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菜叶 作者:宝瓶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枝菜叶 作者:宝瓶斋-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质子府正房里,陈夫人抱着清瑜,听着陈洪恺说起芙蓉的事儿,也有些恼怒。放下孩子,她仔细想想,又添了无奈,道:“虽然芙蓉没有分寸,但是也不能全怪她。当时嫁进来的时候,她和木樨本就是我家里属意的。我知道夫君不在意这个,也就没有提。过了年,芙蓉木樨都十八了,她急起来也正常。”

    陈洪恺道:“要不是看在她一向老实本分,我当时就要发火。我们现在什么情况,还想着这些?”

    清瑜听到一点都不奇怪。她可能是最早发现芙蓉的小心思的,只是没想到,她勾引到质子面前去了。

    陈夫人道:“她虽眼皮子浅,做事不如木樨。不过我看她那样子,倒是个好生养的。我生了瑜儿之后,身子一直不太好。夫君要是能添个男丁,也遂了我一个心愿。”

    听到此话,陈洪恺讶道:“我知道夫人家教甚严,但我们夫妻什么情分,我会因为这种事儿怪你吗?你也太大度了些。”

    陈夫人神色欣慰,道:“我若不知道夫君是什么样的人,怎么会开这个口?况且她生的儿子,还不是叫我母亲?而且她性子绵软,又是我的丫头,我也好管些。毕竟跟了我这么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陈洪恺笑道:“芙蓉做这事,可见是个不知礼数的。你怎么就不提木樨?”

    陈夫人和清瑜闻言都一愣,难道陈洪恺看上了她?

第一卷、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三十一、襄王之藩

    陈夫人似笑非笑的问:“夫君中意木樨?”

    质子陈洪恺郑重道:“我倒不是看中她,只是相比芙蓉,她稳重些,将来治家也是你的助力。”

    陈夫人常年与木樨相处,木樨的心思她不是不知道。想了想斟酌道:“本来她们两人都是我的丫头,选谁都一样。就是两个都收了,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不过木樨我看她心不在此,与其强迫她,恐怕她心有芥蒂,将来反而不美。况且治家之事,本就是我做主,再指派管事娘子就可以了,真成了妾室身份,反而不便理事。”

    陈洪恺听罢,便点头道:“如此,便随夫人分派吧。”

    清瑜竖着耳朵听父母说话,见这么三言两语就决定了两个女人的命运。心里不知是酸楚还是彷徨,她知道古代没有人权,可是要是换了自己,要是被这样随意摆弄,真是冤死了。

    今日汴京有一场大事,便是襄王之藩。

    梁国宫城昭华殿,穆贵妃搂着盛装华服的六岁儿子襄王周景渊,万分不舍。她含泪道:“可怜我孩儿才这么大,就要一个人到千里之外的襄阳去。”

    襄王周景渊也心里不舍,但是他生在帝王之家,从小就聪明懂事,想起父皇跟他说的那番话,便强作欢颜,反而劝慰母亲道:“母妃无须担心,父皇派了精明能干的向先生做我的长吏,勇猛善战的耿将军做我的护军。我师傅欧阳先生也随我同行。还有自幼照顾我的谢妈妈和那么多婢女仆人。您就放心吧。”

    穆贵妃见儿子这么乖巧,越发难舍。

    派来传旨的王公公眼见吉时快到了,挤出个笑脸劝道:“贵妃娘娘,襄王殿下年纪虽小,却是皇上最疼爱的,必定安排周详,不会让殿下有丁点不妥。如今吉时快到了,襄王还要去拜别皇上皇后,您看……”

    穆贵妃不愿得罪在皇上面前颇为得用的王公公,闻言止住哭泣,神色淡淡道:“王公公说的是,你带殿下去中宫吧。”

    襄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遂郑重跪下,三拜大礼辞别生母。跟着王公公往中宫去了。

    中宫里梁国皇帝周世礼正与他的正宫颜皇后说话:“景池这孩子身体不好,陈国那边的太医也束手无策,他递来的奏章我看了,说是不惯蜀地湿热,才生的病。想要回来汴京。”

