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外慧中+番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绣外慧中+番外-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要不是太太抬举,他们两口子能有这样的风光日子?真是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给的好处越多,越是贪心不足。那边晚上我就是听到他们对姑娘起了歹意。才带着几个丫头走的,想不到他还是不肯放过,若不是世子把我们接走……”她打了个寒战,不敢再想下去,怕在脑海里看见自己血淋淋的尸体。
戚长生一语未发,只是下颔收紧,眼瞳微眯。他可以答应姑娘暂时不见世子,但这有个前提:姑娘必须是绝对安全的!一切隐患都要消除在萌芽状态,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想到这里,他提出了自己的交换条件:“属下可以暂不透露姑娘的行踪,但姑娘也不能脱离王府侍卫的保护,世子以前就把属下给了姑娘,保护姑娘本就是属下的责任。”
意思就是,她得在他们的监控下活动?
欲待回绝,戚长生已经断了她的退路:“要不,属下现在就去请世子前来相见。”
“好好好,就依你。”
俞宛秋起先有些泄气,觉得自己丧失了一部分自由。后来转念一想,就把他们当保镖用,不是挺好的吗?
——————————分隔线
吃过晚饭后,我上来修稿,把这本书点开看了一下,116张粉红。当时就想,明天准备加更,今晚存一章稿子备着。
修完后发稿,再一看,又多了3张粉红,119张了。难道俺今晚就要加更?
好吧,加就加,顺便庆祝点击满100万。就是比较晚,23点以后了,不能等的请明天再看。
感谢大家!书评区赞扬的、批评的,我全盘接受,大家肯关注这本书,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同人卷 第一百章 釜底抽薪
第一百章   釜底抽薪

世子的耳报神被说服。俞宛秋大大松了一口气。
她对戚长生说的那些话,当时随口而出,似乎只为了达到让戚长生帮她隐瞒的目的。事后回想起来,她却发现,其中有一些,可能是她自己都不敢正视的隐秘心语。
也就是说,内心深处,她其实是希望能真正嫁给他的。她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女,比其他人更想有个家。她不能接受的,不是他那个人,而是结合的方式。她是个传统的女子,无论现代还是古代都是,所以不能接受苟合。
她对世子,或许还谈不上深刻的爱恋,但那个人却以强悍之姿,狂妄地进入了她的生活——即使本尊退隐,还有护卫出现,无时无刻不在宣告他的存在。
比如此刻,她和兰姨坐在马车里去另一家属于她的店铺,驾车人就是戚长生。
那天谈妥后,第二天一大早。她打开门就看见了戚长生。她指责戚长生违背诺言,戚长生却说:“姑娘放心,属下既然答应了,就绝不会告诉世子。”
俞宛秋提出质疑:“那你怎么不在世子跟前执勤,反而有空跑到我这里来了?”而且看那架势,似乎准备每天如此。
戚长生告诉她:“昨夜我已经向世子辞行了。”
原来,当日他带着昏迷的世子离开了通城时,留下了一批人手在当地继续搜寻。昨夜他对世子说,那边传来消息,发现了一条有用的线索,他想亲自过去辨认。
世子的手下中,俞宛秋之名虽然如雷贯耳,真认识的却没几个。大多数的人,唯一的一次同行机会,是俞宛秋在病中。要么坐在车里,要么包在毯子里被世子抱来抱去,即使从他们身边经过,他们也是低垂眉目,不敢随便打量。要说熟悉程度,没人比得过戚长生。
一个落水的人到了需要辨认的程度,肯定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戚长生说出这句话时,心里也很愧疚,因为他看见世子的手明显地抖了一下,差点把茶杯给砸了。可不用这个理由,他没法长期离开。
