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花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花落花开-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初读莫利清华的《花落花开》,就被开头紧张刺激的情节深深吸引——女主角跟所有念过书,受过高等教育,但头脑及智商还没完善到方方面面的现代知识分子一样,在面向社会求职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及恐惧。至此,你在替人物的命运紧张担心的同时,会隐隐预感到:这是一部爱情小说。
于是,情节就在作者睿智幽默又别出一格的语言中生动地展开,然后一步步向前推进,你见到了男主人公修远,见到了他与女主角安随的邂逅,见到了安随在公司里的发展与身为其“领导”——修远的斗智斗勇,当看到安随那颗不安的头颅终于靠在了修远的肩膀上时,你知道,终于,一场期待已久惊心动魄的爱情戏码终于要上演了。
然后,我们就像看台下的观众,眼巴巴同时手捏一把冷汗,看着台上安随的危险爱情之花就如我们所预感的那样——在初限时甜蜜幸福地盛开,无限幸福幸福幸福着,尽情快乐快乐快乐着,没有忧伤没有痛苦;再然后,这朵花经历过它该有的盛放时节后,同这部经历过高潮的戏码一样开始走向颓败。身为读者,我们的情绪被剧中人物的爱憎与哀乐紧紧左右,我们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些铭心刻骨的爱,那些撕心裂肺的痛,在“紧锁重门”的灵魂深处,又一次辗转轮回。
心,再度泣血。
只是,我们的眼泪已经流不出来了。因为我们知道,生活中的爱情就是这样子的,现实就是这样子的,命运就是这样子的:它很公平地对待某个人,它给你多少欢笑,就一定会给你多少痛苦,让你抵偿那份快乐。也许快乐的份量与痛苦的份量是完全等同的,只是痛苦的感觉总是让人们感受更加深刻,让我们觉得痛苦的剂量永远是快乐的数倍,于是陷在痛苦里拔不出来。多年以后,当我们终于走出那段阴影,忘记那段伤害,试着云淡风清地看待那段过往时,我们会给人生总结出经验:我们既然无力反抗,只能学会承受。
所以,真正历尽世间沧桑的人才会说:我们,没有资格谈沧桑!
读这部小说时,我的共鸣感太强。我隐隐感觉到,小说的作者一定是个敏感多情自尊又乖戾的双鱼座女子,因为她跟我是如此之像,以至于在她笔下塑造出来的女主人公都被不折不扣地烙上了双鱼座女子特有的标记。记得在新浪网上做“剖析你的恋爱综合症”(爱情伤害了你的哪个器官)这个心理测验时,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胃。
主要症状:
爱情让你日益憔悴
有些人的爱情似乎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平淡而又幸福地进行,相知相守,然后结婚生子,绵延下去。而你的爱情却少了这福分,你总是不甘心,你时刻需要着爱情,且还不是简单的爱,而是轰轰烈烈的爱情,能够把心烧穿的爱情,甚至是你咬牙切齿但是却执迷不悟的爱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论结局怎样,你注定要在这一场纠葛中,食不下咽,人比黄花瘦。
 拯救你的爱情至理名言:请学会,相逢喜而不俗,离别哀而不伤。
记得这份爱情测验结果刚出来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十分震惊,瞪着眼睛张大嘴像个傻子一样,看着电脑屏幕十分钟没有反应。我研究自己的性格二十几年都没有研究明白的事实,却被这一个小小的测验的廖廖几个字就全部概括了出来,而且概括得如此精确精僻,令人拍案叫绝。而当我看到,安随对段公子无动于衷,却独独钟情于已婚的修远时我就明白了,安随和我都是一类人,我们这种人相信感觉,我们只喜欢自己喜欢的,对喜欢自己的却不屑一顾,我们这种人,注定要为爱憔悴一生,生活中我们这种人大有人在,比如我,比如安随,比如莫利清华,而这种人,大多数集中在双鱼座女子的身上。只是小说中的安随、生活中的莫利清华,最终都找到了自己情感的归宿,那我呢?我的归宿又在哪里?希望看尽人间次第流转的我也能找到属于自己最终的“杨渡”。












看这部小说的同时我想起了韦敏的《没人知道我爱你》,想起了雪小禅的《无爱不欢》,这些小说和莫利清华的《花落花开》完全是同一类性质的小说,同一类属同一级别,不管那两部小说的作者是不是双鱼座女子,都有一点是和我们双鱼座女子绝对一样的,那就是:我们都是需要爱的女人,我们渴望爱情。没有爱,我们拿什么存在?!
