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菜叶 作者:宝瓶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枝菜叶 作者:宝瓶斋-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清瑜一直在旁静听。窦铭的要求表面上合理,仔细一想,却漏洞百出。京城到底出了什么事?窦铭出山……拉感应寺下水……时局动荡……莫非是……

    清瑜眼皮一跳,眼睛死死盯住窦铭。

正文 二百八十二、有朋远来

    窦铭感觉到清瑜的眼神变化,低头看了一下这位小皇女。

    清瑜连忙将头偏过,她心中猜测却不能宣诸于口。窦铭是太子的伴当,是太子处心积虑培养的羽翼。现如今父王也没有轻举妄动,自己千万不能露出什么痕迹。

    窦铭见无相踌躇不语,已经失去了耐性。他起身道:“窦某言尽于此,还请住持仔细斟酌人选。不出半月,新任护陵将军便要到任。到时窦某人交接完毕,便要启程回京。”

    无相虽然心中不愿,却也不想因此得罪了储君,只得叹息道:“悟空是戒律堂执掌,不能离开。我便遴选八个三代弟子随将军北上。只是还请将军转告太子殿下,感应寺百年来都不干预政事,这些弟子人微言轻,只是为太子护驾,其余之事,请恕感应寺不便过问。”

    窦铭只为太子下令,将感应寺绑在自己这方势力的战车上,倒没有寄希望这群和尚能干预朝廷政事。无相既然已经松口,窦铭便点头微笑道:“多谢住持。住持只管放心,太子乃是国之重器,对于感应寺的底细也深知,不会为难众位师傅的。时候不早,窦某打搅已久,先行告辞”

    无相点了点头,悟空便起身代送。清瑜看着窦铭远去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无相叹了一口气,转头看到清瑜出神,便问道:“这件事护法怎么看?”

    清瑜心底盘算了片刻,也不瞒着无相,低声道:“恐怕朝堂上会有大变动了。”

    无相皱了皱眉头,无奈道:“我们感应寺虽不问政事,有些事情还是略有所闻。巴王与太子针锋相对,已经有些年头了。如今太子这番动作,是到了摊牌的时候?圣上擅于平衡之道,应该不会……”

    清瑜冷静道:“若是圣上天年不久呢?毕竟皇爷爷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太子蛰伏已久,若不是到了紧要关头,岂会轻举妄动?”

    无相闻言悚然一惊,失声问道:“护法是得了什么消息吗?”

    清瑜摇头道:“只是纯属臆测。巴王把持兵部,窦将军今次能够回京,绝非正常升迁。太子叔叔既然不再避忌,恐怕是情势所逼,已经到了双方排兵布阵,最后一战的地步。皇爷爷若是还能控制局势,他们双方又怎会轻易打破这种平衡?”

    听到这里,无相也有些坐不住,他起身在禅室内来回踱步,半晌也拿不定主意。感应寺虽然地位尊崇,与整个朝堂比起来,毕竟只是一座小庙。关键时分如何站队,也关系到感应寺未来的荣辱。无相此时真想破关而入,去向了空请教。只是他又不敢。这位中年住持,一时间也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旁的清瑜看在眼里,出声安慰道:“师叔不必烦忧。窦铭此举明显是得了太子叔叔的授意,想要将感应寺拉在太子这一方。师叔既然已经答应下来,不妨走一步看一步。毕竟太子是名义上的储君,感应寺这般作为,也算不得出格。倒不是我不看好巴王,不过我们远在延州,如今朝堂云蒸雾罩,恐怕积年的老尚书也看不出究竟,我们烦恼也是白搭。”

    无相默然点了点头,复又坐下。他这个新任住持也不好当,接掌之后内忧外患,接连不断,让无相那颗坚定的禅心,也忍不住有些纷乱。

    清瑜却是想到远在陇南的父亲,不知父亲在那里如何了。说起来,太子与巴王争斗,父王能够远远避开隔岸观火也算是上策。只是终究离开朝堂中心太远,若这边争斗有了个结果,父王再想完成夙愿,就更难了。