世子当时什么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就一个人进入演武厅。连小福子都被关在外面。那一晚,演武厅的灯又亮了一个通宵。
看世子如此痛苦,戚长生恨不得冲进去告诉他真相,可最后还是忍住了,他对自己说:我这都是为了世子和俞姑娘好,暂时的分离,是为了长久的相聚。
按地址找到那家店铺后,俞宛秋没敢让戚长生跟着进去,怕被人认出。好在这家的管事是个本分人,俞宛秋便让他继续留任,只取来账本看了看,结算了一下历年的收益。
店铺的事搞定,接下来,就是兰姨和几个丫头的去留问题了。如果戚长生不出现,她准备先和薛凝碧去苏城,等找好房子,再想办法把她们接走。
具体操作起来挺困难的,只能慢慢弄走,一个一个来。如果她们某天一起消失,怕会引起怀疑,然后按迹追踪。
一下子商量不出什么好办法。兰姨便说:“不管怎样,我是肯定要跟着姑娘的。”
兰姨回去和几个丫头说明了原委,请她们暂时不要动,自己则以“回乡养老”为由,向别苑的管家请辞。
管家不敢自专,派人上报给世子,没想到,下午世子竟然亲自来了。
见到兰姨后,他开口就问:“是不是这里有人欺负你们?你只管告诉我,我会为你们做主的。”
兰姨连忙摇头:“没有,他们都对我很好,是我自己想回老家了。出来很多年,以前跟着姑娘,自然是姑娘在哪我在哪,现在姑娘……我一个人留在外面也没意思,不如索性回去。”
一个女人失去了唯一的依傍,现在只想回乡,赵佑熙也不好强留,叫人去准备东西,说要派专人送兰姨回去。兰姨以乡路难走为由婉拒,世子却说,正要让人去认认地方,以后好定期派人探望。
兰姨直挠头,这下糟了,扯了谎,圆不上了,她哪有地方让人认啊。
没想到,更为难的还在后头,世子竟吩咐管家。安排两个小丫头跟去侍候。
兰姨傻在当场,她只是姑娘的乳娘,又不是姑娘的亲娘,世子却这般对待。她感动归感动,可世子的关心却只叫她头痛:这两个丫头又带到哪儿去呢?

世子安排俞宛秋遗留的下人去别苑,给她们一等的月银,甚至用自己的钱无限度地供应乳娘花销,这些都有人报给太妃,也有人报给太妃指定的世子妃人选,吴素辉小姐。
吴素辉心里自然是酸溜的,她来安南王府好几个月了,根本没和世子见上几次面。六月份刚来南府,世子就被召入上京为质,再回来时,却是心爱的姑娘死了,世子哀痛逾恒,对任何人都没兴趣。太妃只会叫她等,说一个死人而已,能占据世子的记忆多久?
可如今,又三个月过去了,世子还是没多看她一眼。
几个月毫无进展,太妃也渐渐失去了耐心。
吴家的人比她更急,就在世子去别苑的当天。吴素辉的父亲吴砚打着看姑婆的名义来探口风了。
太妃正盼着娘家人来,好互相商量着拿主意,吴砚的主意很直接:“找个人去提亲就是了嘛,现在世子没心思成婚也没什么,两个人年纪都不大,可以再等一等,但名份一定要先定下来。”
太妃还是有些犹豫,因为她知道,儿子媳妇也有他们的人选,对吴素辉并不中意。
吴砚生怕事情黄掉,撺掇着说:“您是太妃。世子的亲奶奶,您做主就行了,谁还敢说个不字?不趁着现在身体硬朗的时候把事情定下来,迟则生变。”
这话虽有不敬之嫌,却正触动了太妃的隐忧。最近这两个月,她明显地感到精力不济,虽说人老了毛病本来就多,她却有些担心,怕自己得了什么大病。
于是,两家定亲之事便在口头上说妥了。
这话传到世子耳朵里,他只冷笑了一声,就叫来几个手下吩咐:“我要那个女人明早从这府里消失。”
一个手下吃惊地问:“世子想要她怎么消失?”
世子刚皱起眉,另一个机灵的手下已经拍了同事一掌:“废话,当然是要她自己走,难道是抬尸体出去啊。”
世子便不再开口。
当晚,可怜的吴素辉度过了她此生最恐怖的一夜。一个长发遮面的女人坐在她的床前,不停地问她同一句话:“水好冷,你冷不冷?”、“水好冷,你冷不冷”
吴素辉抖得如筛糠一样,她想大声呼救,嗓子发不出声音;她想起床逃命,身子却动弹不得。
过了好久,床前的女人总算换了说辞:“水好冷,我来跟你一起睡好不好?”
