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外慧中+番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绣外慧中+番外-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跟二少爷本来也不熟,虽说在沈府住过五年,其实没见几次面,更不曾说过话。”
这点沈鹤当然知道,俞宛秋在沈府的最后半年,大概是察觉到了他老婆和儿子的计划,很少到前院来。整天缩在山水园里。即使到前院,也顶多到老太君屋里坐坐,每次都一屋子人,印象中,就从没到过他们住的寄畅居正屋,让他儿子白白咽干了唾沫,却完全没机会下手。
他们夫妻俩本来还商量着,因为以前对她太冷淡了,突然一下子热络起来怕人家生疑,准备趁着过春节一家人团聚的机会好好笼络一下,再正式托人提亲。他们相信。以老太君的名义请人说媒,把她许给沈渊,她是没办法拒绝的。她嫡母既然把她认在名下,老太君就是她的外祖母。父母双亡,寄居在外家的孤女,婚事不正该由外祖母做主么。
他们的如意算盘拨得啪啪响,就等说服老太君,然后掘个银矿,却没料到雏鸟的翅膀不知何时已经长硬了,竟敢背着他们偷偷飞走,还留下书信威胁他们不要寻找。幸亏那信被机灵的管家交给了他,没送去老太君那里,要不然,给大房和三房的人看到了,揭起当年鹃妹交托遗产之事,又是一场事端。
饶是如此,老太君还是气得病了一场。她倒不是舍不得那外路丫头,本来就跟沈家没任何关系,死在外面都与他们不相干。老太君气的是,偌大的沈府,最后被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摆了一道!
一屋子,连主子带下人,一共六个人,竟没人发现她们是何时走,怎么走的。后来搜她的卧室,原来从老家带来的几个大箱子全不见了,摆在里面的,尽是表面看着像,其实都是新买的,故意摆在那儿掩人耳目。
一个刚满十四岁的姑娘,竟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几口大箱子和几个大活人。一直到晚上,还是厨房的人来报说,俞姑娘屋里今天从中午起就没人来领过饭菜,他们这才发现,山水园里早已人去房空。赶紧询问各处看门的,没一个发现异样,都死咬着说。绝不是从他们那儿走的。
气得他当场撵走了几个门房,剩下的也各打二十板子,不是从门里走,难道会飞啊。
沈鹤在俞宛秋的新宅子里查问了半天,什么线索也没问到。为了让他彻底去疑,免得纠缠不清,素琴主动把程绮玉拉进内院,让她把几间屋子看了个遍,最终只能一无所获而去。
出了“何宅”,程绮玉看着满眼茫然的沈鹤,提议说:“二老爷何不去安南王府找王爷呢?二表哥在南府失踪,他们也有责任的。”
沈鹤暗暗摇头,大嫂这内侄女怎么尽冒傻气,南府这么大,失踪一个人,关安南王府什么事?再说,他儿子明明是在苏城失踪的。
程绮玉又说:“就算不怪他们,也可以让他们帮忙找啊。这江南之地,只要安南王府肯出面,没有办不成的事。”
沈鹤还是没正面回答,只是表示:“今天累了,先去客栈歇着,明天再说吧。“程绮玉也不是那么笨的,马上想到了一个理由:“听说当今皇上十分忌惮安南王府,二老爷是怕去了,影响了净表姐的前程吧?”
提起这件事,沈鹤额间的皱纹更深了。
他女儿沈涵净,上个月被送进宫里,到现在还没临幸过一次,不过好歹看在世代勋戚的份上,封了个六品的才人。
这事首先是沈湛提出来的,一开始他老婆哭得死去活来,可家里眼看就要败落了,最后连老太君都出来劝:“净儿已经给你们耽误了,到如今还得高不成低不就的,再拖一两年,可就真成老姑娘了。到时候你们想送进宫里去,人家还嫌大呢。”
宫里选秀的年龄,是十四岁到十八岁,沈涵净虚岁已经十八了。
于是,他女儿进了宫,一家人指望靠她得宠,让沈家重新兴旺起来,难啊!他自己的女儿他还不了解吗?就冲那娇生惯养的性子,也很难在宫里吃得开。
他这一生,仕途早就不作指望了,还不如好好经商。这回,他被老婆寻死觅活逼到江南来找儿子。他那儿子都快三十岁的人了,还要老子找什么?本来就不务正业,寻花问柳样样来得,多半跑哪儿玩去了,反正他家里没妻没妾,又没人等着他。
沈鹤准备再找人打听一下,实在找不到也没办法。剩下的时间,就好好考察一下江南的买卖市场,也许可以在这儿开一家分店呢。
————————分隔线

360分加更,谢谢大家!