    清瑜抬头看天,才发现不知不觉间,天外风云汇聚,隐隐一场风暴就在酝酿之中,不知何时这场暴风骤雨就要降下人间。

    延州这个季节总是下雨,不过今年相比前两年那场冬汛,今年的雨水倒是没有造成那么大的损失。清瑜自从那日凑巧遇到窦铭来感应寺的事后,斟酌了几日,还是写了两封信。一封自然是送去给远在陇南的父亲的,她当然知道父亲对于京城的局势必定一直关注,只是牵扯到感应寺这边的情况,清瑜还是要告诉父亲一声,让他心里有个数。

    另一封信则是送给舅舅司徒博言的。说起来清瑜自从来到这感应寺,因为通信不便,就一直没有与舅家联系过。了空在的时候,虽然允许她收阅家书,却也管束得颇严格。无相接掌感应寺之后,倒是稍微宽松了些。或许是清瑜这个俗家护法的身份起了作用,或许是无相对于朝局没有了空那般眼力的原因,总之无相总是或多或少愿意跟清瑜商量这方面的事,对于清瑜与外界的交流,也给予了更多方便。

    清瑜知道舅舅司徒博言几年前便是宗正寺少卿,依照司徒家人的性子,必定处事是四平八稳,不会被人抓到什么错处。不过时局如此,舅舅也难独善其身。清瑜送这封信去,一半是为了了解情况,一半也是为舅舅提个醒。说起来,若是以前,清瑜必定不会绕过母亲直接与舅舅通信,只是清瑜也不知道为什么,母亲的家书里对于大事只字不提。或许是家事琐碎,父亲又不在京城,母亲无暇顾及吧。清瑜只能这么想。

    清瑜的信送出去一时半会也没有回音。来接替窦铭任职护陵将军的人选却是如期抵达。说起来,这位姓佟的将军清瑜虽然不熟悉,却依稀记得父亲提过,好像是邓献公的门生故旧,往日里不显山不漏水的。只是清瑜没有想到,这位佟将军的副手,竟然是一位意想不到的熟人。

    那日窦铭带着佟将军上山拜会,顺便将感应寺选出的八位武僧带走。佟将军虽不精于世故,对于感应寺倒是尊敬得很,窦铭有事不便久留,那佟将军便带着副手与几个侍从留在寺里,与无相叙话。

    无相知道此人就是往后与自己打交道的护陵将军,自然也不愿意怠慢了他。特意选了视野开阔的一处所在,与佟将军听雨品茗。说话间,倒是让无相发现,佟将军那位年轻的副手言谈不俗。虽然这吴校尉看着面嫩,对于佛理禅学却理解颇深,迥异常人。每每自己说到精微处,佟将军完全插不上口,那少年却能一语中的,见微知著。教无相不免刮目先看。

    无相没成想军旅之中还有如此妙人,一时间心里有些为这少年抱屈。这样的天分才情,投身战阵,难免让人生出明珠投暗之感。况且无相凭借眼力,也看得出这少年一身大家气度,并非出自贫苦下溅。不知为何甘愿做这刀头舔血的勾当?

    那少年目光灵动澄澈,似乎也非常喜欢这感应寺的氛围,尤其是与无相一番对谈,领悟不少。

    佟将军虽然有些插不上话,却也不恼,似乎看待这位少年不是光下属那么简单。他自顾自的喝着茶,欣赏着川南烟雨,倒也觉得挺舒服。

    无相与这位少年聊得投机,不免好奇,便问:“吴施主是哪里人氏?看着年轻得很,入伍有几年了?”

    吴校尉含笑道:“回住持的话,迢远一家世居京城。不过是蒙了祖荫入了行伍。实则跟着佟将军才只年余。”

    无相这才明白,这少年想必是个公侯世家出身,否则凭谁如何精进,也不可能一年时间便升了校尉。

    佟将军见话已经说开,便呵呵笑着介绍道:“无相住持莫怪,我麾下这位吴校尉来头甚大,只是这孩子谦逊守礼,不欲人前显露。我才没有跟住持明言。我见两位言谈甚欢,此时再做隐瞒未免失礼。吴校尉,你自己跟住持实话实说吧。”

    吴迢远有些不好意思,低声请罪道:“无相住持休怪。家父保靖侯,迢远小小年纪,不敢倚仗家门放肆,是故有意隐下此节。”

