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后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q后传-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阿Q想了想,现在还不是暴露自己身份的时候,说:“你也不要问我的名字,我也不求你感谢,要说我的身世……不是一句话能说完的。”说完把干柴放在小尼姑肩上,小尼姑走进静修庵大门时,又回头看了他一眼。从此阿Q的形象在小尼姑心中久挥不去
又过了几天,小尼姑挎了一个竹篮,到附近的山坡上去挖野菜。阿Q走过去,站着说:“我帮你挖些吧。”
小尼姑听那声音有点熟悉,抬起头,见是阿Q,不觉心中一阵狂跳。半天才问:“你是一个好人!你总是做善事,菩萨会赐福给你的……”
阿Q迟疑了一下,不知道怎么回答,半天才说了一句:“我只帮人做好事,不求报答的……”
小尼姑又说:“我还是想知道,你总是在这山里干什么?”
阿Q把早已想好的主意说出来:“我叫赵阿魁,早先也阔过,我是一个富家子弟。因为不满父母给我定下的亲事,出逃在这里,我是有家没处归的可怜人呀!”
小尼姑一时心慌意乱,半天没有言语。
阿Q问:“你呢?年轻轻的,怎么就出家了?”
小尼姑又是长久沉默不语,阿Q再问:“你不能告诉我吗?”
小尼姑说:“我也……我也是穷家人。我父母贪图一个富家的财礼,要把我许配给那个富家的傻儿子……我也是逃出来出家削发为尼的……”
“我们是同病相怜哪!”阿Q挤出几滴眼泪。
小尼姑半天不说话,忽然挎起菜篮说:“我得走了!”不容分说,快步回到了静修庵。
阿Q在后面叫着:“尼……妹,尼……妹……”
小尼姑没有回头。
阿Q“慢火煮”的计谋成功了。以后的好多日子,两人总是在小尼姑出来剜菜或者拾柴时见面,互相倾诉彼此的身世,已经以兄妹相称了。
可是没有不透风的墙。不久,阿Q感到他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原因是那天阿Q正在一片山坡采野桑葚吃,忽然一个背着一捆草的孩子出现在他的身后,孩子看了他半天,问:“你是谁?”
阿Q不屑一顾地说:“你管我是谁!我是你爷爷……”
那孩子又看了他半天说:“不对,你是阿Q!”
阿Q说:“你认错人了,阿Q早死了。”
“你怎么像阿Q呢?”
阿Q转身就跑,孩子觉稀奇,回村大讲,说他见了阿Q。这一传闻引起了未庄一片混乱。
“我在山里见到了阿Q!真的,骗人是王八!”孩子有鼻有眼地说。
“阿Q不是被砍头了吗,怎么能活过来?”
“真的,这个人很像阿Q!”
“可能是阿Q借尸还魂,要找赵太爷报仇!”
“阿Q不光找赵太爷报仇,当证人的王胡、小D也跑不了!”
这话当即引起赵太爷家里惊慌,不仅天不黑就关门,而且增加了看家护院的人员,同时派家丁到山里寻找阿Q的下落。山里挖菜割草和砍柴的人立即多起来。
阿Q感到了威胁。在这里不是长久之计。他找小尼姑商量,阿Q说:“我得走……远走高飞……”
小尼姑早就想好了,说:“要走,我跟你!你到哪里,我到哪里!”