    颜皇后叹道:“景池生母去得早,又去了陈国这么多年,回来也好。”

    梁帝周世礼微叹道:“我也知道他日子不好过,好在梁陈两国多年安好,如今回来就回来吧。况且景渊到了襄阳,内有知政的向怀谨,外有善战的耿千山。加上镇守襄阳多年的知府胡横,必定能安我大梁西南边境。”

    颜皇后对穆贵妃母子向来忌惮,但此事皇帝已经做了决断,不好进言。便点头道:“襄阳地处咽喉紧要,我还担心景渊太小,镇不住。不过皇上派出这般能臣武将,想来是不用担心了。”

    周世礼颇为自傲道:“景渊虽小,却是孩子里出类拔萃的。与其养在深宫,不如放出去历练历练。况且小有小的好处,没那么多心思。”

    颜皇后闻言一愣,心里揣测,皇帝这是对自己生的哪个儿子不满。是平庸老实的太子,还是机敏能干的豫王?不由得有些紧张。只得岔开话题道:“陛下说的是。不过景池从陈国回来,那陈国质子怎么办?也放他回去吗?”

    梁帝眉头一皱道:“再说吧。那陈洪恺平时倒也安分守己,最近听报上来的消息,除了跟道士来往比较多之外,也没什么。”

    颜皇后还欲说些什么,没开口便听到小太监禀告,道是襄王求见。

    梁帝周世礼连忙宣他觐见。颜皇后也就暂时住口。心里想的是怎么敲打敲打两个儿子。

    襄王周景渊跟随王公公进入中宫,郑重跪下道:“儿臣给父皇、母后请安!父皇万岁!母后千岁!”

    周世礼道:“渊儿平身。到朕和你母后跟前来。”

    襄王小小年纪,礼数不乱。从容起身,来到皇帝皇后面前。颜皇后和颜悦色,将他拉到自己身旁。襄王乖巧的顺从了皇后的举动,表面上好一场母慈子孝。

    梁帝便开口道:“你今日便要离开父皇母后,到千里之外的襄阳去了。我知道你年纪虽小,却是懂事的孩子。之前已经嘱咐你够多,内事不决问向怀瑾,外事不决问耿千山。知府胡横那里,也要用心听他意见,他代天子守牧一方已经快十年了,是个能干的。”

    周景渊知道,自己这个襄王,不过是皇家的象征。这些政事,父皇必定早已经安排妥当,怎会要他这个小孩子决断。便躬身答道:“孩儿定会谨记父皇吩咐,跟着欧阳先生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为父皇分忧。”

    周世礼满意的点点头道:“时间不早了,我们走吧。”说罢起驾带着襄王往宫门去了。宫门的仪仗早已经准备妥当。按照礼制,一番仪式后,梁帝第九子,襄王周景渊,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辞别汴京,往封地襄阳去了。

    满朝文武都列队恭送,道旁挤满了看热闹的民众,一时也是汴京的一番大热闹。

    何妈妈回来将此事报予质子夫妻俩。陈夫人还没什么,陈洪恺倒是有几分揣摩:襄阳地处要冲,与陈,宋都接壤,并且还钳制着苗蛮。如今梁国让襄王就藩,且不说襄王年纪,这姿态便是要加强属地襄阳。到底梁帝打的是什么主意?是要防备哪国?在这节骨眼上,自己除了着急,还真没有办法。可别影响到他的归国大计才好!一时又想起去了成都的清远,不知到了没有。

    过了两日,质子陈洪恺就顺着夫人的意思收了芙蓉,虽然依然没有个身份,但芙蓉心愿已了,看着比往常还要精神些。木樨知道此事,心里说不急那是假的,等陈夫人装作无意问起她时。她便跪下道:“夫人对木樨真心关爱,木樨不敢欺瞒。将来欲寻一老实本分的人……。若夫人不嫌弃,愿意一直服侍夫人和小姐。”

    陈夫人早知她心意,点头笑道:“你沉稳有度,将来回成都,我必为你选个好人家,快起来吧。”

    木樨起身谢恩,心里想到清远的样子,不免有些失神:他怎么就是个出家人呢?

