如今几乎是不设防的死地了?这些汉人,也不怕被人挖了祖坟”

    兀赤儿闻言眼中贪欲大起,他也知道,汉人最喜欢带些贵重的东西进棺材,更何况是皇帝的陵墓?兀赤儿心动道:“国师,要不要儿郎们去抢了那些汉人的墓葬?金银财宝必定不少,而且还可以羞辱汉人一番”

    撒难闻言却是脸色一冷,斥责道:“没脑子的东西那种下三滥的事情是我们伟大的蒙古贵族做的吗?我们千里迢迢冒着危险来到这里,可不是为了那些金银死物什么东西要紧,你都分不清?”

    兀赤儿被撒难这么一骂,有些讪讪然,低头道:“请国师宽恕兀赤儿知道,我们是为了圣教的宝物来的。请国师吩咐”

    撒难双手交叉背在身后,施施然往前走,嘴中轻松道:“让我们去送送我那位老朋友。当年我送老和尚的极乐香,算算日子,也该到最后发作的时候了。再不去见,恐怕就见不到啰”

    兀赤儿看到一身蒙古巫师打扮的撒难,背负双手,踱着方步,就好像中原汉人那种老学究一般,忍不住从心底觉得怪异。不过他看得出来,国师浑身洋溢着得意劲;更好奇,当年打败国师的了空和尚是个什么样子的人物。故而兀赤儿也不再插口,只挥了挥手,隐在暗中的几十条黑影便冒出头来,跟在兀赤儿身后,朝着感应寺方向飞奔而去。

    感应寺留在山下的四个武僧也算是精细之辈,撒难虽然功力绝高,但是他身后的蒙古斥候猎鹰团却没有完全躲过这几个武僧的灵感。只可惜,他们刚刚发出传讯火箭,撒难便已经到了面前。在这位异教宗师的面前,四位武僧竟然一招都没发出,便被撒难四道指风,封住了穴道,一齐跪倒在地。

    众武僧心头震骇:这是什么邪门的武艺,竟然霸道凌厉至此

    撒难仰望武僧们放出的火箭在夜空中爆散湮灭,微微一笑道:“感应寺倒是客气,见到老朋友来了,这般大礼迎接”

    四武僧中领头的那个知道眼前此人定是住持口中那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