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外慧中+番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绣外慧中+番外-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俞宛秋忙道;“好好,我不催”,又摸着肚子说:“小宝贝,你爹说的才是对的,咱们不急,长大了再出来。”
待两个人再次躺好后,她还是忍不住问:“这靖兰城里应该有寺庙吧,我想去拜拜,给你和孩子祈福。”
赵佑熙担心的是:“你的身体能行吗?“
“能,孕妇本来就该多运动,你放心,我会做好防范措施,绝不会让自己摔倒的。”
“好吧”,赵佑熙心里也明白,她现在才怀孕四个月,不可能从现在开始就把她锢在床上。他自己是好动之人,长期卧床,对他而言不啻酷刑,所以不会强迫别人。
但到底还是不放心,一再叮嘱:“你去进香的时候多带些护卫,千万不要大意,以为这里没人认识你,边境之地,人员混杂,本来就比别处更容易出事。”又告诉她说:“我已经让戚长生去无影营,从那里选拔出一批人,以后专门保护你和孩子。”
俞宛秋笑问:“你不会给我和孩子也建个一百人的护卫营吧?”
“本来就要啊,你和孩子,比我更需要人手保护。”
“人家又不会行刺我们。”
“怎么不会?你如果生的是儿子,一百人的护卫营都不够。”
“我生的肯定是女儿。”
赵佑熙轻叹:“我也希望你生的是女儿,这样我晚上都睡得安稳些。”
两人在无眠中度过了后半夜,俞宛秋是无法平息内心的恐惧,赵佑熙则是担心妻儿的安危。如果父王不久就要称帝,他很快就得领兵上前线,难道真的带着大腹便便的妻子出征?汉光武之事,当时言之凿凿地拿来堵父王的嘴,现在事到临头,他自己反而质疑起来:真的可以吗?

同人卷 第一百八十章 山雨欲来
第一百八十章   山雨欲来

赵佑熙走后的当天。俞宛秋就去了座落在靖兰城北郊的玄觉寺。据说寺里有位年过九旬的高僧,能参透玄机,欲知凶吉,只是近年来很少见外客,她也不知能不能得到高僧点拨,纯粹去散散心,兼碰碰运气。
到得庙里,高僧果然在闭关。她在大雄宝殿进了香,虔诚地跪在蒲团上叩了几个头。
然后在院子里随处走走,风景清幽,某处传来的念经声让她从昨晚就不安的心得到了些许宁静。她循声找到那间屋子,里面有男有女,有僧有俗,大家各驻一个蒲团诵经,表情一样的虔诚。
她很想加入他们,可想想自己的身份,有大批随行人员候着。而且此番动作若传到赵佑熙耳朵里,他还不知作何感想,因而只在走廊里站着听了一会子就走了。
她其实真没有多少时间纠结灵魂问题。即使在高僧面前,她也没勇气说出自己的困惑,因为她身边永远有随从。明处有,暗处也有。只要她说出口,就可能传到赵佑熙那儿,她怕他从此用看怪物的眼光看自己。也许,刚开始跟赵佑熙认识,是他强迫,甚至成亲,都是他掳走的。可成亲至今,她真的觉得很幸福,也很爱自己的夫君,她不想因为这个原因,匆匆结束掉这段让她倍感幸福的婚姻。
正要走出山门,却有小头陀赶上来说:“施主,住持有请。”
她刚捐了一百两香资。在沈府听人闲聊时说起过,去寺庙进香捐一百两以上,就能见到住持,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居然奏效了。
用钱买来的接见,她心里多少有些轻慢,尤其对方又不是传说中的高僧,故而只是见了个礼,没说什么,她的烦恼,本就难启齿。
没想到住持洞若观火,一开口就问:“施主心有何忧?”
她迟疑片刻,还是咬咬牙说:“无忧。”
住持脸上泛起若有似无的笑意:“越千载而至,施主竟能无忧。可喜可贺。”
她始而大惊,向周围看去,还好随从早被打发在外,不由得敛眉垂目,低声道:“忧神形之将离,不知有何法可解?”
住持目露慈悲之色,一语道破她的心事:“施主近来是不是常常想念父母?”