    ——————————

    请大家支持推荐票、收藏。欢迎大家长评,以便我发现行文的不足之处,拜谢!

第一卷、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三十二、家书万金

    直到一个月后,十一月底,已经北风凛冽的时节。清远才回到汴京。这一番成都之行,虽然道路艰险,却还算顺利。

    此刻坐在质子府书房里,清远与陈洪恺两人手上各拿一本道经,嘴里却说的都是世俗事。

    质子陈洪恺迫不及待道:“辛苦道友了,这趟行程如何?”

    “托殿下的福,这一路虽然耗时颇久,但一切都还顺利。我到成都后,找到牵马巷吴宅,约摸等了两天,才见到吴公公。起初他十分怀疑。不过我出示质子的信物后,他才肯直言相告。”清远回答道。

    陈洪恺点头道:“吴公公为人谨慎。他怎么说?”

    清远低声道:“如今陈国看上去一派安定祥和,其实底下也风起云涌。以殿下的身份,回国怕也是卷入其中。”

    质子皱眉道:“哪国不是如此?总好过待在这里。”

    “我照分析将质子处境与梁陈两国形势细细与吴公公说了。吴公公入宫禀了贵妃娘娘,过了三天,吴公公才回来转达了娘娘的意思。”清远沉吟道。

    陈洪恺急于知道母妃的态度,目光炯炯问:“母亲怎么说?”

    清远微笑道:“娘娘托吴公公传话,只说她年纪也渐渐大了,身体时好时坏。也盼着殿下能早日回国相见。”

    质子听到此话,知道事情已经成了九成九,如饮甘露。脸露狂喜道:“守得云开见月明,我也盼着能承欢膝下,为父母分忧!”

    见质子放下心头大石,清远提醒道:“唯今之计,必须静等姚贵妃娘娘的行事,殿下切不可露了行迹,倒生出事来。”

    陈洪恺此时已对清远言听计从,点头道:“我知道,此事除了夫人,绝不对任何人提及。我们只要坚守这几个月,过了年,必定就有准信了。”

    清远笑道:“说不定殿下还能在成都过年呢,我回来路上,已经见到了梁国质子周景池的车队,不出三五日,怕是要到汴京了。”

    “这么快?”质子陈洪恺搓了搓手,欣喜不已。想到清远出去这么久,怕他行踪落在人眼里,平白起什么波澜,问道:“道友还是赶快回令师墓前看看,出去这么久,恐怕引人怀疑。我这里不留道友,借君吉言,若能尽早回到成都,当有重谢!”

    见质子已经从起初的狂喜回过神来,思虑周详。清远也放下心点头道:“殿下放心,我有一师伯在成都青羊宫做主持,我本是借故去向他禀告师傅的身后事的。一切都顺理成章,不会让人怀疑。不过殿下此刻也要好生考虑,一旦周景池回到汴京,殿下的去留就成了焦点。到时候,怕是要应付不少事。”

    陈洪恺点头道:“此事我会与夫人仔细商量,道友若有事登门相商,便先到角门看看,若方便,我命管家在墙边摆一盆菊花。若不方便,则换成一盆剑兰。”

    清远闻言记住,想起来日方长,也没有去拜见夫人与小姐,回草庐去了。

    质子陈洪恺与夫人长宁关在房里细细商量了一番。夫妻俩知道如今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如履薄冰。除了表面上一切照旧之外,少不得花十二分的心思管好家事,以求不出什么纰漏。

    清瑜已经开始进流食,她来自后世的知识让她清楚,奶水的营养虽然好,却不能全面。尤其她已经周岁,于是使了些小手段:不乖乖吃奶,嚷着要吃母亲的饭食。虽然比寻常孩子断奶早了些,但是清瑜给人的惊奇已经够多了。众人也不太在意。陈夫人长宁越发疼爱,哪个孩子不是断奶断得辛苦,偏偏女儿这么乖,自己主动断奶。照顾清瑜也更加精心。清瑜打下了好底子,与从前那个病弱的小女孩判若两人。

    这日陈夫人正手把手喂清瑜吃着小米粥,何妈妈面露喜色的跑进来,躬身道:“夫人,梁国质子回汴京了!”

