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家里穷,儿子是个游手好闲的人,又好赌,二十好几都还娶不上姑娘,正想着将女儿送给别人做媳妇,换回一门亲事,如今天上掉下一个媳妇,怎么能让她就这么自尽?
“那好,你们就去准备成亲的东西,何时准备好何时成亲。”青依将簪子插回头上,“别想着逼我,我是死过的人,不怕死,我想死的话你们谁也拦不住我。”
“好,好,好妹妹,我一定在村里摆成亲酒,让左邻右舍都知道咱们成亲了……”陈俊杰连声安慰。
他母亲也不断地劝说。
青依方才点头,随他们走入泥瓦房中。屋里只有三间房,一间是厨房,两间是卧室。老妇将她安置在左边的卧房里。
中饭时,青依知道这一家共有四口人,陈俊杰还有一个十五岁的妹妹,身材单薄,面黄肌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不过面貌还周正。
她下地回来,看见青依的衣着打扮两眼泛青光。青依理解少女对华服美饰的渴望,看见她身上穿的衣裳虽然破旧但还干净,便说:“小妹很喜欢我这身衣裳吗?我们交换吧。”
一家人听了都既惊讶又高兴,陈家小妹是为了漂亮的衣裳而高兴,其他三人是为了青依安心留下而高兴。
青依和小妹在卧房交换了衣裳,青依穿小妹的衣裳有些窄,便叫小妹拿来针线,一边改衣裳,一边和小妹话家常,了解了陈家以及陈家村的一些情况。
小妹一边摸着衣裳柔滑的面料,一边渴望地盯着青依头上的簪子,这个簪子就是乾隆在中秋节那晚买的那支玛瑙攒珠的银簪。
青依注意到小妹的表情,想了想,当做没有注意到。
小妹终于忍不住了:“姐姐,你头上的簪子可真好看,上面是真的宝石吧?”
青依摇摇头:“不是,是质地很差的玛瑙石,这支簪不值钱,但是别人送给姐姐的,所以不能借给妹妹戴。”
小妹将信将疑地瞄了瞄簪子,不说话了。
青依就这样在陈家村住了下来,因为陈俊杰家中贫穷,要摆成亲酒,还要四处借钱。这几日,陈俊杰不见人影,估计是出门筹钱去了。青依松了口气,终于不用时刻担心他那只咸猪手了。
陈家二老每日看见青依笑得合不拢嘴,家务活从不让青依碰手,生怕她嫌陈家穷改变主意不肯嫁了。
青依日日和小妹形影不离。小妹下地时,她跟着前去。她去茅房时,小妹就在门外等着。想必陈俊杰离家前早就吩咐他家人将她看牢了。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逃跑~(≧▽≦)/~啦啦啦
再逃
在陈家村呆到第五天的时候,陈父说陈俊杰后日就会回来了,他一回来,就马上和青依成亲。
青依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晚上就寝的时候,就问陈家小妹说:“今日日里,在山坡上我见到远处好像有一座寺庙,那是什么寺庙啊?”
“那就是我们附近闻名的关帝庙啊,听说皇帝也是拜过了这座关帝庙,才在行宫前也建了一座关帝庙呢,那座庙可灵验了!”
“哦?很灵验吗?我很想去看看啊,明天你陪我去看看可好?”
小妹犹豫了一下:“我明天还要下地呢……我一个人……怎么能陪你走那么远的路……”
青依知道她也是想去的:“那座关帝庙应该很热闹吧?你真的不想去看看吗?”
…… ……
第二日清晨,青依和陈氏二老说,自己想再成亲之前去关帝庙求支好签,虽然她没有了亲人,但成亲毕竟是人生大事,不能草率从事。如果能求得好签,自己也就更安心地嫁入陈家。
二老的表情有些动摇,加上小妹在旁推波助澜,最后决定由陈家母女二人陪青依一同前去上香求签。
寺庙建在附近的一座山上,游客络绎不绝,香火鼎盛。
爬到关帝庙,青依和陈母都有些累了,而陈家小妹却十分精神,两眼眼巴巴地望着来来往往的香客,看着他们的衣饰和排场,艳羡不已。
经过石阶上大大的“义”字,她们进入关帝庙。只见神座上的关公红面美鬤,手握青龙偃月刀,威武非凡。
青依在殿中求了一支签,拿去解签。
解签的道士看了一眼,问要问什么。
青依还未回答,陈母就答道:“问的是姻缘,师父,这可是一支好签?”