“水好冷,我以后每天都来跟你一起睡好不好?”
一面说,一面真的揭起她的被子。吴素辉白眼一翻昏死过去,同时大小便失禁。
第二天早上醒来,除了失禁的大小便还在,房里没有任何异样,丫头们也没有任何异样。
吴素辉羞愧欲死地让丫头给她收拾床铺,换上干净衣服,然后冲到父亲下榻的地方放声大哭,死活让父亲带她回家。吴砚提出两家准备定亲之事,吴素辉哪敢答应,最后推给了吴清瑶,自己逃命一样坐上车子,强拉着父亲回去了。
————————分隔线
捂住脸说:这是120粉红的加更。
这一章写得非常纠结。也因此拖得很晚,没有人还等着看吧?
大家早安。

同人卷 第一百零一章 世界真小
第一百零一章  世界真小

兰姨最后能顺利离开揽月山庄。还是多亏了戚长生。
听说世子要去别苑看望姑娘的乳母,正在收拾行装准备去“通城”的戚长生忙自请随行,说要去跟姑娘的乳母道个别。其实是怕兰姨言语间露出破绽,他好及时修补。
当兰姨一脸为难,只会尴尬地陪笑时,戚长生接过话头说:“就属下送吧,正好顺路。”
因为一直跟在俞宛秋身边的人是戚长生,会知道乳娘的老家在哪也就不奇怪了,赵佑熙点头依允,没再多问什么。
至于那两个丫头,兰姨坚决地拒绝了,说乡下地方,怕委屈了王府的姐姐们,更怕耽误了她们的终身大事——言下之意,怕王府的高级丫环瞧不起乡下老太婆,跟去了也是不情不愿。
府里下人见高踩低,瞧不起乡下人,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赵佑熙便委托戚长生,让他在路上给兰姨买两个丫头,戚长生答应了下来。
其实,赵佑熙只要肯开动脑筋多想想。就会发现戚长生的行为反常。既然那边发现了重要线索,怎么不快马加鞭赶过去,反而在南府磨磨蹭蹭,甚至揽下送兰姨回乡的事儿呢?
道理很简单,他根本不敢往深里想,甚至不敢去想象,“辨认”是个什么场景。所以对戚长生的一切举动,都带着一点麻木的心态,甚至巴不得戚长生不去,那样就永远不会有最终确认结果出来,他就可以自欺欺人地当那丫头还活着。
就这样,俞宛秋到达南府后的第三天,戚长生带着兰姨,和一大车子世子赏赐下来的东西,还有一大笔钱,驶出了揽月山庄,在码头搭船离开了南府。
他们没敢和俞宛秋同行,连船都分开乘,准备到苏城后再会合。
小牛也被俞宛秋带去了苏城。要找房子,要买家什,要收拾房间,还要再添几个男仆女仆,这些事都需要人帮着处理。戚长生虽然带来了几个人——还是上次那几个,除了留守通城的两个外,其余的他都带来了,自然也做通了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一起帮忙隐瞒。可俞宛秋想着。他们毕竟是王府护卫,她可不敢把这些人当杂役使唤。而小牛既然是作为绸缎铺的二掌柜培养的,除了帮着俞宛秋打理私务外,开店的一应事宜也需要他参与。
俞宛秋在上京时,一直想当然地以为,南府就是现在的南京,甚至看到古代的简略地形图,也没仔细分辨。到了之后才知道,南府的所在地并非南京,而是现在的杭州。
苏城倒没弄错,的确就是现在的苏州,刺绣业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相当繁荣,而且自成派系,苏城这一派,便是著名的苏绣。
到苏城后的最初几天,他们忙着看房子。薛凝碧原来的打算是,找个像落雨轩那样带后院的店子,前面开店做生意,后面住人。俞宛秋满足了她的要求,同时又在靠近河水的地方另买了一处僻静的二进院落,作为自己的居所。
她并没有因为上次的事件就畏水。而是相反,对水更多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若非临江楼临河而建,她现在多半已经不在了。所以,其实是水救了她,救了她的命,更救了她的心——让她看到,这世上真的有纯洁美好的心灵,而不是都像沈府那样,即使表面上清高孤介的人,内心也同样污浊不堪。
她很想把新买的房子也叫山水园,为安宁故,最后没敢写上,只是很简单地把原房主的门牌改了一个字,变成了“何宅”,隐去了自己的真姓氏。
至于绸缎铺,则取名为双姝馆,说明此店的主人乃是两名女子,也隐含了双面绣之意。
牌匾挂好后,俞宛秋抬首看着那两个自题的隶体字,突然有种爆笑的冲动,贴在薛凝碧耳边嘀咕:“这样的名字,会不会有人以为是两位花魁开的?”