    无相一听保靖侯,便明白过来,忙道:“吴世子谦虚了。保靖侯为国开疆拓土,威名远扬。贫僧虽是方外之人,却也早有耳闻。世子能这般谦逊守礼,果然是大家风范。难得,难得”

    佟将军插口道:“无相住持有所不知,吴校尉与你们佛门也是大有渊源。他自小便在昭觉寺中教养,是昭觉寺法见方丈的关门弟子。”

    无相这才知道为何这位保靖侯世子小小年纪却能如此熟知佛事,点头道:“原来如此。法见师兄功行深厚,难怪教出吴世子这样的高弟来。”

    吴迢远听出无相这般称呼,知道对方虽然只是中年,却与师傅同辈,不敢怠慢,忙改了称呼道:“师叔过奖”

    无相也爱惜吴迢远美质,忙吩咐小沙弥取些檀香佛经过来,当作给吴迢远的见面礼。另准备了些茶叶送给佟将军。

    佟将军见盘桓的时间也不短了,忙起身告辞。吴迢远跟着起身,却欲言又止的样子。

    无相有些奇怪,温和的问道:“世子有话但说无妨。”

    吴迢远定了定神,轻声问道:“无相住持,不知清瑜小姐,可还好吗?”

正文 二百八十三、痴心断肠

    无相一愣,看着吴迢远的眼光露出些许狐疑来。陈清瑜身份特别,无相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吴迢远见无相不说话直盯着自己看,越发有些窘迫,解释道:“因父亲与嘉王殿下乃是至交,我们两家过从甚密。昔年清瑜小姐在京城王府里的时候,我与舍妹常登门拜访,算得上是同龄中难得的挚友……”

    佟将军闻言眉头一皱,这位皇女的故事他也道听途说了一些。不是说被皇上关在感应寺里吗?迢远这孩子,岂能这么冒冒失失开口去问佟将军忙欲张口解释,无相已经发话道:“蒙世子关心,清瑜小姐安好。时辰不早了,雨天山路湿滑,将军还是早些下山去吧。”

    佟将军觉得无相语气有些硬,恐怕也是吴迢远出言无状的缘故。他只得微微抱拳,以示歉意,便要告辞。

    吴迢远本想着能开口求见清瑜一面,谁知无相突然这般态度,让他好不自在。况且无相这般作态,越发让吴迢远担心清瑜在感应寺过得不好,只是他初来乍到,也不敢放肆,只得忧心忡忡的跟着佟将军下山去了。

    无相看着这行人远去的背影,一时有些拿不准。刚走了一个野心勃勃的窦铭,又来了一个保靖侯世子,你方唱罢我登场,是要把感应寺做戏台吗?因为对于时局的困惑,让肩负大任的无相有些谨小慎微起来。本来对于吴迢远的好印象,也打了折扣。

    又过了两日,黄陵镇来了贵客。福王领着车队也到了黄陵镇上。他们本是跟着佟将军一行人自京城出发,沿途也好有个照应,不过天气实在不好,这车队人多,东西更多,走着走着实在跟不上。佟将军便告罪先行了一步。实则出于一些原因,福王也不愿意与佟将军一道,便刻意慢了行程,晚了两天才到。

    丁得禄是在黄陵镇入口迎接福王的。虽然福王不是受宠的皇子,却也是年长的那拨里最先封了亲王的几位之一,又与风头正劲的巴王交好,丁得禄是万分不敢怠慢的。这老太监也顾不得风雨,只带着一顶斗笠,在瑟瑟寒风中等了大半天。

    福王坐在马车中烦心不已。虽然女儿涪陵和亲大理的事情,几年前父王就露过口风,但是之后便一直没什么下文。还以为这事不了了之了,谁知前些日子太子殿下忽然拿出了圣谕,命自己送嫁大理。

    福王虽然胆小,却也知道女儿是不愿意的。福王妃又常在自己耳边唠叨,福王便也小心请教过三哥巴王的意见。巴王虽然与太子针锋相对,大事上却也不敢含糊。别说太子拿出了圣谕,就是没有这个,从大势上考虑,无论哪个得了江山,安抚南疆专心北面,都是错不了的。所以巴王也劝弟弟安心从了此事。