同人卷 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提婚约
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提婚约

沈鹤最后还是去安南王府递了名帖。他承认大嫂的内侄女有一句话说对了:在江南,只要安南王府肯出面,没有办不成的事。
人海茫茫,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找儿子很难,若能让安南王爷答应帮忙,定能很快得到消息,因为他相信,安南王府有着强大的情报网。这是一个在南方经营了一百多年的家族,别看明面上人口稀少,在看不见的地方,肯定潜伏着巨大的势力。
门口的守卫却告诉他,王爷不在。世子自六月初遇刺失踪,至今杳无音讯,王爷多数时候都在外面寻子。沈鹤便改为求见太妃。
在王府的小厮领着他往里走的时候,沈鹤面露惊讶地打量着眼前的景致。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年轻的时候在南方作官,曾多次到过王府。但现在看起来,除了两栋主建筑,银安殿和泰安殿,还基本维持原貌外,其余都是重修或新修的。连路边的花草都找不到一点相似的痕迹。据说太妃很讲究这些,过两年就命人拔掉重植,反正有钱嘛,怎么开心怎么花。
不像他们沈府,还是在他父亲手里兴过土木,花草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偌大的沈府,才雇了两个花匠,能维持就不错了,最近为节省开支,又辞退了一个,后园的野草疯长,俞宛秋住过的山水园都快进不了人了。
前些天刘氏还跟他商量,后园荒着也是荒着,不如把院墙往里移几十丈,只要能把戏园子和书斋围在里面就行了,外面的地方干脆卖掉。上京寸土寸金之地,家里的银库都快空了,还白荒着那么大一块地让它长草,实在是浪费。
沈鹤巴不得能卖,这种事,必是他出面洽谈,他又可以从中落下一笔。可他不敢跟老太君提,就怕换来这么一句:“等我死了,你们再卖房卖地吧,省得我到了地底下没脸见你的爷爷奶奶和你爹。”
一阵难堪袭来,他急于找个发泄的出口,于是问引路的小厮:“你家世子。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吗?”王府再富奢,唯一的儿子整天遇刺,提着脑袋过日子,就钱堆成山又有什么意趣?还不如他们沈家,起码每一代都有好几个儿子,个个齐齐整整的,走到哪儿都不会有事。
“没有”,这话题在王府是禁忌,小厮的口气很冷淡。
沈鹤也知趣地闭了嘴,他能理解人家失去独子的心情,连家仆都小心翼翼的,唯恐触痛了主人的伤口。
心里未免疑惑起来:赵世子真的失踪了吗?
安南世子遇刺失踪一事,在整个梁国都是大新闻。上京的豪门圈子里,每次聚会几乎都要谈及此事,大伙儿一致的观点是:失踪是假,趁机隐匿起来,避免入京为质是真。
可皇帝确实派了大批刺客南下,刺客杀光了赵佑熙的侍卫,赵佑熙身受重伤,眼看就要不支倒下。却又突然冒出了一批接应的人,把刺客杀得四散奔逃。好不容易逃回性命的,只知道赵佑熙最后落入运河中。
这些绝密消息,还是沈鹏找人打听到的,皇宫里的那位主子对赵佑熙的失踪也持怀疑态度。
若是普通人,经过几个时辰的激烈打斗,身体多处受伤,然后掉进河中,肯定必死无疑。可赵佑熙武功高强,体质又从小经过特殊训练,比一般人更强韧,据说他连剧毒都能慢慢中和,不知道伤口能不能自己愈合?