薛凝碧狠狠地剜了她一眼,呲牙咧嘴地告诉她:“少胡扯,花街是花街,商街是商街,花楼怎么会开到商街来?花街一般都临河而设,晚上才好放出花船,在河上吹弹揽客。这里只有大马路和忙碌的生意人,根本没氛围嘛。”
来苏城的这几天,两个人都比较忙,很少有像这样坐在一起闲聊的机会,俞宛秋便忍不住问出了一句存在心里已久的疑问:“重归故地,你怕不怕遇到你的前夫?”
薛凝碧慢悠悠地啜了一口茶,微笑着回道:“记得你以前曾说过我,‘还没真正放下’,那时我便对自己说,等有一天我能放下他的时候,就回苏城来。”
俞宛秋很替她高兴:“也就是说,现在你已经真正放下他了?”
“嗯”,薛凝碧重重点头:“人家早就忘了我,我为什么还要记着他。你没发现,我最近比以前开朗多了?”
俞宛秋直点头:“那就好,开店的人,就是要笑口常开,这样才能和气生财。”
薛凝碧望着熙来攘往的街道说:“我在任何地方开店都不如这里有利,我熟悉苏绣的所有针法,认识苏绣最有名的绣娘。更关键的一点是,以前跟师傅学艺时,曾到过苏城的许多大户人家,这里的太太小姐们有什么喜好我都大体了解。虽说离开了几年会有些变化,但只需要一点时间就重新摸熟了。”
两人聊了一会儿,话题就转到绸缎铺的进货上。她们的店子,现在还没正式招进绣娘,自产的绣品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上柜,一开始只能是进货卖。即使以后有了自己的绣品,还是需要进一部分绸缎来充实店面。所以喝完茶后,她们就决定,利用晌午到晚上的这段时间,去别家绸缎铺、布庄走走,看苏城这边。近两年时兴的都是哪些色彩花样。
谁知这一逛,却让俞宛秋看到了一个让她立刻收住脚步的店名:凌记绸缎铺。
如果凌记只是凌家在苏城开的一家分店,倒也不稀奇,因为早就听林兰馨夸耀过,凌家在北方城市开有十几家分店,正准备向南方扩充事业版图。
可现在,即使离店门还有几丈远,俞宛秋仍认得出,那个站在店堂里跟伙计说话的高大背影,正是凌清澜本人的。他的背影,跟前世的连总裁,更是像到了十足十,所以她一眼就能认出来。
这下,俞宛秋街也不想逛了,让车夫直接打道回府,才进门坐下,戚长生又特意叮嘱她:“姑娘,您这段时间最好少上街,免得碰到沈家的人。”
俞宛秋惊问:“沈家谁来了?”不可能是追踪她来的,只能是巧合。
戚长生说:“就是上次想把姑娘拖去寿王府的那个人。”沈家其他人他或许不认识,这个女人他绝不会认错,她的瘸腿还是他的杰作呢。
俞宛秋不敢置信:“天,她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她的腿不是行动不便吗?”
“拄拐杖能走的,现在改成了单拐,估计再过几个月,连单拐也可以不要了。”
俞宛秋叹了一口气道:“但愿她能完全恢复。”
让她瘫痪一阵子就够了,她也不想看程绮玉躺在床上过一辈子,她们之间还没那么大的仇恨。现在的问题是:“程绮玉来苏城做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