莫利清华说,有人形容双鱼座女子“看起来很聪明的样子,却总是做傻事。”听完这句话后我哈哈大笑,这句话形容得一点也没错,双鱼座女子必须做傻事,也只能做傻事,为什么?因为双鱼座本质就是个情绪化的人,和理智无关,做事一切以情绪为先为由,一个用情绪来做事的人,她怎么可能不做傻事?若要双鱼不做傻事,只能让双鱼要做的事与情感无关,或者干脆让双鱼变得无情,可变得无情了,它还是双鱼座吗?
难得读到一部让自己喜欢的作品,而《花落花开》让我有种遇到知己的感觉。它真的很吸引人,虽然它吸引的群体非常固定(白领一族),但这批群体在现代中国有着相当庞大的数量的,希望这批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这部小说。因为,它值得一看。
它给予人快乐,也予人痛苦,不过,它同样给予人希望。
本文作者:罗童












联手打造海派文化精品
2008年1月9日,07年火爆京城的话剧《我不是李白》剧组在上海人艺第六空间举行新闻发布会,海派移民小说家莫利清华应制作方之邀,携其最新外企爱情小说《花落花开》新鲜登场。莫利清华,原名姜清华,英文名Molly。主要作品:长篇校园言情小说《我只要爱情》(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集青春偶像剧《红色车恋》(同名小说出版中)。其新作《花落花开》是描写上海外企白领的“过把瘾”式爱情故事——英文很烂的中文系毕业生,却梦想成为外企“白骨精”,便跟好友玩了出“偷梁换柱”的把戏;但在其与自己的顶头上司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双双陷入找不到出路的感情漩涡。。。。。。《花落花开》不仅有海派文化中优雅细致的情感描述,机智诙谐的幽默行文,更有言情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尖锐表达和深邃感悟,是个在激情浪漫中,能够让人掩卷深思的都市情感大戏,非常适合小资口味,也非常适合戏剧和影视的表现方式。
盟邦戏剧表示,他们将买下《花落花开》版权,与作者莫利清华联袂,共同打造海派文化精品。
谈起与盟邦的此次合作,莫利清华感慨:“一切都是缘。”
缘起二零零五
2004年2月,莫利清华和上海星逸堂影视公司签订编剧协议,由她独立创作20集青春偶像剧《红色车恋》,剧本于当年5月创作完成。影视公司在上海新天地举行了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并在全国五大城市选拔演员(影星薛佳凝曾出席当年的新闻发布会,歌星薛之谦曾参加过该剧的选秀活动)。但后来,由于运作过程产生重大变故,电视剧的筹拍不得不停工。
遗憾和伤心之余,在2005年春天,莫利清华怀揣《红色车恋》的剧本,慕名来到上海展杰文化发展公司,接待他的人是阿海,也就是今天《我不是李白》的策划人和制作人。
忆起这段往事,莫利清华很是感慨:“虽然当年,我跟阿海的合作最终没能完成,却对彼此的才华和为人很是欣赏,阿海对我作品的肯定和鼓励,是我之后所经历的一段艰难岁月中的强大支撑。只是后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各有很大变化,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彼此没有联系。”
偶遇二零零六
2006年春天,阿海去上海人民出版社,跟一位编辑商谈合作事宜,编辑推荐说,他手头有部稿子,叫《花落花开》,写得很好,很适合拍电视剧,作者叫莫利清华……
阿海当时惊叹:“莫利清华?这个作者我认识……”
他立刻给她打电话……
每次谈及此事,包括那位编辑在内的三人无不感慨:“世界真是太小了……”
花开二零零七
2007年10月,经过漫长等待,《花落花开》终于出版。
10月31日下午,莫利清华收到了编辑何坤小姐寄来的《花落花开》样书,几乎在同一时间,她突然收到阿海的MSN信息:“最近可否有新书出版?”