“这是一支中下签,其中有许多波折,最后是否美满还要看个人造化。”
陈母很失望:“师父,你好好看看签文,给老婆子解释清楚一些。”
那道士到是很有耐心,和颜悦色道:“‘花发待放春犹寒’意为遭遇阻滞,‘人约柳梢’也就是‘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两人未能相见,‘去经年’ 意为时间很长,最后一句则意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欢聚的情景是想象还是真实,贫僧就不能肯定了。”
青依本来不关心签文的内容,但听他一说也好奇了。拿过签文一看,见是一首七言:
玉门不识东风面,轻蝶自在舞蹁跹。
千里姻缘一线牵,生死祸福一念间。
花发待放春犹寒,灯火阑珊秋衣添。
人约柳梢去经年,巴山夜雨秋烛剪。
此诗似是将多句诗杂糅在一起,牵强附会,晦涩难明。
青依安慰陈母道:“主持不是说是否美满要看个人造化吗?以后只要多积善缘,一定会有好报的。”
陈母见青依并没有太在意这支签,心下略为放松。
自从进殿就消失不见的小妹此时又出现了。
陈母见到小妹便骂道:“你这个疯丫头,四处乱跑什么?这里可不比在家里。”
小妹做了一个鬼脸。
陈母摇了摇头,望了一眼青依说:“你陪姑娘在这里等等,我要去茅房方便。”
小妹便和青依同坐在石级上,等陈母回来。
小妹瞄了瞄青依头上的蓝花头巾,凑到青依耳边说:“姐姐,你那支玛瑙攒珠的簪子呢?”
“我收起来了。”青依现在衣裳破旧,带着那么一支簪子实在太显眼。
“姐姐,你借给我戴戴好不?好配你给我的这身衣裳。”小妹拉着青依的衣裳哀求,“就一会儿,回到家我就还你。”
青依犹豫了,如果不给她簪子,她可能会一直追着自己,给吧,就再也拿不回来了……
此时她何必还在意这样的一支簪子呢?现在的当务之急是逃跑,等明日陈俊杰回来,她就很难逃脱了。
她拿出簪子递给小妹,小妹连忙插在自己头上问:“好看吗,姐姐?”
“好看。”青依点头,“我也去方便一下,你继续在此等候,好吗?”
“好!”小妹陶醉于自己的新面貌里,望着来往的人,搔首弄姿。
青依暗叹这是另一个妙玉,但她自顾不暇,也顾不上她了,急急脚绕到关帝庙的后墙的一个角落。在一株秋海棠后面的围墙上有一个洞,她从洞里掏出了几块小碎砖,然后掏出了一个小布包。
去年秋狝时,乾隆就曾经来此地上香。当时她偶然发现围墙上有一个小洞,可以藏东西,便将身上仅有的十几两银子和一对耳坠子用手绢包好藏在了里面。今日果然派上了用场。
为了不让乾隆生疑,她逃跑之前没有收拾任何东西,就是只身离开,身无分文。所以,她必须来到这座关帝庙取银子。这也是她明知道陈俊杰不怀好意还要跟他回家的原因之一。也只有在他帮助下隐藏起来,才能躲过头几日严密的搜查。
她从后门悄悄往山下走,当初在此藏起银子时,她就特别留意了这座寺庙的地形。
很快就可以下山了,青依松了一口气,想不到从陈家人手里逃出来是这么顺利。
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回头只见陈俊杰凶神恶煞地追了过来,嘴里还叫着:“你这个贱人,快给我站住!看我抓到你,不将你撕成两半!”