“是”,以前只是偶尔忆起,自怀孕后,每次抚着那个孕育新生命的地方,她就会想,要是父母知道她在这里成了亲,怀了孩子,该有多高兴!她前世三十未嫁,让父母伤透了心,急白了头发,后来又得承受她的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她很想回去看看他们,告诉他们自己一切安好,让他们放心,不要活在悲伤里度过余年。
昨晚。她就在恍惚的梦境中回到了儿时的旧宅,正要掏出钥匙开门,一面揣想父母见到她微隆的腹部会有什么表情,却被三更的梆子敲醒了。
住持劝慰一番,让小头陀拿给她一个小小的香包,嘱她随身带上。香包呈三角形,里面有个硬硬的东西,摸着像小石头,她也没多问,依言挂在脖子上。
从住持的话里,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她会神魂不属,是因为她陷入了某种执念,比如,很想让父母知道她结婚了,很想让他们看看自己怀孕的样子。就像某个穷困潦倒的人,突然时来运转,在异乡发了大财,总想衣锦荣归。前世是剩女,让父母忧心了半辈子的她,亦有这样的心结。
走出玄觉寺,望着不远处的靖兰城,眼光定格在红豆院所在的位置,她心里有种豁然开朗之感。那些前尘往事,有再多遗憾,都已经无法弥补,她唯一能把握的是现在,不能再念念不忘,不能再制造新的遗憾。
周长龄领着一帮人守在外面,见她出来。忙迎上前问:“少夫人,要走了吗?”
她点点头:“到城里去,我要逛逛这边的布店。”
靖兰城地处热带,不需要穿棉袄,棉花种植不多,但本地有种很结实的土布,称为壮锦,白质方纹,艳丽厚重。她看红豆院的女仆穿过,还特意询问过织法:以白棉线作经,彩色线作纬,采用通经断纬编织而成,五彩斑斓。妇女们用来做裙子和包头,上衣则是蓝色或青色的单袄。
除了壮锦,还有一种靛青土布,给男人做衣服用的。这些布都有个特点,就是耐穿耐磨,就不知道产量和价格若何。五彩壮锦可以订购一些,做成风格特异的裙子和小饰品,放到双姝馆里试销,靛青土布,则看能不能做军衣了。
一群人走走停停,俞宛秋主要看布料和药材。行军打仗。免不了受伤,伤药也要备足。她多少看过一些医书,知道哪些可以止血消肿,哪些可以防治消化道疾病,靖兰城这边还出产一些她没见过的药草,于是向药材铺掌柜垂询,掌柜们也很有耐心,给她认真讲解。一上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走到一处集市,周长龄突然指着一个卖胭脂水粉的摊子悄声告诉她:“王爷和世子就是在那儿遇刺的。”
“天!”她不禁惊呼出声,这里是靖兰城最热闹的一条街,人口密度这么大。杀手怎么胆大妄为到这种地步,直接在闹市区就动起手来?若非赵佑熙亲眼看到,她会怀疑杀手其实是梁国人假扮的,普兰不过是梁国的附属国,普兰人在梁国的大街上公然追杀梁国人,这不是公然挑衅国威吗?
她想像当时的情景,肯定是鸡飞狗跳,惊叫连连,最糟糕的是,小贩们都是典型的占道经营,处处拥塞不堪。难怪赵佑熙说剑都来不及拔,根本是没办法拔嘛,这么挤,有武功都使不出来。想到他背上的伤,她心里涌起一阵疼惜。
“姑奶奶,你看那里”,纹绣的声音中透着兴奋。
俞宛秋朝她手指的方向望去,一个货摊上摆着数十几匹花布,这些布跟本地的壮锦风格迥异,色彩淡雅,质地轻柔,但又不是丝绸,不知道用什么织成的。
摊主是个普兰人,虽然有伪装成小贩的普兰杀手行刺自己的夫君在先,俞宛秋也没狭隘到那种程度,把所有的普兰小贩都看成杀手。她走过去和颜悦色地问:“老板,这种布怎么卖?”