于是就发生了两人一起私奔的事。
那天,月黑风高,小尼姑准备了一个小包袱,阿Q在外面接应。先是小尼姑把一些细软扔到墙外,阿Q接了;小尼姑用一个高脚凳爬上墙头,纵身一跳,阿Q在下面接着,一下落在阿Q怀里,两人都是头一次接触异性的身体,不禁心中一阵狂跳。二人看看附近没有动静,沿着事前计划好的山路快步狂跑。
跑了有十几里路,没有发现有人追赶,这时正是黎明前的黑暗,借机又走了一段路,天已大亮。二人已经商量好了,如果有人问,他们就说是新婚夫妇回娘家。
幸好一路之上很顺利。两人逃到一个叫有庄的地方。这是一个大镇子,水旱码头,商贾云集,阿Q用了赵阿魁的名字,在码头上“扛大个儿”;小尼姑取名为“刘尼妹”,也揽些零碎活计。二人以夫妻的身份,租了间房子,就在有庄住下来,真有点幸福家庭的意思了。
那天晚上,阿Q抱着小尼姑,说:“尼妹,尼妹……”
尼妹也轻声细语地说:“魁哥……”
阿Q顾不得许多,粗暴地去脱尼妹的衣服。小尼姑羞怯地说:“魁哥,别这样,别这样,这样不好……”
阿Q说:“我就是要‘这样’,我要……我要……‘这样’好,‘这样’好呀……”
……
从此他们像夫妻一样过了一段平安的日子,阿Q有的是力气,除了在码头干活儿,还给人家舂米,劈柴,小尼姑则做些缝缝补补的活计,增加收入。生活过得很幸福。
三 长寿丹
    有一天晚上,小尼姑笑嘻嘻地对阿Q说:“阿魁哥,我有一盒宝贝,一直没有告诉你……”
“什么宝贝?”
小尼姑拨亮了油灯,从那个小包袱中取出一个蓝缎包装的盒子,打开一层又一层,最后的一层是黄缎包着的小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有一个精美的小瓶子,瓶中装满黄豆大小金色药丸,说:“你看看!”
阿Q问:“这是什么宝贝?”
小尼姑又是笑嘻嘻地说:“你猜!”
“我猜不着。”
“我就是要你猜嘛!”
“是药丸吧,我从来不吃药的,你干脆告诉我吧。”
小尼姑这才说:“你可见过我们静修庵老尼姑吧?”
阿Q说:“见过,见过。上次革命时还去革过,老尼姑说假洋鬼子他们已经来革过了。所以我认识她的。”
“你说她有多大岁数?”
阿Q说:“也就是四五十岁吧……”
小尼姑哈哈大笑说:“她都八十八了!”
“啊?”阿Q惊奇地问,“怎么那么年轻?”
小尼姑说:“我实话告诉你吧:我这位师傅和感恩寺老和尚有一……”没有说完就笑弯了腰。阿Q紧追着问:“到底怎么了?”
小尼姑说:“他俩有那么一下子吧……这老和尚看样子也只有五十来岁,实际上也九十多了。他会炼不老丹。谁吃了他炼的丹,能够永远保持年轻。老和尚每次来静修庵和我师傅相会时,因为师傅特别相信我,总是让我给他开门儿,关门儿,看人儿……”
阿Q听了很感兴趣:“你说详细点,说详细点……”
小尼姑红着脸说了一些细节,这才说:“我师傅感谢我,就把老和尚给她的不老丹给了我几粒……”
阿Q又细看了那不老丹,放在鼻下闻闻气味,香喷喷的。
小尼姑说:“咱们一个人吃一丸吧。吃了可以永远不老。”
“真的?”阿Q问。
“真的,吃了我们就成了永远年轻的夫妻!”
“好好好!”阿Q说。
于是小尼姑温了一壶黄酒,分别倒在两个酒杯中,又各放进一粒药丸。小尼姑用筷子搅化了。自己先抿了一点,端在阿Q口边:“你也尝尝。”
阿Q也抿了一口说:“有点香,也甜……苦……不会是毒药吧?”
小尼姑说:“不会的,我见老尼姑服过的。”于是自己先喝了一口黄酒,润了嗓子,便把和好的药丸,一口咽下去了。
又等了一刻,阿Q才仿照小尼姑的办法,也端起酒杯,一口灌下去了。
这时二人都觉得身体轻飘飘的,好像欲醉欲仙的样子,又觉得身上有一股火在喷涌。先是阿Q抱着小尼姑,小尼姑也迎刃而上。
“我的好妹子呀!”
“我的好魁哥呀!”