青依又往前跑了几步,停了下来。
陈俊杰狞笑着慢步走了过来。
“你们这些宫里出来的贱人,果然个个狡诈,我一听老爹说你来上香求签,就知道你是要逃跑了,果然没错,你趁我娘去方便,支开小妹,逃跑了。我看成亲酒的钱可以省了,你给我做几日媳妇后,再卖入青楼,肯定还可以卖个好价钱……”
说着□着朝青依伸出了手,青依放在棉袄里的手猛地拿出来朝他面上一扬,纷纷扬扬的白色粉末便洒得他满脸都是。
陈俊杰捂脸发出惨叫声,青依上前一步,猛力一推,他便掉下山路,沿着山坡滚了下去。
陈俊杰应该不会伤得太重,她洒在他眼睛里的只是石灰粉。当初令妃说帮她逃跑,她就留了一个
心眼,想找一些防身的物品,但除了细长的簪子外,她找不到任何有杀伤力的武器,因为任何的异常都有可能惊动乾隆。那天她看见一个泥水匠正在粉刷围墙,想起韦小宝的杀手锏,便偷偷用纸包了一小包石灰粉藏了起来,逃跑时将它藏在了靴筒里。
青依朝着下山的路一路狂奔而去。
天边晚霞如血,前路荆棘满途,吉凶未卜,她究竟能否逃得出去呢?乾隆会放过她吗?
她不知道,但她只能沿着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
不怨不悔。
灯笼
一阵急雨打湿了街道,人们都急忙地奔跑起来,寻找避雨的地方。青依不慌不忙地撑开伞,继续朝前走去,手里提着一篮子刚从村里马大婶家买来的鸡蛋。
清河村镇上的街道都用青石板铺成,雨虽然大,也不怕有泥点弄脏了下裳。
街道转角处有一家“客家面馆”,店面虽不大,但摆设古朴淡雅,感觉舒适宜人。店里约有七八张桌子,有一两个客人在吃面。
青依走进店内,朝柜台后的老人叫了一声“爹,我回来了”。
老人点了点头,继续记账。
青依便举步进了后堂。
“娘,我回来了。”她对一个正低头擦拭灶台的妇人叫道。
“小依回来了啊。”妇人抬起头慈爱地望着青依。她年约五十岁,两鬓已染上风霜,用一块青色的头巾包裹着头发,面容隐约可见年轻时的秀丽。
“马大婶今天买给我们五十个鸡蛋,共用了二十三文钱。”青依一边说一边在账簿上记上这笔账。
“鸡蛋不是一文钱两个吗?怎么少给了两文?”
“马大婶说我们是老主顾了,给我们算便宜点。”
“傻闺女,马大婶哪是因为是老主顾的原因给我们便宜,我看她是看上了你了,想给她家的二小子求亲,才便宜给你的吧?”妇人笑道,“我去她家买了两三年的鸡蛋,也不见她算便宜给
我?”
“娘啊,你又来取笑我了,难道你那么想将我嫁出去吗?”青依也笑道,却没有待嫁女儿的害羞。
“你不是告诉娘,你今年二十岁了吗?再不嫁可成了老姑娘了。不过马家的小子可配不上你。”
“你们两母女在叽叽咕咕什么呢?有客人来了,还不下碗面去给三号桌的客人?”刚才柜台后的
老人走了进来。
“好,我这就下。”妇人快手快脚地将面条放进滚水,青依在灶前坐下,将火烧旺。
“刚才小依和我说,马大婶五十个鸡蛋大方地只收二十三文钱,我说马大婶是看上咱们家小依了。”
“马大婶?那不行,市侩之徒,哪里配得上咱家的小依?”老人说话时下巴上胡子一翘一翘的,
面容儒雅,一点都不像是个面馆的掌柜,倒像是一个开私塾的老秀才。
这对老夫妇就是青依现在的亲人。
那日从关帝庙逃脱之后,她就凭着那十几两银子,省吃俭用,朝济南的方向逃跑,一路居然没有受到任何盘查,很快就来到了济南。
济南是前皇后薨逝之地,也是乾隆的伤心地,史上记载乾隆有几过济南而不入的经历,那么现在乾隆也不会想到她会来济南,于是她打算在济南定居。
见到这家“客家面馆”,她好奇地走了进来。因为在现代客家是岭南一个很出名的族群。
当然,这个面馆的名字只是“如客归家”的意思。当时韩朝勤夫妇正想结束面馆的生意,因为他
们唯一的儿子刚遭遇了不幸,他们伤心过度,无心经营。