“三两一匹。”
“这么贵?”摸着一匹藕荷色布料的纹绣撒开手,她本来还想买一匹呢。
摊主板着脸说:“兰锦本来就贵,想要便宜的,可以买粗布,三十文就可以买一匹。麻布更便宜,三十文都不要。”
挤兑完纹绣,又打点起满脸笑容向俞宛秋献殷勤:“少夫人一看就是识货的人,我这兰锦,本来也是织给少夫人这样的人穿的。”
俞宛秋淡淡一笑问:“你刚说的粗布,哪里有买的?”
摊主抽出一匹他自认为最好看的布,想捧给俞宛秋看。不料听到这样的话,如同被人兜头泼下一瓢凉水,悻悻地说:“粗布哪里都有,这里有,我们普兰也有。”
“你可不可以把普兰的粗布运些过来卖?”据她刚才打听到的行情,本地自产的布结实归结实,但价格并不便宜,一匹靛青土布要价五十文。如果普兰的粗布只有三十文一匹,拿来做军衣面料,可以省下不少成本。
摊主疑惑地看着俞宛秋:“少夫人真的要?”
俞宛秋颔首道:“如果布料结实,价钱可以再便宜一点,我肯定要,而且要很多。”
“结实,当然结实”,摊主把货摊上的兰锦一扒拉:“这种细料子就是图个好看,哪有粗布经穿。您看,我自己穿的就是粗布。”
茗香翻了个白眼:“兰锦是给女人穿的细花布,你就是想穿,能穿吗?”
“嘿嘿”,摊主无意中拉到一笔大买卖,笑得合不拢嘴,别人说什么都无所谓了。
对面一位商贩听这边说得热闹,忍不住凑过来告诉俞宛秋;“少夫人,您别上他的当,他们普兰的粗布是没上色的,肯定比这边的靛青布便宜啦。他身上穿的,是他自己费了功夫染的,买染料还不是要钱?算不起不见得比靛青布便宜。”
“多谢大伯提醒。”
俞宛秋心里盘算着,要再去问问染料的价格。这边的土布都是家庭纺织,自己织自己染,所以比较贵。如果她把普兰的粗布收购进来,成批地染色,成批地裁制,弄成作坊性质的,是不是能降低一些成本?
普兰摊主怕到手的生意黄掉,从货摊后面跑出来说:“少夫人休要听他胡言,我们普兰的染料也比这边便宜,无论怎么算,都比买靛青布划算。”
“才怪!你看少夫人年轻,就拿没上色的粗布哄她,你们普兰人都不是好东西,前些天还在这里杀人。”
“那关我什么事?人又不是我杀的,那天我也在,我照样吓得要死。”
两个人正吵着,远处传来迅疾的马蹄声,周长龄等人忙把俞宛秋护到路旁的车里坐好。等她掀起帘子向外看时,街上一片狼籍,卖兰锦的普兰商贩被官差捉去了,兰锦也被没收了,行人议论纷纷,说官府在捉拿普兰凶犯,这条街上做生意的普兰人无一幸免,统统被收押了。
俞宛秋喃喃自语:山雨欲来风满楼,朝廷已经开始为发兵造势了。
————————分隔线
龟速写手今日努力加更,求粉红票。

同人卷 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城变故
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城变故

秦决乘坐的船在运河上走了一个多月。将到通城时,又接到皇帝传下的旨令,让他速去兖州协助知枢密使顾维庸办一件案子。
顾维庸就是他即将顶替的人,对方也心知肚明,故而对他的驰援报以冷眼,还对他在江南办案受挫一事诸多讽刺。话里话外都透着这样的意思:你也不过尔尔,我都办不好的案子,不信你来了就能扭转乾坤。
秦决懒得跟他争闲气,忙着去勘察现场,走访当事人。不到十天,案子竟然告破,顺利救回了两位被绑架的人质——云阳王世子和临海郡王世子。
若只是一桩普通的绑架案,朝廷不会派出知枢密使这样的二品大员,让地方官督办就行了。可世子遇劫,影响的是朝廷跟藩镇的关系,皇帝既打算对安南王府用兵,就会努力稳住其他藩镇,让他们没理由趁乱取事。
尽管皇帝恨不得把他们全灭了,但他暂时还没这样的能力,只能一个一个来。
因为对皇帝的顾虑了若指掌,秦决在回京途中一直把两位世子带在身边。免得又生出事端。