云收雨散,阿Q高兴极了,想:赵太爷假洋鬼子,是什么东西!他们为分家产,一家人打得头破血流。革命党来那次,剪赵太爷的辫子,差一点把脑袋也剪了……他不禁飘飘然了。
在以后这一段期间,发生了好多事。一时来了辫子兵,阿Q便把假发扎成一个蝎子尾巴似的小辫子,他成了“辫子兵”的同党,没有受到惩治;不久又有插着“青天白日”旗的部队来了。他揪掉蝎子尾巴,打着青天白日旗欢迎。他总是跟着时局变化而变化。
过了不知道几年几月,有一天晚上,阿Q睡得正香,忽然外面响起“叭叭”的快枪声,阿Q穿好衣服,正要去外面看看热闹,几个穿灰军服的士兵闯进来了。
阿Q忙说:“老总,老总,我们是良民百姓,我们是良民百姓……”
那些士兵说:“走!跟我们走!不走就枪毙了你!”不容阿Q分说,一条小绳把他拴到队伍里,他被抓了壮丁了。
阿Q和一帮壮丁,被一条粗绳拴着,只得跟着走。也不知道走了几天几夜,到了一个什么地方,才被解开绳索。有一个长官向他们说:“弟兄们!你们现在都成为我们国军的士兵了。俗话说,家有良田千顷,不如快枪一杆。跟着国军干吧,吃香的喝辣的,看着哪个姑娘漂亮,弄她几下子也不算犯军纪……”
接着一一点名说:“叫到谁的名字,要大声说‘有’—;—;张发财!”
“有!”一个穷光蛋农民。
“李光腚!”
“有!”又是一个衣不蔽体的农民。
“赵阿魁!”
阿Q答应:“有!”
……
点完了名,跟着是每人发一套灰军衣,并且发了杆快枪。
开始军事训练了。
你别说,阿Q在这一段时间内,还真学会了不少东西。在操场上,他学会了立正,稍息,齐步走,正步走,向左转,向右转,也学会了旧时军队流行的“军歌”,军人首重服从,命令何等森严……还认得了一些字。也学会了端枪瞄准、射击……
可是过了不久,一支大部队从北面像大山似的压过来,听说他们是解放军。这时阿Q才知道什么是打仗。那山崩地裂似的大炮,那雨点般的机关枪,那堆积如山的死尸,那拼命似的逃窜,那几天几夜不得一口饭的饥饿……
在这段时间,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小尼姑,想他们在一起的幸福生活,他多次想到过逃跑。可是有一次一个士兵被五花大绑地拉到队伍面前,一个长官向大家训话说:“你们看这是一个什么人?他不是国军战士,他是一个怕死鬼逃兵,按军法,立即枪毙!”接着下令“执行!”
那逃兵被拉到一块野地里,跪下之后,后面一个士兵就向他的脑袋开了一枪,子弹还是一个炸子,那逃兵的脑袋被炸成了好几块,脑浆好像豆腐脑似的崩得四处都是,从此他不敢再有当逃兵的念头了。
他们这支打着青天白日旗的部队,开始是好几万人,又过了几个月,跑着跑着人数越来越少。可是后面打着“八一”红旗的部队,总是紧追不放,又跑了也不知道几百几千里路,部队变成了几千人,再后来是几十人,当他们的部队被赶到广西十万大山中的时候,已经溃不成军,只剩下四个人了。
在他们这四个人中,除了他和连长,一个是团长,另一个人是团长的护兵。
这个连长是在当兵这些日子,阿Q结交的一个朋友,部队被打散,连长成了光杆一个。
有一天,连长问他:“赵阿魁兄弟,听口音,你是我的老乡—;—;你是什么地方人?”
阿Q说:“我的祖籍是浙江杭州府。”
连长高兴地说:“那么,我们是老乡了。”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他们成了好朋友。
阿Q说:“越说越近了。我自幼父母早死,流落在绍兴……”
连长说:“我家在金华,我们是近老乡呀!”口气十分亲切。
过了一刻,连长低声说:“阿魁兄弟呀,你想一想,兵败如山倒,我们跑了几千里路了。还能再跟他们跑下去呀?我看是没有希望了。”
“也是……”阿Q说。
于是两人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秘密谈话。
连长说:“现在我看不能再这样跑了。要不被打死,要不当解放军的俘虏……爹死娘嫁人,现在……个人顾个人吧。”
“怎么办好呢?”阿Q问。
连长附耳如此这般地说了他的计谋。
阿Q说:“我听哥的!”