正因为如此,皇帝将赵世子列为头号大敌,甚至有“此人不除,吾国危矣!”的感叹,只要一想到此人就如骨鲠在喉,非除之而后快。
总之,梁国皇室和安南王府已到了不能共存的地步,皇帝容不下安南王府,安南王府独子被刺,照样是刻骨深仇,南北之间,迟早要拼得你死我活。
安南王府在富庶的南方坐拥大片土地,累积的资财比国库还多。越往南,越是天高皇帝远,据说那里有几万到十几万的绿林队伍数支,有人怀疑就是安南王府的秘密军队,只是苦于没有证据,因为南蛮之地。有土匪也正常。
若那些“土匪”真是安南王府豢养的军队,两边打起来,朝廷未必有很大的胜算。
朝廷虽然号称雄兵百万,可是承平多年,军队的作战能力大不如前,早不是太祖时代的勇猛子弟兵了。各地守将也各怀心事,藩镇更是私心膨胀,到时很可能根本不管梁帝的死活,个个忙着建立小朝廷,趁机从乱世分一杯羹,尝一尝南面为王的滋味。
皇帝是个文人,毫无武功底子,据说在临济寺就差点被寿王派出的刺客杀死,还是赵世子出手相救,才捡回了一条性命。
本来皇帝一力隐瞒这个消息,但最近连上京的小茶馆里都有人在议论此事,说皇帝当时吓得躲在佛龛里发抖,还尿了裤子,获救之后,生怕自己的丑态暴露,竟恩将仇报,不断追杀自己的救命恩人。
沈鹤知道,这是安南王府为将来的起事做舆论准备了。如果女儿没有入宫。他到江南后绝对会第一时间拜访安南王府,万一将来是赵氏父子的天下,他还可以在新朝廷中谋个一官半职。赵氏也肯定需要旧家豪族的支持,所以这根本是两好的事情。
可他女儿在宫中,就像送了个人质到皇帝身边一样,他要进安南王府,还得好好考量一番。
皇帝在先皇驾崩百日后,就开始了选秀活动,这一举措很为腐儒们讥评,因为皇帝为太子时,是以“仁孝”著称的。他的父皇在他的皇祖父去世后。很老实地守了三年孝才开始选妃,轮到他,才三个月就开始大肆搜罗美人。
其实只要稍微开明点的,就能理解皇帝此举的无奈。他这样做,乃是时势所逼,安南王府蠢蠢欲动,朝廷中又刚刚经历了寿王之乱,人心不稳,最快最有效笼络大臣的方法,就是通过选秀,收纳一批重臣,尤其手握重兵的将领们的女儿。
像这次册封,两位大将军的女儿同时被册为昭仪,一进宫就招幸,圣眷颇为隆重。做皇帝的也可怜,跟哪个女人睡觉都不能依自己的喜好,要看跟哪个女人睡觉更有利于朝廷的安宁,和皇位的稳固。
这一招还真有效,像他的女儿,明明只是册了个小小的才人,且未承宠,家里人就比以前兴头多了,对皇帝也更忠心,毕竟皇帝也算是沈家的女婿了。
记得当时,册封才人的旨意刚下,整个沈府奔走相告,人人喜形于色,沈鹏觉得自己的官位保住了,沈湛觉得自己复职有望。就连他,都一度以为,兴许可以咸鱼翻身,重新戴上官帽。
大家一致认为,才人品级虽低,却表明了一个重要讯息:皇帝已经不计较沈家在帝位更迭时期脚踏两条船的“不忠”之举了。
直到这次南来,远离了沈家那个观天的“水井”,在船上冷静数日,沈鹤才明白这种想法有多自欺欺人。一个才人而已,宫里不要太多!皇帝那用不完的低等嫔妃名衔,还可以收买许许多多像沈府这样的人家。
除此而外,广置嫔妃还有一个功用:等于在宫里押了许多人质。一旦南北决裂,凡有女儿在宫里的人家,若敢投靠南方朝廷,皇帝可以立刻以谋逆罪把宫里的女儿给咔嚓了。
醒悟过来后,沈鹤决定专心经商,趁现在仗还没打起来,多赚点钱,在南方扎下根基,到时候搬到江南来住。他有种预感,一旦两边开战,肯定是南方的军队向北进犯,南方反而是安宁的。
也就是说,内心深处,沈鹤相信安南王府才是最后的大赢家。不只他,还有许多人跟他持一样的想法。
这也是为什么,明知皇帝忌惮安南王府,京中还是有许多豪族悄悄把女儿送来。反正家里少个女儿又没人查问,等安南赵氏掌了乾坤,也有了进身之阶。
刘氏的娘家,就送了一个女儿到王府,还是刘氏的叔叔通政使大人的嫡女,这明摆着是要争世子妃的。刘家暗里送一个女儿到安南王府,明里又送了一个女儿进宫,这次和他的净儿同一天受封为才人。
经过数度犹豫,沈鹤还是向王府递了名帖。
太妃正为孙子偷偷成婚一事烦躁不已,听说沈鹤到访,想到俞宛秋原是沈府的人,正好可以问问沈鹤,他儿子和俞宛秋是不是有婚约。
若有,这样水性杨花的女人,怎堪为世子妃?俞宛秋在沈府几年,搞不好早已和沈鹤的儿子有了私情。
不管有没有,只要婚约存在,她会立刻传书世子,让他把俞宛秋给休了。
沈鹤想开口求太妃帮忙,借用王府的人脉寻找沈渊,却没料到,场面话刚说完,太妃就一脸严肃地问他:“俞宛秋跟你的儿子到底有没有婚约?”