对两位世子为何会被人从上京掳到兖州,秦决询问过多次,两个人都说是在上京游玩时被人打昏带走的,其余一概不知。掳劫犯也只说收人钱财,替人办事,没有很复杂的背景。
秦决如果想从两位世子口里问出更多内幕,多的是办法——只要他把刑具一上,相信两位养尊处优的大少爷什么都招了——可皇帝表面上要对质子礼遇,不会让他这么做,他只要把人带回京城就算完成任务。
从兖州到上京不过几日路程,秦决却受够了两位世子的气。秦决对外的公开身份只是枢密院知事,四品官衔,两位世子又不知道朝廷高层的内部消息,所以只顾巴结顾维庸,没把秦决放在眼里。即使明知案子是秦决破的,也只当他是顾维庸手下一个得力的办事人员。
而这个他们瞧不上眼的小小知事,却带着一群言听计从的手下,举手投足间那气势,那派头,竟比他们还足!两位年轻气盛的世子爷真是越看越窝火,一路上对秦决颐指气使,恨不得当奴才使唤。
顾维庸本来就对秦决满怀妒恨,现在有两个糊涂虫帮着他出气,不仅不点破,反而背地里推波助澜。至于两个糊涂虫得罪秦决后会有什么下场,那不关他的事。
秦决从小乞丐小混混一路走过来,早看够了人情冷暖。什么气没受过?不管两位世子如何横挑鼻子竖挑眼,只淡然处之,并不动怒。
到京城后,顾维庸争功,打发他去枢密院档案室提交办案材料,自己带着两个世子去见驾,秦决依然只是淡淡一笑,躬身说了一句:“大人走好。”
这本是极寻常的恭送之语,顾维庸却听出了别的意思,顿时气得胡子乱颤,冷哼一声,袖子一甩,扬长而去。
周济是帮派出身,在秦决面前固然谦恭有礼,对外人的态度可没那么好,当即在后面低声骂道:“老匹夫,看你还能得意到几时。”
另一位心腹陈骅也气不过:“明明是我家大人救回来的,亏他好意思恬着那张老脸领着去请赏。”
何绍文走过去安抚两位气咻咻的同事:“算了,真要大人跟那两位一起见驾,大人还不乐意呢。”
“也是,他们算什么东西。居然在我家大人面前摆世子爷的谱,我呸!”
秦决一声不吭,由着他们议论,在手下面前,他似乎是最没脾气的那个,他们对他的敬畏之心却丝毫不减。
两个时辰后,皇上单独召见了秦决。
望着紫极殿的琉璃碧瓦,秦决心里是平静无畏的,就算江南的案子办砸了,在兖州也扳回了一局,算得上将功折罪吧。
翠微阁的书房里,皇上主要询问了兖州办案的情况,对江南之事绝口未提。秦决心里反而有些不安,因为不清楚皇上对此事的态度和对他的看法。
他讨厌这种看不清摸不透的感觉,索性主动请罪:“赵世子遇刺一案悬而未决,令陛下心焦,微臣惶恐,愿领旨再赴江南,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皇上含笑道:“不急,你也累了,眼下就是新年,你好好休息一阵子,以后要你办的案子多呢。”
“谢陛下隆恩。”
“趁着这两日天气还好,你陪朕去秋河围场打猎吧。”
“微臣遵旨。”
秋河围场离上京一百多里,属于皇家的冬季猎场,只要皇上身体许可,每年都会去个一两次。围场三面环水,一面接山,是天然的猎场。
靖王世子也在受邀之列。秦决在人群中看着靖王世子。形容不出心里的感受。论血缘,那人是他的弟弟,可自己对他实在难以产生兄弟之情,尤其听别人口口声声喊他世子的时候。
靖王世子本该是他秦决,却被这个人霸占了二十多年,他该嫉恨才对;可这位世子,几乎以京城的府邸为家,因为靖王妃常年称病,很少到京城。为了弥补这一点,靖王世子便把每年在京为质的时间自动延长到半年甚至更久,并由此得到了“孝子”的美名。
当今皇上原就是以“仁孝”闻名天下的,也一惯喜欢在“孝”字上做文章,因而对靖王世子显得额外亲厚,宫中凡有宴会,即使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