青依见两位老人都是善良淳朴之人,便想盘下面馆,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身上的银子早就用完,青依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城里的鸿运钱庄兑换一张一百两的银票,居然兑换成功了。这张银票一直以来都被她小心地缝在夹袄里。
在圆明园里时,她就知道自己逃跑时是带不走任何银两的,所以每个月都让出宫的太监将自己的月钱存到鸿运钱庄里,乾隆也知道此事,但他不知道的是,当她存的银两快到两百两时,她要求将其中一百两换成了一张银票,这张银票她随身收藏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刚从承德避暑山庄逃出时,她没有去兑换银票,因为担心这会曝露自己的行踪。而她来到济南后已经时隔两个月,她想应该安全了。
青依用五十两盘下了面馆,又邀请韩朝勤夫妇继续为自己工作。他们夫妇刚失独子,无所寄托,便答应了。
在外人看来面馆的老板没有换人,只是店里多了一个打杂的小姑娘。
客人们都以为她是韩朝勤夫妇的女儿,说的次数多了,他们也懒得纠正了。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青依感觉到两位老人的慈爱可亲,又怜悯他们老无所养,想起自己在现代的父母,便正式认两夫妇做了父母。两老自然喜不自胜。于是一家三口过起了亲亲热热的小日子。
戌时,店里已经没有了客人,面馆准备打烊。
青依踮脚想取下门口的大灯笼,一道淡青色的身影来到她面前,伸手为她取下灯笼。
青依接过灯笼,看着眼前的年轻公子,心中惊艳。
柔和的灯光下,他一身淡青色衣裳似烟岚软风,眉修目朗,湛亮黑眸如倒映了满天星辉,唇角噙
笑,淡淡然如柔波从心中流过。
他身姿挺拔,站在那里,青依顿时明白什么是玉树临风,长身玉立。
“谢谢公子援手。”青依低首施礼。
那位公子拱手还礼:“只是举手之劳,姑娘不必多礼。”
他望了望店内:“姑娘这是要打烊了吗?”
“嗯,但如果公子要吃面,我们可以迟一点关门。”
“那有劳姑娘了。”
他举步入内临窗坐下。
青依为他端来一碗面:“不好意思,除了素面以外,其他的都已经卖完了,这碗面公子不必给钱,就当是小店请公子的。”
“这怎么好意思,吃东西怎么能不给钱呢?”
他夹了一筷子面细细咀嚼着,姿态优雅,仿佛那是什么山珍海味。
青依虽然觉得美人如画,但还是退回了内堂。平时,如果店里不忙,她很少出到店面。因为自从认了二老为父母,他们便真的将她当女儿来养了,总说闺女家不应该总在外面抛头露面,她便留在厨房给韩大娘打下手,只有偶尔客人太多时,她才帮忙端面出来。
青依在厨房和韩大娘一起清理厨房。
过了一会儿,听到韩老爹的声音传来:“公子,这碗面要不了这一锭银子,何况小女已经说了不收你的面钱了……”
青依忙走到外间,见那位公子已经走到了门口,韩老爹手里拿着一块碎银跟在他身后。
“这位公子,请留步。”青依说。
那位公子闻言停步回头看着青依:“我姓杜,如果面钱还有得多的话,就请姑娘记做以后的面钱吧。”
说罢,脚步轻快地离开了,淡青色的身影在月光下转瞬不见了。快得青依怀疑他是不是会轻功的。
第二日清晨,面店刚开门不久,那位杜公子就出现了。他眉梢嘴角都带着淡淡地笑意,真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早晨来吃早点的人比较多,店里都坐满了人。
青依将他引到角落里的一个空位上坐下。
“不好意思,杜公子,店面太小,位置不够。”
“不碍事,现在有什么面吃呢?给我来一碗。”明亮的晨光里,杜公子一张毫无瑕疵的脸如美玉
一般。他周身也似有光芒,出众夺目。
不少顾客频频朝他看来,男女皆是。
“小店有鸡蛋面,瘦肉面,杂酱面,面有粗细之分,还有刀削面。请问公子要哪一种?”
“要一碗鸡蛋细面吧。”
青依便回到厨房端了一碗鸡蛋面放在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