“有啊!《花落花开》刚刚出版。”
“我正在为公司寻找都市言情题材的剧本……”
“《花落花开》就是写都市言情的!”
莫利清华立刻寄书给他,几天后,阿海来电:“你的《花落花开》我们非常喜欢,公司已经决定,买下它的影视拍摄权。现在,我们的话剧《我不是李白》正火爆京城,下一步是进行全国巡演,第一站便是上海,所以,《花落花开》和《我不是李白》何不在上海一起搞宣传?”
于是,便有了这一天——2008年1月9号的这一次美好合作。
畅想二零零八
莫利清华说,人生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知遇之恩,所以今天,她对包括阿海在内的,所有帮助和支持过她的人,都心存感恩。阿海说,每个人的梦想都值得尊敬,所以,他支持梦想。
相信二零零八是让很多人梦想腾飞的一年。愿《花落花开》和《我不是李白》一起飞起来!也愿阿海和莫利清华以及所有在为梦想而奋斗的人都能美梦成真!












莫利清华,原名姜清华,英文名Molly。专业是英文,热衷的却是写爱情。读她的作品,你会以为,她只为爱而活;见到她的人,你则发现,她其实雅俗共赏……
1) 《我只要爱情》(上海文艺2003年出版。)
在上海的大学江湖,盛传这样一句秘籍箴言:“复旦的美女交大的汉,同济流氓到处窜。”当复旦美女和同济流氓不期而遇,会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发生?
2) 《红色车恋》(20集青春偶像剧,薛佳凝曾出席新闻发布会,薛之谦曾参与当年的主角选秀,同名小说已经完成,正在出版中)
豪门子弟戚天接到母亲委派给他的一个任务——他老妈不小心,让手机进了水,她让儿子想办法,去手机店换部新的回来。戚天去换手机时,正在艺术学院读大三的钟小薇碰巧也在店里,而卖给戚天手机的店员碰巧是她舅妈。对这位大帅哥,小薇是一见倾心。于是,在戚天花言巧语骗新手机的时候,她竭尽全力帮他说好话。舅妈于是决定,给戚天换新手机,但让小薇陪他先去给旧手机作一下检验。
做贼心虚的戚天在中途带着新手机落荒而逃。小薇情知受骗,气愤难当,发誓即便掘地三尺,也要抓获“元凶”。至此,一场报复与反报复的好戏激情上演,但后来,却由此引出一段复杂交错的爱情童话……
3) 《花落花开》(2007年出版)
中文系毕业生安随,梦想成为外企白领,便跟学英文的好友玩了场偷梁换柱的阴谋——让好友代她考试,所以成功混进外企。但接下来的挑战不言而喻。当一手将她选进公司的上司修远开始怀疑她的时候,她如何周旋应对?当她发现,自己爱上了不该爱的人时,她是选择守候,还是选择离开?
4) 《金发蓝颜黑发知己》(30万字,刚刚创作完成。异国情缘,纪实小说)
来自美国明尼苏达的雕塑家艾伦,带着对东方文化的无限神往,来到了华都上海,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但是,当生存的压力、文化的冲突,感情的重创接踵而来,上海在他心里,是否依然精彩?
中国女孩南忆,为了追逐自己的文学梦想,选择了在上海流浪。但是,文学本身根本无法谋生,所以,她去了艾伦的工作室应聘。
就这样,一个金发的西方男子和一个黑发的东方女孩,在上海一个炎热的夏天,不期而遇……两颗热爱艺术的心灵碰撞,会有怎样的奇迹发生?来自不同文化的上海移民之间,爱情会否如花怒放?