“你知道不知道,团长和他的护兵携带的那个大提箱中装的是什么?”连长问。
“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呀?”
“全是金条,珠宝。如果咱们把他俩干掉,那些金银珠宝,咱们‘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
阿Q一想,心里跳了半天,等心跳平稳一些后说:“哥,你就说吧,我听你的。可是我的胆小,干不了大事!”
连长悄声说:“不需要你干别的。你只要先和那个护兵一起喝酒,黏住他就行。”
“你呢?”
连长说:“在你黏住护兵时,我去找团长,我先把团长的‘活儿’做了,回来再做护兵的活儿。你不会有危险的!”
“我干!不就是黏着他喝酒吗?”
连长说:“事成了,我们带着金银珠宝回家,一辈子都享用不尽。”
两人依计而行。
这天,他们在一座山洞中隐藏,团长唉声叹气地不知如何是好。阿Q叫那个护兵说:“老哥,现在怪烦人的,我有一件好东西,你来看看!”
护兵跟阿Q出了山洞,来到一棵大树下,阿Q从背包中掏出一瓶老白干。护兵高兴地说:“你在哪里搞到的?”
阿Q说:“你不要问了,咱们弟兄借酒浇愁吧!”
两人一递一杯地在一棵树下喝酒时,听见山洞“叭”的一声枪响,那护兵站起来向山洞跑去,正迎着从山洞中冲出来的连长。护兵还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回事,连长向他举起手枪一扣扳机,护兵立即倒下。连长吹了吹枪口,笑着说:“兄弟,我这‘活儿’干得利索不?”
阿Q心里还是跳了半天,高兴地说:“做得利索!做得利索!”
连长说:“咱们得走了。这一提箱东西你先背着,咱们夜行昼宿。千万可别遇见解放军呀!”
两人又下了团长和护兵的手枪,开始往东北走。专走荒山僻野小道,在进了浙江地面那天夜晚,在一个岔路口儿,忽然从树林中蹿出几个解放军,枪口对着他俩喊:
“站住!干什么的?”
还是连长反应迅速,笑容满面地答:“同志,我们是国民党散兵。也都是被他们抓的壮丁。我俩打死了我们的长官,是来投解放军的!”
那几个解放军立刻带着他俩去见首长,那位首长很客气,说:“欢迎,欢迎!”
连长马上把自己怀中的三把手枪掏出来,又让阿Q也交了械。
首长说:“携械投诚,该给你们立功呀!”
他们二人在此地进了半个月的培训班。这半个月内,解放军给他们上政治课,讲阶级斗争,讲共产党代表穷人打天下,也讲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给他们看了一出《白毛女》。短期培训班结束时,解放军长官对他们说:“你们愿意留下参加解放军呢,我们表示欢迎;你们愿意回家呢,我们发给你们路费,并且给你们开个路条,说明你们是解放战士……”
两人喜出望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解放军始终没有搜身和打开他们那个提箱。两个人私下一商量,对首长说:“我们家里上有七十老母,下有未成年幼子。我们想回家。”
首长和善地说:“我们尊重你们的选择!”
于是,给他们发了路费,写了路条,并且给他们发了一套旧军服,两人走到金华地面才分手。那个提箱一直由阿Q背着,估计有几十斤重。原来连长说的是“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的。可分别时连长却变卦了,打开提箱抓了一大把珠宝给阿Q,还给了他几根金条,几十块袁大头银元,另加几条珍珠项链,连长说:“这就够你一辈子过好生活了。你也没立什么功,这算是做哥的给你的辛苦费吧!”
阿Q向来与世无争,也不知道这些财宝的价值,只好说了声“谢谢!”两人便分了手。
连长还一再嘱咐阿Q,这财宝来路不正,现在千万不可动用。我们一回去,就是共产党的天下,听说共产党共产共妻,你就是饿死,现在也不能露富呀!
“明白,明白!你放心,哥!”阿Q说。
这样二人分了手,各走各的路。
阿Q因为有一身解放军军装壮胆,还有一张路条,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一路之上,他见到处都是五星红旗。有的村子已经开始斗争地主和老财们。他不知道在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已经开始了。阿Q思虑再三,他必须回到有庄,找到他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