    陈夫人闻言,连忙将碗交给身旁的木樨,问道:“这么快?”

    何妈妈道:“听说是午前进了城,皇上在中宫召见,宣慰了一番,封了福王。如今正派了太医们为这位新王爷会诊呢。”

    长宁挑眉道:“哪里的消息这么快?”

    何妈妈怕夫人不信,忙不迭答道:“错不了,四处都贴了皇榜,说是这位殿下为国尽忠,皇上嘉奖呢。”

    长宁闻言也欢喜起来,忙说:“那我们快去报予少爷知晓。”

    到了书房,陈洪恺已经从陆管家处得知了此事。夫妻俩跟着紧张起来。偏偏此时,有下人禀告道:“少爷夫人,宋国、齐国质子联袂来访求见!”

    陈洪恺一时有些忐忑,此事人尽皆知,这两人平素交往不深,今天来得这般快,不是好事。

    陈夫人有些担心,轻声道:“少爷要不要称病推了?”

    质子皱了皱眉头道:“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他们好歹跟我身份差不多,往后还要应付梁国那些人,我且看看他们说什么。”

    “那夫君千万慎言!”陈夫人千叮咛万嘱咐道。

    “请他们书房一叙吧!”陈洪恺迎着夫人焦急的眼光,点了点头道。

    陆管家忙出去迎客,陈夫人带着何妈妈回内宅去了。

    接下来几日,陈国质子府变得热闹起来。除了宋、齐两国质子,又有一些梁国礼部官员,文人清客陆续登门,抱着各种目的,求见陈洪恺。

    陈洪恺不敢全数接待,只择了几位有过来往的文人,随意聊了几句。至于梁国礼部官员,质子则依然谦恭以待,这些皇帝的耳报神面前,陈洪恺做足了老实的姿态。连平时结交的道士都婉言谢绝了。

    清远偷偷去了两次,见角门外始终摆着剑兰,料到府里并不方便,也就打消了求见的念头。

    好在这种绷紧神经的日子并没有多久,十二月初三,当汴京纷纷大雪之际,陈国质子府接到了紧急家书。

    质子陈洪恺颤抖着将家书打开,看到一半,已经红了眼眶,看完便泣道:“孩儿不孝,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如今母亲年事渐高,沉疴难愈,叫儿子如何放心得下?”

    ————————

    谢谢各位的支持,继续拜求推荐,长评。感谢!

第一卷、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三十三、得偿所愿

    带着信使杜大人来质子府的礼部卢侍郎面色沉静,他见质子哭得这般,咳了声道:“质子切莫忧心,适才贵国杜大人已经拜见我国陛下,并呈上了贵国国主的信。想必姚贵妃的病情已经在信中言明了。不知质子可有话要我转奏陛下?”

    陈洪恺闻言郑重施了一礼道:“洪恺别无他求,只请卢侍郎代我求告陛下,人伦孝悌,乃世间至理。洪恺不孝已经六年未见父母,如今母妃病重,请陛下恩准洪恺回国侍亲!”

    卢侍郎早知会是如此。便点头道:“卢某必将质子的话带到。”转而对信使杜大人道:“大人远来是客,卢某本应该为大人接风洗尘,不过质子想必还有姚贵妃的病情要询问大人,卢某今日就不打扰了。明日再去驿馆看望大人。”

    杜大人见卢侍郎如此知情识趣,感激道:“卢大人言重了!既然如此,明日杜某就在驿馆恭迎大人大驾。”

    卢侍郎就此辞别回宫复命。

    陈洪恺连忙将杜大人迎进书房。两人落座,质子陈洪恺不等上茶,便急切道:“他乡遇故知,我可把杜先生盼来了!”

    杜大人微笑道:“一别六年,殿下风采更甚昔日。”

    质子苦笑道:“杜先生这是打趣我呢,在汴京这几年,真是一言难尽啊。”

    杜大人道:“过去种种,俱是磨砺。我看殿下,比起在成都时,老成细致了不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