5) 《遇见莫利》(20万字)
上海外国移民小说。故事围绕一个名叫莫利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她的外国学生们展开。每个章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因为所有故事中,都有一个中心人物莫利。
6) 《秋说》(20万字,都市言情)
一个关于重生的爱情故事,故事的每个主人公都用第一人称叙述。青春、惟美、感动。












周五晚六点,李丹亭邀我共进晚餐,地点由她钦指,是淮海路上的新元素西餐厅。
“新元素”我晓得的,就是几段黄瓜、几瓣西红柿和几片生菜叶子的沙拉就能烧掉你一百多块人民币的地方。李大小姐选址于此,意图昭昭:她无非是想借这顿洋饭局,在我面前吹吹小牛,秀一秀她捞到的那份肥差是如何如何冠冕体面,如何如何叫你眼热。放心!我必全力配合她的好兴致,以令她愈发俯瞰众生、傲视群雌、艺冠群芳。
交代一下,半年前,我和李丹亭同时从上海华师大毕业——当然,她毕业于英文系,我毕业于中文系。
就在我为了一份月薪千儿八百的工作南征北战徒手打游击的时候,她李某人却成功加盟淮海中路的德国军团,很快便在日耳曼民族的圈子里混得鱼水交融,第二个月的薪水就领了五千多块。这事儿对我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要知道,大学期间,我俩不但同级,而且同寝,在那会儿,我们谁服气谁呀!
诚然,她谋事于人人垂涎的外资企业,扎营在上海最繁荣昌盛的淮海中路,薪水可跟她每天朝九晚五蹲守的摩天大楼试比高。但依我来看,她不过是在给一个红皮肤的德国老头作小助理,这份所谓的“肥”差,惟一堪与“肥”字相匹配的,是那个德国佬规模庞大的身子骨。
推门而入“新元素”,放眼望!啊噢!到处都是叽里呱啦的洋鬼子,貌似很国际的样子。我蛮以为,在一大堆“黄毛”里,挖出一个黑头发来,就如同在大米里挖只老鼠那般省事儿,但我挖了又挖,挖了又挖,眼珠子都快被自己挖出来了,还是没瞅见记忆中,李某人那“黑瀑般”顺直又美丽的满头秀发。
正纳罕着,猛听得她甘美如饴的嗓音由正前方不远处飘移而来:“嗨!安随!嗨!”
结果,我一下子就“挖”到了她。一个多月不见,此女的变化令我大跌太阳镜——她将原来的直长发剪至齐肩,并从耳朵往下烫满了千娇百媚的小卷卷儿,还将发色染成浅棕,整个人往那儿一亮,实在妖娆!真他妈妖娆!
难怪刚才寻她不着,原来小女人崇洋,已经崇到头发梢了!
此时此刻,她李丹亭就坐在我对面,一边喝饮料,一边跟我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先从他们公司有个专门的茶水间聊起,聊里面各式饮品应有尽有,你可随时去那里为自己冲咖啡或泡茶喝,甚至可以打开冰箱,取一杯冰镇果汁;再聊他们公司里,那几个对她存有觊觎之心的中国帅哥和德国帅哥们;等聊到她的德国老板和其助理之间关系暧昧时,她忽然问我:“你知不知道,段书剑最近正忙什么?”
段书剑是其早恋男友,目前就职于某外资银行。两人在高三坠入情网,上大学后虽不同校,却始终藕断丝连。
但这会儿,她的思维突然从其德国老板那里一跳跳到段书剑身上,谁的大脑招架得住哎?!所以我愣了好几秒钟才反应过来,于是笑骂:“拜托!你说话不要这么东一句西一句好不好?刚说到你们老板是个蠢男人——兔子竟吃窝边草,怎么一下子又想到了段书剑?”
李丹亭微笑:“因为段书剑跟我们老板一样,也是个蠢男人。”
“噢?”我的好奇心陡增,“此话怎讲?”
李丹亭摆摆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