    到了女儿涪陵的面前,福王却得了个大冷脸。涪陵也不哭不闹,只面无表情的道:“父王既然来跟女儿言明,便知此事已经没有余地。女儿不过一介弱质女流,还能有什么办法。”

    福王是知道女儿那一桩隐秘心事的。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她看上了人家,人家却不领情。只得叹息一声,操持送嫁的事儿去了。反倒是福王妃生怕女儿想不开,不仅安排了婆子丫鬟一大堆看着,自己也每日里来陪着女儿。涪陵白日里只是默默坐着,哪怕母亲弟妹逗她说话,她也恹恹的不想开口。只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却常常泪流满面,难以入眠。不过几日,整个人便消瘦得脱了形,看着仿佛是大病了一场。

    只是福王也没料到,出门还是遇到冤家。那保靖侯世子竟然正好是佟将军副手,跟着佟将军去延州上任。本来了无生趣的涪陵自从那日自轿中偶然见到这位保靖侯世子后,好似回复了一些生气。涪陵的贴身丫鬟秀眉,只要是车队歇脚,必定找尽机会前去与吴迢远搭话。福王看在眼里,哪里能不烦心。不过烦心归烦心,他知道女儿心里就这点想头,到底也是疼爱了十来年的掌上明珠,只要大面上错不了,便由得这孩子最后任性一回。

    只是那位保靖侯世子却依然如寒冰一块,对于秀眉捎去的衣服鞋袜一概推辞不受,冷冰冰的话也不说一句,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形象。末了涪陵实在按捺不住,打着胆子破格写了一封信,让秀眉带去。谁知涪陵一番心意,吴迢远却看也不看,只误做失手,将那信丢在火堆里烧了,再不言语。秀眉见到小姐一片芳心,却受到这般冷遇,禁不住当场哭了起来。这一哭,闹得吴迢远越发烦心,第二日便催促佟将军上路,不再与福王车队同行。

    佟将军看在眼里,也知道涪陵郡主这是要和亲大理的,万一弄出什么事来,可是个**烦。他忙借口军务,向福王提出分道扬镳。福王心里也是清楚的很,他也知道女儿已经闹得不成样子,便顺水推舟同意了。

    最后这几日的行程,因没了吴迢远,涪陵又变成了那副死人样子。秀眉端水来她就喝,端饭来她就吃,眼睛却盯着轿顶,一句话也不说。看得秀眉揪心不已。好几次秀眉都好说歹说,涪陵也不接话。末了秀眉一狠心,有些犯上道:“郡主何苦这么糟践自己?那人分明不识好歹,郡主不是没有看见,他那副冷清的样子……况且如今到了这个份上,王爷送嫁都送到了这里,圣旨也都下了,小姐就是再不心甘,也无可挽回了啊”

    秀眉不说还好,这么一说,涪陵倒是哭了起来,抽抽搭搭的道:“世人都说我富贵命,谁人知我这辈子就没按照自己的想法活过一遭他无心也罢,绝情也好,终究是我自己喜欢的。我哪里不知道眼下这个情势,早没了指望。可是若他肯回头看我一眼,我走也走得安心。走也走得了无遗憾了。”

    秀眉慌得连忙搂住涪陵,惊恐道:“小姐千万不要说这些丧气话。就是不想着自己,还要惦记着王爷王妃小世子啊况且王妃总说,人是要往前看的,郡主没去经历,怎么就知道去大理不能富贵?王爷王妃心尖子似地将郡主养这么大,郡主怎么能……”

    涪陵焉知秀眉说得不是道理?只是她一颗少女芳心,寄托无凭。又感怀身世,心中悲苦。一时间如何能看得开?主仆相拥痛哭了一场,秀眉才费尽心思将涪陵安顿好。

    到了黄陵镇,涪陵才想起这次是故地重游,她知这一去恐怕有生之年不得回转,便想见一见清瑜。秀眉有些踌躇道:“郡主待嫁之身,必定不能随意走动了。清瑜小姐也是奉了皇命在寺中守孝,也不知能不能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