沈鹤愣在当场。虽然他听过不少关于世子和俞宛秋的传闻,总觉得那是府里的人在捕风捉影, 俞宛秋府门都很少出,她在哪里见过世子啊?
可如今连太妃都如此重视,可见传闻是真,他马上想到,莫非世子想娶她为世子妃,太妃在考察未来孙媳妇的人品?
沈鹤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俞宛秋临走还摆了沈府一道,卷走大量钱财跑到南方——在他看来,那些钱财本该是他家的,至少是他儿子的——现在又想做世子妃,合着这世上的好事都让她一人占全了?
他可怜的净儿,就为了当上世子妃,一直等啊等啊,最后蹉跎了青春,只好委委屈屈地进宫当个小才人,这辈子都不知道能不能见皇上一面。
他的女儿这么惨,俞宛秋不过是沈府收养的小孤女,竟想嫁给他女儿心心念念都没嫁成的人,她凭什么?!

同人卷 第一百四十七章 以牙还牙
第一百四十七章  以牙还牙

兰姨在山里住了几日。感觉出奇的好。
随戚长生赶往这里的途中,她心里一直是很不安的,既担心姑娘跟世子成不了亲,又担心姑娘过不了军营的苦日子。姑娘自小在锦绣丛中长大,连吃顿饭都有几个丫头侍候,现在全部丢在苏城,自己独身一人随世子远行,所去的地方又是深山老林,兰姨想想都觉得心疼。
可来了之后,眼看着姑娘和世子千般恩爱,军营里的厨房也尽心安排每日的膳食,据说那鸡汤还是王爷临走前亲自吩咐的,可见王爷对这桩亲事颇为满意。有王爷主持公道,王府的那两个女人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不远处的演武场传来了士兵的操练声和列阵的鼓点,兰姨一点儿也不觉得吵闹,内心反而祥和安宁。把军营建在深山里,即使被朝廷发现了,也没什么危险,到时人马往深山里一撤,如游鱼归海,哪里还找得到。
兰姨洗衣服的时候想着这些事情。不提防小福子在后面猛地出声,把她吓了一跳,回头笑骂:“ 小兔崽子,你又没练轻功,干嘛走路跟贼似的。”
几天下来,两个人一起侍候世子夫妇,互相商量,互相配合,她跟世子身边的这个小太监倒是混熟了,反正他是个太监,说话便没什么禁忌,嬉笑怒骂皆随心意。
小福子这次却不如往常那般跟她取笑打诨,而是很正经地说:“世子传你过去问话。”
细看小福子的神情,严肃中有些紧张,兰姨忙擦干手,一面跟在后头走一面问:“世子人在哪里?”
“在那边树林里。”
兰姨心里砰砰直跳,世子不回房里好好坐着问话,而是跑去树林子,显然是为了避开姑娘。
远远地看见世子一脸怒气,兰姨差点崴了脚,蹲着揉了几下才好点。
看兰姨走到跟前,世子手一挥,小福子和其他几个侍从全部躬身退下,分头守住外围,不让任何人靠近。
兰姨瞥见这个阵势,心里越发慌张,刚要跪下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